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IS-LM与需求管理型政策分析
IS-LM模型分析我国经济政策效果

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通过 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增加。即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 r从r1下降到r0,收入y从y1上升到y2,均衡点又回到政策 发生效果之前的均衡点E1同一水平线上)。因为该移动幅 度未知,所以利率的升降不一定,但国民收入一定增加
在经济政策实行的前期,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可以使就业得到缓解,国民收 入相对增加,由此可以刺激国内需求,缓解内需不足的 问题。
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危机情 况下,也能完成保八任务,GDP连年增长 ,抑制 了通货膨胀的颓势。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幅比例 大。开放程度加强,吸取了各国经济保守性强的 教训,进一步对外开放。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失业 问题得到改善,人均收入增加,通货膨胀得到缓 解,保障了人民利益。
宏观经济学期中考查
姓名:李相文
班级:工商2班
学号:P112315763
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前言:08年经济危机已过去4年,但在期间我国的宏观 经济政策的效果及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仍然是值 得我们探讨的。在经济危机后,我国先是采用的是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适的宽松的货币政策,然后是积极地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么,这样的经济政策 究竟取得怎样的效果?我将结合IS-LM模型来分析经济 政策的效果。
r
IS2 IS1 E2
LM1 LM2 LM3
后期至今 IS-LM模型 分析
r3
E1 r2 r4 E3
r1
E4
0
y0
y1 y2
y3
y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收入和利率同时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均衡点从E1移到E2,此时收入为 y1,利率为r3.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收入上升,利 率下降。LM曲线向右平移,且收入上升到y2,利 率下降到r2,E3为新均衡点。
IS-LM模型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效果的财政政策乘数分析 (2)若其他参数既定,d的影响; ①d越大(即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 策乘数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②d越小,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这种结论与图形分析完全一致。
y 1
这实际上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决定表达式, y为因变量,g为自变量,其他为常数。将上式以g为自变量求微分可 得: d
d g
d k 1 (1 t p ) h
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解释 1、财政政策乘数
1 d k dg 1( 1tp) h dy
• 财政政策:
税收、政府支出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国民 收入 1、扩张性政策:t↓,g↑,tr↑→y↑ 2、紧缩性政策:t↑、g↓、tr↓,导致y下降
• 货币政策:M→r→C、i→y
1、扩张性政策:M↑→ r↓→C↑,I↑→y↑ 2、紧缩性政策:M↓→ r↑→C↓,I↓→y↓
4.2 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分析P514
所以,在政府支出 g ,政府向私人借钱时, 货币需求 M 慢,
利率 r 快从而 I 快挤出效应大 财政政策效果小
4.2 财政政策的IS-LM分析
(二)财政政策效果的财政政策乘数分析
财政政策乘数: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 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是考虑货币市场均 衡以后政府支出对利率会有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政 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 即考虑了“挤出 效应”下的政府支出乘数。 用公式表示为:dy
4 IS-LM模型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4.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IS、LM移动会影响Y和r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作用。 而IS、LM的斜率会影响Y和r的变动幅度,即影响 政策的效果。
IS-LM模型政策分析

第二节政府政策的效力分析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支出与税收手段调节总需求与总产出。
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模型中,影响财政政策的效力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IS 曲线的斜率和LM 曲线的斜率。
(一)IS 曲线的斜率Y= (a+e+G0-bT0-dR)/[1-b]R=-(M 0/PI)+(kY/I)1,文字说明对于既定的正常LM曲线,IS曲线越平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收入增加越小,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小;IS 曲线越陡直,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收入增加越多,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大。
其经济含义可以解释为,如果IS 曲线越平缓,也就是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绝对值越大,当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投资减少的越大,也就是挤出效应越大,结果是均衡收入增加的也就越少;如果IS 曲线越陡直,也就是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绝对值越小,当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投资减少的越少,也就是挤出效应越小,结果是均衡收入增加的也就越多。
(二)LM曲线的斜率R=-(M JPI)+(kY/l)1文字说明对于正常IS曲线的既定变动,LM曲线越平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收入增加越多,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强;LM曲线越陡直,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收入增加越少,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弱。
如图所示。
LM曲线的斜率不同可能有两种基本的原因,第一,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相同,但是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
第二,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同,但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不同。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以调节经济。
