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学习中药化学有利于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有利于控制中药及中药制剂的质量,可提供合理炮制的依据,有利于改革中药剂型及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中药真伪鉴别的科学依据,有利于开辟新药源。

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和中药国际交流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掌握四大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习《中药化学》课程,可以为后续的中药药剂、中药分析、中药炮制、中药鉴定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中药化学》课程的知识内容是中药现代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本课程是中药专业与中药国际交流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大药学类其它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学生掌握好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相应中药类生产、经营、质量控制、检测、中药制剂、中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对于今后从事中药类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对于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的自信心的建立起到极大的帮助。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通过理论课学习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作为指导、实验作为理论的巩固与技能的提高手段。

在重视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实验课的实践,两者相结合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原理方法;在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对特定中药的分析,从而制定具体的提取分离方法;难点是中药的化学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有交叉现象,要达到目的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实验课的学习、从更多的感性中去领悟。

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六章、第十章。

难点章节是第二章、第十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中药化学》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启发、引导的教学活动。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名称中药化学二、课程编码1002371三、课程性质必修课四、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104总学分:6.5实验学时:44五、适用专业中药学专业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天然药化教研室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印证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由中药中提取、分离、精制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作风。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1. 掌握各类主要中药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糖苷类、黄酮、蒽醌、苯丙素、萜类、强心苷、皂苷等)的基本结构类型、结构特征;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中药;熟悉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2. 掌握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提取方法的设计和化学结构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各类生物活性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提取分离方法和处理条件对化学成分结构的影响及后生产物形成的可能性。

4. 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波谱特征;了解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典型的降解反应及衍生物的制备;掌握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特征定性反应、化学结构鉴定研究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九、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每次实验课以小组进行教学:每组24人,由1位教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或课堂讨论。

对中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操作技能和方法采取首先观看教学录像或操作动画,同时指导教师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点评。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根据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综合评定。

平时实验70%,实验考试30%。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十一、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提要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中药化学教学大纲中药化学教学大纲应该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课程名称:中药化学授课人:张老师课程时长:32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中药的成分、结构、性质、提取分离、质量控制等方面。

授课内容:主题1:中药化学概述内容:介绍中药化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PPT、教材、案例分析。

评估方法:课堂讨论、作业、考试。

主题2:中药的成分内容:介绍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等。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操作。

教学资源:PPT、实验指导书、实验器材。

评估方法:实验报告、考试。

主题3:中药的结构与性质内容:介绍中药中常见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操作。

教学资源:PPT、实验指导书、实验器材。

评估方法:实验报告、考试。

主题4:中药的提取分离内容:介绍中药中常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法等。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操作。

教学资源:PPT、实验指导书、实验器材。

评估方法:实验报告、考试。

主题5:中药的质量控制内容:介绍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包括指纹图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中专医用化学教学大纲中专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化学原理为指导,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医用化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二、课程学习任务与目标1.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药分离工程/ Separation Engineering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中药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药分离工程本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分离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超临界流体分离、色谱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固液分离、蒸馏分离、结晶分离、生物分离、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精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掌握中药分离的基本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绪论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中药分离工程的内容、中药分离工程的发展、中药有效成分。

2.超临界流体分离工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特性、中药的超临界CO2萃取过程及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前景、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实例、超临界萃取CO2技术与其他分离手段的联用、超临界流体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3.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工程超声及微波特性简介、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实例、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4.色谱分离工程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方法的发展、特点、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鉴定与分析学专论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鉴定与分析学专论

《中药鉴定与分析学专论》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XXXXX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60开课部门:中药学院授课对象:硕士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70% (或论文撰写70%),平时成绩30%预修课程:无主讲教师:王新宏,王瑞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1.杭太俊.《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版2.蔡宝昌.《中药分析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3.王喜军.《中药鉴泄学》•人民卫生岀版社.2012年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药鉴左与分析学专论》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 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的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是中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药学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课程以中药质量控制为主线,全而、系统地介绍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备类化学成分分析,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质虽:分析及中药质量标准制订等,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结合中药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介绍中药及其复方制剂中药效物质的体内分析方法和新技术:中药杂质及有害物质分析新技术等内容,突岀先进性和前瞻性。

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1.1中药鉴泄与分析学研究对象、意义和任务1.2中药鉴泄与分析学研究内容和特点13中药鉴泄与分析学历史沿革与发展1.4中药鉴定与分析依据与基本程序1.5中药鉴定与分析基本程序和要求2.教学要求掌握中药鉴定与分析基本程序和要求;熟悉中药鉴立与分析依据与基本程序:了解中药鉴左与分析学研究内容和特点。

第二章中药鉴定的研究方法与内容1.主要内容1.1中药材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2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1.3中药鉴泄的依据与一般程序1.4中药的常规检测项目1.5中药的安全性检测掌握中药鉴泄的一般程序;熟悉中药材性状、显微、理化、生物方法、基原鉴别:了解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中药成分分析》教学大纲

《中药成分分析》教学大纲

《中药成分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中药成分分析》主要讲授中药成分样品制备方法,定性、定量方法,杂质检查,主要有效成分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类成分、香豆素和木脂素类成分、萜类成分、皂苷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挥发性成分),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方法,该课程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对于中药成分的开发意义重大。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化学成分的提取、鉴定、分离、分析能够全面把握,在天然药物化学基础上对于成分开发有明确的认识,掌握常见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中药开发的现状,能够制定中药材及其开发产品质量标准。

