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辣椒红色素提取分离
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

实验七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综述:辣椒红色素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是以辣椒为原料,用石油醚、丙酮、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天然色素。
主要由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辣椒酮、辣椒红呋喃素、玉米黄质等化合物组成,,依据来源和制法的不同,因含有辣椒碱而具有不同程度的辣味。
辣椒红素几乎不溶于水,可任意溶解于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
紫外光可以使辣椒红素褪色,但辣椒红素对热稳定,160℃加热两小时几乎不褪色,Fe3+、Cu2+可使之褪色。
pH对色素色度无影响。
辣椒红素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为自主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几人一些小组,自己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讨论通过后进行实验。
通过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分离及测定,初步了解和掌握食品中某些成分的提取技术、分离技术以及测定方法,从而对食品有效成分的分析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为能灵活运用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实验还拟通过这种方式,使同学们了解一个研究性试验的基本过程,从而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为今后创新性实验的开发奠定一定的能力基础,同时也在于培养大家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实验原理辣椒红色素为脂溶性色素,选用适当的方法提取后,可采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对色素进行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干红辣椒2.试剂: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氯仿、甲醇、柱层析用硅胶、薄层层析用硅胶、0.5%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3.设备:粉碎机、超声波清洗机、旋转蒸发仪、薄层层析板、柱层析、层析缸等。
四、实验步骤1.色素的提取:称取1-2g 干红辣椒,掰开去籽,放入粉碎机中粉碎。
将粉碎好的粉末倒入一干燥洁净的三角瓶,加入50-100ml 丙酮,用保鲜膜封口,并在保鲜膜上扎几个眼儿。
将三角瓶放入超声清洗机20-30min ,过滤后放入旋蒸瓶内旋蒸,直至完全蒸干。
向内壁附着有辣椒红色素的旋蒸瓶内加入3-4ml 左右的石油醚,轻摇将辣椒红色素溶解在石油醚中,最后把石油醚倒入小试管,密封好放入冰箱保存。
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

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辣椒红素综述辣椒辣椒红色素又名辣红素,是从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属于叶黄素类共轭多烯烃含氧衍生物,主要成分为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一胡萝卜素、隐辣质等,辣椒红色素作为从成熟辣椒果皮中提取的天然红色素的主要成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红色素。
我国早在“七五”期间就将辣椒红色素列为重点开发的4种天然色素之一。
理化性质:纯品为深红色液体,无辣味,其显色强度强于其他天然色素。
辣椒红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酮、油脂等有机溶剂,因其极性较强,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几乎不溶解。
具有如下稳定性:1.光对稳定性的影响在室内光线下,稳定性较好,放置4周,色素无褪色现象。
但如直接暴露在室外强光之下则很容易褪色。
2.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温度对辣椒红色素有一定影响。
温度越高色素损失愈多,加热至70℃以上则损失更明显。
3. pH值对稳定性的影响辣椒红色素的耐酸、耐碱性好。
pH值在3—12之间时色泽稳定不变。
4.金属离子对稳定性的影响cu、Fe对辣椒红色素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Sn、A1+在浓度较高,即大于400 mg/kg时对红色素的色价有影响,而Fe3+、Na+、K+、M矿等对红色素的影响可以忽略。
提取方法比较:辣椒红素是从红辣椒果皮中得到的深红色天然红色素,色泽优良、性质稳定,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饲料等领域,另外还具有抗癌功能。
目前,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大致可归为油溶法、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溶剂提取法、溶剂微波提取法和酶法提取六类。
国内外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油溶法、有机溶剂法和超临界CO 流体萃取法三种。
油溶法因油与色素难分离不易得到纯净的辣椒红色素,所以该种方法现已基本停止使用;溶剂法使用较普遍,通常用丙酮、乙醇、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浸提。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溶剂无毒、易回收、所得产品具有非常高的纯度。
提取目的及社会需求:辣椒红色素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
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实验方案

2.辣椒红色素标准曲线 用分光光度计,用丙酮溶解定 容, 以丙酮作空白,在最佳波长460 nm处测对照品溶液 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辣椒红色素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见图2.
