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指诗歌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特征。
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
类型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1. 抒情风格:以感性、柔美、抒情为主,用语简练明了,表达直观真挚,让读者产生
强烈的情感共鸣。
2. 雄浑风格:以庄严、雄浑、豪迈为主,语言重视美感与格律,多采用多音节词并注
重压轻音节。
3. 独特风格:某些诗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充满幽默、异想天开的顾城等。
4. 简洁风格:简约的语言,力求精炼、简练、意味深长,突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5. 夸张风格:用夸张的形象、语言、情境来表达思想或感情,具有强调和夸张的效果。
6. 多重象征风格:通过富于想象力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留下又笼罩又柔美的墨香。
总之,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不同的风格也代表着不同的心态、情感和
思想。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 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 夜雨寄北(李商隐) 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
以新妇自比,以 却话巴山夜雨时。 新郎比张,以公 婆比主考,写下 了这首诗,征求 张籍的意见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高适的悲壮苍凉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在诗歌的格局上都 比较狭小,又皆喜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穷 愁之态, )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 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 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 情感和崇高的价值。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 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如杜甫的《登高》: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讽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愚蠢行为, 偏离了方向,整错了对象。 这首诗叙述秦始皇以为焚烧百家 著作,使老百姓变得愚昧,就可以 天下太平,巩固子孙万代的帝王基 业。结果适得其反,一统天下的秦 朝,不是亡于〝竹帛烟销(焚书) 〞,不是亡于〝关河空锁(险固失 势)〞,而是亡于〝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秦朝最后亡于不 读书的刘邦和项羽之手,极具讽刺 意味。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分析
附:婉约细腻 此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 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腻,细如抽丝。 多出现于婉约派词作中,如: 雨霖铃 李清照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风格:
1. 平实质朴:这种语言风格朴实无华,直接了当,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2. 含蓄隽永:这种语言风格意味深长,言简意赅,留有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3. 清新明快:这种语言风格清新自然,不矫揉造作,明快直接,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
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4. 绚丽华美:这种语言风格富丽堂皇,色彩斑斓,词藻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5. 明快简洁:这种语言风格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6. 委婉曲折:这种语言风格迂回婉转,不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实际上,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它们的独特性也构成了诗歌艺术的魅力之一。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典诗词常见风格整理(语言风格+题材风格+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常见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诗歌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淡雅、平实(朴实无华)、浅显(明白晓畅)、自然 明快、简洁洗练、冲淡 辞藻华丽、华美绚丽、 沉郁顿挫、 雄健高昂、雄浑豪放 清新飘逸、俊爽
( ( (
(一) 雄浑 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 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 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尤其是以高适、岑参为代 表的边塞诗人。
(二)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 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 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 酒》)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 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以奔放豪迈 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全 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 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 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 气势壮观;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 多么壮丽!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
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
醉生梦死的生活。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六) 冲淡 自然
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意境和审美的艺术形式,其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而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如何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便成为了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内容。
一、语言表现力诗歌正是通过语言力量所体现的意境、情感和审美价值,因此语言表现力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
语言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诗歌的韵律、节奏、音韵、对仗和字义的运用上。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词语轻盈动听,流畅自然,自然回转让人回味无穷,表达了饮酒畅快的豪放心情。
二、语言音韵语言的音韵是指语音和音调,是诗歌语言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诗歌语言的运用在音韵上往往体现出稳健优美、悠扬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两句汉字的韵脚交叉,听起来十分流畅和悦耳。
三、语言形象语言形象是指语言能够通过联想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让人们感同身受。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联想,诗歌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共鸣。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两句诗语像春日之景一般流畅,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妙的勾勒感。
四、语言感染力语言的感染力是指诗歌语言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感情和思考。
通过对诗句中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和深入的描写,诗歌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联想,激发他们的共鸣和反思。
例如,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通过对具象事物的引申,唤起了读者对于人性、亲情和生命的反思和情感。
总之,诗歌的语言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运用,包括语言表现力、音韵、形象和感染力等方面。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
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一、引言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表达情感、抒发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演变和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探索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以言简意赅、清丽脱俗为特点。
古代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抽象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明月和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迷惘,展现出了古代诗歌的高度凝练和优美。
三、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语言更加直白、真实。
现代诗人善于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打破传统的结构和形式,以碎片化、象征性的语言展现出内心的困惑和矛盾。
例如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春暖花开”,简洁而富有韵味,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四、诗歌语言的魅力诗歌作为文学的精粹,其语言更显得格外重要。
诗歌语言的魅力在于其朴素而深远的意蕴,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出无限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语言能够触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使人在文字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正是诗歌语言的魅力,让诗歌一直被人们传颂和传承,成为文化的瑰宝。
五、结语诗歌语言风格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都在其作品中展示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古代的清丽脱俗、现代的直白真实,都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让我们一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感悟诗歌中隐藏的深意和情感吧!。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这些语言风格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魅力。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语言风格之一。
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例如,《离骚》中的“维犹冯唐之耳,化被以执绋。
”这里,用“冯唐之耳”来比喻自己的耳朵被苦难所折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相似之处,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
