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灾应急手册(上篇传染性疾病预防)
2019年洪灾防病指导手册.doc

第一节概况洪涝灾害的预防医学目的是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其内容在于研究灾区因洪涝灾害影响所致疾病消长规律和疾病发生与流行的特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控制疾病、减少死亡,改善和促进灾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其对象是在洪涝灾害预防医学服务时,要考虑在特殊环境条件下提出合适的安全与卫生要求,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是在新在历史时期赋予卫生防疫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
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区,尤以洪涝灾害;又是多种流行病的高发地区。
因此,就大灾之后防大疫和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提出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大灾情况下,各种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人民生活习惯受到重大冲击,此时各种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又是如何?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霍乱、伤寒、痢疾和甲、戊型肝炎都曾经因洪涝灾害引起过大流行,应当引特别的注意。
其共同特点:都是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水源,传播快发病率高。
不同的是:霍乱、伤寒、痢疾都是细菌性传染病,人群较普遍的易感,一旦发生流行,发病率极高,但均有有效的抗菌性预防治疗药物,如果发生了爆发流行,可以尽快组织治疗和预防性投药,把病死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甲、戊型肝炎的药同特点是:病毒性传染病,一旦发生流行,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但不同的是:甲型肝炎在我国人群中免疫屏障比较高,易感人群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后病死率低。
而戊型肝炎在我国人群中免疫屏障很低,易感人群主要在青壮年,劳动力损失大,造成大流行条件除了水源持续被粪便污染外,还要看当地群众有没有喝生水的习惯,发病者病情较重、黄疸性多见,孕妇的病死率高。
以上几种传染病,在正常年份多为散发或局部地区的爆发流行。
涝灾发生后的生态变化和流行规律也应引起密切注意,有的发病后病死率很高,它们是: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轮状病毒、鼠疫、炭疽等。
这些传染性疾病的多数直接或间接和洪涝灾害有关。
其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是直接接触水传染的疾病。
居民应急手册:公共卫生事件防护常识

居民应急手册:公共卫生事件防护常识居民应急手册:公共卫生事件防护常识一、引言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大规模的疾病暴发、传染病流行或突发事件对人群健康造成威胁的紧急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了解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应对方法,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本手册将为您介绍一些公共卫生事件防护常识,帮助大家做好应急准备。
二、常见公共卫生事件及防护方法1. 流感疫情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常规预防和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避免感染:-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是接触到公共场所的物品后;- 避免接触病毒: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和患者密切接触;- 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定期打疫苗:按照当地相关机构的指引,定期接种疫苗。
2. 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食品中毒:- 选择安全食品: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渠道;- 做好食品保存:冷藏食品在低温下保存,适量食用,避免过期食品;- 煮熟食物:将肉类、海鲜等煮熟,避免生食食用;- 坚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将污染物接触到食物中。
3. 疫情爆发面临疫情爆发时,我们应该采取下列预防和防控措施:- 做好信息了解和宣传:及时关注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发布的疫情通告,并积极宣传和传达相关信息;-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并避免手部接触口鼻眼;- 出行安全:避免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学会正确佩戴口罩:选择合适的口罩,将鼻、口完全盖住,并正确丢弃或定期更换。
4. 家庭防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措施防止家庭成员患病:-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室内污染物浓度;- 定期消毒清洁:常用物品、触摸面和公共场所的物品定期清洁消毒;- 饮食健康:保证饮食多样化,适量摄入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全民必备应急手册

优质手册,欢迎您参考使用!全民必备应急手册一、自然灾害应急篇洪水1、洪水来临时,要迅速到附近的山坡、高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上等高的地方暂避。
2、要设法尽快发出求救信号和信息,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3、落水时要寻找并抓住漂浮物,如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
4、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要注意水位不能超过驾驶室,要迎着洪水驶向高地,不能让洪水从侧面冲击车体。
5、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不要接近或攀爬电线杆、高压线铁塔;不要爬到泥坯房房顶上。
地震1、地震发生后,在室内,要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可躲到内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卫生间、储藏室和厨房等处。
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
2、在公共场馆里,应迅速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或就近躲在柱子、大型物品旁;身处门口时可迅速跑出门外至空旷场地;在楼上时,要找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3、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以及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所。
4、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乘客应抓牢扶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
5、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6、寻找和开辟通道,朝着有光亮、宽敞的地方移动;不要乘电梯逃生。
7、一时无法脱险,要节省气力,静卧保持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多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8、无论在何处躲避,如有可能应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好头部。
海啸1、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从地震到海啸的发生有一个时间差,要利用时间差进行避险和逃生。
2、如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快速撤离。
3、海啸发生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洋生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大观,但此时千万不要去捡鱼虾或看热闹,应迅速离开海岸,向陆地高处转移。
4、海啸发生不幸落水时:1,要尽量抓住大的漂浮物,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全民防灾应急避险手册(188页)

