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综述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应用研究综述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应用研究综述刘建英,周湘灿(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400)首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以及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概述,然后重点阐述了水生植物修复机理及具体应用(包括污水净化应用、湿地生态修复应用、生物浮床技术应用),最后从5个方面指出未来水生植物修复水体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
水生植物;富营养化;修复响,以江苏南部区域为例,适生的挺水植物有黄菖蒲、香蒲、芦苇、千屈菜、旱伞草、荷花等;浮水植物有睡莲、芡实、萍逢草、莼菜、凤眼莲等;沉水植物有苦草、黑藻、轮叶黑藻、金鱼藻、狐尾藻、菹草等。
不同水生植物种类、不同水生植物种类组合等都将影响修复的效果。
2水生植物修复机理2.1水生植物根区法修复原理德国学者Kickuch 在1977年首次提出根区法理论,以后的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机理都是以此为核心,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
水生植物利用根区生化效应修复水体的原理包括2个方面。
一方面,它们从地上部分吸收氧气并将其输送到根部,由植物的根细胞扩散到根部,在地下形成一个好氧的微环境。
好氧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中繁殖,分解有机物。
另一方面,在根较少的地方形成厌氧区和兼氧区,有利于硝化与反硝化wt 作用,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2.2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和过滤作用水生植物需要吸收大量的N 、P 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其生长,其发达的根系对水体中氮磷的富集与转移具有良好的效果[11]。
同时,水生植物通过植株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实现水体的部分净化作用。
2.3水生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水体中浮游藻类的过度生长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水生植物与浮游植物相比,在养分与光能的利用上具备竞争优势。
在生长过程中,水生植物的生命周期长,植株体积大,吸收和贮存养分的能力强,能较强地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12],具有一定的克藻效应[13]。
3水生植物修复的具体应用3.1污水净化应用纽约州农业和生物科学院的Willian J.Jewell 认为,以水生植物为基础的生态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与典型的生化处理系统相同[14]。
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现状及发展

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现状及发展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在我国综合国力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水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目前我国的水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十分严重,有60%以上的水体被污染。
水生态修复技术是生态工程技术的一种,主要利用水生态学中自我修复的原理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生态修复技术类别,分析了其在水环境修复技术及应用现状,展望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发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前进发展,城市的水生态环境收到了较大的影响,水资源被大量开发,以至于城市水生态环境超过了所能承载的范围而被破坏。
并且在城市发展进步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日常对水质量的标准也不水涨船高。
因此提高水环境质量迫在眉睫,而水生态环境修复是提高水环境质量的必经之路。
1水生态环境修复面临的挑战1.1 水生态环境中存在多元污染水质是水生态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水生态供水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都受其影响。
通过有关专家研究分析,对水污染问题进行及时遏制,才能实现水生态的恢复。
水质的提升对水生态环境修复至关重要。
水生态环境中水质污染主要分为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两种[1],城市的工业废水已经生活污水的排放是点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所以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工艺和给排水体制对降低水生态中点源污染至关重要。
面源污染相对于点源污染来说,对水体污染的范围更大,比如酸雨侵蚀对水生态环境的大范围污染。
水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污染、地表沉积物污染以及化肥农药流入水域的污染都属于面源污染。
城市中主要存在点源污染,而处置方法主要是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监测并排放。
面源污染由于其在水域中的分布范围较广且不确定因素大,治理难度也相对较大。
1.2 河流过度开发为了调控水生态系统中的水资源,国家的水务部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大看重视。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综述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综述水生植物是一种生长在水中或水域附近的植物,包括水生藻类、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
水生植物与水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能够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和暴露于水中的根系,有效地改善水体的水质。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的修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生植物对水体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综述。
一、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和净化作用水生植物能够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如氮、磷、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通过根系吸收营养物质,防止水中富营养化过程的发生,改善水质。
水生植物还能够吸附和储存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研究表明,种植水生植物可以显著地改善水体的透明度和氮、磷含量,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的程度,提高水质。
