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9《纪念白求恩》教案

9《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白求恩的生平和事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2.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3.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白求恩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

4.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a. 简介白求恩的生平和事迹。

b. 引导学生关注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5.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b.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内容,阐述白求恩的事迹。

b. 分析白求恩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学习其国际主义精神。

5.4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其奉献精神。

5.6 课后作业:a.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b.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白求恩精神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词。

6.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简要描述白求恩的事迹。

6.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分析白求恩的精神世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七、教学准备7.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的相关资料,如白求恩的生平介绍、相关历史背景等。

7.2 教师准备合作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7.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

八、教学拓展8.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白求恩的纪录片或电影,加深对白求恩事迹的了解。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9、《纪念白求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4、学习文章凝练而生动的语言。

二、关于白求恩: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来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

1939年在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去世。

在白求恩逝世后一个月,毛泽东写下了一篇文章来悼念他。

三、关于议论文:(相关内容整理到书上)1、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出来,或阐明观点,或提出主张,或表明态度,这样的文章叫议论文。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①论点,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它是议论文的中心;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几个分论点来支持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②论据,是提出论点的理由或根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③论证方法,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方式。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举例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法(正面和反面对比)、比喻论证法(打比方)。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一篇文章的四、知识检测1、议论文的三要素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以身殉.职()2、解释下列词语①拈轻怕重:②麻木不仁:③精益求精:④殉职:⑤狭隘:⑥鄙薄:⑦热忱:2、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只要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段意。

纪念白求恩(正稿)导学案

纪念白求恩(正稿)导学案

9、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了解议论文的特点2、掌握文章字词,理清文章的思路重点:议论文的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难点:论证方法的掌握,道理论证与道理论据的区别知识链接:议论文基础知识:一、议论文定义: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表示的态度。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1、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同时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

2、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常见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定稿)《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定稿)《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课题
9.《纪念白求恩》
三、展示提升
1、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归纳各段要点,并在文中划出各段重点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2、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叙事,后议论,请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线标出。然后细读全文议论的内容。
3、阅读二、三段,填写下面表格,并说明运用对比手法阐述观点的好处。
白求恩
不少人或一些人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二)议论文小知识: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服人。它不像记叙文那样以情动人,也不像说明文那样以知识授人。议论文的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回答“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回答“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
②电脑显示器对儿童的视力影响极大,许多父母却对此。
③父母嘱咐他要安心工作,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④煤矿安全问题时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件大事,这次事故发生后,当地安全监察部门却,无动于衷。
2、根据课文填写词语,反复诵读。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 9《纪念白求恩》(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9《纪念白求恩》(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纪念白求恩的重要意义,给人以鼓舞。
2、议论文文体知识填空。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论据类型有: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3)、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4、课文结尾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思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我是很悲痛的” 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纪念白求恩》
序号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到实惠,群众就会感到满意。
C.成立百东新区是我市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某某城与田阳县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课题
《纪念白求恩》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引用 “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学生
自评
小组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纪念白求恩学习目标:1、学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理解对比手法和正面、侧面相结合介绍人物的方法。

3、说说在现在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发扬白求恩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学习白求恩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从文体的角度看,学生对议论文的认识才刚刚开始,需要将它与记叙文做简单比较,以强化学生对议论文体的认识。

从语言的角度看,文章语言精炼,概括性强,需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加以揣摩。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生词: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 ) 以身殉职( ) 鄙薄( ) 晋察冀( )2、用成语概括下列句意。

(1)、冷漠不关心。

__________(2)、比喻对事物反应迟钝,情绪淡漠。

__________(3)、微小得不值得一谈。

__________(4)、在工作中挑轻的,躲避繁重的。

__________(5)、好了还力求做得更好。

__________3、纪念白求恩是为了学习白求恩,文章号召全党同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出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导学方案第32页初读课文第2题)4、展示交流二、精读课文第一段,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括哪些内容?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4、他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借鉴意义?5、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三、精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1、在课文的第2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语句是那几句?侧面介绍白求恩的语句是那几句?侧面介绍的作用是什么?2、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

