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测数据分析
DT数据分析及应用

测试卡应取消短信、炫铃、视频、手机报、手机阅读、天气预报等业务,并确
保签约需要测试的各项业务。测试终端应关闭推送功能。
8
路测采集方法——DT采集场景
712km
重点区域
交通干线
城区外围
参数 信息
信令 消息
RRC层信令:Attach、RRC建立、RAB建立、MR、切换等 NAS消息:如服务请求、Disconnect、Connect等 系统消息:SIB3、SIB5、SIB7、SIB11等等
测试过程记录信息:如HTTP测试开始、测试结束等 事件记录信息:如主页面打开、视频开始播放等
事件 标签
路测数据分析及应用
安瑞虹 网优与网管技术研究部 2014年8月
中国联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
交流内容
路测数据采集方法及特点
路测数据基本结构及解析方式 路测数据分析方法流程 典型案例介绍
路测意义
路测又称DT(Drive Test,DT),是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获得以下数据: 服务小区信号强度、话音质量 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指示Ec以及信号质量指示Ec/Io 切换及接入的信令过程、小区标识码、区域识别码 业务建立成功率、切换比例、上下行平均吞吐率 手机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呼叫管理、移动管理\业务建立时延等值 作用主要在于网络质量的评估和无线网络的优化 全网KPI指标评估 检查网络覆盖情况
…
12 13
Mainpage OK(HTTP/ 1.1 200OK) GET HTTP/1.1
14 15 16 17 18
Last Data(HTTP/ 1.1 200OK) [FIN,ACK] [ACK] [FIN,ACK路测数据解析结果——视频播放指标统计
广州9月LTE扫频仪路测数据性能分析

广州9月LTE扫频仪路测数据性能分析1 测试环境情况为了检测三模扫频仪的性能,2013年9月在广州对创远、卓信、烽火、欧佩泰斯、JDSU、PCTEL、R&S这7家的三模扫频仪进行扫测试验证,验证测试包含单点测试终端和扫频仪的对比验证以及路测验证等多项测试,本报告只进行路测验证中扫频仪之间的横向性能比对,本次测试报告应以最终研究院的相关报告为准,本报告只做参考。
测试中路测部分按照预定测试路线进行了2次同方向三模同扫测试,同时为了比对三模与单模测试性能差异,还进行了3次相同路线的每个制式的单模测试。
测试路线中每圈测试耗时30分钟左右,里程10公里左右。
由于本次测试属于推进测试,测试中都由厂家工程师自己进行测试。
要求测试中厂家工程师在GSM和TD扫频时都按照添加移动完整频点进行测试。
烽火设备因仪表故障,未参加路测测试,无法提供路测数据,不进行本次数据对比。
JDSU 设备参与测试后,无法提供指定格式的测试数据也不进行本次数据对比。
R&S因为设备稳定性原因只能提供LTE双模中其中一圈测试的数据,未进行TD模式的测试,未提供GSM 模式的符合格式要求的数据。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本次真正提供可进行分析的三模数据的只有:创远、卓信、欧佩泰斯、PCTEL四个厂家。
测试后国内厂商创远、卓信、欧佩泰斯家厂商都提供转换工具进行数据转换,国外厂商PCTEL、R&S按格式要求提供了手工转换的转换后的适配数据,数据使用ASPS软件进行分析。
下图为测试区域及其周边站点分布状况:2 汇总性能统计对厂家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以下汇总表,表中主要反映各厂家在单模及多模测试中三种制式的测试速度和上报样本数量的统计,详细分析见随后章节。
3 扫频仪上报速度统计对各家扫频数据统计,上报的采样点数与采样点平均上报速度统计如下:厂家数据类型采样点数目测试时长(小时)采样点平均上报速度(秒)单模三模第一圈三模第二圈单模三模第一圈三模第二圈单模三模第一圈三模第二圈创远GSM 793 664 599 0.457 0.402 0.368 2.0747 2.1795 2.2117 PCTEL GSM 1171 114 104 0.458 0.399 0.365 1.4080 12.6000 12.6346 欧佩泰斯GSM 1041 163 146 0.447 0.4 0.361 1.5458 8.8344 8.9014 卓信GSM 851 724 673 0.458 0.39 0.363 1.9375 1.9392 1.9418 创远TD-SCDMA 1229 913 910 0.562 0.402 0.366 1.6462 1.5851 1.4479 PCTEL TD-SCDMA 3422 1085 1004 0.409 0.403 0.369 0.4303 1.3371 1.3231 欧佩泰斯TD-SCDMA 597 221 202 0.561 0.399 0.359 3.3829 6.4995 6.3980 卓信TD-SCDMA 969 525 462 0.566 