二、对仗与押韵古代诗歌中常常采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字数、语调等在结构上达到相对平衡,例如《长恨歌》中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即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方式。
而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的尾韵相同或相近,例如《七绝·忆江南》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即采用了押韵的形式。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突出并强化诗句的表达。
排比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临安羡鱼鸣濑湍,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羡鱼鸣濑湍”与“青青柳色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偶是指将相对或矛盾的两个词语或结构放在一起,产生对比和冲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例如《登高》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生气恃风雷”与“齐喑究可哀”形成了对偶关系,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之情。
四、夸张与夸辞夸张与夸辞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绘进行夸大处理,形成夸张的效果,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地上霜”夸张了地面上的霜。
夸辞则是指对事物给予高度的褒扬和赞美,例如《将进酒》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黄昏后”中的“怒发冲冠”对诗中主人公的气势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 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 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 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 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 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5)含蓄(委婉)
主要指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将情寓于 景中,有想象空间或多用典故、象征、双关。其 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 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 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 如 梦 令 李清照 照的词。
(平实质朴)
锦瑟
李商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主题:恋情说 \悼亡说 \伤唐室残破说 \自伤身世或 自叙平生说 (朦胧隐晦)
登高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词派有所区别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3、不同诗类(题材)的语言特色
• • • • 宫廷诗:缠绵宛转 山水诗:清新优美 讽喻诗:沉郁激愤 怀古诗:幽深绵长 田园诗:恬淡宁谧 边塞诗:悲凉慷慨 咏史诗:雄浑壮阔 送别诗:意蕴深远
4、从诗人个性角度看:不同诗人语言风格不同。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 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 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 ,隐于空白。本意在于表达作 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 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自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 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 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含蓄有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多用 口语、平淡朴素。
(3)华丽
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其特点是有富丽的 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 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色彩繁多、鲜艳、明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清新淡雅 ——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 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2)朴素(平淡、冲淡、直率)
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多用白描,少用修辞。其特点 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 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冲淡不等于简陋和粗俗, 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 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古人云:“诗庄词媚曲谐。”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 谐者,诙谐(幽默)也。这是说诗、词、曲有着不同的风格。大 体而言,确实如此。因为诗多用于应制(奉皇帝命写作),而应 制,则非庄不可;词,多写闺中韵事,而闺中韵事,则适于媚; 曲,更接近民歌,宜于用诙谐的手法来表现。 但诗、词、曲皆各有多种功能,风格自然并非仅为一种。 “ 诗庄词媚”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这首先表现在诗词的 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 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其次体现在 诗词的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 。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 情。再次体现在诗词的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 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说说下列诗歌的语言风格
• 从军行 王昌龄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豪迈雄奇)
山居秋暝 王维
• • •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清新自然)
近试上张水部
• •
朱庆馀
提问方式:
1.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 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 析。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 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 析。
3、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 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 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相关术语:悲壮慷慨
(9).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 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 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 的音韵。 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作。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李白的豪迈飘逸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陆游的慷慨激昂
王维的清新自然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清新自然(早期)、哀婉悲凉(后期)
诗人的语言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并不等于说一成不变,有进 为了特定的表达需要,诗风会陡然一转。如李清照面渡前后的词 风变化。前期清新温婉秀丽、后期寂寞悲凉。
2、从诗风渊源角度看: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诗歌流派的语言风 格有所不同。
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 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 丽神奇。 现实主义的全表诗人有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侧重如 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 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 丽、变幻莫测, 这是绚丽 飘逸之美。
(4)明快
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其特点是直接的,明 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 破的。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明快简洁。
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 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 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8)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 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 慨不平。
相关术语:对仗工整、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12.生动
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 “闹”字,写出了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 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闹”字使 用得相当生动。
相关术语:简练生动、生动形象
13.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相关术语:沉郁顿挫(语言忧伤)
(10)缠绵。 诗作婉曲 ,感情缠绵细腻。如 柳永、李清照、姜夔 的词。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柳永 《雨霖铃》)
相关术语:缠绵哀怨、婉约缠绵 (儿女情长、朋友分别)
11.工丽 “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题思路与技巧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 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 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试:将近进士 考试之时。上:呈献。张水部:即张籍,曾任水部 外郎。水部,工部下属四司之一,掌管有关水利河 道政令。 (委婉含蓄)
饮酒
陶渊明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沉郁顿挫)
语言特色类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点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 明语言 特色) 第二步:结合原诗分析(用诗中有关语 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分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概括风格-----分析特色----阐述作用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