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信息经济学绪论
信息经济学第一章_导论

数据加密:对 个人信息进行 加密处理,防 止未经授权的
访问和泄露
匿名化处理: 隐藏个人敏感 信息,只保留 必要的数据特 征,以保护隐
私
访问控制:限 制对敏感信息 的访问权限, 只有经过授权 的人员才能访
问
安全审计:定 期对系统进行 安全审计,发 现潜在的安全 风险并及时修
复
THANK YOU
汇报人:
信息市场的发展 趋势:随着信息 技术的发展和信 息社会的到来, 信息市场呈现出 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的发展趋 势。
信息产业的分类与发展
信息产业的定义与分类:按照信息产业的定义,可以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两大类,其中信息制 造业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销售与租赁业、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制造业等,信息服务 业则包括电信服务业、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广播电视服务业等。
搜索引擎使用:利用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 学术数据库查询:查找专业论文和研究成果 官方网站查询:获取官方发布的信息和公告 社交媒体搜索: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相关话题和讨论
信息甄别的概念与标准
概念:信息甄别是指在信息搜寻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评价,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过 程。
标准:信息甄别的标准主要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准确性是指信息是否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完 整性是指信息是否全面,无遗漏;时效性是指信息是否及时更新,反映最新情况。
• 2.1. 隐蔽信息:一方拥有而另一方不了解的信息; • 2.2. 隐蔽行动:一方行动的结果不为另一方所知; • 2.3. 隐蔽特征:一方具有而另一方不了解的特征。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交易的影响:可能导致交易困难或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误或经营风险增加 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可能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或消费安全问题 应对策略: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和平台
信息经济学绪论

信息经济学绪论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关系到本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如果没有从理论上弄清什么是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应围绕哪些领域和内容进行研究,信息经济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上处于什么地位,就难以全面、系统地研究信息经济学。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和信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学科体系、相关学科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信息的含义、特征和分类;掌握信息经济的含义、特征及其与知识经济的关系;了解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内容;明确信息经济字的学科体系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着两类不同的经济活动:一类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有关;另一类与知识、信息形态的转换有关。
前者构成物质经济的基础,后者发展成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每一种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信息的积累和知识的增加,但是由于在以往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和知识投入所占比例有限,更新速度缓慢,对社会经济结构不足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致使传统的物质经济在人类几千年的生产活动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关心的也只是物质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得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社会信息总量与知识总量的激增使得信息、知识的经济价值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科学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日益增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知识、信息作为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二资源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当今社会正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以知识和信息为依托的新兴经济结构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提高经济效益有两个方向:一是成本控制;二是价值挖掘。
成本控制不仅要节省材料、能源,更应充分的利用信息和知识,要以最小的劳动占用和资源消耗建立最优的经济信息系统。
《信息经济学》复习概要

第一章 绪论1.信息经济形成的五个标志: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2、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3、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信息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4、信息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信息经济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5、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2、信息经济的形成时间(1)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2)关于阶段划分的基本认识:信息经济的形成是一段时间,而不是某一固定时间,但总有一个时间起点,它往往是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
就世界范围而言,以最早进入的那个国家的时间起点为起点。
确定信息经济的形成时间应以主要标志为基础,为避免偶合性,可考虑多个标准。
(3)基本理由:1954年美国信息业从业人员超过工业和其他产业从业人员;第二代计算机诞生并逐步用于经济活动中;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符合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规律。
(4)信息经济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信息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变革对信息经济到来的促进作用。
直接原因:1、人类需求的渐进2、物质经济的“滞胀”3、质能资源的短缺4、信息技术的发展3.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一)劳动者(二)企业 引起企业竞争手段变化;对企业家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必须向知识型方向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采取新的管理手段;(三)产业结构 推动第一、二、三产业不断升级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行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二章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1959年马夏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8年马夏克&宫泽(日本经济学家)共同创立了信息系统的一般选择理论——微观信息经济学八大基础理论之一。
信息经济学