0.388 0.361 2.1028 2.6606 2.8130 创远TD-LTE 4519 3816 3408 0.475 0.403 0.368 0.3784 0.3802 0.3887 PCTEL TD-LTE 2460 1099 1012 0.475 0.401 0.366 0.6951 1.3136 1.3020 欧佩泰斯TD-LTE 2474 2066 1852 0.467 0.401 0.361 0.6795 0.6987 0.7017 卓信TD-LTE 2663 2196 2069 0.475 0.396 0.363 0.6421 0.6492 0.6316R&S TD-LTE 13214 未提供6519 0.488未提供0.361 0.1329 0.1994JDSU TD-LTE 8832 0.574 0.2340烽火TD-LTE 13532 0.578 0.1538 烽火扫频仪未参与本次验证测试,JDSU未提供数据,上表中数据为其2013年6月份上海LTE扫频验证测试结果,但上海测试为单独D频段频点扫频测试和本次有所差异。
ACTIX 路测数据分析步骤

ACTIX 路测数据分析步骤2篇ACTIX 路测数据分析步骤:基础分析ACTIX路测数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和改进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网络工程师和运营商更好地了解网络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优化网络。
在进行ACTIX路测数据分析时,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ACTIX路测数据分析的基础分析步骤。
基础分析通常是进行路测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通过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和统计分析,来获得对网络性能的初步了解。
步骤1:数据导入与清洗首先,我们需要将路测数据导入到ACTIX软件平台中,并进行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优化和整理,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值、异常值或错误值,并对其进行处理。
我们还需要确认数据的格式和单位是否正确,并进行必要的校正。
步骤2:数据筛选与统计在数据清洗完成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数据筛选与统计分析。
数据筛选是指根据需要,从整个数据集中选择出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常见的筛选条件包括时间范围、地理位置和网络参数等。
通过数据筛选,我们可以缩小数据范围,提高分析效率。
数据统计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统计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来揭示数据的内在关系和趋势。
在ACTIX路测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和散点图等。
通过这些图表,我们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分布和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性能。
步骤3:指标计算与评估在数据筛选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一些关键指标,并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估。
常见的指标包括覆盖率、信号强度、信噪比、网络吞吐量和干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网络的覆盖情况、传输质量和干扰水平,并为后续的网络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步骤4:结果展示与报告最后,我们可以将分析结果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展示,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展示方式可以包括文字描述、图表和表格等。
路测中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ASB SSM-ISE 工程服务部路测中的主要问题及分析ASB 工程服务部 徐川在网络运行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可预料的问题。
有些问题如基站硬件故障、 传输问题等,可以通过网络操作维护设备(OMC)来发现,找到解决方法。