二. 我國易受洪水威脅地區
我國受洪水威脅主要地區分佈在: 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遼河等七大江 河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
2
三. 洪水來襲前的準備
迅速轉移
緊急救生時,首先考慮如何安全轉移人員,不要過多考慮帶什麼東西。在必須準備物品中,醫 藥、取火設備很重要。如果準備原地避水,首先要做熟可供幾天食用的食物,同時還要將禦寒 衣物放高處保存。如有可能還應紮木排,搜集木盆、木塊等漂浮材料加工為救生設備。室內避 水者應在室內進水前拉斷電源,遇到打雷注意避雷。
37
二、泥石流和滑坡在我國的主要分佈地區
泥石流: 滇西北、滇東北山區、川西地區、陝西秦嶺大巴山區、西藏喜馬拉雅山區、遼東南山區、甘南 白龍江流域。
38
三、泥石流和滑坡到來之前的特殊跡象
➢山間馬路或行人路上有塌下的泥石 ➢斜坡、擋土牆或路面上出現下陷或新的大裂痕 ➢從斜坡及擋土牆流出的水突然改變顏色;發現大量雨水急流於斜坡和擋土牆
8
因地制宜 -1
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逃生寶典:
從平房逃出去後不要站在院子裏,最好的去處是馬路邊或寬闊的空地。 如果有可能,可以再抱住一棵樹,因為樹根會使地基牢固,樹冠可以防 範落物。 如果住在樓房,地震發生時最好不要離開房間。應就近迅速尋找相對安 全的地方避震,震後迅速撤離。
或出現大面積滲水 ➢其他現象如,灰泥或混凝土斜坡護面松脫,或有泥土沖蝕現象
39
四、遭遇泥石流和滑坡時應如何做
40
五、如何防禦、防治泥石流、滑坡引起的山地災害
滑坡、崩塌的預報是由防災指揮部來完成的。一旦發生險情,我們 可以接收到報警器、鳴鑼、吹號等發出的警報信號。此時我們應儘 快撤退到安全的高處。或者利用手機接受報警短消息。
全民防灾应急手册

及时总结演练经 验,不断完善学 校的防灾应急措 施。
06
公共场所防灾应急 措施
公共场所应急预案制定
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 评估公共场所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制定应急预案的具体措施和流程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
公共场所应急物资储备
储备必要的应急 物资,如急救包、 灭火器、防毒面 具等
定期检查应急物 资是否完好有效
制定应急物资储 备清单,并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
在公共场所设置 应急物资存放点 ,方便取用
公共场所应急队伍建设
建立应急队伍: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公共场所的应急救援工作 培训与演练:对应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配备装备:为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04
企业防灾应急措施
企业应急预案制定
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
制定应对措施和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估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威胁
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
企业应急物资储备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急救用品等 定期检查和更新应急物资,确保其有效性 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明确储备地点和人员责任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培训与演练:对应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确保师生安全 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急救药品、防护用品等
学校防灾演练与模拟
定期进行防灾演 练,提高学生的 安全意识和自救 能力。
模拟灾害现场, 让学生了解不同 灾害的应对措施。
演练中注重团队 协作,提高学生 的集体意识和互 助精神。
抗震救灾自助手册(避险、救助、卫生、防疫)

抗震救灾自助手册(避险、救助、卫生、防疫)目录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震逃生十大法则避震要点震后自救震后互救地震谣言如何甄别震后房屋鉴定问答灾后卫生防疫基本知识露宿时应注意的事项搭建防震棚的注意事项※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集聚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的现象。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地震逃生十大法则※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应顾及的是您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
首先,在重心较低、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
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3.不要慌张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全民防灾应急手册(第一篇自然灾害紧急救援)

2
五. 洪灾后的注意事项
大灾之后防大疫
洪水发生后应到医疗防疫队寻求救治,同时还可去灾民集中安置区设置的固定医疗点索取防病 治病的药品。 洪水爆发后,被污染的水源容易引发流行病,饮用水要尽量用漂白粉消毒,有条件的地方还可 以用瓶装水或净水器过滤,并一定要烧开饮用。及时清洁自己的居住环境。
1
六. 震后的群众该如何组织自救
地震救援时应遵循先易后难,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和那 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此外,应特别注意先抢救医院、学校、旅馆等 人员密集的地方。
1
七. 如何寻找和营救被埋压人员 -1
首先,学会寻找被埋人员 1. 根据知情人提供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搜索定位,留意遇难人发出的
34
三、警惕台风带来的其他危害
台风常常带来暴雨,从而造成山洪、滑坡和泥石流。处于危险地带 的群众一定要按照要求转移,绝不能有侥幸心理。
35
第四章 泥石流、滑坡遇险紧急救援
36
一、什么是泥石流和滑坡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 象,俗称“走山”、“地滑”、“土溜”等。
1
被埋后如何自救 -3
被埋压后,应积极向外联络,尽可能使用各种工具。例如不定时呼叫、 闹钟弄响、击打家具和水管;利用光,如打开手电筒向外呼救。可能情 况下还可打开手机向外界报告自己的情况。
1
五. 专业救援队及救援设备
1. 声波探测仪 2. 红外线探测仪 3. 光学探测仪 4. 搜救犬 5. 其他设备,如液压钳、月球灯等
在汛期,容易受洪水灾害地区的群众应养成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及相关预警信息的习惯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保证气象、水文等预警信息有畅通渠道,如报警电话、手机短信等,偏远
公众防灾避险应急手册

