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燮艺术刺绣教程前言
名扬西方艺术界的中国手工刺绣大师许永燮

名扬西方艺术界的中国手工刺绣大师许永燮2015年德国-国际艺展规模十分庞大,前来参展的东西方艺术品高达上万件,分别为油画、雕塑、水彩画、水墨画、书法,还有行为艺术,工艺美术等。
但欧洲艺术界和收藏界大多人士关注点, 主要集中在东方手工刺绣作品上, 这使我深感意外。
尤其是中国许永燮老师刺绣作品特受青睐,诸多人士站在刺绣作品《数家鸡犬夕阳中》前,感觉神奇,惊叹,几位收藏家拿放大镜观察,有位女士非要拿下玻璃,亲手抚摸一下才相信这是一针一线制成的手工刺绣作品。
几位藏家想购买《数家鸡犬夕阳中》这一东方彩墨主题刺绣作品,但由于价格过高而放弃。
许永燮解释到:“纯手工的刺绣作品价格高昂的原因,不是因为刺绣创作时长,耗费精力庞大,而是中国刺绣作品本身具有其他形式美术作品无法做到的先天艺术优越性,这些优越性正满足人类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最终,许永燮另一幅刺绣作品《纳伊姆遗孀之子复苏》被一位欧洲收藏界人士以80.3万欧元购买,创国际艺展刺绣作品成交价最高记录。
许永燮简介80年代,我国有些省份大学升学率不到400比1,大学生备受羡慕。
当时每个大学生胸前佩戴着白底黄字金属校牌,而大学老师佩戴的校牌为红底黄字。
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胸前佩戴的也是红底黄字,无论是在公共汽车上,还是其他场合,都比较显眼。
但,他从大学讲师的位置上主动退下来,下海了。
他就是目前的,手工刺绣作品作者,一级国际刺绣艺术家许永燮。
许永燮:现任当代东方刺绣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法人;联合国华人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副会长;国际刺绣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环球小姐138个成员国,全球组织委员会艺术委员长;在韩华人文人协会顾问委员长;白石书画院广州分院理事;中国文化部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名家;一级国际刺绣艺术家。
许永燮自80年代起,致力于提取中国苏绣、湘绣、粵绣与东方多国优秀刺绣技艺技法精髓,融为一体,探究平行入射光对不同形状丝线的反射光规律及视觉上的光感特征,研发创新60多种手工刺绣技艺技法,在国内外艺术刊物上登载论文30余篇。
著名画家孙达明评刺绣大师许永燮刺绣作品《义薄云天》

著名画家孙达明评刺绣大师许永燮刺绣作品《义薄云天》
一级国际刺绣艺术家,许永燮老师说:“关公,义薄云天,却始终没有“戒骄”,实在惋惜,如果关公能够做到不“骄”,历史不知会如何改写”。
于是创作了这幅有锦绣河山背景的<义薄云天>刺绣作品。
本作品不仅表示了作者对历史传奇英雄人物的敬仰,也蕴含着“蜀”未能统一三国的惋惜心情。
刺绣作品<义薄云天>赏析要点
光泽感
许老师一直主张,光泽与光泽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光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本身表现出来的一种属性;而光泽感是人对光泽信息的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光泽的理性评价,刺绣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是光泽感,而非光泽本身。
在本刺绣作品中,奔腾的马匹汗渍部位和战袍盔甲金属饰品的光泽最强,其次是物象中反射光最强的“明”处,而阴暗面不仅从色调亦或是光泽上都处理得当,整幅画面光泽感非常符合人们视觉经验的积累。
关公形象及作品层次
惊悚的马匹目珠和马前蹄高高腾起,一步之遥外万丈悬崖,疾风飘逸的披风和马鬃、马尾以及关云长威武长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形象生动逼真,战情膨胀,中华古典英雄气概,胸中豪情,呼之欲出。
从整体画面而言,场景广阔度,纵深度非常到位,从马匹脚下坚硬岩石,周围青青花草,到逐次递进的松石,云海,绵绵山峦,层次鲜明,视野极其广阔舒爽,成功再现,精彩壮观的中华厚重历史和传统文化魅力。
