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演讲稿

合集下载

介绍甲午战争说明文500字作文

介绍甲午战争说明文500字作文

介绍甲午战争说明文500字作文示例文章篇一:《甲午战争,一段沉痛的历史》嘿,你知道甲午战争吗?这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特别让人痛心的故事!那时候啊,清朝的海军,也就是北洋水师,可威风啦!有好多厉害的军舰。

可谁能想到,和日本一打仗,居然败得那么惨!就好像两个大力士准备比力气,咱们这边看起来身强力壮,装备也不错。

日本那边呢,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他们没那么厉害。

可一打起来,问题就全出来啦!咱们的军队指挥不行啊!就像一群羊没有好的牧羊人,到处乱跑。

而日本那边,他们的指挥很有一套,就跟训练有素的狼群似的,目标明确,进攻凶狠。

再说咱们的军舰,虽然有厉害的家伙,可保养跟不上啊!这就好比一辆好车,你不按时保养,关键时刻它能不出毛病?日本的军舰呢,人家维护得可好了,随时都能冲上去打仗。

战争中,咱们的士兵也很勇敢,可无奈上面的命令乱七八糟,这仗怎么能打赢?你说气不气人?咱们那么大的国家,居然被小小的日本打得落花流水。

这就像一个大块头被小个子欺负了,多丢人呐!这场战争,让咱们失去了好多领土,赔了好多钱。

这不是割肉放血吗?国家的尊严也被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甲午战争啊,是咱们永远的痛!它让咱们明白了,不强大就要挨打,不进步就要被欺负。

咱们可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努力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再也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甲午战争》嘿,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吗?这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特别重要的战争呢!那是在1894 年的时候,日本这个家伙,就像个贪婪的强盗,突然向我们发起了攻击。

甲午战争就这样爆发啦!当时啊,我们的海军,也就是北洋水师,那可是有不少厉害的战舰。

可日本呢,他们就像一群狡猾的狐狸,精心策划,准备充分。

战争一开始,日本的军舰就像恶狼一样扑了过来。

他们的炮弹像雨点一样朝着我们的军舰打来。

我们的战士们难道不勇敢吗?当然不是!他们拼尽全力,想要保卫我们的国家。

就好比在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我们本以为自己有强大的阵容,能轻松取胜,可没想到对手研究透了我们的战术,让我们陷入了困境。

(演讲稿终稿)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演讲稿终稿)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甲午一战,举国震惊。

这又是一场外族对华夏土地的践踏的战争,又是一次国人求索未来道路何去何从的转折。

回首历史风云,路漫漫其修远兮。

身为局外人的我们,能给历史中的人们多少指点,又能看透多少历史的变幻与莫测?我们能做的,恐怕只有反思战争的影响,从而警醒自我,启迪后继者的智慧。

因此,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便是: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1894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战败并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而告终。

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

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中国洋务运动走向破产。

在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了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没有成功。

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虽然清朝统治阶层也有把洋务运动进行下去的决心,但是洋务派的分裂,对立,终究难以形成统一、独立的力量改变中国的格局。

其次洋务运动需要国家大量投资,而战后清政府的财政已是山穷水尽。

因此, 甲午战争后,除了练兵之外,其它洋务运动的步伐骤然放慢。

2.中国社会性质进一步变化。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割占包括台湾在内的大面积领土、巨额赔款、开放新的通商口岸等条款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

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在华利益,展开了疯狂的角逐,帝国主义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社会性质。

3.中国革命进程发生变化。

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

与此同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了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随后革命派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开始了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

甲午战争演讲稿

甲午战争演讲稿

甲午战争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纪念甲午战争的历史,这是一段中华民族不可磨
灭的记忆。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惨痛教训。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甲午战争发生在中国清朝末期,当时的中国国力已经相对削弱,而日本则在近
代化进程中迅速崛起。

在这种背景下,甲午战争爆发了。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不仅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还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给予了日本极大的利益。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导致了中国国力的继续削弱,也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
了国家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这场战争的失败,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必要性,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给我们带来的教训。

我们要以甲午战争为鉴,不断强化国家意识,增强国家实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今天,我们要铭记甲午战争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甲午战争的历史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甲午战争的历史
成为我们坚定信念的力量,让甲午战争的历史成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演讲稿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演讲稿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演讲稿第一篇: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上来演讲。

