认知心理学(主编周爱保) 十四章 情绪与认知
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神经与免疫学

使用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 据,以了解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像学研究方法
1 2 3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大脑在不同刺激或任 务下的活动,以了解认知、情绪和行为如何影 响免疫系统。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使用放射性示踪剂检测大脑在不同刺激或任务 下的活动,以了解认知、情绪和行为如何影响 免疫系统。
基于细胞因子的模型
该模型认为,细胞因子在情绪和认知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IL-1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 影响记忆和学习能力。
04
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神 经免疫学研究方法
行为学研究方法
行为免疫学
01
研究行为如何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以及免疫系统如何影响行
为。
神经免疫学
02
研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
应该努力标准化研究方法和协议 ,以便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和整合 。
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认知与情绪 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这些过程的进化基础和机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神经递质与情绪
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肾上 腺素等,它们可以影响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情绪的调节
通过调节大脑的特定区域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控制和调节情 绪反应。
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
01
02
03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情绪可以影响认知过程, 如情绪低落时,人们往往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出决 策。
如何影响行为和健康。
行为神经内分泌学
03
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
认知心理学大纲讲义

认知心理学大纲/讲义第一章一、考核知识点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起源:A、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心理学发展,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分析了心理成份感觉和感情。
铁钦纳进一步把人的心理分为感觉、意向和感情,建立构造主义心理学。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认知心理学确立。
B、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巨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进一步推动了以信息加工观点来分析心理活动的认知心理学发展。
3、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
信息加工系统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纽韦尔和西蒙在《人的问题解决》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简要的模型来表示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存储的过程。
4 、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当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当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就会不断地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活动。
眼、耳、鼻、舌、皮肤是人接受周围环境刺激与信息的器官,它们的感受器分别将接受信息并转化为生物电后进入人脑以作进一步加工处理。
其流程是感觉登记、知时记忆、长时记忆、存储加工、分析直至作出对外界的反应。
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认知心理学的涵义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②个体认知的发生和发展③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
3、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信息加工理论,1967年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
认知心理学总论课件

研究方法与技术
跨文化认知心理学研究需要采用多种 方法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 究、影像学技术等,以全面了解不同 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模 式。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跨文化认知心理学研究将更加 注重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以及全球 化背景下文化交融对认知的影响。
神经影像学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神经影像学的基本原 理
05 认知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CHAPTER
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的融合
人工智能在认知心 理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利用人 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的思维过 程、情感反应等,有助于深入 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
认知心理学对人工 智能的贡献
认知心理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 也有着重要的贡献。通过研究 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加智能 、自然的交互方式和决策支持 。
03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CHAPTER
知觉
知觉过程
知觉是对刺激进行组织、解释和识别,从而获得对事物整体认识的 心理过程。
知觉分类
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部知觉和内部知觉;根据刺激性 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知觉和心理知觉。
知觉与信息加工
知觉过程中,信息从物理刺激开始,经过感觉登记、注意筛选、短时 记忆编码和长时记忆储存等阶段,最终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而认知心理学则更关注个体在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 的心理活动。两者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时相互关联。
02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CHAPTER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信 息加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
认知心理学课件(全)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1、心理学内部对行为主义的反抗2、认知心理学对前辈的继承3、认知心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借鉴语言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二、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符号:模式,如语言、标记、记号等;符号结构:语句标志另一个符号结构或一个程序信息加工系统: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来进行操作三、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一、减法反应时实验AA Aa星形在十字之下十字在星形之上星形不在十字之下十字不在星形之上星形在十字之上十字在星形之下星形不在十字之上十字不在星形之下二、相加因素法实验三、“开窗”实验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四、出声思考问题行为图五、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二、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1、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