辣椒红色素的线形范围为24~120μg/mL。
3.辣椒红色素提取结果测定 将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辣椒红色素粗产品,用丙酮 溶解定容, 以丙酮作空白, 在最佳吸收波长460 nm 测其A 值。 取备好的辣椒粉4份(每份6g),与萃取剂按1:4的 比例分别加入不同的萃取剂在三角烧瓶中混合均 匀,在50℃水浴锅中加热萃取,分别萃取2小时 后取萃液,50 ℃减压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用分 光光度计法在最佳吸收波长460nm处测定得其吸 光度。
七.注意事项
• 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索氏提取器的 正确使用 • 溶液的配置注意事项(例:40%氢氧化钠溶 液的配制)
八.思考题
• 用有机溶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取辣椒红色素的原理是什么?
4.金属离子对稳定性的影响:Cu、Fe对辣椒红色素具有明显的 破坏作用,Sn、A1+在浓度较高,即大于400 mg/kg时对红色素 的色价有影响,而Fe3+、Na+、K+等对红色素的影响可以忽略。
3.提取方法比较
• 国内外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油溶 法、有机溶剂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三 种。油溶法因油与色素难分离不易得到纯 净的辣椒红色素,所以该种方法现已基本 停止使用;溶剂法使用较普遍,通常用丙 酮、乙醇、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浸提。超临 界CO2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溶剂无毒、易回 收、所得产品具有非常高的纯度
2.辣椒红色素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理化性质:纯品为深红色液体,无辣味,其显色强度强于其他 天然色素。辣椒红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酮、油脂等有 机溶剂,因其极性较强,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几乎不溶解。 具 有如下稳定性: 1.光对稳定性的影响:在室内光线下,稳定性较好,放置4周, 色素无褪色现象。但如直接暴露在室外强光之下则很容易褪色。 2.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温度越高色素损失愈多,加热至70℃ 以上则损失更明显。 3. pH值对稳定性的影响:辣椒红色素的耐酸、耐碱性好。pH值 在3—12之间时色泽稳定不变。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剖析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离天然化合物的技术与方法;2、了解红辣椒所含色素的种类,掌握红色素的分离方法;3、了解薄层色谱板和色谱柱的制作方法,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原理色素作为一种着色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天然植物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相比,因其原料来源充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红辣椒是辣椒Capsicum annum的成熟果实,含有几种色泽鲜艳的色素,主要为红色素。
红辣椒色素以其色泽鲜艳、稳定性好而广泛作为食品着色剂,因此,研究红辣椒色素中红、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和分析方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物质提纯方法主要包括萃取法,色谱分离法和蒸馏法。
萃取法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自固体中萃取化合物,通常是用长期浸出法,靠溶剂长期的浸润溶解而将固体物质中的需要成分浸出来。
萃取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被萃取化合物的溶解度而定,同时要易于和溶质分开,所以最好用低沸点溶剂。
每次使用萃取溶剂的体积一般是被萃取液体的1/5~1/3,两者的总体积不应超过分液漏斗总体积的2/3。
色谱分离法的原理:根据样品混合物各组分在不同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解析、吸附、脱附,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受到上述各作用力的不同而以不同的速度在固定相上移动,从而得到互相分离。
柱色谱(柱上层析)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
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而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
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
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对吸附剂的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并收集。
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提取

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提取实验目的1. 学习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2. 学习薄层层析法和柱层析法及应用3. 掌握提取、分离、鉴定天然化合物的方法 产品介绍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色素(简称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酯等。