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模型中,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力的因素也可以归结为两类:IS曲线的斜率和LM曲线的斜率。
(一)IS曲线的斜率对于正常LM曲线的既定变动(对应于相同的货币扩张),IS曲线越平缓,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的均衡收入增加的越多,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强,因为IS曲线平缓意味着投资对利率很敏感,所以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利率下降时,投资增加比较多,从而均衡收入增加的比较多;IS 曲线越陡直,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的均衡收入增加的越少,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弱,因为IS曲线陡直意味着投资对利率不敏感,所以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利率下降时,投资增加比较少,从而均衡收入增加的比较少。
第6章 开放经济体IS-LM模型

第六章开放经济体IS-LM模型(12)本次课程框架:总结上次内容(包括前一阶段,IS-LM模型封闭经济条件下的总结)重点突出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上本次课内容——开放经济体下的IS-LM模型政策执行效果首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和概念。
如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资本账户,汇率,实际汇率等开放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推导开放条件下的对外收支平衡BP曲线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浮动汇率与资本完全流动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a 财政扩张——国外收入增加;国内政府采购增加;(与固定汇率情况比较)b 货币扩张(与固定汇率情况相比较)以邻为壑政策与竞争性贬值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模型总结(数学推导)本次课小结一、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和概念如: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商品与服务贸易(运费,旅游收支和净投资收入)以及转移支付(汇款和捐赠)。
因此,贸易余额加上服务贸易和净转移则得经常账户余额。
资本账户则包括对外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FDI)。
国际收支盈余等于经常账户盈余加上净资本流入。
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R表示以相同货币计量的外国价格与本国价格的比率。
它测定国际贸易中一国商品的竞争力。
R上升,表示外国商品趋向于比本国商品更昂贵,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本国商品竞争力增强;R下降,表示外国商品趋向于比本国商品更便宜,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本国商品竞争力减弱。
(有关购买力平价的有关知识先不必细看)(PPP定的是名义汇率的基准值,实际汇率是没有单位的)二、开放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均衡(IS 曲线推导)IS 曲线变形: vR Y NX i Y A Y R Y M R X i Y A Y R Y NX i Y A Y R Y M R X i Y A NX A Y m Y x mm x Y x Y Y f f f f +-++=---+++=+=-+=+=112121),(),(),,(),(),(),(),(实际汇率 P e R P f /= 其中e 为名义汇率, 采用直接标价法 外币/本币结论:本币实际贬值(R 增大),会增加对国内商品需求,使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国外收入增加(Y f 增大),会增加净出口,导致对国内商品需求增加,使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联系“回弹效应”概念:即相互依存。
06宏观经济政策:IS-LM模型运用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IS-LM模型运用
6.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6.2 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与效果 6.3 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与效果 6.4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6.2 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与效果
一、西方国家的财政
税收
政府收入国家财政ຫໍສະໝຸດ 公债政府购买政府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
一、西方国家的财政
(一)政府购买 含义: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用
品、机关办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 需的支出等。(构成GDP)
特点:政府购买性支出构成总支出一部分,因而 政府购买性支出变化会直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直接 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一)政府购买
❖ 其它条件相同时,政府购买性支出上升能够使IS曲 线从IS0向右上方移动,把均衡产出从Y0提升到Y1。这类 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以提升总需求的政策,被称作是 扩张性财政政策(pro-active fiscal policy)。 ❖ 政府购买性支出下降导致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这 类目标在于抑制总需求水平的财政政策被称为紧缩性财 政政策(tight fiscal policy)。
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 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衡量。
经济增长和失业常常是相互关联的。如何维持较 高的增长率以实现充分就业,是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 策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四)国际收支平衡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
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 水平及经济增长。
直接和间接针对收入而言
(三)政府税收
调整税率也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一种重要工具。 在政府支出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降低税率减少税收, 一方面能够给居民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因而可提升居 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使厂商收益水平提高,从而刺激 投资需求,因而从消费和投资(投资是实际利率的减函 数)两方面拉动总需求来增加均衡产出。 反之,在政府支出不变前提下,提高税率和增加税收, 则会降低居民消费和厂商投资需求,从而减少总需求
06宏观经济政策:IS-LM模型运用

一是在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 开支来提高有效需求,消除失业,这称之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二是在国民收入均衡水平高于充分就业时,增税或减少政府开支, 降低有效需求,这称之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IS-LM模型运用
