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科技投入的增加
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多方 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 术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 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等多个方面。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需求驱动、 问题导向、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多个方 面。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意 义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 国以来的重大科技 成就课件
目录
•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 新时代的科技成就 • 科技成就的影响与意义
01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科技体制建立
1949年,成立中国 科学院,负责组织领 导全国的科研工作。
1958年,成立国家 科学技术委员会,加 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体系概述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 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家核心竞 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加吃惊的情景。
【思考4】
材料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粮 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 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 童死亡。
材料2:当代中国农邓民小说平吃在饭全靠国“实两行平的”以:家一庭联产 靠邓小平;二靠袁承隆包平责”任。制西为方主世要界形称式,的杂责交任稻制是调动 “东方魔稻”。国了际农上民甚生至产把的杂积交极稻性当,作解中放国了继农四村生 大发明之后的第五产大力发,明推,动誉了为农“业第的二发次展绿;色袁革隆平的 命”。杂交水稻饥不饿仅问杂民和解题交的粮决水收食了稻入中提,国高解人了 决的水 了吃稻 农产 民量 的, 吃增 饭加 问了 题农
2008年9月 25日21时10分, 神舟七号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点火升 空。
一名苏丹小女孩,
瘦骨伶仃,身后立一只
不一怀好名意苏的丹秃小鹫女,孩它,虎瘦骨伶 仃,视眈身眈后着立,一正只要不伺怀机好扑意的秃
鹫,上来它。虎卡视文眈·卡眈特,开正始要以伺机扑
上来为小。女卡孩文已·卡经特死开了始,可以为小
【思考3】我们应该从这些新老科学家身 上学习什么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 航天 工程 巡礼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 射, 16日顺利返回。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空, 17日顺利返回。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 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进行 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

生物科学
►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 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 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 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 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
中国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航天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
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 ►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 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 员升空。
能源技术
►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
长征系列火箭
►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 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 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 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 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 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
►
►
通信技术
► 大型计算机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 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 研制成功。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发展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科技成果主要有:1961年制造出1.2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4年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1984年我国首次发射定点卫星同步实验通信卫星成功,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从“两弹一星”成功到载人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录了一个在历史大跨越中自信与豪迈,印证了一个伟大正在实现伟大腾飞的光辉历程。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它带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民族独立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发展是民族独立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科技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环境、国家政策关系密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中国现代史重要时间节点
1949-1953 1953-1956 1956-1966(1956、1957、1958、1960) 1966-1976 1976-1978 1978-至今(1978、1984、1992)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授课教师:张丽华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世界粮食奖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银 河 型 巨 型 计 算 机
1983年,中国研制 出第一台计算机 “银河Ⅰ号”(每 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使我国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第三个能 独立设计和研制巨 型计算机的国家。
Ⅰ
2、生物技术的发展
•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人 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五年归国路,十年导弹成”
2、载人航天
• 1992年起,载人航天技 术蓬勃发展。 • 1999.11~2002.12,四次 无人飞船的成功试验。 • 2003.10.15,“神舟五 号”发射成功,世界第 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 活动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 自花授粉作物育种(1964) • 1973年,“南优二号”,亩产650多千克, 增产20%以上。 • 增产量可养活7000多 万人口。 “东方魔稻”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历史意义
•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 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 的综合国力; •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 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课堂延伸:80年代前后我国高科技 战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长 征 一 号 运 载 火 箭
•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航天时代。 • 钱学森,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 1970.4.24,酒泉,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 星的国家(苏美日法中)。 • 1975.11,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第三个 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钱学森,中国航空之父 (1911.12~2009.10)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 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 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 有的人远离饥饿。
国 家 最 高 科 学 技 术 奖
“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袁隆平 ”。
• 1 、“两弹一星”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冷战和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 技,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目的 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 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3)成
果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给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
小男孩(Little Boy)是二战时美在日本广岛投掷的首 枚原子弹。
胖子(Fat Man)是三天后美在 日本长崎投掷的第二枚原子弹。
和平利用核能
大亚湾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导弹
•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 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东方红一号”
讨论: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 政治: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党和政府对科技发 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的创造了 前提; • 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事业发展提 供了保证; •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个人: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 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下列属于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科技成果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D.“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幸福是一朵花开的时间 一觉醒来 浮生已百年
• 主要取决于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
课堂练习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这是因 为
• 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 B.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 袁隆平研制了新型重合肥 • C.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 • D.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 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