但是某些上下行干 扰(并没有导致严重的掉话)、覆盖不合理等无线网络中的问题,在统计中难以被发现,而这 些问题又是与用户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问题,对此,应根据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回放采 集回来的数据, 结合测试时的现场记录, 来详细地分析找出存在的网络问题, 从而提出有效、 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路测中,我们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 MS 的 idle 模式下,另一种就是在 MS 通话模 式下。
通过回放数据,我们主要关心下列情况:掉话、切换失败、接入失败、干扰、切换失 败、基站覆盖等等。
网络中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出现的,发生某一个现象可能是多个问题集合在一起 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某一现象与产生原因做出总结,便于尽快发现问题。
一、弱信号覆盖情况该情况比较常见, 一般是低电平伴随着低通话质量出现。
此种情况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 不同的地形等进行调整。
主要的方法有:调整天线高度、调整天线方向、调整天线下倾角、加直放站、新加基站 等。
1、调整天线高度: 在离天线较近的地方出现弱信号,无阻挡、无法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来解决(下倾角过 大会引起覆盖模形的变形)的情况下,在不会出现盲区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天线的高度。
在离天线较远的地方出现弱信号,可适当地增高天线高度。
2、调整天线方向: 在天线旁瓣方向覆盖的地方出现弱信号, 在不影响覆盖的情况下可适当地调整天线方位 角,让弱信号区域在天线主瓣覆盖范围内。
(注:天线的调整优先铁路、高速、国道、省道 等主要干道) 3、调整天线下倾角: 在离基站很近的主瓣覆盖方向出现弱信号, 而在离基站较远的主瓣方向信号较强的情况 下,主要是由于基站天线较高,而下倾较小,建议加大天线下倾。
移动通信网络路测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其 中: d为地理单元距离基站 的距 离 , 为 当前 服务基站 的覆 r
盖半径 。 属性 g给出地理单元 在小区 内的相对位 置。
阶段分层 抽样 ) 出误差分析 结果 。定 量计算 路测数据 样本 给
可靠性 的方法 如图 1 所示 。
2 Br i h算法和聚类分析 c
对于 网络 中所 有的 bn 基站和移动 台之 间的距 离属性 可 i, 表示成如下统计数据矩 阵 :
无线传播 理论 , 建筑物 会影 响无线信 号 的传播距 离 : 在城 区 ,
建筑 物比较密集 , 区的覆盖 半径往 往较 小 ; 小 而在郊 区 , 建筑 物稀少 , 区覆盖半径一般较 大。所 以 , 小 根据小 区半径 的差 异
可 以大致确定小 区内的建筑 物的高度 、 布等因素的差异 , 分 本 文采 用小 区半 径 r q 和 作为 地理单元 进行聚类分析 的属性 , q
信号 的直射区域和非直 射区域等 ; 然后 在路测 路线 上按要 求
的采样速率 - 采集数据进行分析 。路测数据 的分 析是基 于 4 电子地图进行的 , 电子地 图的精度 由分辨率 决定 。以移动 台
线信道那样 固定并可预见 , 以分析 。 难
在发射机发射功率 、 益等一定的条件下 , 增 移动台的接收
的 可靠性 分析 方法 。该 方法 首 先提 取 对地 理 单 元 进 行 聚 类 分析 的属 性 , 然后 采 用数 据 挖 掘 中 Brh i c 算 法和 K m as 法对地理 单 元进行 聚 类分析 。最后 , — en 算 引入 抽样 理 论 中的整群 抽样 和 二 阶段 抽 样 , 给 出 了分析路 测数 据 可靠性 的 方 法。
( 如建筑物 、 山峰 、 树木等 ) 的影 响, 甚至还 受到 移动 台移动速
谈分析路测数据步骤

谈分析路测数据步骤引言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性能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为了评估无线网络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进行路测(Drive Test)数据采集。
分析路测数据对于优化网络和提升用户体验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谈分析路测数据的步骤。
步骤一:数据收集要分析路测数据,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的目的是在网络的不同地点以及不同时间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这些测试结果包括无线信号的强度、质量、速度等参数。