画家–孙达明。
探讨,许永燮刺绣艺术技艺技法课件资料

探讨,许永燮刺绣艺术技艺技法1级国际刺绣艺术家许永燮,从1989年起研究中国苏绣、湘绣、粤绣的基础上,总结韩国、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刺绣艺术针法特点,在国内外艺术杂志上发表30多篇论文,创新60余种类刺绣艺术技艺技法,在中国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
许永燮刺绣艺术作品,突破了许多目前刺绣领域无法逾越的技艺技法难点,首先做到,刺绣作品纯艺术化和刺绣艺术先天优越性最大化,为东方国家刺绣领域,乃至于全球刺绣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一,刺绣作品中,人物皮肤(物象)“毛毛雨痕”缺陷的突破写实油画以块组成,而刺绣作品一线线绣制出来,如何以线条组合完美表现立体物象?这是刺绣艺术家不可回避的难题。
目前,观赏性写实刺绣作品,大多以绣制花瓣针法及斜丝理绣制人物皮肤(物象),其皮肤毛毛雨痕严重,非常不耐看。
如下图1, 2, 3, 4 。
图1 图2图3 图4图1,2,3,4 针法共同点:①均采用无捻度丝线,②以45度- 80度角度绣制人物皮肤,③严重违背人体生理生长纹方向,④每根绣线反射光较强,⑤乱反射不均,⑥线反射光线间不协调,导致全身皮肤毛茸茸,丝绸布像一捆捆丝线团。
许永燮在研究“丝线反射光原理”方面,为全球刺绣领域做出卓越贡献,他在论文中提到“丝理角度越大,反射光强,线条形状表现突出,线条间难于融合,产生阴影也明显,出现丝线视觉粗度增大的错觉”。
许永燮为避免刺绣物象毛毛雨痕,调节了绣线丝理方向,按皮肤纹与肌肉生长纹走针。
另外按人体结构,突出部位丝线捻度小些,凹陷部位捻度大些。
图5 图6图7 图8许永燮刺绣作品部位图5,6,7,8中发现,他创新的技艺技法:①绣制人物皮肤,绣线丝理角度均接近于水平线,②肌肉部位丝理基本按人体解剖生理生长纹方向走针③不同部位丝线捻度不同④皮肤无毛毛雨痕⑤皮肤细腻,肌肉骨骼刻画鲜明⑥立体感明显⑦以不同形状重复针法,绣制人物皮肤不同部位,皮肤细腻,肌肉骨骼明显。
第二,“满绣”难点的突破真正意义上的“满绣”指;只以变化的色线、丝线粗度、捻度、针脚、丝理及针法等技艺技法,以对作品主题的突出或形象的艺术表现直接起作用的针法,完成整幅刺绣作品。
许永燮刺绣教程前言

中国当代艺术刺绣名家-许永燮《艺术刺绣技艺技法与原理》前言作者(许永燮)曾在国内外艺术刊物上发表《当代东方国家刺绣艺术概况》《光学原理在手工刺绣中的应用》《中华刺绣艺术更上一层楼》等30多篇刺绣论文。
作者在论文中多次呼吁“观赏性艺术绣作必须把原来的《工艺》传统观念,上升为《艺术》《科学》境界,不然,我们的刺绣艺术很快就落伍,被淘汰”。
目前,在我国虽然专业从事手工刺绣者很多,但在全面掌握刺绣艺术技艺技法,理解其原理之人非常少,主要原因在于,从观念上跟不上时代,而且还受到严重的地区保护主义束缚。
作者认为,我们要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促进地区或地域刺绣艺术发展。
但这不意味着,只固守某地区传统刺绣观念和技法,只有本地区传统刺绣针法才是正统,以此针法绣制的才是优秀作品,哪怕存在着较大缺陷,也要原本地传承下去,如果谁去改进改善,就变成另类,其艺术效果再优秀也要排斥。
这种狭隘的地方保护观念确实不能再鼓励了。
在《观赏性刺绣作品》这一特殊艺术创作中,总是先有绣稿(哪怕是原创).刺绣本身,其实是对绣稿的临摹性创作过程,只是以针代笔,以线代墨(色)而已。
就刺绣艺术而言,发扬传统文化艺术,指的是以传统刺绣形式,首先做到形逼真于绣稿,形真意到,充分体现绣稿的文化艺术内涵、思想灵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刺绣艺术独特先天优越性,给绣作赋予刺绣艺术独有的、人类内心深处所追求的“富贵而亲和”“华丽而高雅”“光亮而柔和”质感。
这样的刺绣艺术没有理由拒绝、排斥,哪怕是来自地球外的也要接受。
我国刺绣艺术工作者的目标,应该是让绣作艺术效果最大化,充分体现中华艺术真善美,进而中国元素国际化,以此吸引全球观众,感动观众,让全球艺术领域认可我们,接受我们,让中国刺绣艺术在世界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只要能够体现这个目标的技艺、针法是好的,无论它出自哪里,我们必须掌握之,运用之。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不断创新、不断弥补、不断完善,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刺绣艺术技艺技法。
