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简介

合集下载

《唐诗三百首》2021最新版,第一卷五言古诗,共35首,含作者简介和译文

《唐诗三百首》2021最新版,第一卷五言古诗,共35首,含作者简介和译文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是屈原之后最 具个性特色、最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 与杜甫并称“李 杜”。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译文: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 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 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贫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 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 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 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 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译文: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 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 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 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 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 清香四溢的兰杜。
王维(701年~761 年),唐代诗人。 字摩诘。原籍祁 (今属山西),诗 与孟浩然齐名,并 称“王孟”。
贼退示官吏·并序(元结)
作者: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
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
元结(719— 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
772),唐代 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
文学家。字次 山,号漫郎、
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聱叟,曾避难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入猗玗洞,因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幼儿学前唐诗三百首

幼儿学前唐诗三百首

幼儿学前唐诗三百首
幼儿学前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语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
一、唐诗三百首简介
唐诗三百首是指唐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300首诗歌,该选集于1763年由清代文学家孙星衍所编撰。

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
准是既能表达作者感情,又能表现时代特征。

这些诗均为五言古诗,诗歌的主题涉及到生活、自然、爱情、神仙等各个方面,承载着唐代文化的精髓。

二、幼儿学前唐诗三百首的意义
幼儿学前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在于:
1. 帮助幼儿培养语感和文化素养。

2. 增进幼儿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 让幼儿了解古代文化,增强历史文化感受力。

4. 促进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三、适合幼儿阅读的唐诗三百首
适合幼儿阅读的唐诗三百首中,有很多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有关,
如《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等。

通过这些诗歌,幼儿可以走进诗人的世界,领略到自然之美、人情之深,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如何让幼儿爱上唐诗三百首
为了让幼儿爱上唐诗三百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通过唐诗表现的故事、景色等内容引导幼儿对诗歌产生兴趣。

2. 给幼儿留出一些独立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阅读唐诗,感受诗歌的美。

3. 制作唐诗三百首的手工读书卡片,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认读汉字等方式来了解唐诗。

4.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机会,比如在野外散步时找到适合的景色,和幼儿一起赏诗,让他们感受到诗歌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是幼儿学前唐诗三百首相关参考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及中考链接(附答案)

《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及中考链接(附答案)

《唐诗三百首》知识点归纳及中考链接
(附答案)
1. 《唐诗三百首》简介
-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收录了唐代诗人
们的佳作。

- 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社会
风俗等。

- 《唐诗三百首》以其深刻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
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2. 《唐诗三百首》常见题材
- 山水田园:描绘自然景色,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 爱情离别:表达爱情之苦闷与离愁,如《长恨歌》、《相思》等。

- 社会风俗: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如《观沧海》、《行宫》等。

- 儿童咏怀:描写儿童天真可爱,如《咏鹅》、《游园不值》等。

1. 以下哪首诗出自《唐诗三百首》?
A. 《望岳》
B. 《静夜思》
C. 《竹石》
D.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B
2. 下面诗句是《唐诗三百首》中的哪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A. 《古朗月行》
B. 《登鹳雀楼》
C. 《悯农》
D. 《早发白帝城》
答案:B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是什么?
答案:山和河流
2. 作者有何感悟?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意愿。

总结: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精选的唐代诗歌集,包含了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意境。

了解其中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古代诗作。

参加相关的中考考试可以进一步检验我们对于《唐诗三百首》的了解程度。

唐诗三百首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一、什么是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作。

它是一部由文学家杜牧于晚唐时期编选而成的诗集,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名篇佳作,共300首。

这些诗歌在形式、内容和艺术价值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唐诗三百首的历史背景2.1 唐诗的鼎盛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时期之一,被誉为”唐人无才莫非诗”。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以诗歌为媒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形成了一股独特的文化浪潮。

唐代的诗人以李白、杜甫、王之涣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山河、生活的苦乐和社会的动荡,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2 杜牧编选唐诗三百首在唐代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文化沉寂,文人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和机会。

而到了晚唐时期,文学艺术复兴,杜牧作为当时的重要文化人物,意识到唐代诗歌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决心将唐代的优秀诗作进行整理,呈现给后世。