三、课程基本要求、内容(一)基本要求了解中药有效成分开的现状,熟悉常用的分析方法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熟悉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及制定原则,掌握常见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的基本性质,掌握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检识的基本知识。

(二)内容第一章绪论①教学目的:了解中药成分分析在中药的应用及发展;熟悉中药成分分析的基本内容。

②教学内容:概述:特点、任务;内容样品制备、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简介;发展。

③教学要求:以文献及药典来说明中药成分分析的发展概况,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第二章定性分析法①教学目的:掌握常用定性分析方法应用;熟悉常用定性方法的原理;熟悉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定性方法的发展。

②教学内容:概述;定性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显微鉴别、颜色沉淀反应、升华法、);2 光谱分析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荧光法);3 色谱分析法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③教学要求:注意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做到详略得当。

第三章定量分析法①教学目的:掌握提取条件考察法;熟悉常用定量分析方法在中药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了解中药成分含量测定发展。

②教学内容:概述;分析方法学考察:提取条件,测定方法与条件,定量方法验证(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线性范围、专属性);常用方法:化学分析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他方法简介(X射线衍射、近红外光谱法)。

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实验 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pH 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2) 学习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精制大黄素。

(3) 学习离心薄层色谱法、快速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精制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4) 了解高速逆流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5) 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泻下、健胃、清热、解毒等。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味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

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clm L ),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 )及唐古特大黄(R. tangutium Maxim .et 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R 1 R 2 名 称晶 形 熔 点 -H -COOH 大黄酸(Rhein) 黄色针晶 318~320℃ -CH 3 -OH 大黄素(Emodin)橙色针晶 256~257℃ -H-CH 2OH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橙色细针晶 206~208℃ -OCH 3 - CH 3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砖红色针晶 207℃ -H -CH 3 大黄酚(Chyrsophanol)金色片状结晶196℃OOHOHR 2R 1酸性强弱: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极性强弱: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甲醚>大黄酚 三 实验方法 1 酸水解取大黄粉10g ,加20%的硫酸水溶液100ml ,直火加热1小时,过滤,滤饼水洗中性,干燥。

2 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干燥的滤饼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乙醚,回流提取2.5小时,得乙醚提取液。

3 pH 梯度萃取法分离大黄中的蒽醌苷元分三次)碱液 盐酸调pH=2 350ml (分三次)沉 淀 (大黄酸)碱液 乙醚液 盐酸调360ml(分四次)沉淀(大黄素) 碱液沉淀(芦荟大黄素) 碱液 乙醚液(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萃取效果以TLC 来确定。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教学大纲(68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用化学及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

因此,本课程应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中药的临床功效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与药理作用等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为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教学内容要突出为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服务的指导思想,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要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情况相适应,又要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时代感,充分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技术进步在本学科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意义。

2.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等。

3.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生合成及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

4. 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检识方法和提取分离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熟练使用各种检识和提取分离设备。

2. 能运用中药化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3.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一般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一般方法。

4. 养成自学本课程的基本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通过学习和实践,养成学生爱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 绪论掌握中药化学的基本概念。

理解中药化学的基本内容、任务和目的。

(二)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和鉴定方法1.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一般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一般方法2. 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生合成及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0913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32学时
开课部门:中药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生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主讲教师:李医明,王新宏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常建华,董绮功.波谱原理及解析.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峥涛,梁光义.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张祥民主编.现代色谱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培榕,李景虹,邓勃.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分析以及结构鉴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中药研究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本课程的研究范围以及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简单介绍了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旋光谱、圆二色谱等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的研究范围。

2.了解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

3.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主要内容: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中药材提取前的粉碎原则及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的方法以及分离纯化新技术,重点介绍半仿生提取、免加热提取等;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同时介绍了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以及分离、分析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
1.掌握中药常规提取方法。

2.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经典及现代分离方法。

3.熟悉超微粉碎技术。

4.熟悉酶法提取,半仿生提取、免加热提取等现代提取方法。

第三章波谱解析在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的技术、原理以及其在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介绍波谱解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同时通过未知化合物波谱综合解析举例,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教学要求:
1.了解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2.熟悉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的原理。

3.掌握综合波谱解析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主要内容:
本章节介绍了质量标准研究的历史沿革和概况以及目前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局限性;介绍了质量标准研究的研究前提、研究原则、研究的项目及研究内容等。

同时介绍了质量分析中方法验证的技术性问题和指导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质量标准研究的研究前提、研究原则及研究内容。

2.掌握中药质量分析中方法验证的原则。

3.熟悉当前版本《中国药典》的编写结构及使用方法。

4.了解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五章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等。

重点介绍了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介绍了目前常用指纹图谱处理软件的应用,以及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指纹图谱的一般研究过程及方法。

2.熟悉指纹图谱处理软件的应用过程。

3.了解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LC-MS、GC-MS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LC-MS的主要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及其工作原理;GC-MS及HPLC-MS 的串联方法、MS图谱的特点;LC-MS、GC-MS在药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同时介绍GC-MS在生物复杂系统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了LC-MS/MS在复方中药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研究的整体过程以及LC-MS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LC-MS、GC-MS的主要离子源,主要的质量分析器以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运用LC-MS、GC-MS进行药物质量分析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熟悉LC-MS、GC-MS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4.熟悉应用LC-MS、GC-MS进行质量控制的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