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比较研究
中日制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蜀中药业集团
t创新 的道路 ,并且研 发出一 系列 “ 超级 难 厅出中旧 制药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一 重磅炸弹”产品 ( 年收入在 l 亿美元以上 帘之地 的道路还 很崎岖 ,首要的就是要提 0 的 药品) 。影响国 际市 场竞争力 变化 的一 月‘ 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壮 大 自己。 个主要 索就是对 “ 超级重磅炸弹”品种 1 、以现有规模与国际制药 巨头竞争 , 的依赖 程度 。 日本企业注 重技术的引进 , 中国药企取胜概率很低 ,所 以,中国药企 形成了 “ 术引进 …消化 吸收 改进创新 技 自主创新”的 良性 循环 ,为 日本企业最终 研 发出一 系列 “ 超级重磅 炸弹”产 品奠 定了基础。在 日本 ,“ 超级重磅炸弹”品种 的销售额 占 8 .%,显示 了 日本制药企业 64 对 “ 超级重磅炸弹 ”产品的高度依 赖性 。 () 2通过克服零散 ,形成 了规模经济 。 2 0 年 ,日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医药产业 02 发展愿景 ,基于壮 大 自身实 力的企业兼并 成 为 日本 制药行业 的主题词 。 0 5 月, 2 0 年4 山之 内制药株式会社和藤泽药品工业 株式 会社合并为安斯泰 来。这 次并购被视 为 日 本制药行业加速全球化的标杆 。在安斯泰 来成 立后不 久,其 他 日本制药企业也纷纷 掀起合并大潮 。合 并与收购使 日本的制药 企业克服 了零散 ,形成了规模经济 ,摆脱 了弱小 的地 位 ,加速 了全球 化进程 。 () = 3 善 F与西方 跨国公 司合 作 ,站在 别 人的肩膀上 发展 自己。 日本制药企业积 极与西方制药公司联盟 、合作 ,从 中学习 了大蘑核心技术 ,培育 了自己的核心竞争 力,支持 了本企业 的高速 发展 。同时 ,在 日本 制药企业 崛起 的过程 中 ,日本药 非 常积极地参 加各种 国际会议 ,从开始单纯 的学 习到后 来饩讲 自己的研 究成果,机会 就蕴 含在其 中,为其吸 引国 际合作 ,迈人 同际市场 奠定 r 很好的基础 。2 0 年 ,在 08 首 先要做 的一 点就 是 克服 零散 ,扩 大 规 模 。新药研 发耗 资巨大,研究一种 新药可 能需要花费 l - 0 5 2 亿美元 、 5 0 l 2 年时间。 这 样。 来 ,企业规模成为 丁提高核心竞争 一 力的必须的要素之一。克服零散 、扩大规 模 可以通过 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或者重 组 等 方式进 行 。经 过前 期 的资 源扩 张之 后, 全面整合 内部 资源 , 提升 资本运营 、 研 发和品牌营销等协 同竞争 力。 2 综 观国际大 型跨 国公司的发展 , 、 无 不是 以 “ 超级重磅炸弹”品种的销售额 主导着市场增长率 。中国制药企业要想在 国际 市场上分一杯羹 ,必 须实施技术模 仿 创新 战略 ,重视 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改进 。 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核心技术 的培 养 必须立 足于 创 新。 就 目前实 力 而 言 ,我 国制药企业单打独斗进行技 术创新 的困难 比较大 ,可以建立企 业 、高校和 科 研院所相结 合的 “ 、学 、研 ”联合创新 产 机制,实现技 术共享和 资源 优化配置 ,促 进 科技攻 关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技 术创新 。 从而迅速 、 快捷地培育核心技 术, 进 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 争 力。 3 、日本武 田、三共、…之 内进入全球
中外家族企业研究:评述与比较

作 者 简 介 梁 强 ,汕 头 大 学 商 学 院 副教 授 、 管 理 学 博 士 ( 东 汕 头 ,5 5 6 ) 广 1 0 3 ;杨 学儒 ,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讲 师 、 管理 学博 士 ( 东 广 州 ,5 0 4 ) 广 16 2 。
本 文 系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家族 涉入 、创 业 导 向与 家族 创 业 成 长 ” (0 7 18 、 “ 7 82 1 ) 家族 企 业传 承 冲 突的 组 织
变 革 研 究 ” (0709 7 7 2 4 ), 广 东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 一 五 ” 规 划 项 目 “家 族 涉 入 与 农 业 企 业 创 业 成 言
家 族企 业 以其 在 数 量 和 经 济 规 模 上 举 足 轻 重 的地 位 ,一 直 以来 在 全 球 经 济 中 扮 演重 要 角 色 。 无 论 发 达 国 家 还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家 族企 业 都 是 其 经 济 结 构 中最 为 重 要 的成 分并 发 挥 着 关 键 的 经 济 作 用 ,是 推 动创 业 和创 新 的 主 要 动 力 。 从 历 史 的 视 角 来看 ,家族 企 业 无 疑 是 一 种 最 具 生 命 力 的 、与 时俱 新 的一 种 组 织 形 式 。 同 时 ,由 于 中 国 独 特 的 家 文 化 ,家 族 企 业 不 仅 在 经 济领 域 ,而 且 在 社 会 发 展 方 面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成 为 传 承 和 发 展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经 济 载 体 。 家 族 企 业 研 究 一 直 是 全 球 性 的热 点 课 题 ,一 方 面 ,通 过 研 究 家 族 企 业 可 以 发 掘 家 族 利 他 主 义 和 创 业 精 神 的独 特 价 值 :另 一 方 面 ,它 也 是 发 展 适 合 于 中 国 制 度 文 化 环 境 下 管 理 理 论 和 推 动 中 国管 理 实 践 创 新 的重 要 抓 手 。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中 国家 族 企 业研 究得 以将 全 球 管 理 理 论 的 普 遍 性 与 中 国 管理 的独 特 性 有 效 结 合 起 来 ,从 而 为 家 族 企 业 的 持 续 发 展 和 创 新