大家都来重视防灾避险应急工作我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
全区各级各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把应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使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在一案三制和应急体系建设上取得巨大成绩,在应对突发事件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政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应对公作。
公众即使突发事件的受害者,更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
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社会应急准备,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技能,对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对应急控制突发事件,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意义重大。
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科普宣传工作,自治区应急办组织编写了全面,规范的应急知识科普读物,并在全区发放。
希望广大群众都能通过这本手册认知身边的突发事件,增强危机意识,掌握好防范应对的应急常识,关注自身安全希望各级各部们更广泛的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来重视防灾避险的应急管理工作,共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衷心祝愿我区每个家庭平安,幸福!~第一部分应急基础知识一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分级分类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生物等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
事故灾难:企业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烟花炮竹燃放,核与辐射,特种设备,基础设施与公用设施等方面事故,建筑火灾,环境与生态破坏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品药品安全,群体性中毒与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动物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如何预防狂犬病 关键是注射狂犬疫苗。
第二章 艾滋病的预防
一、世界艾滋病现状 全球有3320万艾滋病感染者,2007年约200万人死于艾滋病。
据估计2007年有250万新增艾滋病感染者。
二、中国艾滋病现状
截止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223501例艾滋病感染者,死亡报 告22205。中国现存艾滋病人约70万人,目前中国艾滋病疫情上升速 度有所减缓,性传播成为主要途径。
2. 发生高热如何处理
三、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最常见的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 常见症状有食欲下降,乏力,低烧,恶心,呕吐,腹泻。 急性肝炎病人应至少隔离30天,慢性肝炎病人视具体情况隔离。
2.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乙型肝炎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注射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病人家属注意采取措施防护 感染;接触病人后用肥皂洗手1~2分钟;非必要时不要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接触甲型,戊 型肝炎等人群,抵抗力差的可以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
五、狂犬病紧急救治
1. 被狗咬伤后伤口的处理 a. 用自来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用2%~5%肥皂水清洗。一边冲一边挤,冲洗时间在20分钟以上。 b. 冲洗后伤口不要缝合,使其暴露 c. 注射狂犬疫苗
2. 狂犬病患者一般症状 携带狂犬病毒的一般有:狗,猫,狐狸,狼,吸血蝙蝠,家畜。 被咬伤后发病取决于:咬人的狗是不是疯狗;携带的病毒数量有多少;伤口大小,深浅,部位。
全民防灾应急手册(上篇传染 性疾病预防)
第六篇 传染性疾病预防
一. 一般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二. 艾滋病预防
2
第一章 一般传染性疾病预防
一、一般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a. 空气传播 b. 食物传播 c. 通过接触或体液传播 d. 虫媒传播
二、发热的处理方法
一般高于38.5为高热,低于38.5为低热。 1. 发生低热时如何处理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什么区别 艾滋病感染者是病毒抗体呈阳性者,艾滋病病人是艾
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临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
五、艾滋病病变过程
1. 窗口期 2. 潜伏期, 潜伏期也有很强传染性 3. 传染期
六、艾滋病人常见症状
1. 一般性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性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 消瘦。
2. 呼吸道症状 3. 消化道症状 4. 神经系统症状 5. 皮肤和粘膜损害 6. 肿瘤
七、怎样确定感染了艾滋病
通常通过对艾滋病病毒(HIV)的抗体呈阳性来确定。 检测一般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初筛,初筛结果阳性需要做进一步检 查。
八、哪些日常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
1. 静脉注射毒品,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 2. 输用未经检查的血和血液制品 3. 输用未经检查的骨髓 4. 使用消毒不彻底的针头 5. 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口腔科器械 6. 使用消毒不严密的手术器械 7. 理发用的剪刀 8. 美容纹身等用的刀具 9. 浴室里不消毒的修脚工具 10. 与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等 11. 本身破损皮肤接触他人血液
九、艾滋病防治的ABC法则
十、我国对艾滋病防治的政策支持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