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新版.pdf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苏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 能够应用“画图”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 能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 难点- 正确把握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画图。
- 在画图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的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
2. 新课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入“画图”策略的概念。
- 教师讲解“画图”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例演示(10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实例,演示如何使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 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一起完成实例的解答。
4. 学生练习(1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画图”策略。
- 学生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7. 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与“画图”策略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准备课后完成。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画图”策略的掌握程度。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

48+36=84(个)84-20=64(个)
答:小丽游得最快,小华游得最慢。
18+14=32(盆) 32×2=64(盆) 答:月季花有64盆。
大显身手
张叔叔今年46岁,李叔叔比张叔叔小5岁,王叔 叔比张叔叔大6岁,(王叔)叔最大,( 李)叔最叔小。
15 ×8=120(块) 120-70=50(块)
决问题的策略(2)
回忆: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策
略—— 从条件出发
我们来试一试:
这里有几个笑脸?
对,是8个笑脸。
现在三(4)班笑脸个数是8的三 倍,三(4)班有多少个笑脸呢?
3 ×8=24(个)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请 同学们互相讨论下。
新授课
12×2=24(朵) 24-7=17(朵) 答:红花有17朵。
比一比:你觉得线段图和文字比, 有什比么一好比处:两?道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
同,有什么不同?
多20个
排球有多少个?
50+15=65(个)
足球有多少个?
50+15=65(个)65+20=85(个)
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48+36=84(个)
(12)朵
绿花 黄花 红花
红花有多少朵? 请看这个线段图,说说题中 的条件和问题?
多4(朵) 红花有多少朵?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红花比黄 花少7朵
12 ×2=24(朵) 24-7=17(朵)
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
12×2=24(朵) 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第5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名人小故事--泰勒斯的故事

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第1页共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2)

探究新知
要求: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可以先算小猴第二天摘了多少个?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第二天摘:30+5=35(个) 第三天摘:35+5=40(个)
我们还可以列表表示 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
少 88 块, 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成
人的骨头有多少块?
方法提示: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先算:
儿童的骨头有多少块。 先根据两个相关联的
305-88=217(块)
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再用求出的答案作条
成人的骨头有多少块。 件解决问题。
217-11=206(块) 答:成人的骨头有206块。
答:花地砖有50块。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怎样 的解题策略?
怎样根据条件解 决实际问题?
1.在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相关 联的两个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终解决 问题。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先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 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或列表找出答案。
畅言教育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从条件出发思考 的策略(1)
学习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 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 用,并学会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学会运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问题。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 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情境导入
45+5=50(个)
答:第三天摘了40个,第五天摘了50个。
探究新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课件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基础训练中选取。
小华、小丽和阳阳参加60米游泳比赛,小华比阳阳多用1秒, 小丽比阳阳少用1秒。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
可以画线段图比较。
阳阳: 小华: 小丽:
从线段图中可பைடு நூலகம்看出小华用的时间最长,小丽用的时间最 短,因此小丽最快,小华最慢。
婴儿有305块骨头,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成 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成人的骨头有多少块?
我是这样想的。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梨树有多少棵?
30棵
30-18=12(棵)
桃树: 梨树:
比桃树少18棵 苹果树有多少棵?
梨树的2倍
12×2= 24(棵)
苹果树:
答:苹果树有24棵。
?棵
停车场有12辆卡车,大客车的辆数是卡车的2倍,小汽 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小汽车有多少辆?
我是这样想的。
?朵
12×2= 24(朵) 24+7= 31(朵)
答:红花有31朵。
再算红花 的朵数
绿花有12朵
黄花的朵数是 绿花的2倍。
红花比黄 花多少7朵。
红花有多少朵?
如果把条件改一改, 你还能正确解答吗?
可以这样画线段图。 12朵
绿花 黄花 红花
?朵
12×2= 24(朵) 24-7= 17(朵)
答:红花有17朵。
大客车有多少辆?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12×2=24(辆)
12辆
卡车:
小汽车有多少辆?
卡车的2倍
大客车:
24+7=31(辆)
开走7辆 答:小汽车有31辆。
小汽车:
?辆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年级奥数(教案)第7讲: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三年级)备课教员:×××第七讲解决问题的策略(二)一、教学目标: 1. 三年级奥数(教案)第7讲: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游戏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好不好?生:好。
师:听清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把它平均分成四等份并剪开,然后用剪出来的四个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贴在练习纸上。
比比看,哪组合作默契,剪拼得又快又美,现在开始剪拼。
学生动手操作拼图,教师行间巡视,挑选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师:大家拼的图形是不是不一样?生:是的。
师:每个人拼的方法不一样,图形也不一样,对吗?生:是的。
师: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种方法,那在我们的数学中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有多种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看一下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卡尔家新购置了三件家用电器,共花掉3650元,其中买电视机用去2355元,买电饭锅用去了880元,买饮水机用去多少元?师:认真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刚才读完题后,你能从题中找到哪些信息?生:卡尔买了三件电器共花掉3650元,买电视机用去了2355元,买电饭锅用去了880元。
师:那问题是求什么呢?生:买饮水机用去了多少元?师:是的,我们要求买饮水机用去了多少元,先求什么?生:可以先求出买了电视机后还剩多少钱。
师:是的,那怎么求呢?生:3650-2355=1295(元)。
师:非常棒,还买了电饭锅用去了880元,所以我们还要减去买电饭锅的,那怎么求呢?生:就是用剩下的钱减去买电饭锅的钱就是买饮水机用去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9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联络已有的解决实际问习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剖析数量关系,探寻解习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习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习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习题的价值,领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习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开展简略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攒解决问习题的经验,逐渐增强解决问习题的策略意识,取得解决问习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剖析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络已有的解决实际问习题的经验,进一步领会可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习题。
主要包括三局部内容:1 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略且趣味性强的实际问习题,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2 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两步计算实际问习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3 从条件出发剖析解决问习题的策略以及此前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实际问习题的稳固练习课时安排 4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教学内容: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习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习题的方法及回忆反思的过程。
⑵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习题的步骤,领会两步计算实际问习题条件于问习题的联络。
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习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习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过程:一、领会策略,引入课习题。
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习题。
二、解决问习题,体验策略⑴看条件发问习题。
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
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
3)柳树苗有12棵,松树苗有6棵。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适宜的问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4课时,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等,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还不能很好地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问题,能够找出关键信息,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挂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小组交流: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意识。
4.练习巩固: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以了解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