一、绪论:名词:1.信息: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存在于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2.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3.信息经济学:是以信息和信息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和信息或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运作方法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问答:1.信息的特征:(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4):信息具有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5):信息具有可生产性、经济性2.信息经济的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主要技术(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1.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主要内容: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市场参与者一般情况下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信息,同时,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也是有差异的,这种信息存在规律称为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
2.信息不完全原因:(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滞后性的限制(3):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3.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可以由多人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占有和使用,而不改变其价值及性质,并且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在原有信息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
4.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信息属于公共物品,信息的这种经济现象称为信息公共物品原理。
5.信息商品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是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想比较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信息的这种经济特性规律称为信息商品原理。
三、博弈理论:名词:1.博弈:是指在一定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策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第一章_导论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一)酝酿阶段(1919-1959)(二)演进时期(1980-至今) 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一)拓展时期(1970-1980)(二)演进时期(1980-至今)5大领域– 微观信息经济学领域,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理论、搜寻与网络搜寻理论、不确定性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经济学领域,包括网络经济学、媒体经济学、信息商品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学、金融信息经济学、基于Agent 的计算经济学等;– 信息产业经济学与信息技术经济学领域,包括信息产业经济学、电信经济学(含互联网经济学)、信息技术经济学(含计算机经济学与软件经济学等)、专利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等;– 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经济学,包括企业信息组织与信息化、虚拟组织与网络组织研究、信息管理经济学(含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宏观信息经济学领域,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基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经济增长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国际信息经济学(含信息贸易、世界信息经济等),以及新经济研究等。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角度与范围一、信息经济学研究角度– 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从这两个角度分析经济现象) 分 支 基 础 功 能 图表1-4: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一种模型 第二种模型微观信息经济微观信息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信息产业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部门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部门经济学,管理学 应用经济学,信息学 国际经济学,未来学 应用信息 经济学 应用信息 经济学 理论信息 经济学 理论信息 经济学–统计决策(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实现最优经济信息)–企业管理与信息管理(从这两个角度研究信息经济现象)–信息产业(从信息产业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信息经济(从信息经济的统计测算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二、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范围第一个领域为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领域第二个领域微观信息经济学的非核心领域第三个领域为宏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领域第四个领域为信息系统经济学第五个领域为企业的信息组织理论第六个领域为信息的产业组织理论第七个领域为网络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经济学第八个领域为国际信息经济学第三节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和作用一、信息经济学内容信息的经济研究:内容包括信息商品的效用、成本、价格、供求关系以及其他特性;信息系统的含义、作用、组织与发展、费用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信息搜寻的方式与博弈、差异与最终次数的确定等。
第一章、信息经济学导论

在经济学中,个人命运这类现象常以一个学术性词汇来概括,即不确定性。
19 19
现实生活中信息分布的影响
EXAMPLE 3
旧车市场买车
如果信息完全对称,自行车价值100元,卖者与买者都知道,那么非常容易成交, 买者拿100元交给卖者,把车子拖走就行了。
EXAMPLE 4
恋爱婚姻
小伙子与姑娘彼此知道对方的优缺点,用自己的标准在人海中选一个知心人,恩恩 爱爱过上一辈子就完了。
How do we use INFORMATION?
1:要价150元 4: 120元可以卖
卖 主
买主
在一般情况下,有 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就是成交价不会低 于100元,这就是 “有错买没有错卖” 的原理。
车主由于对 自行车的信 息比较了解, 因而他始终 处于主动地 位。
3:还价120元 2:还价80元 3: 80元不卖
22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 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 一般认为,信息经济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61年斯 蒂格勒的论文《信息经济学》和维克里的论文《反 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招标》的发表。
23
现实生活中信息分布的影响
现实生活 中的信息 分布
谢康:《微观信息经济学》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第一版。
陈建斌、郭彦丽:《信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刘东:《微观经济学新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一版。 董保民:《信息经济学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
25 25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
信息经济学课件(绪论)

社会学
信息经济学与社会学合作,探讨 信息对社会结构和组织的影响。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假设
1 信息不对称
经济主体在信息获取和利 用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市 场不完全竞争。
2 信息成本
经济主体在信息的获取、 传递和处理过程中需要付 出成本。
3 信息效率
信息经济学致力于提高信 息的利用效率,减少信息 不对称和信息成本。
信息经济学课件(绪论)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产生、流动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本课程将介绍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和影响。
信息经济学概述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它关注信息 的生产、传递和利用,以及信息对经济主体行为和市场运行的影响。
2
广告和营销
信息经济学可以帮助分析广告和营销活动对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3
网络经济
信息经济学可以研究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传递和市场运作。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 的普及,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拓展和深化。
信息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
经济效率
信息经济学可以帮助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竞争
信息经济学可以促进市场的竞争,提高消费者 的福利。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定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使 用统计和数学模型来研究信息 经济学问题。
定性研究
通过深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 法,从实地观察和实践经验中 获取信息。
实验研究
通过构建实验模型,观察和分 析经济主体在信息环境下的行 为和决策。
信息经济学