中国新闻-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名家许永燮 艺术世界

中国新闻报道: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名家许永燮---艺术世界中国文化部核心刊物-〈文化月刊〉第2016-11期, 以《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名家许永燮》为题目,大幅刊登<当代东方刺绣艺术研究中心> 法人兼艺术总监许永燮艺术专文介绍,这是文化月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登载的首位刺绣艺术家。
许永燮,专业研究刺绣艺术三十余载,综合中国、韩国、日本、越南、朝鲜等东方国家刺绣艺术特点,独辟蹊径,把光反射物理原理运用到刺绣艺术中,研发出当代刺绣技艺技法六十多种,为世界刺绣艺术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以许永燮独创的刺绣技艺针法进行创作,能够大幅提高刺绣艺术效果,也能够把刺绣艺术先天优越性突显出来。
刺绣业界普遍认为,许永燮刺绣作品独特艺术性,意境深遂,韵味悠长,东西方主题驾轻就熟,目前尚无个人或团体可仿。
为此,东西方诸多美术馆,包括国家美术馆,纷纷收藏许永燮刺绣作品已有十多年。
1990年,许永燮在平壤“国际刺绣艺术研讨会”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成为研讨会与会艺术家重点议题,引起该国文化部的重视。
于是,许永燮被该国领袖金日成主席接见,并收到钦礼。
从1992年开始,许永燮开始着手招聘绘画艺术家,向他们传授刺绣技艺技法,目前已发展成34人团队,他们来自东方五国,是全球刺绣主要国家屈指可数的刺绣专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带来了各自国家异彩纷呈的刺绣精髓。
近30来年,许永燮对自己和团队成员的刺绣作品,秉持“非高端,则罢了”的原则,严格要求,创作出大量的艺术珍品。
许永燮刺绣作品,曾荣获诸多重要奖项,如;法国国际艺展金奖,俄罗斯国际艺博银奖等。
于是,许永燮刺绣作品价格一路攀升,2015年德国艺术展上,创下了80.3万欧元,2016年93万美元的新高度,也是目前刺绣作品成交最高金额。
据最近的统计,许永燮的刺绣作品成交的单价基本为每1.15平米人民币600万元。
组建团队以来,共创作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400余件,其中52幅作为精品陈列于一些国家总统府和官邸,或王宫美术馆中,51幅作品选定为中国国家邮票图案,名信片图案,这些是世界邮票史上第一次以刺绣作品图案发行的邮票及名信片,也是目前唯一被选刺绣艺术家。
许永燮研究创新的刺绣艺术技艺技法有总结

许永燮研究创新的刺绣艺术技艺技法有总结
许永燮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研究创新的刺绣艺术技艺技法有:
1.手工刺绣材料和工具的新概念
2.弹簧曲线绣针的利用
3.绣架的制作方法
4.绣布方向放置法
5.绣布固定法
6.明胶使用法
7.拖画法
8.防止染料扩散法
9.丝线粗度在视觉上特征10.丝线捻度在视觉上特征11.丝线针脚与丝理在视觉上特征12.丝线乱反射原理13.丝线准镜面反射原理14.不同丝线在人眼中错觉(恒常现象) 15.不同反射光线对人视觉效果和心理效应16.捻线法17.合股法18.合股捻线法19.钩针法20.平行针法21.树木三分法22.界面法23.点缀法24.长短针法25.凹陷法26.长短针复针法27.筛针法28.山体纵深法29.透明针法30.缠绕针法31.立体针法32.隐针法33.底绣与表绣配色法34.刺针法35.两股针法36.分界绣法37.席针法38.编织针法39.网针法40.织造针法41.重复针法42.加芯针法43.加针绣法44.绒布针法45.弹簧曲线针法46.籽粒针法47.缠针法48.链条针法49.系针法50.贴金丝针法51.丝带针法52.衔接针法53.刺绣作品修整法54.防绣布污染法55.彩墨绣底、表绣配合法56.突显法57.反向捻线法58.层次法59.手工刺绣先天优越性