在收集路测数据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测试的目的和测试计划。
测试目的可能包括评估网络覆盖范围、检测网络故障、优化网络性能等。
根据测试目的,我们可以制定测试计划,确定要测试的地点、时间和测试参数。
在实际测试中,通常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如无线测试笔、路由器等,进行数据收集。
测试设备可以扫描并记录无线信号的参数,如信号强度、质量、速度等。
还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测试,检查网络性能。
数据收集通常需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进行,例如在不同区域、街道、建筑物等处进行测试,以获取真实的测试数据。
步骤二:数据处理与清洗收集到的路测数据通常是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清洗,以便后续的分析。
数据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归一化、数据筛选等。
数据清洗的过程包括去除噪声数据、填充空缺数据、修复错误数据等。
数据处理和清洗的目的是去除无效数据,保留有效数据,并准备好用于分析的数据集。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清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数据的结构和内容,以便正确处理和清洗数据。
数据处理和清洗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完成。
例如,使用Python编程语言的数据处理库,如Pandas、NumPy等,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和清洗。
此外,还可以使用数据库、数据挖掘工具等进行数据处理和清洗。
步骤三: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清洗之后,接下来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从收集到的路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算法来分析数据。
路测数据分析及应用

路测数据分析及应用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路测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2)1.2 路测数据分析的应用领域 (3)二、路测数据采集与处理 (5)2.1 路测数据采集设备 (6)2.2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2.3 数据处理流程与方法 (8)2.3.1 数据清洗 (9)2.3.2 数据整理 (11)2.3.3 数据转换 (12)三、路测数据分析方法 (14)3.1 路线性能分析 (15)3.2 平均速度分析 (17)3.4 切换性能分析 (20)3.4.1 交叉口切换性能分析 (21)3.4.2 直线段切换性能分析 (22)四、路测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23)4.1 可视化工具介绍 (24)4.2 常见可视化图表 (25)4.3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27)4.3.1 基于数据的路线规划 (28)4.3.2 基于数据的交通管理策略制定 (29)五、案例分析 (30)5.1 城市道路路测数据分析 (31)5.2 高速公路路测数据分析 (33)5.3 特殊场景路测数据分析 (34)六、路测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6)6.2 系统架构设计 (38)6.3 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实现 (39)七、总结与展望 (41)7.1 路测数据分析的总结 (42)7.2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42)一、内容概要概述:介绍路测数据的背景、目的及重要性,阐述路测数据在交通规划、道路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数据收集:详细介绍路测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点选择、数据采集时间等要素,以及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数据处理:阐述路测数据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格式化等步骤,以及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介绍路测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分析工具、分析模型、分析流程等,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应用:详细阐述路测数据在交通管理、城市规划、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路测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中国移动网络优化DT路测数据分析要点

路测数据分析要点1.覆盖盲区分析:分析通话测试中网络资源薄弱区域,并以专题地图的形式描述出无线场强覆盖差与占有信道小区的地理关系。
手机接收灵敏度为-102dBm,通常当手机接收电平低于-95dBm,就很难进行有效的呼出和接入,这些区域称之为盲区。
现实GSM网络中,引起盲区的主要原因有:1)站址分布较稀,站距很大,相邻基站之间信号连接不上;2)上下行不平衡;3)MS最小接入电平设置过高,人为造成盲区。
解决好盲区,常用的方法有:1)对网络进行分析,合理规划和调整基站站址,可以适当增建新站来加强覆盖;2)采用大功率改造手段,同时对上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增加有效覆盖距离;3)合理设置系统参数,避免人为造成覆盖不足问题。
2.干扰分析:根据通话测试的数据,分析出存在干扰的路段,根据地理化网络资源分布分析出干扰来源。
干扰通常分为网内干扰和网外干扰。
一般当接收电平相对较高而话音质量很差时,可以判断存在干扰。
上行通话质量差,因上行质量差切换次数频繁,可以判断存在上行干扰。
下行通话质量差,因下行质量差切换次数频繁,可以判断存在下行干扰。
但有时硬件故障也会导致干扰。
解决措施:1)上行干扰;这种干扰为目前的主要干扰现象。
上行干扰主要发生在话务高峰期它主要来源于同频干扰,也可能是外部干扰,同频干扰与同频小区的话务量有关,话务量高则干扰大,外部干扰主要是交调干扰。
对上行干扰可通过分析驱车测试中的相关报告,修改同频小区的同频频率,增加两个同频小区间的间距或利用频谱分析仪对交调干扰加以定位,通过分集接收和有效的功率控制也可减少干扰。
2)下行干扰;这种干扰不是很普遍。
下行干扰主要是由于频率规划不当而造成部分基站的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发现的方法是通过在OMC中取得切换测量报告来加以判断,下行干扰会引起频繁下行切换。
通过测量报告和现场实测如发现存在同频和邻频干扰,需对蜂窝系统的频率规划重新进行优化调整。
对无上述情况但有干扰的小区可用频谱分析仪寻找干扰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测数据分析良好的RF环境需满足的条件:RSCP≧-85dBm,Ec/Io≧-12dBm.UE TX≦0dBm。
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比如:RSCP门限为-115dBm,Ec/Io门限为-18dB)。
一、掉话问题1、掉话原因的总结(1)RSCP正常Ec/Io低的情况上行干扰(RTWP高、TX高)邻区漏配(D_S中有RSCP和Ec/Io正常的小区)导频污染(其它)--Rx 好RSCP正常Ec/Io低(2)RSCP低Ec/Io低的情况弱覆盖切换参数不合理(M_S中有RSCP和Ec/Io正常的小区)(3)RSCP正常Ec/Io正常的情况上行干扰(RTWP较高)上下行不平衡(UE TX较高)异常掉话(RTWP和TX都正常)2、掉话的解决方法1.工程参数调整对于上行或下行覆盖问题导致的掉话,增加站点是最好的办法,同时可以考虑更改天线的高度、下倾角,也可以更换增益更高的天线或者增加塔放。
对于导频干扰引起的覆盖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某一个天线的工程参数,使该天线在干扰位置成为主导小区;也可以通过调整其他几个天线参数,减小信号到达这些区域的强度从而减少导频个数;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增加新的基站覆盖这片地区;如果干扰来自一个基站的两个扇区,可以考虑进行扇区合并。
工程参数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小区的调整效果,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要注意不在其它区域引入新的问题。
2.参数调整(1)小区偏置该值与实际测量值相加所得的数值用于UE的事件评估过程。
UE将该小区原始测量值加上这个偏置后作为测量结果用于UE的同频切换判决,在切换算法中起到移动小区边界的作用。
对于针尖效应或者拐角效应,配置5dB左右的CIO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也会带来增加切换比例等的副作用。