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摘要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由于经济体制、资本市场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我国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偏好有明显差异。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外企业不同融资结构的现状和成因,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融资结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债务融资目录1西方企业的融资结构 (3)1.1西方企业融资结构简介 (3)1.2原因分析 (3)2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 (4)2.1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4)2.1.1源性融资比重较低 (5)2.1.2外源性融资过分依赖问接融资 (5)2.1.3直接融资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5)2.2原因分析 (6)3启示与建议 (7)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8)3.2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8)3.3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 (8)3.4建立有利于企业部积累的税收、财务制度 (8)参考文献 (9)企业融资结构是指在企业融资总额中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所占的比重。
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部积累的方式筹集资金;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西方发达国家近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由于经济体制、资本市场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我国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偏好有着明显的差异。
1西方企业的融资结构1.1西方企业融资结构简介按照西方财务界的“融资定律”,企业融资首选是留存收益,即只将收益的一部分对外分红,剩余部分转作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这被称为“啄食现象”。
以美国为例,在1970年一1985年期间,美国企业的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分别占企业融资总额的67%和33%,其中股票市场融资在外源性融资中只占2.1%,而从债券市场融入的资金约为股票市场的10倍。
2000年1月到11月,美国上市公司中共有1592家公司发行债券,融资9350亿美元,同期近199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仅为1460亿美元,债券融资为股票融资的6.4倍。
中外企业品牌管理比较研究

从 表 面 上 看 .品 牌 只 是 标 牌 和 文 字 的 的 生 命 力 日本 的基 础 科 学 虽 然 先 天 薄 弱 , 全 面 的 教 育 高 潮 .课 程 探 讨 全 球 竞 争 的现
组 合 .而 实 际 上 品 牌 蕴 含 着 丰 富 的文 化 内 但 它 是 个 善 于 吸 收 和 借 鉴 的 民族 .能 够 充 状 和 未 来 .以 及 如 何 在 数 据 程 序 方 面 精 益 如 如 涵. 是有 血 有 肉 的个 性 化 的 产 品 形 象 。 品牌 分 利 用 欧 美 的科 研 成 果 .而 且 技 术 开 发 能 求 精 . 何 减 少产 品 的周 转 时 间 . 何 提 升
中外企业 品牌 管理 比较研究
陈 文 琦
( 武汉科技 大 学文法 与经 济 学院 湖北 武汉
摘 要
4 06 ) 3 0 5
对 中 外 品牌 进 行 了比 较 . 析 了本 土 品 牌 同世 界 知 名 品 牌 的 主 要 差 距 以 及 原 因 , 对如 何 培 育我 分 并
国本 土 自主 品 牌 的 国 际知 名 度 .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 提 关 键 词 中外 品 牌 比 较
是 企 业 的 形 象 的标 签 . 企 业 文 化 、 品 质 力 强 . 使 它 创 造 出许 多 世 界 级 品 牌 。 是 产 这 职 工 的 质 量 意 识 .公 司 认 为 提 高 产 品质 量
量、 管理 模 式 、 展 战 略 的集 中体 现 。 发 目前 ,
中 国 的 民族 企业 要 想 成 为 真 正 的 世 界 的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就 是 将 质 量 理 念 深 入 人
随 着 中 国 经 济实 力 的增 强 .中 国 的 优 秀 企 名 牌 . 应 注 重 科 研 创 新 , 强 研 发 能 力 , 心 . 造 以质 量 为 核 心 的企 业 文 化 使 员 工 就 增 塑
中外企业待遇差距分析报告

中外企业待遇差距分析报告概述中外企业待遇差距是指在同样的岗位上,中外企业对员工的薪资、福利、晋升机会等方面给予不同待遇的现象。
这种差距在中国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涉及到公平性、竞争力以及员工福利等重要问题。
本报告将对中外企业待遇差距进行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为了了解中外企业待遇差距的真实情况,我们收集了多个中外企业的薪资、福利、晋升机会等数据,并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
首先,我们比较了中外企业的薪资水平。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同样的岗位上,外企的薪资普遍高于中企。
这种差距主要源于外企对于员工技能和经验的更高要求以及更为灵活的薪酬体系。
此外,外企更加注重员工的绩效考核,并提供更多的奖金和津贴。
其次,我们研究了中外企业的福利待遇。
根据调查结果,外企在福利方面更加慷慨。
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险、养老金、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这些都能够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而中企在福利待遇方面相对较少,往往只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最后,我们分析了中外企业的晋升机会。