绪论信息经济学: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信息经济的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959年美国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标志信息经济学的正式诞生1962年美国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提出“知识产业”1983年美国保罗罗默信息当做一种生产要素1991年科斯“交易费用”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完全信息:指市场参与者掌握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知识。
对称信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市场参与者双方中,了解对方所具有的知识和所处的经济环境。
私人信息:关于人自身的一些具有隐蔽性的信息,如:身体状况,感情波动,消费偏好等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应用范围:1.解释概念2.主要应用于“微观信息经济学”“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如应用于逆向选择,机制设计,合约与道德风险等研究;同时,对于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确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信息共享与再生院里的应用范畴:信息不仅可以共享还可以再生新的信息;信息共享方位越大,信息利用成本越低,信息效率越高,信息的作用就越大。
主要应用于在以信息为要素的经济活动中,如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信息商品市场,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应用在以信息活动为对象的经济分析中,如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等。
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应用范围:信息属于公共物品。
因而,在信息生产和信息资源建设上需要政府的介入,并需要政府在预算上给予资助,同时,也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因此,主要范围为信息商品的生产与评价,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减原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中,随着投入的持续增加,获得收入的增长是不断扩大的收益递减形成原因:1.信息资源的共享性;2.信息产业的成本构成;3.信息产业的学习效应;4.信息产业的外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
2、人们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200万年前---物质资源---土地 200年前 ---能量资源---资本 50年前 ---信息资源---信息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给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 指出:没有物质,就没有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能源,世 界就将灭亡;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无章无序,没有意义。 只有人的体质、体力、智力都发达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 康的人。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 效能,实现信息的价值。
(2)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 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 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1 信息
(3)经济管理学家认为“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 据”。
(4)电子学家、计算机科学认为信息是电子线路中 传输的信号。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2 信息经济学
3.信息(或信息学)与经济(或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 (2)信息技术的经济评价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 无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 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个经济比较和经济评价的问题, 这需要运用费用效益分析等技术经济方法。 (3)信息学与经济学的相互交叉和结合问题 信息学方法是一种抽象思维与经验处理相统一的方法, 它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己产生了成效。尤其是其中信息模型 及其识别方法,成效尤为明显。同时,经济学的原理与分 析方法,特别是其中的经济原则与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运 用于信息研究,加速了信息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2 信息经济学
2.信息经济的研究
(1)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性问题
信息产业的界定、分类、结构、组织管理、发展战略和长远 规划、政策法规,它与非信息产业的关系,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与作用,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等问题。
(2)信息经济的含义、测度与发展规律等问题 信息经济规模的测度方法,其适度规模确定,国际信息经济 问题。 (3)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有关问题 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信 息化内部不同要素、不同环节、不同方面之间种种关系问题;研 究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的合理顺序问题等。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1 信息
案例:波音飞机共有132500零件,由13个国家的400 多厂商生产。一美国教授说:“波音飞机除了商标是波 音公司的外,所有的零部件属于全世界”。生产国际化 要求信息的通畅和通信的低成本。信息技术,特别是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社 会经济进入到信息经济时代。
案例:房屋中介比房主和租房人掌握更多信息,因此 作为代理商收取必要的佣金。需要有合同等社会契约。这 种关系解决不好,就可能出现房屋中介利用另一方的信息 劣势来获取额外利益。 信息经济学通过信息机制的设计和契约制度的安排, 研究市场参加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以防止交易活动中的欺 诈行为,弥补市场效率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缺陷。
3、无限性:在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随时都在 交流、产生和处理信息。导致信息的多样性、衍生性。 4、依附性(载体不可分性):信息必须依附于物质载体而 存在。因而信息可传递、可存储、能够得到实际利用。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1 信息
5、可度量性:一般用载体的单位来测度信息量。印刷型信 息商品用印刷符号的数目和印张;音像型信息商品用音 像载体播放时间。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借鉴热力学系统熵 公式提出了测度信息熵的公式 。 Hs = - Σ P(Xi) logP(Xi) Hs 表示申农信息测度,称为信息熵或申农熵;Xi 表示n个状态中的第i个状态;P(Xi)表示随机状态出现 第i个状态的概率。 6、可传输性:不能传输的信息是无用的,无法存在的。 7、动态性:信息内容和量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取舍、更新。 8、层次性:不同的用户需要不同层次的信息。