国际刺绣艺术家协会,全面了解和研究,韩国、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刺绣技艺技法之后,确认以上刺绣技艺技法均属创新技艺技法。
这些技艺技法对刺绣艺术纯艺术化,对全球刺绣艺术标准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希望我们刺绣工作者,学习和采纳多种优秀技艺技法,创作更多优秀刺绣作品,为世界刺绣艺术更上一层楼,为早日到来刺绣作品纯艺术化时代,做出贡献。
节选自《探讨,许永燮刺绣艺术技艺技法》。
苏绣作品《西班牙音乐会》赏析,许永燮团队作品

刺绣作品名称:西班牙音乐会尺寸:88×110 cm 作者:当代东方刺绣艺术研究中心刺绣技艺技法指导:许永燮(艺术总监)
刺绣作品《西班牙音乐会》赏析
《西班牙音乐会》原作者: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罗(1696—1770)此作品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圣地阿波斯特利藏馆。
《西班牙音乐会》是一幅相当精彩的作品,艺术家利用两种分线组合法,和变化无穷过渡色,巧妙技法,采用绣艺技术与色彩语言,描绘了富于浪漫气息的家庭音乐会前愉悦的场景,透过厚重的立柱,拱形门框,远处依希看到豁然宏伟建筑及飘怱的白云,近处,衣着华丽的一家人正在准备音乐会的场景,女主人妙曼的及地长裙、柔和的披纱,男主人公富有质感的服饰,右侧琴手俯身伸颈描视女主人的五线乐谱,惟妙惟肖,人物表情生动舒展,加之小狗的回眸一瞥,俨然一副和谐唯美的场面,温馨荡涤着我们的心灵。
艺术家娴熟地运用明暗对比手法,绣线色彩选着、合股、丝理运用合理,使用柳编针、织物针等多种技法,把厚重的背景与轻快的人文主题相得益彰互为衬托,加上暖色调的光影效果和远距离天空流云,仿佛在天空中飘荡着美妙的音符,使
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喜悦的情绪。
绣制手工刺绣作品空间感、距离感难点的突破

绣制手工刺绣作品空间感、距离感难点的突破在刺绣艺术中,正确体现作品纵深度、空间感的技法上,许永燮创新出新的针法。
从图30和图31,“蒙娜丽莎微笑”两幅刺绣作品做比较。
可找出其优劣。
图30 图31
图30,蒙娜丽莎眼睛无笑意,鼻子歪,颜色凝重,大饼子脸(无立体感)等诸多问题以外,画幅场面,距离感、纵深度的表现也较差。
人身后墙外乡间小路,山,湖水,树林等距离之和只有几米到几十米,显空间狭窄。
许永燮刺绣作品-图31,乡间小路有1-2公里,湖水1-2公里,树林天空等距离总和有几公里远,纵深感较好,显空间广阔。
图31与30的差别,主要是正确运用构图、透视原理以外,正确运用了“不同捻度丝线反射光特点及其纵深度关系”。
从采用刺绣针法上,图30,只采用花瓣针法,而图31针法种类达20种。
节选自《探讨,许永燮刺绣艺术技艺技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永燮《艺术刺绣技艺技法与原理教程》前言
作者曾在国内外艺术刊物上发表过“当代东方国家刺绣艺术概况”“光学原理在手工刺绣中的应用”“中华刺绣艺术更上一层楼”等30多篇刺绣论文。
作者在论文中多次呼吁“观赏性艺术绣作,必须把原来的《工艺》《传统》观念上升为《艺术》《科学》,不然,很快就落伍,被淘汰”。
目前,在我国虽然专业从事手工刺绣者很多,但在全面掌握刺绣艺术技艺技法,理解其原理之人非常少。
主要原因在于,从观念上跟不上时代,而且还受到严重的地区局限性。
作者认为,我们要发扬光大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促进地区或地域刺绣艺术发展。
但这不意味着,只固守地区传统刺绣观念和技法,只有本地区传统刺绣针法才是正统,用此针法绣制的才是优秀作品,哪怕存在着较大缺陷,也要原本地传承下去,如果谁去改进改善,就变成另类,其艺术效果再优秀也要排斥。
这种狭隘的地方观念确实不能再鼓励了。
在《观赏性刺绣》这一特殊艺术创作中,总是先有绣稿(哪怕是自己原创绘画). 刺绣本身其实是对绣稿的创作临摹过程,只是以针代笔,以线代墨(色)而已。
