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血管周细胞瘤诊断与鉴别
血管母细胞瘤型脑膜瘤影像表现(附1例报道)

c 影 像 综 合 诊 断 : 顶 后 脑 外 占位 性 病 变 , 于 内部 信 ) 左 鉴 号 极 不 均 匀 、 围 水 肿 比较 明显 、 基 底 与 脑 膜 相连 , 虑 脑 周 广 考
膜 肉瘤 可 能 性 大 。
瘤 , 呈 分 叶 状 , 般 为低 、 、 混 杂 信 号 ( 度 )增 强 后 可 常 一 等 高 密 ,
l 管母 ± 瞻 型脯 膊 足 u 腹 蠕 的 n 【 Ⅲ 卣 融 慷 表 现 最道 很 少 患 青, 5 女,q
影像 学检 查 :
种 特 妹 餐 型 . 侧 盘
性 淫 片时 . 窗 观 寮 町 局 酃 顷 骨 轻 悭 增 晤 骨 h MⅢ l , 顶 部 一 粪 吲 形病 灶 , 界 清楚 . , I 茂像 左 山 l 走 约 4 ^ l× T 平 扫呈 不 均 匀 的 长 1 长 r 常 信 号 . I 5 8 1 l l 灶 部 近腩 E质 走 片状 水 肿 信 号 . 指 垂状 仲 向 虚 甚 ( : | 见 网3 增 强 手i 示病 ± _ 描 ¨ 部信 号擞 均 匀 . 大 舒 叫 拄 ; 广基I 化 . 部 可 见迂 日 I折 的低 信 号 影 . 师呈 舒 ¨状 内 t l i 轮 t
m e i g o a wi r mi e tm i r v s u a at r i c i g n n im t p o n n c o a c lr p t n m mi k n的一个少见类型 , 是 查 阅近 1 0a国 内外 资 料 ,病 理 学 研 究 较 多 I ,表 现 为 毛 细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和 含类 脂 的 间质 细 胞 ,与 血 管 母 细 胞 瘤 非 常 相 似 ,鉴 别 困 难 :影 像 学 表 现 仅 见 少 数 文 献 报 道 I-] 4,其 特 点 是 密 度 ( 号 ) 均 匀 ,不 均 匀 强 化 ,瘤 周 水 肿 较 重 , 信 不 大多 数 发 生 于 大 脑半 球 ,具 有 脑 外 肿 瘤 的 特 点 如 “ 层 挤 压 皮 征”“ 膜尾征” 。临床 、 像 、 理相结合 , 、脑 等 影 病 才能 做 出 正确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胞 瘤 的 临床 及 MR I 检 查 资料 。 结 果
结节状 、 香肠状 、 葫 芦 形 或不 规则 形 , 壁 结 节 MRT wI 呈等信号 , T2 wI 呈稍高信号 , 增强后肿 瘤呈显著 强化 , 肿 瘤 常 继 发 囊 肿 或 大 范 围脊 髓 空洞 以及 水 肿 , 大于 l c m 的 肿 瘤 内部 及 周 围常 见 流 空 血 管 影 。 结 论 表现具有特征性 , 掌 握 这 些 MRI 表 现 有 利 于 提 高 脊 髓 血 管 母 细胞 瘤 的诊 断 正 确 性 。 【 关键 词】 血 管 母 细胞 瘤 ; 脊髓肿瘤 ; 脊髓 空洞 ; 磁 共 振 成 像
W U Xi n g— h on g . SU N Zi — ya n 。W A N G Yu — b i n
1 . De pa r t me n t o f Ra di o l o gy,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o s pi t a l o f Zh o n g xi a n g Ci t y,Hu b e i 4 3 1 9 0 0,P. R. Ch i n a 2 . De pa r t me n t o f Ra di o l o g y,To n g i i Ho s pi t a l ,T o n g J i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Hu a z h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o h n o l —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9 . 4 2 ; R 4 4 5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4 ) 0 2 — 0 1 8 7 — 0 3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2例