二、水生植物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水生植物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促进沉积物和有机质的沉积等方面。
水生植物能够提供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增加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的枯落物和根系能够促进沉积物和有机质的沉积,改善水体底部的生态环境,促进底栖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通过这些方式,水生植物能够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提高水质。
三、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机制水生植物对水体的修复提升主要是通过其生理生态机制实现的。
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促进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和氮、磷的循环。
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水体中的碳酸盐含量,改善水质。
水生植物还能够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水体的温度和盐度,对水体环境产生影响。
水生植物的这些生理生态机制是其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重要途径。
四、水生植物的应用与展望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的修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在水体修复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的水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的程度。
水生态修复植物水质净化能力综述

水生态修复植物水质净化能力综述摘要:近年来,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央相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推进绿色发展理念。
在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水质改善方面,水生植物发挥着重大作用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植物修复操作简单、成本低、并能增强生态可持续性,可原位修复污染水域。
但是,仍存在许多待完善之处。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植物;水质净化;能力综述引言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的蓝藻污染、工业废水排放、水质富营养化等问题,给人类正常生活及生产带来了严重干扰,并逐步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适应现代水污染治理的需求,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层面的价值得到了深入的挖掘,以期利用自然生态循环机理,使污水治理回归到生态环节,在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时节约人工成本。
因此,生态视野下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
1水环境生态的现状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我国近些年针对城市建设的主要方针,因为之前以工业化为基础的时代已经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且危机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更是日益严重,以科学的手段解决当前水资源的利用与生态平衡是发展城市生态经济的当务之急。
现如今水环境的生态污染,较为常见的有生活污水的非正规排放、生活工业垃圾的随处堆积和水环境的随意填埋污染等方面,不但加深导致可利用水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更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和规划发展。
故而,采取有效且可持续性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是我国城市在生态经济环境中发展的首要前提,更是维护居民自身生活质量,不可忽略的平衡手段。
2水生植物水质净化的机理2.1吸收作用与富集作用水生植物对于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来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水生植物凭借着自己庞大的根系在不断生长的过程中对所生长的水区进行污染物的吸附和治理环节,通过植被根部转变为自身的养分。
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研究述评

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水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成为研究的重点。
生态水文过程作为连接地表水循环与生态系统的重要桥梁,对水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机制,探讨其在水环境保护和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界定生态水文过程和水环境的基本概念,然后概述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介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述评,旨在为生态水文学的发展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生态水文过程概述生态水文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研究领域,它涵盖了水文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生态系统中,水文过程对水的循环、分配、转化和运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生态过程则对水的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生态水文过程主要关注水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水流的动态变化、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水生生物与环境的互动等。
生态水文过程的核心在于理解水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水循环不仅影响着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还通过水的输送和分布驱动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自然界中,水文过程如降雨、蒸发、径流、入渗等都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这些过程不仅决定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水文过程还涉及到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
水体的流动和分布影响着土壤的水分状况、养分分布和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土壤的质量和生产力。