就刺绣而言,发扬传统文化艺术,指的是以传统刺绣形式,首先做到形逼真于绣稿,形真意到,充分体现绣稿的文化艺术内涵、思想灵魂。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刺绣艺术独特先天优越性,给绣作赋予刺绣艺术独有的、人类内心深处所追求的“富贵而亲和”“华丽而高雅”“光亮而柔和”质感这样的刺绣技艺技法没有理由拒绝、排斥,哪怕是来自地球外的也要接受。
我国刺绣艺术工作者目标是,使绣作艺术效果最大化,充分体现中华艺术真善美,进而中国元素国际化,以此吸引全球观众,感动观众,让全球艺术领域认可我们,接受我们,让中国刺绣艺术在世界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只要体现这个目标的技艺、针法是好的,无论它出自哪里我们必须掌握之,利用之。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不断创新、不断弥补、不断完善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刺绣艺术技艺技法。
《实用性刺绣》年代的《工艺标准》不能继续适用于《当代观赏性刺绣艺术》上。
刺绣艺术今天存在的意义,在于明天的突破。
作者在30年的研究中国、韩国、越南、日本、朝鲜等国家刺绣艺术技法过程中发现,刺绣艺术从视觉效果上,具有诸多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具备的先天性优越条件,这些先天优越性,非常符合人类潜在意识的向往和追求。
优秀刺绣艺术作品,需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必须是真满绣,第二,有创意地逼真于绣稿,第三,最大程度上发挥刺绣艺术本身具有的先天优越性。
作者研发百多种刺绣艺术技艺技法的目的,就是使刺绣作品更好地发挥这三大要素。
【手工刺绣艺术技艺技法与原理-教程】分为上下两册。
本教程为上册,主要讲述艺术刺绣概念、刺绣前期准备工作、手工刺绣艺术基础、艺术刺绣技法和应用、不同丝线反射光感特征及应用。
最后讲述艺术刺绣先天优越性、艺术刺绣作品修整、技艺技法综合运用。
编写本教程的思路和原则:
1)以解决当前观赏性绣作中,毛毛雨痕、假满绣、缺乏层次感、立体感和逼真度、有形无神等难题为目标,以提高观赏性绣作艺术性为原则,尽量做到易懂、语言通俗,多用插图,少用形容词。
2)刺绣技艺技法名称尽量形象化,与内容相符,以便容易记忆。
3)文字、插图、视频,三结合,只要按顺序学习,易懂易学。
4)强调美术、光学原理,帮助学者在选绣丝粗细、搓线、合股、捻度、针脚、丝理角度和针法方面有更深的理解,以便日后创新更多的艺术刺绣技艺技法。
5)以观赏性写实艺术绣作针法为主,在满绣前提下,艺术绣作有创造性地逼真于绣稿,尽量发挥艺术刺绣先天优越性。
6)以艺术刺绣技艺技法和应用为主,省略刺绣起源、发展史、意义等内容。
7)强调艺术刺绣先天优越性,纠正盲目追求《细腻和光亮》传统观点,为中华刺绣艺术更上一层楼,为中华刺绣早进入纯艺术时代,做出微薄贡献。
为学好本教程,提出以下建议;
1.脑海中要浮现某种针法或技艺视频,记住其特点1、2、3,总结其优点和缺点。
这样才能从一种基本针法中,延伸出数种、甚至数十种类似针法,可谓一窍旁通。
2.牢记丝线反射光特征及其光学原理,正确理解刺绣艺术先天优越性。
因为在整个绣作创作过程中,这一原理和特征无处不在。
这些特征和原理,可延伸出更多的捻线法及应用。
另外要掌握不同角度丝理的绣线光感特征。
这两项对于刺绣效果逼真于绣稿,发挥刺绣艺术先天优越性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3.同步学习美术知识,尤其是绘画美术构图原理和用色原理必须掌握之。
4.学习刺绣理论和应用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和研究刺绣作品,分辨其中优劣,然后仿效优秀技艺技法。
这些非亲自动手不可。
5.可阅读作者关于《在平行入射光下绣线漫反射与近镜面反射原理》《观赏性手工刺绣艺术作品评价标准》《手工刺绣艺术误区》《手工刺绣艺术难点突破》”等论文,帮助学者从理论和观念上避开弯路走捷径。
名词解释:
绣稿:绘画作品或照片。
刺绣者按照这幅画作(照片)进行绣制。
也叫样稿或样板画。
绣布:厚度为19姆米的真丝布。
(1姆米=4.3056克/平方米)(1平方米绣布重量为82克)绣线或绣丝:16丝真丝线,使用时可劈为8、4、2丝。
丝理角度:针脚方向与水平线之间角度。
作者:许永燮2018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