对鉴别诊断有一 定帮 助 , 一般 来说 , 肝 脏
m 需 与肝癌 、
扫描 , 病 灶基本呈 等信 号 , 但 其 周边 的包 膜则 明显强 化呈 高 信号 ( 图7 ) 。M R I 诊断: 肝尾 叶 占位 , F N H ?肝癌 ? 建 议穿 刺 活 检。病 理检查 : 大体 标本 , 8 c mX 6 c mX 4 c m, 表 面见包膜 , 剖
血管瘤 、 F N H、 腺瘤及血管 平滑 肌脂肪 瘤相 鉴别 。肝 癌 C r动 态增强检查 , 动脉 期 明显 强化 , 静脉 期 则 强化 明 显 减 弱 , 呈 “ 快 进快出” 的表 现 , 延迟则呈低 密度 , 这与 P E C o m a的强化 方 式完全不 同, 同时肝 癌患 者常 合并 肝硬 化 , 多有 长期 肝炎 病 史, A F P多 为阳性 ; 血 管 瘤常 没有 包 膜 , 增强 检 查呈 “ 慢进 慢
周边 的包膜反而强化明显 ; 腺瘤 与 P E C o m a的鉴别 十分 困难 ,
的肿瘤 , 该类肿 瘤在 免疫 组化 方 面黑 色素 标记 物 H M B 4 5显
示强 阳性 , 同时也 可表 达 S M A, 提 示瘤细胞 也向平 滑肌分化 ,
也许 P E C o m a 病灶 内的血 管及周边包膜强化对鉴 别诊 断有 帮
o m y 0 l i p c 呵 I l a ft o h e l i v e r : r e p o r t f o o n e c a s e a n d r e v i e w ft o h e l i t e r a —
助; 血管平滑肌脂 肪瘤 ( A ML ) C T检查 可见脂 肪 密度 , 这一 点
而该类肿 瘤上 皮性标记物均 为阴性【 1 , 4 J 。
《医学影像学肿瘤》课件

肿瘤密度变化
医学影像学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的密度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和是否出现复发。如果肿瘤密度增高或出 现钙化,说明治疗有效,如果肿瘤密度减低或出现液化坏死,说明出现复发。
超声影像诊断的局限性在于对 深部肿瘤的检出和定性诊断存 在困难,且受操像学特征
肿瘤的形态学特征
01
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形态是医学影像学中判断肿瘤性质的重要依据。不同性质的肿瘤
在影像学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圆形、椭圆形、分叶状、不规则
形等。
MRI影像诊断的局限性在于检查时间较长,对一些金属 植入物和幽闭恐惧症患者不适用。
超声影像诊断
超声影像诊断是一种无创、无 痛、实时、动态的检查方法, 主要用于浅表器官和腹部肿瘤
的诊断。
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 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 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初步判
断肿瘤的性质。
超声在甲状腺癌、乳腺癌、肝 癌等浅表和腹部肿瘤的诊断中 应用广泛,具有操作简便、实 时动态监测等优点。
肿瘤的密度与信号特征
肿瘤的密度
肿瘤的密度是指在CT或X线检查中, 肿瘤组织相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密度 值。不同性质的肿瘤密度不同,如囊 性、实性、磨砂璃样等。
肿瘤的信号特征
在MRI等影像学检查中,不同性质的 肿瘤表现出不同的信号特征。根据信 号的强弱、均匀与否等特征,可以推 断肿瘤的性质和生物学行为。
X线影像诊断
01
02
03
04
X线影像诊断是医学影像学中 最早应用的诊断技术之一,主 要用于骨骼系统和肺部肿瘤的
诊断。
少见部位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少见部位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廉姗姗; 王德玲; 谢传淼; 杨雅迪【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作者】廉姗姗; 王德玲; 谢传淼; 杨雅迪【作者单位】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广东广州 5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445.3; R739.4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 HPC)是一种极少见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的中间性肿瘤,理论上,HPC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最多见于四肢、皮肤及腹膜后软组织,但出现于实质脏器及特殊部位者极为少见,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
笔者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鼻窦及肺的9例HPC,探讨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HPC患者,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31~73岁,平均(42.4±12.8)岁。
其中位于颅内者6例,鼻窦1例,肺部2例。
其中6例行MR检查,3例行CT检查,均同时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
1.2 仪器与方法 CT扫描采用Philips16排螺旋CT或Toshiba64排螺旋CT机,层厚5mm,矩阵256×256,对比剂为碘海醇(1.5ml/kg体质量)。
MR扫描采用GE Signa Excite II 1.5T超导型MR仪,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SE T1W平扫和轴位FSE T2W平扫,静脉团注钆喷酸葡胺(0.25ml/kg体质量)后行T1W序列增强扫描。
2.1 发病部位颅内6例HPC均位于颅内脑外近硬脑膜处,幕上4例(前颅底、左额部、顶枕部大脑镰旁、左枕部各1例),幕下2例(小脑幕处各1例);鼻窦1例位于右侧筛窦;肺2例,分别位于左肺上叶及左肺下叶。
2.2 影像学表现 6例颅内HPC均行MR扫描,均为单发,长径平均为(61.5±19.8)mm。
血管侵犯的判读

