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考复习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练习试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练习试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练习试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A.陈塞(ShD太傅例何所似(Si)B.柳絮(Xi1)无奕伊)谢道银(yUn)C.雪骤(Zhbu)俄而⑹差可拟(而D.期行(Xmg)王凝之(Mng)尊君在不(哂(正确答案)解析:试题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6u"。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俄而A骤(Zhdu)B.未若柳絮因风起(xu)C.即公大兄无奕女(yi)D.白雪纷纷何所似(Shi)(正确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D.白雪纷纷何所似(si13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彳嘛似C.未若制)絮/因风起(正确答案)D.过冲不至,太丘管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1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A.撒盐空中建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D.过中不至,太丘信去。

4 .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陈太丘/与友期/行B,元方时/年七岁C.君与家君/期日中(正确答案)D.元方人/门不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A.陈太丘/与友/期行;B.元方/时年七岁;D.元方/入门不顾。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熊掌,亦我所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跃跃欲试
B.所恶有甚于死者可爱者甚蕃不求甚解
C.万钟于欲何加焉弗敢加也添枝加叶
D.此之谓失其欲心太守自谓也不知所谓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文章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选自《世说新语》)
[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1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
(3)尝暂寄人空宅住( )(4)子欲居九夷(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暂住何烦尔?
(2)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①而不接。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3)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朋党论》节选
(4)管宁、华散共园中锄莱,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zòu)B.差可拟(chà)C.尊君在不(fǒu)D.友人惭(jiàn)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2)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4)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⑴差.可拟:⑵因.风起:⑶尊君在不.:⑷相委.而去: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答案:1.⑴差,大致、差不多。

⑵因,凭借。

⑶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⑷委,丢下、舍弃。

2.(4分)⑴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和侄儿侄女们谈论诗文。

⑵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中午您没有来,就是没有信用。

3.B(非写实,凡比喻,都是写虚)4.(4分)⑴(2分)元方从友人“无信”“无礼”两方面批驳友人。

试题2: 《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题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题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题-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温习《世说新语》两则一、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3、公欣然日4.撒盐空中差可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6.太丘舍去7.去后乃至8.元方时年七岁9.门外戏10.与人期行11.相委而去12.友人惭13.下车引之14.元方入门不顾15、尊君在不:二、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二、理解、简答题1、两个咏雪的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为什么?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你得到了哪些的启示?3、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元方是否失礼?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

陈寔( ) 在不( ) 谢道韫( ) 无奕女( ) 王凝之( )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俄而雪骤( )3。

公欣然日(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 6.太丘舍去( )7.去后乃至()8.元方时年七岁( )9.门外戏() 10.与人期行( )11.相委而去( ) 12.友人惭( )13.下车引之( ) 14.元方入门不顾(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四、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五、重要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世说新语》二则复习巩固+典题练习【附答案版】

8.《世说新语》二则复习巩固+典题练习【附答案版】

《世说新语》二则一、作家作品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作者非刘义庆)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一)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重点字词解释: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2.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3.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4. 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5. 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什么;似:像;6.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7.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8.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

(三)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飘起。

"谢太傅大笑,很开心。

(兄女)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兄女)即公大兄无奕女——承前省略主语2.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所似何(何所似:介宾结构)(五)结构框架:Array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内、谢太傅与子女、讲论文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叙述事件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答比喻兄女(道蕴):未若柳絮因风起补叙身份:无奕女、王凝之妻(六)中心主旨:《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中考复习: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

中考复习: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

中考复习: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中考复习: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句: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8分)9.(2分)③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三、文言文阅读(10分)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含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要点存盘】1.《咏雪》一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

“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这是形似。

它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咏雪》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①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②文中“儿女”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①“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答: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文学常识】关于“十”及以上的文学常识1.世界十大文豪:古希腊诗人荷马;意大利诗人但丁;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2.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4.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5.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杂剧),《西厢记》(杂剧),《看钱奴》(杂剧),《墙头马上》(杂剧),《李逵负荆(杂剧),《绿牡丹》(传奇),《幽闺记》(传记),《中山狼》(杂剧),《玉簪记》(传奇),《风筝误》(传奇);6.中国十大才子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犁》、《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斩鬼记》、《三合剑》;【精选习题】一、句子默写1.(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你知道哪些咏雪的佳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中考语文真题-《世说新语》二则