数据显示,外企晋升机会更多。
外企注重并实行绩效导向的晋升制度,给予员工更多的晋升机会和晋升空间。
而中企在晋升机会方面相对保守,往往只有在员工工作年限达到一定要求后,才能晋升为下一级别。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中外企业待遇差距的产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中外企业的文化差异是待遇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企普遍秉持着对员工的稳定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视,因此更注重提供稳定性和长期福利。
而外企更加强调员工个人成长和竞争力,往往更看重员工的技能和经验,因此愿意为员工提供更高的薪资和晋升机会。
其次,中外企业的市场竞争也对待遇差距产生影响。
外企处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他们不得不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福利。
而中企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员工的待遇相对保守。
另外,政府政策也是造成中外企业待遇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行业和地区,政府对外企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减税减费、土地使用等,这间接地导致了外企能够支付更高的薪资和提供更好的福利。
中英企业档案管理比较研究

断 深 入 , 有 制 的 多 元化 也 对 我 国今 后 在 企 业 档 案 管 理 方 面 所
一
直 实行 的直 接 法 规 约 束机 制提 出 了新 的 课题 。 不妨 借 鉴 英
总 之 , 英 两 国 的 企 业 档 案 管 理 工 作 , 在 各 自不 同 的 中 是
企 业 档 案 管理 比较
管理部门按属地 管理原则进行指导与服务。
二 、 业 档 案 管 理模 式 比较 企
英 国 是 联 邦 制 国 家 ,采 用 的是 分散 式 企 业 档 案 管 理 模
随着 我 国 社 会主 义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建 立 , 业 改 革 的不 企 断 深 化 , 代 化企 业 制 度 的 建 立 , 企 业 发 展 息 息相 关 的 企 现 和
逐 步 形成 国 家所 有 、 家 经 营 、 家 管琏 的企 业 经 营模 式 。 国 国 因
集中统一管理 ,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 门对全 国企业档案工作
实 行宏 观 调 控 , 定 和 完 善 企 业档 案 工 作 法 规 、 制 制度 和 标 准 ,
各 专业 主 管 部 门 负 责 管理 本 行 业 的企 业档 案工 作 , 方各 级 地 档 案行 政 管 理 部 门 负责 管理 本 地 区 的 企业 档 案 工 作 , 合 本 结 地 区特 点 进 行 组织 协 调 。 这 种 管 理体 制使 得 “ 业 档 案 部 门 企
理 体 制 。 即 在 国 家 档 案 局 的统 一 掌 管 一 , 国 有及 国 有控 股 对
企 业 的档 案 工 作 由档 案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与有 关 主 管 部 门相 结 合 进 行 领 导 、 督 和 指 导 , 民 营 企 业 档 案 工 作 由 档 案 行 政 监 对
中外企业组织管理比较

中外企业组织管理的比较与影响F13191015127319026楼函鑫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当今世界,是文化多元化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信息交往频繁,文化融合性极高,经济发展迅速,跨国商业活动与日剧增。
历史上,著名外国跨国公司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管理兴企”、“管理也是生产力”的真理性。
因此,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认真研究中西方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外国的跨国公司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成功范例,为我们的管理升华少走弯路, 少付学费,提供了许多的免费教材。
我们要把握世界范围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我选择了中外企业组织管理的比较与影响这一论题,我的论文将分为中外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比较、中外组织管理的相互影响两大部分进行论述。
二、中外组织管理理论比较1、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现代,通过借鉴国外管理理念,继承历史传统优秀管理模式,我国有成功的企业组织管理的实践。
因本土特色而成功的“海尔模式”、“联想模式”、“华为神话”、“南街村共产主义管理模式”以及百度、阿里巴巴等新型高速成长的网络公司,无不渗透着中国人自己的管理智慧。
(一)和谐管理理论和谐管理理论是物理学出身的席酉民教授在其成为中国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管理理论框架体系。
和谐管理理论将组织系统视为基于规则和单元自治的整体,以便考虑组织如何在持续变动的外部环境中发挥整体优势而非部分的改进。
该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于,它认为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遵循双规则,即用优化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以及用减少不确定性的思路解决主观情感的一面,并设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有效性。
(二)东方管理学派东方管理学派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复旦大学,到现在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 )美 国 一
业 实 行股 份制 , 员工 配股 , 高他 们在 企业 的地 给 提
位 , 强他 们 对企业 的归属 感 。 增
( ) 二 日本
美 国的跨 国企 业 在 全 球 最 多 且最 具 竞 争 力 ,