我演讲的主题是浅析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

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在心中,甲午,一场中国命运的决战,带给我们无尽的伤痛。

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这场失败的战争而今看去仍是满眼伤痛。

然而,习惯了线性思维历史教育的国人真的了解这场战争吗?在伤痛之余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泱泱中华为何会身罹奇祸?道德的谴责,真的能够概括这场战争的胜负缘由吗?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却不能妨碍我们对中国的百年屈辱史进行理性的反思。

首先,为何会爆发这场战争,又为什么是中国承受这样的灾难?日本统治阶级一向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并把中国和朝鲜作为主要侵略对象。

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的激化,日本政府迫切需要发动对外战争,以确保国外原料产地和市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同时转移国内的视线。

而欧美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助纣为虐,为日本军国主义进攻朝鲜和中国提供了后援.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对日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真可谓“欲渡河而船来”,于是故意揪住不放,趁机出兵朝鲜,不久,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由此开始。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1894年8月,援朝清军抵达平壤。

9月初,日军分四路向平壤推进,对平壤清军取包围之势。

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

午后,玄武门失守。

入夜后,清军弃城而逃,至26日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

同一时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闯到威海卫和旅顺军港挑战,企图寻机与北洋舰队进行主力决战。

北洋舰队却拘于威海、旅顺之间,将黄海制海权让给日本海军。

之后北洋舰队奉命运兵赴援平壤,在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返航,突然与日联合舰队遭遇,随即爆发了著名的黄海海战。

甲午海战朗诵稿件文稿

甲午海战朗诵稿件文稿

甲午海战朗诵稿件文稿《甲午海战》篇一:《甲午海战》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甲午海战这档子事儿。

那可真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啊,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咱中国人的心头好多年。

甲午海战的时候,那场面,就像两个大力士在海上掰手腕,只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友谊赛,那是生死存亡的较量。

咱大清国的舰队,乍一看,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那些战舰啊,就像一群钢铁巨兽,在海面上威风凛凛。

可是呢,就像外表光鲜的苹果,里面可能已经烂了芯儿。

咱这舰队啊,表面看着强大,实际上呢,内部问题一大堆。

我就想啊,也许当时的那些官员们,就像一群无头苍蝇似的。

他们有的可能还在想着怎么中饱私囊,怎么在官场里往上爬呢,哪有心思真正去搞海军建设啊?就好比一个学生,天天想着怎么玩,而不是好好学习,考试的时候能有好成绩才怪呢。

我听说啊,当时的战舰上,有些设备都老化了,就像一个老人,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还怎么去跟年轻力壮的对手打架呢?再看看那些士兵们,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都是怀着一腔热血的,就像燃烧的火焰,渴望着为国家建功立业。

可是呢,光有热情有啥用啊?他们的训练可能没有人家日本那么严格,装备也不如人家。

这就好比一个拿着木棍的人和一个拿着枪的人打架,结果似乎从一开始就有点明了了。

我想象着当时海战的场景,炮弹在海面上炸开,就像一朵朵巨大的黑色花朵,只不过这些花朵带来的不是美丽,而是死亡和毁灭。

战舰在炮火中摇晃,就像暴风雨中的小船,随时都可能被大海吞噬。

那些士兵们,在战舰上跑来跑去,呼喊着,战斗着,他们的眼神里也许有恐惧,但更多的是坚定。

我觉得,他们肯定在想:“就算死,也要死得像个爷们儿,不能让小日本小瞧了咱!”可是啊,最后的结果还是让人痛心疾首。

咱们输了,输得很惨。

这就像一场噩梦,让整个中国都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之中。

那这个时候,大家肯定会问:“为啥会输成这样呢?”我觉得啊,这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像一团乱麻,理都理不清。

但不管怎么说,甲午海战就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着咱们,落后就要挨打啊!咱们得记住这个教训,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了。

纪念甲午中日战争演讲[1]

纪念甲午中日战争演讲[1]

纪念甲午中日战争演讲110年前的今天,中国正与日本进行一场注定要载入中国史册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然而,一面是回光返照的末日帝国,一面是喷薄欲出的新兴国家。