(2)软切换相关的延迟触发时间触发时间配置对切换区比例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1B事件触发时间的调整可以比较好地控制切换比例。
(3)软切换掉话解决方法a.调整天线,使目标小区的天线覆盖能够越过拐角,在拐角之前就能发生切换,或者使当前小区的天线覆盖越过拐角,从而避免拐角带来的信号快速变化过程来降低掉话。
b.针对小区配置1A事件参数,使得切换更容易触发。
比如,降低触发时间为200ms,减小迟滞。
c.配制拐角效应产生两个小区之间的CIO,使目标小区更容易加入。
由于CIO只影响两个小区之间的切换行为,影响面相对较小,但CIO会对切换产生影响,这种配置可能导致切换比例的增加。
综合以上的措施,建议优先采用a,其次采用方法b,最后采用方法c。
二、覆盖问题1、弱覆盖2、越区覆盖对于越区覆盖情况,就需要尽量避免天线正对道路传播,或利用周边建筑物的遮挡效应,减少越区覆盖,但同时需要注意是否会对其它站产生同频干扰。
3、下行覆盖分析如果存在最佳小区频繁切换的区域,则认为无主导小区,这样就容易产生同频干扰,导致乒乓切换,影响业务覆盖的性能。
通常情况下,这种区域是市内高站导致的越区不连续覆盖或某些区域存在导频污染。
4、上行覆盖分析上行覆盖分析应结合UE的发射功率和上行干扰电平值RTWP进行分析,UE的发射功率分布反映了上行干扰和上行路径损耗的分布情况,正常情况下UE TX≦10dBm,只有存在上行干扰或处于覆盖区域边缘时,UE TX才会急剧攀升,达到21dBm引起上行受限。
三、切换控制1、切换的分类与比较(1)切换的分类硬切换:切换发生时,手机总是先释放原基站的信道,然后才能获得新基站分配的信道,是一个"释放-建立"的过程,切换过程发生在两个基站过度区域或扇区之间,两个基站或扇区是一种竞争的关系。
软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移动用户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保持通信链路,只有当移动台在目标基站的小区建立稳定通信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
软切换仅适用于FDD模式,可实现多条链路同时通信,基于此可实现宏分集发射。
硬切换在3G中的应用:频内硬切换主要用于码数重整;频间硬切换是为了保持频间负载的平衡。
(2)切换的比较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区别:软切换在切换后激活集中有多条RL,而硬切换只有一条。
软切换和更软切换的区别:更软切换发生在同一Node B的不同小区间,在Node B对上行信号进行最大比合并,上下行都是最大比合并;软切换发生在不同Node B的不同小区间,在RNC对上行信号进行选择性合并,下行是最大比合并。
2、切换算法UE会根据RNC下发的测量控制消息,对同频的邻小区进行测量,然后UE将测量结果经过处理上报给RNC,由RNC对上报的结果和设定的阀值进行比较,确定哪个小区应该增加到AS,哪个小区应从AS中删除。
同频测量报告的方式有周期报告和事件报告。
而事件报告的事件有6类,1A和1B是相对门限的报告,1C为替换报告,分别为:a)1A事件:目标小区质量变差,进入相对激活集质量的一个报告范围,可用于软切换加。
当不属于激活集的主导频进入报告范围时,事件1A将被触发。
b)1B事件:目标小区质量变差,离开相对激活集质量的一个报告范围,可用于软切换去。
当属于激活集的主导频离开报告范围时,1B事件被触发。
c)1C事件:一个非激活集小区质量好于某个激活集小区质量,可用于软切换替换。
当不属于激活集的主导频变得强于激活集中最弱的导频时,事件1C将被触发。
d)1D事件:最好小区发生变化。
可用于负载均衡或同频硬切换的判断条件。
任何主导频变得强于激活集内最佳的主导频时,触发1D事件。
异频测量事件用2X来标识。
2B事件:当前使用频率质量低于绝对门限,非使用频率质量高于另一绝对门限。
用于覆盖切换触发。
2C事件:非使用频率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
用于负载切换触发。
2D事件:当前使用频率质量低于某一绝对门限,用于启动压缩模式。
2F事件:当前使用频率质量高于某一绝对门限,用于停止压缩模式。
异系统测量事件用3X标识。
3A事件:当前使用频率质量低于一个绝对门限,而GSM小区质量高于另一个绝对门限3C事件:GSM小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3、压缩模式和迁移(1)压缩模式(Compressed Mode)主要应用于异频切换和系统切换时,在无线帧中创建一定的空闲周期,以便UE在这个空闲周期中对目标小区进行测量和同步,就是工作在一个载波的情况下去测量另一个载波或工作在3G的时候去测量2G系统的信号质量。
引入压缩模式是原因是一般UE只有一个射频接收机,也就是同时只能接受一个载频。
(2)RNS的迁移RNS的迁移是指UE的服务RNS从一个RNS变成另一个RNS的过程,根据发生迁移时UE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静态迁移和伴随迁移。