日本 企业 特别 重视 企 业文化 建设 。其企 业文
化 的特点 主 要 有 : 是 企业 文 化 的 核 心 是 “ 魂 一 和
企 业 家经 营活 动 的指导 思想 。二是 家族 主义 是企 业 文化 的显著 特色 。家 族 主义把 家 庭 的伦 理 道德
实现。如 , 苹果电脑公司认为 , 应开发每个员工智
慧 的 潜 力 , 找 他 们 思 维 的 闪 光 点 。 “ 人 参 寻 人
收 稿 日期 :2 0 0 0 9— 3—1 0 作者简介 :孙秀云 (9 5一) 16 ,女 ,吉林松 原人 ,吉林 大学马克思主 义 学院副教授 。研 究方 向 :马克 思主义哲 学、社 会发展哲 学。
美 国、 日本 、印度 等 国家知 名企 业都 具有 自身的核 心价 值观 ,有独 特 的企 业文化 。我 国企业 文化 建设
存在重形式、轻 内涵和缺乏创新等问题 。需发掘传统文化精华 ,结合 自 身企业特点创造适合企业发展
的企业 文化 ,不断提 升企 业 竞争 力。
关 键 词 :企业 文化 ;企 业竞 争力 ;标 准化 ;以人 为本
全 心 全意 为企业 服 务 。企业 员工 只 有展 开竞 争才
业 竞争 力 的提高 与企 业文 化发 展相 辅 相成趋 势 日 益 明显 。因此 , 保 持企业 持久 的竞 争 力 , 实施 要 需 企业 文化 发展 战略 , 促进 企业 发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企业比较研究031D10135 王荣淼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是由孟老师安排带队到正泰集团上海工厂进行调研考察,在这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考察让我们收获颇丰。
并在随后一天孟老师有组织我们听了翔壹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精彩讲演。
在中山先生经典案例的分析下,让我们对日资企业的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正,即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做正宗;泰,即泰然、安泰、三阳开泰。
因正而得泰,正道则泰兴。
是谓“正泰”。
于是他们的企业品牌诞生生于此。
如今资产数亿的企业,在早期却是几个年轻人在温州白手起家创立的。
因为他们一直秉持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理念,所以他们当年的小企业一步步成长壮大。
不仅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承担起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责任。
当我们坐的校车驶入工厂区,我们一下车就看到门口电子幕上写着“热烈欢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师生莅临指导”,这让我们倍感欣喜。
从那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营大企业的谦逊,也看到了一代大企业家朴素的作风。
在他们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工厂事业部。
洁净的厂房和工人井然有序的装配生产让我十分震撼,高大的机器和产品与弱小的工人形成的对比是十分鲜明的,然而同时却又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工人与企业十分和谐的气氛。
工人们在看不见的力量下拧成一股绳。
车间内部追求卓越,重视质量,关注人本的条幅众多而显眼。
公司的员工多是和我们年龄不相上下的,在他身上同时也看到未来的我们自己,这在无形中拉近了我们这批大学生和企业的距离。
我们一行人在企业领导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多个事业部,他们也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产品方面的知识,也丰富了我们课外的知识。
看着一台台大型电器产品,在工人一个个小小零件的组装下诞生,我们不得不赞叹技术人才得伟大。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的其他机械的辅助工作,又让我们见识了科技力量的强大。
让我想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中间我们有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在休息室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企业的文化,使命: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目标:世界一流的低压电器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
精神:和谐,谦学,务实,创新。
价值观:诚信守法,注重绩效,不断变革。
经营理念: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承担责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正泰电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这是全体正泰人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有了这种明确的精神凝聚力,每个员工到可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这也是员工全心全意服务于企业的内在因素。
企业文化兴于20 世纪80 年代,发展于20 世纪90 年代的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仅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从企业文化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初期。
然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却越来越被企业认可,于是国内众企业都开始着手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一时间企业文化建设在行业内风起云涌,但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它需要一个理智且渐进的过程。
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开始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们先来看看欧美国的企业文化特色。