6.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6.2 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与效果 6.3 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与效果 6.4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6.2 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与效果
一、西方国家的财政
政府收入 国家财政
政府支出
税收
公债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一、西方国家的财政
(一)政府购买 含义: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用
通货膨胀→Y↑→PI↑→T↑抑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
(一)自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2.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经济萧条→失业率↑→GT↑→可支配收入减少较少,以避 免更大的有效需求不足;
通货膨胀→失业率↓→GT↓→可支配收入增加较少,抑制 进一步的通货膨胀;
(一)自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3.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当经济繁荣时,政府将减少农产品购买并抛售农产品,
它的功能表现在:当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 在经济出现萧条时自动减轻萧条,而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 措施。包括了税收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 支持制度。
二、自动的财政政策
(一)自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1.政府税收制度 税率不变的条件下: 经济萧条→Y↓→PI↓→T↓,避免更大的有效需求不足;
西方宏观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的有 效需求理论。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分类
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经济政策

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经济政策房地产的高房价导致了广大的中国的老百姓出现了买房难,住房难的问题,政府为了保障民生,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来应对房价的持续走高。
现在我们来根据IS-LM模型来分析我国政府的这些政策。
社会的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所在的点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图二:利率-国民收入模型现阶段的我国正处在Ⅳ区域,投资大于储蓄,需求大于供给,根据LM图形可知,由于利率较低,更多的人乐意用资金进行投资而谋得更多的利润,而近期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更是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
在此基础上国家应该采取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息率,同时政府应该提高税收,加大保障性用房的投入,来减少投资者的这种投机行为。
基于这样的现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应对措施:1.货币政策我国一向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利率的变化引导着人们投资方向的变化,逐步在实践中形成金融资金分配合理的经济体。
同时,人民币汇率、外汇管理,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图三:2002~2011年利率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我国在07年提高利率,鼓励百姓将钱进行储蓄,而避免盲目投资,同时贷款利息的提高也同样抑制了投资。
而上调的利率又在08年下调继续促进经济的发展,由IS曲线可知,此时投资的边际收益上升。
10年开始,为了抑制房价的多快增长,存贷款利率再次上升。
使投入房地产的资金进一步进入储蓄,使货币市场打到平衡。
图四: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走势图由图可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人民币升值)。
本币升值虽然意味着国内资产价值的提升,但从需求曲线分析,使得需求曲线左下移,导致对外出口下降,另外,人民币升值使得外汇缩水。
这也是我国一直谨慎面对汇率变化的原因。
2.税收政策成为焦点的房产税虽然现在在全国推行难度较大,但已从个别试点开始实施。
房产税是国家向房屋产权人征收的财务税之一。
例如上海,对新购(外地户籍)或第二套新购(本地户籍)征收房产税。
IS—LM与总需求曲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No.
政策混合
产出 利率
1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 政策
不确 定
上
升
2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 政策
减
少
不确 定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 政策
不确 定
下
降
4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 政策
增
加
不确 定
如何混合使用两种政策
❖ 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增加总需求,但 不同政策的后果可以对不同的人群产生不同的影响,也 使GDP的组成比例发生变化。
i
IS A
i0 i1
LM LM’
B
P
Q0D Q1D
QD
B’
P0
A’
Q D,
QD
Q Q0D Q1D
D
r
LM令(P1)经济初始于A点达到一
r1
A B
般均衡,现假设其它条 件LM保(P持2) 不变,让
r2
,则
P1 P2
IS LM右移 P1 P2
均衡点从A移至B
Y1 Y2
Y
P
A
P1
P2
B
Y1 Y2
Y1 Y2
AD Y
宏观经济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1.政府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以政府增加支出为例)
政策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r
LM1 r2
LM2 r1
IS2
IS1
o
Y1 Y2
Y3
Y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 激总需求,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家庭把1000元存入第一银行
资产 准备金 1000元 负债 存款 1000元
第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货币供给是多少?
减少了1000元通货,增加了1000元存款,货币保 持不变。 百分之百准备金率下,银行体系不影响货币供给。
充分就业——失业 物价稳定——高通胀 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经济停滞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逆差
4
充分就业
失业会对社会及失业者家庭带来损失 并不排除摩擦性失业 4%~6% 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抵制恶性通货膨胀 允许存在轻微的通货膨胀
物价稳定
各国目标通胀率不一,大概是2% 通货膨胀的三个好处
M0 P
M P
45
货币存量和利率目标不可兼得
40
3.3 两个特例
流动性陷阱 如何分析这种情况?仍以增 加政府支出为例。 不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 的效果最大。 古典情况:货币需求与利率无 关。 如何分析这种情况?比如增 加政府支出。 挤出效应最大,财政政策无 效。