“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

13. 纪念白求恩知识目标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体会对比的作用,品味准确、严密的语言。

能力目标1.学会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2.理解对比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情感目标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整体感知全文。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最好配乐):(多媒体出示诗歌)“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 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 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抽查四个人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着重检查学生读的通顺及生字词的准确性。

2.抽一人评价朗读效果,教师范读,纠正读音和感情的处理。

【教学备注】3.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自然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9、纪念白求恩导学案定稿

9、纪念白求恩导学案定稿

9 纪念白求恩【教师寄语】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学习重点】了解文章的论点,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及作用【相关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写作背景: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白求恩逝世的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为纪念以身殉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所写的一篇讲话稿,也可以看作一篇悼念性的议论文。

关于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着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学习流程:一、预习导学(一)我能利用注释、工具书给粗点的字注音。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 拈轻怕重( )以身殉职( ) 鄙视( ) 晋察冀(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写法,叫叙议结合。

这样的写法使文章有理有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2. 请你再读每段中的叙述性句子,体会议论文中的“叙”和记叙文中的“叙”在语言表达和作用上有什么区别吗?。

3. 请你再读每段中的议论性性句子,认真思考和分析,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第一段赞扬了的精神。

第二段赞扬了的精神。

第三段赞扬了的精神。

第四段号召我们学习的精神。

在议论文中,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看法、见解、主张就叫做文章的论点,作者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为三个方面来阐述,即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结构,理解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会对比的方法阐述观点的好处;提炼文章的主旨。

3、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指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

三、三要素介绍
1、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一般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

分论点是补充或证明论点的。

语言形式: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篇③中间④结尾
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以下是判断论点的几个基本方法:
①分清论点与论题,依据论题找论点;
②抓住重点段及关键语句,从中找论点;
③借助论据找论点;④注意论点的语言形式,表述论点的句子应该是表示明确判断的完整句子。

2、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
(1)分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
(2)类型:概括或具体
道理论据:(1)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

3、论证:
(1)定义:组织材料证明观点的过程。

(2)论证的基本方式:立论、驳论、立论与驳论相结合
四、常见的论证结构:总分总式、对照式、层进式、并列式
五、常用的论证方法:总的说来是:摆事实、讲道理。

具体分为: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①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例证法有两种形式:概括举例与具体举例。

例证法的作用:举了什么例子,真实、典型地论证了什么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对比论证法: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论据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法的作用:从正反两个方面,突出地证明了什么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
③引证法:用科学原理、定律和公认的谚语、格言等证明中心论点。

引证法的作用:引用了什么,权威、可信地证明了什么论点,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

六、论证的语言:
特点(1)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理解要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分析思路:①(判断)②结合语境解词③词语所在语句的意思
④如果删去就不能表达这个意思⑤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特点(2):语言的逻辑性
分析思路:主要是语句中的词语的语序,词语的语序的排列是一个什么过程,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

(二)背景资料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时,曾随加拿大志愿军到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1938年3月到延安,不久转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年。

(文中“50多岁”是当年毛泽东估计的,不准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以身殉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所写的一篇讲话稿,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议论文。

(三)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2—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第二课时
1.注音: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 ) 拈轻怕重( )
以身殉职( ) 鄙视( ) 晋察冀( )
2.释义:
热忱:鄙薄:
不足道:殉职: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四、课堂教学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白求思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请看课文。

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归纳各段要点。

1、第一段的重点句是:
2
要点:
(1)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 :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二段的重点是:
要点:
3、第三段重点句是:
要点:
4、第四段重点句是:
要点:5、提问: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
第三课时
一、“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1)第一段:
(2)第二段:
(3)第三段:
3
(4)第四段:
6.提问: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7、品味句子。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堂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组成排比形式,气势越发磅礴。

)
8、反思小结。

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

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的特点,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当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纪念白求恩答案
一、2.热情;轻视;不值得一提;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
4
灵。

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好了还要求更好;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三、2.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4. (1)先叙后议。

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3)先叙后议。

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4)先叙后议。

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5. 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极端的热忱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6.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