欧美企业是将人本主义作为全球文化战略的基点,把本土化和当地化作为核心战略。
他们善于妥善处理文化的多样性,熟悉外域文化,尊重外域文化,吸收外域文化中的精华,他们善于宣传爱心文化,倡导向社会奉献爱心。
日本的企业文化突出表现在其企业哲学,企业目标,健全的企业民主,企业集团意识,以及企业形象上。
而我国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因此我国企业文化是于儒家文化密不可分。
儒家讲求伦理,要求每个人要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相应的任务与责任,比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经济秩序和安定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
同时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为以血缘、亲缘、地缘确立的关系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
另外,儒家认为“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事与天道的和谐。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环境的依赖关系,使企业与社会、自然共生共荣,实现可持续发展。
儒家还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一帆风顺时,一定要考虑隐藏着的危机,未雨绸缪,增强企业每一个人的危机感。
企业在成长强大时,也承担起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
正如正泰董事长南存辉先生在201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上的发言:“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企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要促进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则是非常必要的前提。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应仅停留于企业的遵纪守法,应该深入更高层次,对社区、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必不可少的部分。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企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要促进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则是非常必要的前提。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应仅停留于企业的遵纪守法,应该深入更高层次,对社区、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们可以看出正泰的成长也得益于其正确良好的企业文化。
参观结束时,我们师生又得到总裁的亲切接见,会上高总给我们做了精彩发言。
他给我们概括的介绍了其企业的成长,也向我们介绍了其企业的定位,即“高品质,低价格,高服务”。
让我们对正泰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高总也阐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以推动行业社会前进作为使命。
最后高总对我们的也提出他殷切的希望,要我们作一个推动社会进度,改变历史的人。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他在讲到他们几个人的艰苦奋斗史。
因此让我联想到很多,我想我们把自己的定位不应该是将来如何进入一家著名的企业,而是如何创立拥有一家著名企业。
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关键看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并为之艰苦奋斗。
中山先生的案例中有个让我记忆深刻,一家日资企业要在我国内地投资建厂,当中山先生带着日本的代表团先去的是江苏昆山经济开发区,当地政府亲切的接见他们一行人。
在设宴款待他们时,当地政府也是大舍本钱,一连几次的餐宴上都是茅台酒。
然而日本的企业家却不吃这一套,他们没有我们“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的观念。
随后他们来到另一地区开发区,当地政府却直接和他们提出好处费的问题。
这一次同样的遭到日方的直接拒绝。
这就是日本企业一直把握最重的因素“诚信”。
同时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也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精神。
其团队合作精神所凝聚则是日本的民族的精神:在不利于民族生存、发展的外部自然环境中,把个人融入团体,凭借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赢得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甘愿为团队、民族、国家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和勇于牺牲,就是以民族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精神。
其创新精神也源自于民族精神: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吸收各民族之长,以创新求求生存,从而建立了日本的“多元合金文化”。
这样的创新体现在管理上,将企业主的利益与雇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调动生产者(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劳资”双方,共存共荣,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劳资矛盾。
这就是日本企业的强盛不衰,席卷全球的原因。
通过这次的实践调研,我们不仅真实的认识到企业文化,也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有了更明确的定位,感受到自己作为大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