辣椒红是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β-胡萝卜素等色素的混合物,为深红色油状液体。
辣椒红是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天然色素添加剂。
其化学组成为呈深红色的色素主要是由辣椒红脂肪酸酯和辣椒玉红素脂肪酸酯所组成。
呈黄色的色素则是β-胡萝卜素,化学结构:HOCH 3CH 3OCH 3CH 3CH 3CH 3CH 3OHCH 3CH 3H 3C辣椒红OCH 3CH 3O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H 3C OCO RCO R辣椒红的脂肪酸酯(R=3个或更多碳的链)另一个具有稍大R f 值的较小红色斑点,可能是由辣椒玉红素的脂肪酸酯组成。
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H 3Cβ-胡萝卜素 实验原理:色谱法是分离、纯化、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
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流动的混合物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依据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等;依据操作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下面着重介绍柱色谱与薄层色谱: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种。
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为吸附剂。
分配色谱用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为支持剂,以吸收大量的液体作为固定相。
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
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组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
实验四-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四: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专业:生物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实验项目: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原料:干辣椒若干实验仪器:水浴锅(80℃),干粉搅拌器,索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层析柱试剂:丙酮(石油醚95%乙醇)硅胶环己烷70%乙醇等耗材及辅助器材:滤纸脱脂棉试管若干圆底烧瓶一个玻璃棒1 支漏斗等。
参考文献:[1]谭天伟. 生物分离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2]蒋本国,王艳颖,李春斌,刘秋.生物化学实验.大连民族学院。
2010.7[3]刘宝全. 生化分离工程实验讲义(内部试用版).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院.2011.6[4] 刘国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 陈来同,生物化学产品制备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qtw-1操作步骤:操作说明及结果记录:取红辣椒干粉10g↓用95%乙醇300mL,80℃索式提取4h(或用其他溶剂如环已烷提取)↓浸提液减压蒸馏(40℃)↓浓缩液用少量环己烷溶解待用↓取8mL 硅胶和20ml 环己烷混匀装柱↓将浓缩液上样↙↓洗脱液1 环己烷↙↓洗脱液2 环己烷/丙酮(10:1)分部1 分部2 色素↓纸层析点样,跑样紫外光下观测qtw-2实验结果:1、取红辣椒干粉质量m=5.446g索氏提取数据记录表回流次数 1 2 3 4 5 时间9:18 9:39 9:55 10:13 10:28 颜色深橘红色深橘红色桔黄色桔黄色淡黄色(注:开始加热时间为8:05 ,结束时间为:10:28 ,历时2小时23分,水浴温度:99℃)2、索氏提取浸提液的理化特征:(1)第一、第二次回流液为深橘红色3(2)第三、第四次回流液为深桔黄色4(4)第五次回流后,粗体液呈深橘红色,清澈透明,颜色鲜艳,似干红颜色。
3、总的浸提液经旋转蒸发提纯后,梨形瓶内壁上附有一层粘稠的油状液体体,光亮透明。
闻上去有清香的辣椒味道。
5产品(注:开始旋转蒸发的时间为:10:56 ,结束时间为:11:10 ,历时14分钟)4、称重:空瓶质量:209.16 g 空瓶加产物质量:210.26 g最终产物质量= 210.26 g —209.16 g = 1.1 g%20.20%100446.51.1%100=⨯=⨯=原料样品质量最终产物质量产品的率5、样品的柱层析(1)柱层析所用样品的体积:0.3ml(2)样品经层析柱分离后产生三个色带,从上到下分别是:橙黄色 深红色 黄色,(3)其中黄色色带最长然后是橙黄色,最后为深红色。
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实验报告

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并对提取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红色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红辣椒中的红色素主要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它们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
这些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方法,可以将红色素从红辣椒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新鲜红辣椒无水乙醇丙酮石油醚氯化钠蒸馏水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真空泵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玻璃棒漏斗滤纸容量瓶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红辣椒的预处理将新鲜的红辣椒洗净,去除辣椒柄和籽,切成小块备用。