老与新,堕落与崛起,松散与精良,这种情况下,中国与日本必不可少的要在黄海进行一次搏斗。

尽管中国的军力达到了96万人,而日本的军力只有24万,双方几乎达到了4比1的差距。

中国的大炮比日本的射程远,中国的轮船比日本的排水量更大,中国的人数更多。

然而就算这样,中国依然惨败,败在人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两军开战的时刻,慈禧太后为了准备她的六十大寿,将军费拿来维修颐和园。

清军人数虽多,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

因此,中国战败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当代的中国大学生,应当将甲午中日战争作为警示。

一个人的成材,不在于物质的丰裕,而在于其精神的富裕。

一个大学生,他的学习,也不在于环境的优美,教学设备的先进,老师资格的雄厚。

想一想中国开国时涌现的那一批为中国复兴而做出贡献的人。

他们教学设备并不比我们好,他们的老师没有我们的优秀,但是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突破环境的限制,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持有这样的精神。

外力并不能帮助我们远行,只有从内心出发,自律、自强、自信,才能挂起白帆,破浪而行。

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即使他拥有再好的天赋,再好的环境,他最终也会失败。

自强,是一个人成功的支柱。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有精英意识,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翅膀。

相信自己能行。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和相信。

也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艰巨的任务。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那些士兵,就是因为没有自律、自强、自信的精神,才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议论文

甲午中日战争议论文

甲午中日战争议论文一、引言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战争,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转变。

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覆灭和近代国家体制的建立。

在这场战争中,中日两国发挥了各自不同的角色,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战争的根源甲午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问题。

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统治的边缘,国家软弱,民众贫困,社会动荡,甲午战争就是这一时期诸多问题的爆发。

而日本则是在西方列强的影响下,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革,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成为战胜中国的重要因素。

三、战争过程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国传统武装与日本新式装备的对抗。

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与日本的现代战争装备形成鲜明对比。

整个战争过程中,中方的装备以及军事战略的执行都显得力不从心,加之内部的腐败与分裂,使中国军队难以抵抗日本侵略。

最终导致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

四、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次战争使中国彻底认识到了自身的软弱和不足,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同时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对民族自强的决心。

在日本方面,这次战争使日本成为远东地区的霸主,为后来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其影响至今犹在。

通过对这场战争的深入探讨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两国历史上的血痕与战略,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愿中日两国能够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甲午海战演讲稿

甲午海战演讲稿

甲午海战演讲稿第一篇:甲午海战演讲稿中日甲午海战演讲稿1895年2月10日凌晨,黄海海面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深处威海保卫战中的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遭日本海军鱼雷艇袭击、围攻,为避免军舰落入敌手,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命令用水雷将搁浅的“定远”炸毁。

当晚,遵循自己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刘步蟾自杀身亡,不久,中国战败,丁汝昌以身殉国。

一时间,名将凋零、龙旗飘落,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遭受到又一次历史的重创……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动120圈,当我捧着书本,看着描述这次海战的一个个文字时,内心的思绪依然如120年之前的黄海一样,久久无法平息。

1894——2014,120年已经过去。

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只是白驹过隙;在无穷的宇宙中,它只如彗星一现。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却不可以忘却。

那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那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怎能不让我们永远铭记?日本参谋本部制定的“清国征讨策略”让我们感到可笑,区区岛国竟妄想着攻占台湾,吞并朝鲜,进军蒙满,灭亡中国,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但我们泱泱大国竟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就全军覆没,这是怎样一种悲哀?这是清政府的悲哀,更是全国人民的悲哀!北洋水师是英勇的,是令万人敬仰的。

他们的技术、才智半点不输于人,他们的爱国情怀更是让人尊重。

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十二名舰长大多英勇杀敌,可悲的是,当权者将制海权拱手相让……作为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从此,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堪称当时全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海军舰队。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么一支顶尖的舰队全军覆没呢? 日本海军因远洋作战,且不熟悉海形,首先退出战斗。

但此后,李鸿章害怕被日军反击,提出所谓“保船制敌”“避敌保船”,将水师全军藏在威海卫的避风港中,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白白送给日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上来演讲。