知觉是以假设为纽带的现实刺激信息和记忆信息相结合的再造。
2、知觉的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三、知觉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都是间接知觉的观点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与知觉的刺激物说差异不明显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内温的实验:总体一致的三种关系1)一致:听到和看到的字母相同2)无关:被试听到的是字母,但看到的是长方形3)冲突:被试听到的是一个字母,但看到的是另一个字母四、模板说新的补充:预加工过程;其次,外部刺激同时与所有可能的模板进行匹配。
五、原型说记忆中贮存的不是模板而是原型,它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
六、特征说模式的元素可以被称为特征,在模式识别时先抽取对象的特征,再对这些特征进行合并,然后再进行匹配。
优点:1、有更强的适应性;2、可以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3、使模式识别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情绪心理学》第5章-情绪与认知 课件ppt

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于个体的注意范围有扩大作用 (Fredrickson, 2004),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将缩小个体 的注意范围(Mogg et al., 2000; Mogg, Millar, & Bradley,2002)。 当积极和消极刺激同时呈现时,高焦虑人群的注意更偏向 于消极刺激,更倾向选择消极刺激进行认知加工。他们对 负性情绪刺激过于敏感,迅速地被危险信号吸引,从原来 的注意事物转移到危险信息上。 而一般人会更多地注意 正性或中性刺激。 研究者采用“同中选异任务”(odd-one-out-search task)研究社交焦虑人群的注意特点。
11
(四)应用:理性-情绪疗法
情绪理性疗法认为,个体面对压力产生不良情绪(如抑郁、 焦虑),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对于事件的不合理信念。 个体在生活中往往形成不同的解释世界的风格,具有不同 的认知图式。有的具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的具有消极的 认知图式。具有消极图式或消极认知方式的个体往往以消 极的方式解释世界,因此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实践应用
18
(三)情绪依赖性记忆
情绪依赖性记忆关注的是个体在明确情绪状态中 的记忆效果。当一种过去事件的记忆处于一种与 当前加工阶段相类似的心境中时,回忆效果会得 到提高。
让被试学习两个词表,一个是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 另一个是在悲伤的心境中学习,随后让被试在愉快和 悲伤的情境中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被试在心境匹配 时的回忆成绩明显优于不匹配时。
要求被试读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两个角色一个悲伤,一个愉快。 阅读前,通过催眠诱发出被试愉快和悲伤的心境。阅读之后在中 性心境中回忆故事, 结果发现,在阅读中处于悲伤心境的被试更多地认同悲伤的角色, 认为他就是故事的主角,回忆的80%都是关于悲伤的细节;而阅 读时处于愉快心境的被试则更多地认同愉快的角色,回忆的55% 是关于愉快角色的事情。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聊聊认知心理学知识点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啊!今天咱来唠唠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这东西啊,可有意思啦。
你知道吗,咱们的大脑就像个超级厉害的大机器,一直在不停地运转。
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个大机器怎么工作的。
比如说啊,记忆这个玩意儿,咱都有过那种死活想不起来一个人名或者一件事的时候吧?明明感觉就在嘴边,可就是说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
这其实就是大脑的记忆在和咱玩捉迷藏呢!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存在那的,它有各种分类和存储方式。
有时候咱记不住,可能是没放到正确的“文件夹”里。
还有注意力,那更是个神奇的东西。
有时候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个特别的人或者好玩的事儿,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旁边的人跟咱说啥都听不见啦。
这就像是大脑里有个小探头,专门捕捉那些有趣的、重要的信息。
但这小探头有时候也不靠谱,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老师已经讲老远了,哎呀呀!再来说说感知。
咱们看东西、听声音、摸东西,这些感觉怎么来的呢?认知心理学就研究这个。
有时候眼睛会骗咱,就像那个“长短棍错觉”,明明两根一样长的棍子,在特定的环境下看着就好像不一样长。
大脑这个家伙啊,还真会给咱制造一些小惊喜(或者说小惊吓)呢!这些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可不光是好玩,还特别有用呢!比如说咱要学习新知识,知道怎么利用记忆规律,就能记得更牢。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了解别人的注意力模式,就能更好地沟通。
而且啊,这还能帮咱更好地理解自己为啥有时候会犯迷糊、会出错。
其实认知心理学就是在帮咱探索大脑这个神秘的“黑箱子”,让咱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一来,咱就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啦!总之呢,认知心理学知识点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大脑这个神秘宝库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有趣的领域里继续探索吧,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神奇的秘密呢!哈哈!。
认知心理学(第三版)

引言概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学习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本文是关于《认知心理学》第三版的第二部分总结,主要探讨了认知心理学的五个重要内容点。
这些内容包括情绪与情绪调节、记忆、知觉、语言和决策。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正文内容1.情绪与情绪调节1.1情绪的定义和分类1.2情绪的认知机制1.3情绪与认知功能的关系1.4情绪调节策略的种类和效果1.5情绪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记忆2.1记忆的定义和分类2.2认知过程对记忆的影响2.3记忆的存储和激活机制2.4记忆错误的类型和原因2.5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3.知觉3.1知觉的定义和分类3.2知觉的认知过程3.3知觉与感知的关系3.4知觉的变形和误觉3.5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4.语言4.1语言的定义和功能4.2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4.3语言的认知机制4.4语言习得的阶段和影响因素4.5语言与思维的关系5.决策5.1决策的定义和过程5.2决策的认知机制5.3决策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5.4决策偏差和决策失误5.5决策优化的方法和策略总结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的五个重要内容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情绪与情绪调节、记忆、知觉、语言和决策等认知过程的机制和原理。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提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改进决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记忆能力,改善知觉和语言能力,以及优化决策过程。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索认知心理学的其他方面,为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解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启示。