/bjnews/zonghe/200803/31/t20080331_150107 73.shtml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1 信息
1.1.2 信息的性质 1、普遍性:由物质的普遍性及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决定。 2、客观性:由物质的客观存在决定。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要点
掌握:信息的定义、性质、作用 理解: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有何异同
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1 信息
1.1.1 信息的含义 信息在英、法、德文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中 为“情报”;台湾称为“资讯”。人们常把信息理解为 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知识、新的机会的消息。如科技信 息、市场信息。 (1)信息论奠基人申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 定性的东西”。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1 信息(续) 刑事案件发生后: 笔迹鉴定、毛发比对、指纹
检验、枪弹痕迹检验、咬痕检验、中毒检验
指纹:不管指纹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它总是来
源于一个个体,属于个体与生俱来的生命体中的一 部分。
毛发:动物植物微生物DNA鉴定 血迹:<案例>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1 信息
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图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1 信息
1.1.3 信息的分类
(1)按社会性分类: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2)按空间状态分类: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3)按时间性分类:历史信息、现实信息和预测信息。
(4)按载体分类: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5)按是否为公众知晓分类: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隐 蔽信息)。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1 信息
1.1.4 信息的作用
决策的依据,控制的灵魂 组织的保证,管理的基础 主客体的中介,思维的材料
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 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
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
1、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
结绳记事的启示: a.结绳记事 b.帐簿 c.计算机 d.因特网 信息技术(IT)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 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象、 文字等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 利用的技术。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HOW
定性定量方法
WHO
信息商品和 信息产业主体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信息?其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信息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什么是信息经济?其与知识经济有何 异同?
1.1 信息 1.2 信息经济学 1.3 知识经济
信息—信息技术(IT) —信息化社会—生产国际化 案例:海尔集团的成功模式——信息加速增值 海尔集团建立了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网站,从而与用户保持零 距离,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用户提出要三角形的冰箱, 海尔能不能提供?一方面要求海尔的网站须满足个性化需求;另一 方面,整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布局、组织结构都要适应个性化需求, 生产必须是柔性的。海尔集团有“一名两网”的优势:名是名牌; 两网是指海尔的销售网络和支付网络。 信息—企业信息化—网络促销—企业发展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2 信息经济学
1.2.1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 Economics)是信息科 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 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经济的信息化。信息成 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已超过50%。
INFORMATION ECONOMICS
信息经济学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08-09校选课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Course Administration
Instructor: 欧阳钟辉 博士/教授 8 Lectures, 1 Final paper (9th – 16th week) Grading: Paper 90% Class Participation 10% Textbook: 信息经济学 【作者】 桂学文 娄策群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书 号】 7-03-017383-X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1.2 信息经济学
3.信息(或信息学)与经济(或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 (1)信息的不对称性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问题
私有信息的存在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其对市场参加 者、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有重大的影响。代理人掌 握较多信息,而委托人掌握较少信息,双方存在信息不对 称现象。
欧阳钟辉:信息经济学 泉州师院2010-11校选课
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
任何一种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若干种资源为 依托的,在这些资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称 为战略资源。 • 农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资源——土地;
• • 工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能量资源——资本; 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和能量之外的第三 种资源——信息。
王静和同事们对血迹的归属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些血迹中除了死者外, 还有另外一名男子的DNA信息,并向这名疑凶发出“无名男逮捕证”。 根据王静提供的信息,侦查员立即对犯罪现场进行了重现,恢复了案 发时死者和凶手在现场的活动情况。根据这些重要线索,警方迅速锁定 了犯罪嫌疑人,公安部随后发出B级通缉令,并在案发两周后将涉嫌杀 害一名70岁左右的老太及其儿子、儿媳的齐兴胜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