2、提取红色素称取一定量的预处理后的红辣椒,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转移至离心管中,以 3000 rpm 的转速离心 10 分钟,收集上清液。
向沉淀中再次加入无水乙醇,重复上述操作,合并两次上清液。
3、浓缩提取液将合并后的上清液倒入旋转蒸发仪的烧瓶中,在 50℃下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约 1/3。
4、色素的分离与纯化向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丙酮,使红色素充分溶解。
然后加入石油醚进行萃取,静置分层后,收集下层的丙酮溶液。
将丙酮溶液再次减压浓缩,得到较纯的红色素浓缩液。
5、测定红色素的吸光度用蒸馏水将红色素浓缩液稀释至适当浓度,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特定波长(如 460 nm)处的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提取率的计算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红色素的浓度。
进而计算出红色素的提取率,提取率=提取得到的红色素质量/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总质量 × 100%2、结果分析比较不同实验条件(如溶剂种类、提取时间、温度等)下红色素的提取率,分析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
观察提取得到的红色素的颜色、状态等,评估其纯度和质量。
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有机溶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2、恒温水浴锅和旋转蒸发仪的温度要控制准确,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五、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方法分离和提取天然产物的原理。
2.复习柱色谱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辣椒含有多种色泽鲜艳的天然色素,其中呈深红色素主要是由辣椒红脂肪酸酯和少量辣椒玉红素脂肪酸酯所组成,呈黄色的色素则是-胡萝卜素。
这些色素可以通过色谱法加以分离。
本实验以二氯甲烷作萃取剂,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
然后采用薄层色谱分析,确定各组分的再经柱色谱分离,分段接收并蒸除溶剂,即可获得各个单组分。
三.实验装置如图3-13回流装置,图2-20柱色谱装置,图2-18计算值示意图所示。
四.实验试剂与器材试剂:干燥红辣椒、二氯甲烷、硅胶G(200~300目)、沸石。
器材: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吸滤瓶、广口瓶、3cm*8cm薄板、点样毛细管、色谱柱、锥形冷凝管。
五.实验步骤在50mL圆底烧瓶中,放入1g干燥并研碎的红辣椒和2粒沸石,加入10ml二氯甲烷,装上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20min。
待提取液冷却至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蒸发滤液,收集色素混合物。
以200ml广口瓶作薄板色谱槽、二氯甲烷作展开剂。
取极少量色素粗品置于小烧杯中,滴入2~3滴二氯甲烷使之溶解,并在一块硅胶G薄板上点样(铺板、活化、点样、色谱分离参见2.3.6一节),然后置入色谱槽进行色谱分离。
计算各种色素的值。
在1.5cm的色谱柱中,装入硅胶G吸附剂(参加2.3.6一节),用二氯甲烷作洗脱剂,将色素粗品进行柱色谱,收集各组分流出液,浓缩各组分,得到各组分产品。
六、注意事项1.红辣椒要干且研细。
2.硅胶G薄板要铺得均匀,使用前活化充分。
3.色谱柱要装结实,不能有断层。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薄层色谱可得到各组分的值,再通过柱色谱,分段浓缩可得到不同的组分。
八、思考题1.硅胶G薄板失活对结果有什么影响?2.点样时应该注意什么?点样毛细管太粗会有什么后果?3.如果样品不带色,如何确定斑点的位置?举1~2个例子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注意事项
▪ 1.本展开剂一般能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如 果样点分不开或严重拖尾,可酌减点样量或 稍增二氯甲烷比例。
▪ 2.不可用同一支毛细管汲取不同的样液。 ▪ 3.回流速度不可过快,以防浸泡提取不充分 ▪ 4.尽量将溶剂蒸干 ▪ 5.回收溶剂的温度不宜过高,以防止溶剂爆
沸。
▪ 思考题
▪ 1.层析柱中有气泡会对分离带来什么影响? 如何除去气泡?
▪ 2.层析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拖尾”现象,一 般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对层析结果有何影响? 如何回避“拖尾”现象?
▪ 3.如果样品不带色,如何确定斑点的位置? 举1~2个例子说明。
▪ 4.把收集的不同色素组分继续进行二次层析 分离,分析一下你会观测到什么样的分离现 象?
二、 实验原理
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 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其中极 性较大的红色组分主要是辣椒红素和 辣椒玉红素,占总量的50 %~60 % , 另一类是极性较小的黄色组分,主要 成分是β- 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
辣椒红色素不仅色泽鲜艳,热稳定 性好,而且耐光、耐热、耐酸碱、 耐氧化,无毒副作用,是高品质的 天然色素,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 保健药品等行业。