我演讲的主题是浅析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

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在心中,甲午,一场中国命运的决战,带给我们无尽的伤痛。

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这场失败的战争而今看去仍是满眼伤痛。

然而,习惯了线性思维历史教育的国人真的了解这场战争吗?在伤痛之余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泱泱中华为何会身罹奇祸?道德的谴责,真的能够概括这场战争的胜负缘由吗?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却不能妨碍我们对中国的百年屈辱史进行理性的反思。

首先,为何会爆发这场战争,又为什么是中国承受这样的灾难?日本统治阶级一向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并把中国和朝鲜作为主要侵略对象。

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的激化,日本政府迫切需要发动对外战争,以确保国外原料产地和市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同时转移国内的视线。

而欧美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助纣为虐,为日本军国主义进攻朝鲜和中国提供了后援.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对日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真可谓“欲渡河而船来”,于是故意揪住不放,趁机出兵朝鲜,不久,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由此开始。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1894年8月,援朝清军抵达平壤。

9月初,日军分四路向平壤推进,对平壤清军取包围之势。

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

午后,玄武门失守。

入夜后,清军弃城而逃,至26日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

同一时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闯到威海卫和旅顺军港挑战,企图寻机与北洋舰队进行主力决战。

北洋舰队却拘于威海、旅顺之间,将黄海制海权让给日本海军。

之后北洋舰队奉命运兵赴援平壤,在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返航,突然与日联合舰队遭遇,随即爆发了著名的黄海海战。

战斗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沉毁5舰,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

在第二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

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与日军进攻部队,双方兵力不相上下。

但是当时清军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

25日,日军向清军阵地发起进攻。

清军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

日军遂占领虎山。

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

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

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

日军登陆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清军竟坐视不问。

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

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

日军又开始向旅顺进逼。

清军统领竟置诸军于不顾,先后潜逃。

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

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阶段,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

1895年1月20日,日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

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

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

11日,丁汝昌拒降自杀。

14日,签订《威海降约》。

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陆路诸军兵败如山倒,成片国图沦丧,海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至此已经不再具备任何继续作战的实力和信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这无异于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同时又便于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略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政府大借外债,又加强了日本侵华的力量,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增开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便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大获其利,这极大地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从此走向更深重的灾难。

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

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

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饱受欺凌50多年。

好端端的一个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得支离破碎,面对这样的情形当时的诗人黄遵宪写道:寸寸河山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甲午战争,使洋务运动三十余年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然而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恶有恶报,甲午战争也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崩溃埋下了恶果。

甲午战争也引起了远东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甲午战前,远东三国中国、日本、朝鲜都是半殖民地。

甲午战后,日本国势直线上升,中国、朝鲜急剧下降。

俄、德、美、英等国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有必要认清此次战争,知道中国败在哪。

那么,中国败在哪呢?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清政府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日本加紧进攻以求速战速胜,而中国则在一次又一次的调停中丧失时间和机会,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忽视了军队的指挥、管理、训练、精神状态,战略和战术等。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朝鲜开战后,日本海军集中主力寻找中国舰队决战,而中国海军却尽量避免与敌军在海上相遇。

一方主动,一方被动;一方伺机决战,一方消极避战。

在“避战保船”的政策下,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

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清朝末年,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不停。

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地方和军队便自成体系,各行其是。

慈禧太后穷奢极欲地挥霍,大办寿宴,而国防经费却极端拮据。

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甲午战争中海陆几十次战役,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个胜仗,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这与当时的军队严重存在着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糜等问题有关。

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当时中国的封建政权和统治集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买办化了。

封建性加买办化决定了对待资本主义侵略的妥协性。

而妥协就已经决定中国败了。

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因为对于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一个极其广大的倾销。

商品的市场,一个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和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

如果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当然还会同它们打交道并发生经济文化往来,但那时的中国将作为主权国家同它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如同半殖民地时期那样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关系,这是它们所不能容忍的。

帝国主义列强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它们的一个强有力的竟争对手。

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战争虽然过去了;但,中国曾经的历史耻辱我们决不能忘记。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在座的各位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每一位国人都必须将之铭记、反省、深思,然后付诸行动。

铭记,是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的历史教训和真理。

反省,是反省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以及存在的矛盾。

深思,是深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行动,是用行动切实解决问题,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