利 率
IS
IS1
LM
收入
IS1
利 率
i*
IS
LM
Y*
收入
41
均衡收入 上升 均衡利率 下降
政策类型 扩张型货币政策
紧缩型货币政策
扩张型财政政策 紧缩型财政政策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上升 下降
44
4.2 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利率还是货币?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i D 利率是一个内生的结果(由货币市 场的供求共同决定的)。 i* 央行无法直接控制利率,但可以 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间接控制利率。 央行无法同时控制利率和货币供 给。比如当央行的货币目标不是 M0时,显然就得不到目标利率i*。
在IS-LM框架中考察 货币市场的变化
i*
* i1
i
* 1
A
Y*
收入
25
M P
第二步
货币市场的变化将会对产品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A点是货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失衡的点(需求大于供 给,回忆市场失衡的情况) 假定货币市场迅速调整;产品市场缓慢调整。 随着收入增加,货币需求增加,相应的利率随之增加。 经济体会沿着箭头方向一直调整到B点。 增加货币供给的最终结果:
最终目标(ultimate targets)
中间目标(intermediate targets) 货币总量 或 利率
11
2.0 深入货币供给
“THERE have been three great inventio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 fire, the wheel and central banking.”——Will Rogers
铸币税 货币幻觉 负的实际利率,扩大了政策空间
5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通常用GDP年均增长率衡量 和失业相关,维持较高增长以实现充分就业
平衡国际收支
反映经济的稳定程度 国际收支失衡会冲击国内经济 根本还在于对就业、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的影响
6
1.2 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执行手段
计划
监管、兼并、公共产品定价
市场
通过市场机制干预
7
狭义的宏观经济政策(短期影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
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长期影响)
制度壁垒,垄断,外部性 累进税&激励 老龄化,“人口红利”,计划生育
8
收入分配政策
人口政策
1.3 宏观经济政策的手段
财政
Y3
Y
37
IS曲线、LM曲线的斜率
A b Y i 1 - c(1- t) 1 - c(1- t) A 1 c(1 t ) i Y b b
M kY hi P M k i Y hP h
利 率iLeabharlann ISYLM
收入
38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四个因素
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 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挤 出 效 应
35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1)
(1) LM曲线的斜率 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 明显(产出效应越大, 挤出效应越小); (2) LM曲线的斜率 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 不明显(产出效应越小, 挤出效应越大)。
r
IS r2 r1
IS′
LM1
E1 E0
E2
E3
LM2
r0
0
Y0
Y1
Y2 Y3
r
IS LM2 LM1
LM2 ′
LM1 ′
r0 r1 r2
E0 E1
E3
E2
0
Y
Y0 Y1 Y2 Y3
29
2.5 两个特例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由凯恩斯提出的特例 水平的LM曲线,货币政策变动不会改变利率水平
LM function
1 M i kY h P
(均衡)利率上升
i*
A
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
政府支出增加→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Y*
* Y 1 收入
34
3.2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如果利率不变,产出将增加多少? 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私人投资
IS
利 * IS 率 i1
i*
LM
B
A
Y*
* Y 1 收入
简化
在讲解LM模型时,货币包括公众手中的通货和活 期存款支票账户(直接用于支付、无利息) 忽略了银行体系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由于货币供 给包括活期存款,银行体系能起到重要作用。
12
不足
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制度
一个没有银行的世界。所有货币都采取通货的 形式,货币量就是公众持有通货量。假设该经 济中有1000元的通货。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六讲
IS-LM与需求管理型政策分析 任光宇
1
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 IS-LM模型&货币政策 IS-LM模型&财政政策 IS-LM模型&货币、财政政策配合 案例:“大萧条”
2
1. 宏观经济政策
目标 内容 调控手段
3
1.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 而制订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具体目标
当h趋于无穷大时,斜率趋近于零,LM呈现一条水平线。
凯恩斯提出时只是一种假想, 却出现在了现实世界—— 不能再降低的零利率, 或非常水平的低利率, 货币政策无效。
利 率
i*
IS LM
Y*
收入
30
日本
货币传导机制在第一步失灵,货币政策无效。
美国
会摆脱流动性陷阱吗?
31
古典情形(classical case)
39
HW2:假定一个经济体由以下等式所刻画
C 100 0.8(Y T )
I 900 50i
G 100, T 100
M D 0.2Y 50i
M S P 500,
P 1
如果政府支出增加到200,
挤出效应是多少? 收入水平增加多少? 消费增加多少? 储蓄增加多少?
(均衡)利率下降 (均衡)产出水平增加
利 率
i*
* i2
IS
LM LM1 B A
Y*
i
* 1
Y2* 收入
26
HW1:假定一个经济体由以下等式所刻画
C 100 0.8Y
I 900 50i
M D 0.2Y 50i
M S P 500,
P 1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到600, 收入水平增加多少? 消费增加多少? 储蓄增加多少?
24
2.2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transition mechanism):
货币政策的改变如何影响总需求?
第一步
以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货币供给量、政策工具以公 开市场业务为例。假定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债券,增 加货币供给。
i
i*
M
d
s M s M1 P P
利 率
IS
LM
LM1
资产 准备金 160元 贷款 640元 负债 存款 800元
第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过程一直持续下去,一共创作出多少货币?
2.1 货币总量与决定
货币总量的构成
M0:流通中的通货(C) M1:M0+活期存款 M2:M0+所有存款(D) 准备金(R)制度 控制基础货币,决定经济体的货币总量
财政支出:政府投资、补贴、公务系统工资 财政收入: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关税
货币
贴现 存款准备金 公开市场业务
9
汇率
改善国际收支 对其他国家有影响 谨慎使用 行政:公开公正民主廉洁 法律:垄断、农民工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