同时,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会对水体的质量产生影响,如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会通过径流和渗流进入水体,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在生态水文过程中,水生生物与水环境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水生生物通过摄食、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与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对水体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河流生态修复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梳理和探讨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的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河流生态修复的定义、目标和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介绍当前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实践案例,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河流生态修复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共同推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二、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河流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旨在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完整性的策略,其基本理论主要基于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
在生态学的框架内,河流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了水、土壤、生物群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恢复生态学则强调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逆转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整体性原理: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水、土壤、生物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因此,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避免片面地关注某一单一要素。
自我恢复原理: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即当受到干扰时,系统内部会进行自我调节和恢复。
在修复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自我恢复能力,通过适当的干预,促进系统的自然恢复。
适应性管理原理:由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预期之外的情况。
因此,需要采取适应性管理的策略,即在修复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复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流域综合管理原理: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流域尺度的系统,其健康状况受到流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修复过程中,需要从流域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实施综合管理的策略。
基于以上基本理论,河流生态修复的实践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自我恢复能力、适应性管理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多个方面。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综述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综述水生植物是一类适应水生环境的植物,具有较强的水分利用能力和吸附污染物质的能力。
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元素和有毒物质,水生植物能够修复水体质量,提高水体的环境质量。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富营养化的水体、有机污染物质和重金属。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多种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藻类大量繁殖,产生藻华,影响水质安全。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如氮、磷等,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从而减缓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生植物还能通过改善水体的氧气含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减少藻类生长,从而提高水质安全。
水生植物还能够吸附有机污染物质,减少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油类、农药和工业废水等。
研究表明,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吸附有机污染物质,减少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从而提高水体的环境质量。
水生植物还能够通过释放一些具有昆虫杀菌作用的化合物,抑制水体中有毒菌类的繁殖,减少水体的污染。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还包括重金属的吸附。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的金属元素,其在水体中的超标容易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对一些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通过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减少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水体的环境质量。
水生植物还能够通过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减少其在水体中的毒性,避免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元素和有毒物质,水生植物能够提高水体的环境质量,减少水体的污染。
目前对于水生植物对水体质量修复提升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探索更有效的水体修复技术,为水体的环境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研究综述

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研究综述1. 引言1.1 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研究综述的背景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水体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水质净化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水生植物,希望利用它们的生态功能来改善水体质量。
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通过吸附重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调控水体富营养化等方式,有效地改善水体环境质量。