认知心理学(第三版)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认知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领域2.认知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里程碑事件3.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二、注意与感知1.注意力的机制与影响因素2.感知过程与知觉的构建3.可见光谱和听觉谱的感知研究4.注意与感知的相关疾病与干预措施5.认知心理学在注意与感知领域的应用三、记忆与学习1.记忆的基本过程与类型2.记忆的存储和检索机制3.学习的理论与模型4.认知心理学在记忆与学习领域的应用5.记忆与学习的相关疾病与干预措施四、语言与思维1.语言的认知过程与产生机制2.语言的理解和过程3.思维的基本模式与范式4.概念与概括的认知过程5.认知心理学在语言与思维领域的应用五、问题解决与决策1.问题解决与决策的基本原理2.启发式与创造性思维3.决策的认知与情绪因素4.认知心理学在问题解决与决策领域的应用5.问题解决与决策的相关疾病与干预措施总结:认知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与认知过程的学科,对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一、认知心理学·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知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都统称认知心理学包括:格式塔学派(知觉);拓扑心理学(场论、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皮亚杰学派(认知发生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二、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三、信息加工观点1)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认识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2)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符号操作系统符号:模式,如:语言、记号等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
符号和符号结构都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其功能是代表、标志外部世界的事物,或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符号操作主要是对符号进行比较、区分、归类P2 图(特点:串行的,有箭头,方框)符号系统的基本假设:任何一个具有上述六种功能的系统都能表现出智能。
3)信息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有限,加工方式是系列的4)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主动寻找信息、接受信息、进行信息编码,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强调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影响。
5)研究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四、认知心理学实质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式。
重视方法:反应时、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1)实验法(快速认知任务)反应时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相加因素法实验;“开窗”实验眼动实验:言语理解、注意的选择、广告2)出声思考法(慢速认知任务)3)计算机模拟一、减法反应时·反应时:从刺激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基本假设1)在系列性加工中,完成某一认知任务的时间是各部分信息加工时间的关系。
2)两种反应时作业,其操作过程大致相同,只是增减了一个操作环节,然后两种反应时之差,就表明这一增减操作环节信息加工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栏1
积极情绪的拓展与建构理论
积极情绪近年来在国外情绪心理学研究中受到了充分重视,有了相对比较 广泛的研究,许多研究对于积极情绪的概念、积极情绪的功能以及积极情绪对 于健康的意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也开展了许多实证研究。尤其是
第三节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二、认知加工的复杂性对情绪的影响
人类的认知加工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认知结构的 复杂程度对于情绪体验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研究者提出 了多水平理论以试图找出情绪背后的关键性认知加工过程。 (一)情绪双通路理论 (二)交互式认知子系统框架
第四节 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 一、前额叶在情绪与认知交互中的作用
(资料来源: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心理科学进展,2007, 15(5):810 )
第二节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一、积极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四)积极情绪与问题解决
积极情绪提高了人们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的努力程度, 在谈绪与决策 积极情绪会使个体在风险投资决策情境中表现出“谨慎 乐观主义”(cautious optimism)。在积极情绪状态下, 人们对损失更敏感,而不愿意参与高风险的活动以避免损失, 从而使投资者表现出风险规避行为。
第二节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二、焦虑、抑郁和认知偏向
(一)注意偏向
焦虑、抑郁的个体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倾向于注意负性 或者威胁性的信息。威胁性信息获得更多的激活,使得高焦 虑个体比正常个体更加容易优先注意到那些威胁性信息。 (二)记忆偏向 焦虑个体对威胁性信息具有内隐记忆偏向。抑郁个体对 威胁性信息具有外显记忆偏向,但是否具有内隐记忆偏向还 存在争论。
7. 马庆霞,郭德俊.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3):328-333 8. 古若雷,罗跃嘉.焦虑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08,16 (4):518-523 9. 邹吉林等.超越效价和唤醒——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述评.心理科学进 展,2011,19(9),1339–1346 10. Pessoa.L.(2008).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Nature reviews,9(2):148-158
第十四章 情绪与认知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配套教材 供本科应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用
【本章要点】
本章内容在介绍情绪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
述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主要包括:积极情绪对认知的
影响,焦虑和抑郁情绪导致的认知偏向效应,认知评价对 情绪体验的影响,以及认知加工的复杂性对情绪的影响。 最后从前额叶、边缘系统和小脑等脑结构介绍了情绪和认 知发生交互作用的神经基础。
第二节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一、积极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一)积极情绪与注意
积极情绪能够扩大个体的注意范围。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比中性 状态下的被试拓宽了注意的范围(Fredrickson & Branigan, 2001)。
(二)积极情绪与记忆
被试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对正性材料的记忆效果更好。
(三)积极情绪与思维
第二节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二、焦虑、抑郁和认知偏向
(三)解释偏向
焦虑和抑郁个体存在威胁性解释偏向,他们倾向于将意 义模糊的信息判断和解释为具有威胁性的信息。 (四)决策偏向 决策者的焦虑情绪与其风险回避倾向之间存在联系,状 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能够使决策者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回避。
第三节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一、认知评价对情绪体验的作用
第四节 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 三、小脑在情绪与认知交互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小脑除了具有传统运动协调功能外,还广泛
参与认知与情绪的调节,包括感知觉、学习、注意、语言、 情绪等功能。
【思考题】
1.情绪包含哪些重要的成分? 2.简述几种主要的情绪分类方法? 3.简述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4.简述焦虑和抑郁影响认知偏向的表现有哪些?