静态迁移是UE保存的是原有SRNS,而实际占用的是DRNS的资源,所以UE的SRNS 从原有的SRNS迁移到DRNS中。
它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引起UE空口的任何改变。
伴随迁移就是SRNS迁移和切换同时发生,由于UE移动等原因,且两RNC间无Iur接口,这时进行的硬切换就必须伴随着SRNS的改变。
SRNS迁移(Relocation)的好处:有效减少Iur接口的流量;减少时延;增强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但SRNS迁移需要大量的信令交互。
四、切换问题分析1、切换问题定义从空口信令来看,切换失败是指RNC下发了切换命令(包括软切换的ACTIVE SET UPDATE、硬切换的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系统间切换的HANDOVER FROM UTRAN),但是没有收到相应的切换完成消息(软切换的ACTIVE SET UPDATE COMPLETE、硬切换的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系统间切换没有空口完成消息而是CN发给RNC的Iu Release Command)。
2、切换问题分析方法切换时延是RNC收到测量报告消息即切换开始时间到RNC切换完成消息的时间差,通常,不管硬切换还是软切换其时延应在500ms。
切换问题优化调整的参数包括工程参数、小区参数和算法参数。
工程参数主要是指天线参数,包括方位角、下倾角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调整,可以改变小区的覆盖,进而改变切换带的位置、大小等,优化切换问题。
小区参数包括小区使用的频率、信道功率配比、邻区关系等基本配置数据。
修改频点可以规避一些难以解决的异频切换问题;公共信道功率的调整同样可以达到调整小区覆盖的目的,以改变切换区域的位置和大小;漏配邻区关系是导致切换问题和掉话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邻区列表的优化也是网络优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算法参数包括切换算法开关、各种切换的门限、迟滞、触发时延等。
算法参数的调整需要在对切换算法充分了解和对路测结果、信令等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3、软切换问题分析从信令流程上CS业务表现为手机收不到活动集更新命令(同频硬切换时为物理信道重配置),PS业务有时候会在切换之前先发生TRB复位。
(1)导致软切换成功率低可能有以下原因:软切换门限设置过低。
现在使用相对门限判决算法,即1A、1B门限太大,这样即使信号较差的小区也有可能判决加入激活集,RNC下发ACTIVESET UPDA TECOMMAND 消息命令UE加入此小区,但是由于该小区信号太差且有波动,无线链路建立失败,导致软切换失败。
Node B没有配置GPS或GPS失灵。
由于WCDMA系统是异步系统,因此WCDMA在切换方面的困难主要就在同步上面。
在切换过程中,切换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同步失败,这对于软切换和硬切换是同样的。
由于现在NodeB一般配置了GPS时钟,因此软切换成功率很高。
如果没有配置GPS,或者配置了GPS但由于GPS天线安装不规范导致搜不到星以及GPS失灵无法锁定,都可能导致切换同步困难,而降低软切换成功率。
没有设置T_cell参数。
T_cell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同一NodeB内不同小区的SCH(同步信道)重叠。
同一NodeB内相邻小区同步信道重叠会导致更软切换失败(2)正常的软切换比例应保持在30-40%之间,导致软切换比例过高的原因可能有:软切换门限过低。
1A、1B门限太大,小区添加到激活集中容易,而从激活集中删除小区却很难,导致大量的UE处于软切换状态,使软切换比例过高。
重叠覆盖区域过大。
在基站密集、站间距较小的地区,如果没有控制好小区的覆盖范围,可能导致重叠覆盖区域较大,使软切换范围很大,比例过高。
可以调整天线或者功率参数控制覆盖范围,降低软切换比例,但是必须谨慎调节,注意避免产生覆盖空洞。
软切换区域处于高话务区。
在规划中就应该注意到了这一点:应将天线主瓣方向对着话务密集区,而避免将切换带规划在话务密集区。
然而实际中网络规划并不能完全做到这点,所以需要在网络优化时进行调整。
(3)造成软切换掉话通常有下面一些原因:软切换门限太高或者触发时延太大。
对于相对门限判决算法来说,就是1A、1B相对门限太小,使得新的小区加入到激活集中很难,或者磁滞、触发时延过大导致软切换触发不及时,到原小区信号很差的地方才触发事件,开始发激活集更新消息,但是还没有等到新的小区加入激活集就因为服务小区质量太差而掉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