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不仅可以提升水体的透明度和氧气含量,还可以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水生植物在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性。
对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成果也为水体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作用机理,探讨水生植物在水体中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化物质的处理效果,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影响机制,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促进水体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对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生植物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效果和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水体治理措施,提高水质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
1.3 研究意义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而水资源的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环境问题。
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对于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能够帮助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这对于提高水质,减少水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调控作用对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享 受物质文 明的 同时 , 给人类 带来 了 “ 也 城市病 ” 困 的
1 2 城 市对水 生态 环境 的影 响 .
城 市 水 生 态 环 境 主 要 指 : 市 自然 生 物 赖 以 生 存 的 城
水体环境 ,抵御 洪涝灾害能力 , 资源供 给程度 , 水 水体质 量状况 , 水利工 程景 观与 周 围的和谐 程 度等 。城 市 化是
人 类 社 会 走 向现 代 文 明 的 标 志 之 一 , 成 为 一 个 国 家 和 已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关 键 点 。城 市 化 水 平 是 衡 量 一 个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程 度 的 重 要 标 志 。我 国 的 综 合 国 力 在 提 高 的 同 时 , 在 不 断加 强 城 市 化 、 镇 化 进 程 。城 市 化 在 让 人 也 城
长 , 调各 领 域 自身 的 发展 , 水 生态 环 境 的利 用 和 影 强 对 响, 日益繁重 , 增加 了水 生态环 境恢 复 负担 的 同时 , 在 未 采取 与利用 和破 坏相对 应 的保 护措 施 , 使我 国的水 生态
环 境 日益 下 降 。从 我 国 目前 对 水 生 态 环 境 的 影 响 按 地 域 区分 , 主要 为农 村 和城 市 对 水 生 态 环 境 的影 响 。
功 能 遭 到 不 同程 度 的 污 染 和 破 坏 , 坏 水 生 态 环 境 换 取 破 局 部 利 益 的 现 象 普 遍 存 在 , 面 强 调 和 过 于 注 重 经 济 增 片
药 等 产 生 了有 机 污 染 物 及 氮 、 等 营 养 物 质 , 成 水 质 的 磷 造 富营养化 。
论述。
[ 关键词] 水 生 态环 境 ; 村 ; 市 ; 农 城 生物 ; 措施
[ 中图分 类号] X 7 . 1 1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7 7 ( 0 1 0 0 7 0 0 6— 15 2 1 )9— 0 3— 3 理 。由于非点源污染 的空间大 、 围广 , 制与治 理 的难 范 控
和生命 活动 的主要 物质 基础 。水 资源 合理 、 效利 用 已 高
经 成 为 维 持 人 类 生 存 和 社 会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迫 切 问
工具 、 铁器等为主 的手工 劳动方 式 , 世代积 累下来 的传 靠 统经 验发 展 ,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 经济居 主导地 位的农业 。 以 传统农业对水 生态环境影 响较小 。现代 农业 大量使用 以
S p., 01 e 2 1
水 生 态 环 境 修 复 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综 述
颜 雷 , 田庶 慧
( 哈尔滨市水务 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 10 0 ) 5 0 1
[ 要] 我 国综合 国力提 高 , 摘 经济快速 增 长的 同时 , 生 态环 境遭 到 一 定程 度 的破 坏 , 水 如何 修 复受损 的 水生 态环境 已成 为我 国经 济可持 续发展 的 关键 。主要 从 农村 和 城 市 两个 不 同地域 对 破 坏 水生 态环境 影响 因素进行 分 析 , 目前我 国水 生 态修 复 的主 要研 究 方 法和 治理措 施 进 行 对
我 国人 口多 、 土地 资 源少 的 国情 决 定 了我 国是 一个
农 业 大 国 , 业 在 我 国 国 民经 济 中起 到 基 础 地 位 的作 用 。 农 我 国 农 业 目前 正 处 在 由传 统 农 业 向 现 代 化 农 业 转 变 时 期 。 传 统农 业 是 在 自然 经 济 条 件 下 , 用 人 力 、 力 、 工 采 畜 手
度 较 大 , 点 源 污染 所 造 成 的 地 表 水 污 染 问题 日益 突 出 , 非 对水生态环境破坏较大 。
0 引 言
2 0世纪中叶以来 , 随着全球科技 的进步 , 类活 动的 人 频繁 和社会 经济增 长模 式 的转 变 , 水资 源的开 发利用 达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 强 度 , 生 态 环 境 遭 到 了 严 重 的 破 坏 。 水 水 资 源 是 自然 资 源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生 物 的结 构 组 成 是
1 1 农村 对水 生态 环境 的影 响 .
农村 水 生态 环境 主 要分 布 在农 村 的河 流 、 泊 、 湖 沼 泽 、 渠 、 塘 、 库 等 地 表 水 体 、 壤 水 和 地 下 水 。农 村 沟 池 水 土
水生态 环境 是农村 大地 的脉络管 网系统 , 雨洪 旱涝起 对
调 节 作 用 是 农 业 生 产 和 农 民 生 活 的 水 源 。农 村 对 水 生 态
题 。保持 、 恢复 良好 的水 生态环境 已成为保 护水资 源 、 实
现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关 键 , 复 受 损 的 水 生 态 环 境 是 恢 修 复 水 生 态 环 境 的 有效 途 径 。
1 水 生 态环 境 影 响 因素
我 国水 生 态 系统 受 损 程 度 不 容 乐 观 , 6 % 的 水 体 近 0
第 1 第 9期 7卷 2 1 年 9月 01
水利 科 技 与 经 济
W ae n e v n y S in e a d Te h o o y a d Ec no t rCo s r a c ce c n c n lg n o my
Vo .1 No 9 1 7 .
石油 为原 料 的 化 肥 、 药 和 以石 油 为 能 源 的 农 业 机 械 , 农 使 现 代 农 业 对 生 态 环 境 的影 响 已 远 远 超 出传 统 农 业 , 到 达
了前 所 未 有 的程 度 。现 代 农 业 生 产 引起 了土 壤 侵 蚀 和 土 地退化 , 少 了生物 多样 性 , 业 生产 中施 用 的化肥 、 减 农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