中考语文真题-《世说新语》二则

中考真题-《世说新语》二则一、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6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二)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溢,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答曰:“卿尝与吾市油数金,是亦力穑营己。

”及闻先主镇金陵,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谓妇曰:“吾比诸伯叔何如优胜?”妻曰:“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

”(节选自《古今合璧事类备要》)(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相委而去委:托付C.其妻让之日让:责备 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市:买(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C.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无丝竹之乱耳D.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2)囊文以往谒,赐赉颇厚。

______(4)上文中,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中考复习练习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世说新语》两则中考题1、《世说新语》是六朝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分)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3分)(1)俄而..雪骤:(2)未若柳絮因.风起:(3)讲论文义....:(4)寒雪日内集..:(5)与儿女..讲论文义:(6))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下列句子:(3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次数是两次。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差D.出公差7、文中两句咏雪句子,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3分)8、答:8、“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3分)答:9、请写出古诗文中的咏雪的佳句两句:2010年山东济宁[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参考答案:7.答案:①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

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6、”、人物“”、事件“7、”等要素。

8、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②咏雪的直接原因:③两个比喻句分别是: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因风起”从这一句话中的“未若”可以看出谢道韫是位敢说敢为的女性。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公大笑乐”,表明他们的回答让人觉得太可笑了。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尊君:家君:3、翻译下列句子。

(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3分)()过中不至()去后()乃至6、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乏哪两种品格缺乏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2分)8、“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9、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2分)10、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相关的名言(3分)11、你知道类似道韫、元方的故事吗?请写出一个相关的人物及其事件。

(2分)4、“雪骤”的作用是什么?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雪日内集(内集:内在联系)B、俄而雪骤(俄而:不久)C、讲论文义(讲论:讲解)D、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2、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渔人甚异之B、何陋之有C、传一乡秀才观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A、白雪纷纷何所似(译:纷纷扬的大雪飘向什么地方)B、俄而雪骤,公欣然曰(译:不久雪花突然停止了,公因此高兴地说。

)C、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谢太傅一家人因为寒冷而靠在一起。

)4、对“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他大哥的女儿说道:“不如把这比作柳絮凭借着风而满天飞舞。

”B、他们兄妹两人说道:“不如把这比作柳絮凭借着风而满天飞舞。

”C、他大哥的女儿说道:“没有像柳絮一样因为风而满天飞舞。

”D、他的妹妹说道:“没有像柳絮一样因为风而满天飞舞。

”5、下面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题目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

B、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下雪如“撒盐”。

C、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下雪如“柳絮”的轻盈。

D、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太傅欣赏道韫的才华。

6、下列是对课文写法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

B、文章用“公大笑乐”侧面反映出道韫的才华。

C、本文的两个比喻句只有喻体,分别是盐和柳絮。

D、本文开始写下雪的环境描写是用来渲染寒冷、孤寂的气氛。

7、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用意是什么?8、“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9、文中有一个词可以作为“文眼”,暗示了主题,这个词是: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后乃至(乃至:才到)B、相委而去(委:委托)C、与友期行(期:约定)D、下车引之(引:拉)2、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渔人甚异之 B、无案牍之劳形C、具答之D、吴广佐杀之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A、尊君在不(译:尊敬的君子在不在)B、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待你很久时间也不到来,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赶着回家而顾不上他)4、对“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父亲)真是一位非常的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离开了。

B、(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失下自己离开了。

C、(你父亲)不是人啊!即使不和人一起走,也要委托别人说一声呀。

D、(你父亲)人呢?即使不和人一起走也要委托别人说一声呀。

5、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而“太丘舍去”,可见陈太丘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B、“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反映出友人是一个不守时、不守信用的人。

C、友人怒骂陈太丘“非人”,可见友人的无礼和无知,不懂得自我反省。

D、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批评了友人,言之有理,可见他的机智聪明。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去:去到)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你的父亲)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D、日中不至(至:至于)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A、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按日期出行)B、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走后朋友才到)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跟别人约定同行,互相委托离开)D、下车引之(友下车引见他)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5.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6.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7.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8.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下列是对课文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采用语言描写的动作描写。

B、友人从“怒”到“惭”的表情变化,反映出其心理变化过程。

C、文章最后定“元方出门不顾”是全文的败笔所在,让元方变成了一个不尊重长辈的无礼小孩。

D、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元方针锋相对,义正辞严批评友人的无信、无礼”是高潮部分。

链接中考(二)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2.⑴屏.人论事()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大将军甚爱之.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