血管侵犯的判读一、引言血管侵犯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壁,进入血管内并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现象。
血管侵犯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肿瘤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管侵犯的判读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二、血管侵犯的判读方法1. 组织学判读组织学判读是目前最常用的血管侵犯判读方法之一。
通过肿瘤组织切片的形态学观察,可以判断肿瘤细胞是否侵犯了血管壁。
常见的组织学判读指标包括:•血管内癌栓:肿瘤细胞在血管内形成血栓状聚集物,常见于肺癌、肾癌等肿瘤。
•血管内侵犯:肿瘤细胞直接侵犯血管壁,可见肿瘤细胞位于血管内或血管壁内。
•血管周围浸润:肿瘤细胞紧密包绕在血管周围,形成浸润性生长。
组织学判读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2. 免疫组织化学判读免疫组织化学判读是通过检测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情况,间接判断肿瘤细胞是否侵犯了血管壁。
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包括CD34、CD31、CD105等。
这些标记物主要用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当肿瘤细胞表达这些标记物时,可以提示血管侵犯的可能性。
免疫组织化学判读具有定量化和客观性较强的优点,但需要针对不同肿瘤类型选择适当的标记物进行检测。
3. 影像学判读影像学判读是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间接判断血管侵犯情况。
常见的影像学判读指标包括:•血管扩张:肿瘤周围的血管扩张,提示可能存在血管侵犯。
•血管壁增厚:肿瘤周围血管壁增厚,提示可能存在血管侵犯。
•血管破坏:肿瘤周围血管出现破坏性改变,如断裂、闭塞等,提示存在血管侵犯。
影像学判读可以直观地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但对于微小的血管侵犯往往不够敏感。
三、血管侵犯的临床意义血管侵犯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肿瘤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 分期评估血管侵犯是肿瘤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和分期系统,血管侵犯可能被纳入分期评估的指标之中。
例如,肺癌的TNM分期系统中,T分期中的T2期和T3期包括了不同程度的血管侵犯。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

提高 。但 MR 不适合病情垂危 、 I 生命体征不稳 的患者 , 所 以DI A 的漏诊 率相 当高 。因此临 床工作 中、 临床 判断 和影 像学应 同时并重 , 在两者 不相符 时 , 尤其是临床表现重 , 后 伤
持续 昏迷或持续植物生存状态 , C / I 明显异常改 变 而 T MR 无 时; 以及创伤后 弥漫性脑萎缩 , 应高度怀疑 D I A。
2 42
JC i e rs r , u u t 0 2, 19, o 4 l N u o ug A g s 1 Vo. N . n 2
顺序 依次为胼 胝体 、 干 、 脑 白质 、 基底 节。在 D I 数小 时 A后
或数 日内尸检标本上可 见胼胝体 区和脑 干上端背 外侧常有
[ 参 考 文 献]
[ ] 王汉东 , 1 段国升 , 谭启富 , 等.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超微结构改 变 [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0 0 1 4 . J. 2 0 ,6:1 [ ] 刘玉光. 明神经外科 [ . 2版. 2 简 M] 第 山东.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
社 ,00:7 21 4 .
局 限性小 出血 灶 ; 下可 见轴 索断 裂 , 浆 溢 出, 久则 镜 轴 稍
可见 圆形 回缩球及 血球溶解 含铁 血黄素 ] 。回缩 球是 D I A 的特征性组织学改 变。故将 D I 理分三级 :I : D I A病 级 有 A 的组织学证据 ;I : I I级 除 级表现外 , 还有胼胝体 的局灶性 损
伤 ;l : Ⅱ级 表现 外 , n级 除 还有脑 干 上端 背外 侧 的局灶 性损 伤 。如果能够在发生轴索 中断之前将 其控制 则可提 高生存
率 。本组病例多数属于 Ⅱ、 Ⅲ级 。
脑血管周围间隙(V R间隙)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Prt One
Prt Two
影像学表现: T1WI和T2WI 信号强度,增
强扫描表现
解剖位置:位 于脑实质内, 周围有脑膜和
血管
病变特征:大 小、形状、边 缘、内部结构
鉴别诊断:与 其他脑部病变 进行鉴别,如 脑膜瘤、脑转
移瘤等
影像学表现:分析MRI图像, 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明确病变位置:通过MRI检查,可 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周围间隙的病 变位置,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评估病变范围:通过MRI检查,可 以评估脑血管周围间隙的病变范围, 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鉴别病变性质:MRI检查可以鉴别 脑血管周围间隙的病变性质,如肿 瘤、炎症、血管畸形等,为临床治 疗提供指导。
添加标题
脑血管周围间隙(V R间隙)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在科研中的应用前景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神经科 学、医学影像学等领域。
添加标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周围间隙(V R间隙)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在科研中的应用前景将更 加广阔,有望成为神经科学、医学影像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添加标题
脑血管周围间隙(V R间隙)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在科研中的应用前景还包括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学 科研究,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有望为科研带来新的突破。
脑膜瘤: T1WI低 信号, T2WI高 信号,增 强扫描明 显强化
硬膜下血
肿
:
T1WI等
信号,
T2WI高
硬膜下脓
肿
:
T1WI低
信号,
T2WI高
信号,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