4.许远理,郭德俊.情绪与认知关系研究发展概况.心理科学,2004, 27( 1) : 31- 33
5.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心理科学进展,2007 ,15(5):810-815 6.王曼等.注意偏向训练:起源、效果与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11,19 (3):390-397
【参考资料】
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设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提出以来,促进了积极情绪研究的进一步发 展。弗雷德里克森主张,积极情绪能够激活一般的行动倾向,对于认知具有启 动和扩展效应,能够建设个体的资源(身体资源、人际资源和心理资源),撤 销消极情绪产生的激活水平,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积极情绪对于个体的适应具 有广泛的功能与意义。
【推荐书目】
[美] Kalat.J.W& Shiota.M.N. 著,周仁来译.情绪.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9
本章作者:张小聪
谢谢大家!
(三)-2 认知归因理论
有两个因素对情绪的产生必不可少:个体体验 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等) ;以及个体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 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 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质中整合的结果。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三、情绪理论
(四)动机-分 化理论
该理论主张情绪的实质是动机系统,它使个体 准备以适应性的方式行动,每一种情绪都有自 己惟一的组织和动机特性。
11. Fredrickson.B.L.(2001).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56:218-226
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 PFC)对注意、知觉、能动 性、计划性、持续行为、工作记忆、语言、控制干扰以及执 行功能等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PFC也是情绪中枢通路的
重要环节之一。
第四节 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 二、边缘系统在情绪与认知交互中的作用
(一)杏仁核 杏仁核不仅参与情绪信息的加工,而且参与一些认知功 能,如注意、知觉、记忆等认知过程。
5.哪些研究资料能够证明情绪和认知在前额叶、边 缘系统和小脑中存在交互作用?
【案例分析】
个案14-1:
脑卒中后的抑郁
试用初期
【拓展学习】
14-1: 注意偏向训练
试用初期
【参考资料】
1.[英] MW 艾森克 & MT 基恩著,高定国,何凌南译.认知心理学.上 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刘烨,付秋芳,傅小兰.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科学通报,2009, 54(18):2783-2796 3.郭小艳.积极情绪对认知的扩展效应.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二)海马
杏仁核-海马的交互系统被公认是情绪和记忆交互作用 的基本神经机制。杏仁核影响海马对情绪信息的记忆编码, 而海马则形成情绪刺激和事件的记忆,并进一步影响情绪刺 激出现时的杏仁核反应(Phelps, 2005)。
第四节 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 二、边缘系统在情绪与认知交互中的作用
(三)眶额皮质 眶额皮质是情绪和认知的枢纽,它能很好的通过反事实 归因机制来控制情绪体验,在情绪和奖励中的发挥着作用。 (四)前扣带皮质 前扣带皮质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早期的研究认为它在 抑郁和情绪性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Gotlib, 2005)。最近三 十多年的神经成像研究表明,前扣带皮质还参与诸如内隐学 习、决策和注意等多个认知过程。
(一)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刺激本身不能决定情绪体验的性质,对刺激的认知评价 是产生情绪体验的关键。认知评价一方面决定了是否产生情 绪以及情绪体验的性质,另一方面决定了情绪体验的强烈程 度。 (二)认知评价影响情绪体验的研究 一方面, 研究者通过分析个体对情绪与认知评价的自我 报告,来探索认知评价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 研究者通过操控认知重评策略揭示认知评价与情绪的关系。
CONTEXT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第三节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第四节 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 神经机制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定义
主流的观点认为,情绪是人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 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
的行为反应。
情绪包括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成分
该理论强调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来自丘脑的信号到达 皮质某一位置产生情绪体验,到达另一位置而 引起情感表达。
(二)坎农-巴 德理论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三、情绪理论
(三)-1 “评价 -兴奋”理论
刺激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情绪产生的基 本过程是:刺激—评估—情绪。对同一刺激的 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Izard, 1977)。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二、情绪的分类
(一)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和复合情绪 (complex emotion) (二)情绪是由愉悦度(愉悦-非愉悦)和唤醒度(激活-非激 活)两大维度混合而成连续体。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三、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 用,即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情绪刺激引 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 绪体验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