▪ 仪器:1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 漏斗、吸滤瓶、广口瓶、色谱柱、锥形瓶、玻璃棒、 200mL烧杯、100mL烧杯、50mL烧杯、毛细管、 滴管、滤纸、硅胶薄层板、量筒、层析缸、恒温水 浴锅、循环水多用真空泵,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 仪等。
➢ 四、实验步骤 ➢ 1.色素的萃取和浓缩 ➢ 将干的红辣椒剪碎研细,称取2g,置于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30 mL二氯甲烷
红辣椒红色素提取分离
徐怀德
主要内容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仪器与试剂 ▪ 实验步骤 ▪ 思考题 ▪ 注意事项
一、 实验目的
▪ 通过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了解从现代分离技术 分离活性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基本操作;巩固和提 高实验技能与常用测试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学会观察思考和分析 实验过程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 础;掌握薄层色谱板、色谱柱的制作及用以分离技 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实事求是,严肃 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 2.柱层析分离 ➢ 选用内径1 cm,长约15-20 cm的层析柱,检查柱旋塞是不完好,有无渗漏现象,
用硅胶20 g,再将40-60 ml二氯甲烷与20 g硅胶调成糊状(如不能调成糊状,可 以多加二氯甲烷,硅胶和二氯甲烷用量可以根据柱的大小灵活调整,硅胶柱的 高 度达到便于加样和操作就可以),通过大口径固体漏斗加入到柱中,边加边轻轻 敲击层析柱,使吸附剂装填致密,并保持层析柱中的固定相不干(其二氯甲烷液面 高出砂层2 cm即可)。 ➢ 再打开活塞,待二氯甲烷溶液液面与硅胶上层的砂层平齐时,柱装好后用滴管汲 取混合色素的浓缩液(或蒸干的色素液用0.5-1 ml二氯甲烷溶解),用一根较长 的滴管将混合色素液加入柱顶(注意:上样不宜太),再打开旋塞,待色素溶液 液面与硅胶上层的砂层平齐时,用一根较长的滴管缓缓注入少量洗脱剂(二氯甲 烷),然后,小心冲洗内壁后用二氯甲烷混合液淋洗,观测记录色素的分离情况, 并用不同的接收瓶分别接收先流出柱子的色带。当色带完全流出后停止淋洗。将 相同颜色组分的接收液合并。回收溶剂蒸发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水浴加热回 收二氯甲烷,安装冷凝装置在70~80℃水浴中蒸馏浓缩,回收溶剂也可以用旋转 蒸发仪蒸发浓缩,收集色素。
▪ 我国辣椒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从红辣 椒中提取辣椒红素有广泛的前景。目 前,国内外辣椒红素的生产方法主要 有油溶法、超临界萃取法和有机溶剂 法三种。
▪ 本实验使用有机溶剂法,以二氯甲烷 作为溶剂。
辣椒红素分子结构
O
R
O
O
辣椒玉红素分子结构
O
R
O
O
O
O
R
O
▪ 目前世界各国均批准使用辣椒红色素,国际国 内市场潜力很大,前景乐观。辣椒红是目前世
界销量最大的天然色素,也是最走俏的产品。
国外主要生产国有西班牙、印度等国,目前 供不应求。美国一年需4000t 天然色素,其中 辣椒红色素约1000t ,日本每年需辣椒红约 500t,,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西欧市
场的需求量也很大。世界每年对辣椒红色素 的需求量约8000t ,国际市场潜力很大。我国 辣椒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均有种植,我国每年
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欧共体等。辣椒红色 素国内市场需求很大,国内三资企业出口产品
和婴幼儿食品产厂、饮料厂均使用天然辣 椒红色素。
▪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 实验材料:干燥红辣椒(辣椒尽量研细,提高提取 效率)
▪ 试剂:二氯甲烷、硅胶G(200~300目)、沸石、 石油醚、二氯甲烷。
▪ 标准品:辣椒红的脂肪酸酯、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 卜素
➢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收集的不同色素组分继续进行二次色谱层析分离,进一步 观测分离效果,方法同上。
➢ 3.柱效和色带的薄层检测
➢ 取三块硅胶薄层板,划好起始线,用不同的平口 毛细管点样。每块板上点两个样,其中一个是混 合色素浓缩液,另一个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 色带。仍用体积比为1:3的石油醚:二氯甲烷混 合液作展开剂展开。展开后记录各斑点的大小、 颜色并计算其Rf值,比较各色带的Rf值,如有标 准品辣椒红的脂肪酸酯、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卜 素对照,指出各色带是何化合物。观察各色带点 样展开后是否有新的斑点产生,推估柱层析分离 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和少许沸石(两三粒),装上回流冷凝管,70-80℃水浴加热回流提取30分钟。 冷至室温后抽滤。将所得滤液用水浴加热回收二氯甲烷,蒸馏浓缩至干即为混合 色素的粗品(小心水进入容器,影响干燥的速度和效果)。称重,计算得率。
➢ 注意:蒸发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水浴加热回收二氯甲烷,安装冷凝装置在 70~80℃水浴中蒸馏浓缩,回收溶剂。当瓶内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将蒸 馏残液转入表面皿,与沸水浴上蒸发近干,再加入少许无水乙醇驱赶残留的二氯 甲烷,最后得到红色物质即为色素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