于是,他选出了从盛唐到中唐时期之间的优秀作品,编选成《唐诗三百首》。

这部诗集有着良好的编排,包括了宴会、怀古、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等多个主题,表现了唐代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

杜牧借此编选,不仅是对唐代诗歌的珍视,也是对后世文人的鞭策和启迪。

三、唐诗三百首的特点3.1 小而精悍的艺术表达唐诗三百首的每一首诗篇都十分简短,篇幅通常只有四行,以及七言、五言等形式。

然而,尽管字数有限,诗人们却能以极高的艺术水平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和感情。

他们运用鲜明的意象、明快的节奏以及含蓄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2 丰富的主题内容唐诗三百首涵盖了多样的主题内容,其中包括社会现实、人生哲理、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等丰富的内容。

这些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诗人的思想感悟,使诗歌更具生活情趣和思想深度。

3.3 尊崇自然与回归现实唐代的诗人们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美,他们以大自然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们通过描绘山河、描写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引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欣赏。

唐诗三百首简介内容

唐诗三百首简介内容

唐诗三百首简介内容
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唐诗三百首》那可真是个超级宝藏啊!就好比是一座无尽的文化宝库!想想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哇,这得多震撼呀!那壮观的瀑布仿佛就在眼前。

这里面的诗呀,有的像温暖的阳光,能照亮你的心,比如王维的田园诗;有的又像激昂的战鼓,让你的血液沸腾,就像王昌龄的边塞诗!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杜甫的诗带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让我们体会到他那颗炽热的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啊!
还有那孟浩然,他的诗就像是清新的风,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这些唐诗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吗?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思考,带来感动。

《唐诗三百首》就是这么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好好去品味吗?我的观点就是:一定要好好读唐诗三百首,感受那无尽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简介

《唐诗三百首》简介

《唐诗三百首》简介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唐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唐诗三百首》的背景、特点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唐诗三百首是指唐代(618年-907年)时期创作的300首优秀诗歌作品的总称。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唐诗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300首诗歌作品中,既有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有杜甫的壮丽抒怀,还有白居易的细腻婉约,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风格,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多样性。

二、特点概述1. 文学质量高超:《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歌作品在文学价值上无可置疑,每一首作品都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创作功力。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描绘了壮丽的景色和壮丽的意境。

2. 体裁丰富多样:《唐诗三百首》中除了主要是以五言绝句为主的唐诗外,还包括了律诗、七言绝句等多种体裁。

这些不同的体裁展示了唐代诗歌的变化和创新,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3. 主题多元化:唐诗以其广泛的主题涵盖面而闻名。

从山水田园景色到政治社会时事,从爱情离别到哲理境界,无不成为了唐代诗人笔下的题材。

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使《唐诗三百首》在叙事与抒情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4. 表现形式多样:唐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脱颖而出。

五言绝句以及其他形式的唐诗均倾向于精炼的语言风格,具有紧凑、优美的韵律。

这种精练的表达方式一方面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另一方面也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

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唐诗三百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基石。

1. 文学借鉴:后世的文人学士们常常借鉴《唐诗三百首》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

他们通过学习和模仿唐代诗人,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文化传承:《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被广泛传播于世。

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

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

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摘要:一、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简介1.唐诗三百首的背景与意义2.幼儿启蒙教育的理念与目标3.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的出版与影响二、唐诗三百首的内容特点1.唐诗三百首的选篇标准2.各类诗歌题材的分布3.诗歌作者的代表性三、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的教育价值1.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2.对幼儿情感教育的提升3.对幼儿审美观念的培养四、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的实际运用1.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中的角色2.幼儿园及学校在教学中的实践3.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在生活中的应用正文: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其中包含了大量优美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将唐诗三百首引入幼儿启蒙教育,旨在让幼儿在接触诗歌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教育图书在选篇上注重诗歌的优美、简练和寓意深刻,涵盖了山水田园、咏史抒怀、边塞戍楼等多种题材,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这些诗歌在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感悟生活、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幼儿情感教育的提升。

例如,通过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幼儿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学习杜甫的《春望》,幼儿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些情感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运用中,家长、幼儿园和学校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唐诗三百首。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分享诗歌,培养孩子对诗歌的兴趣;幼儿园和学校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唐诗的世界中感受美、体验善、认识真。

总之,唐诗三百首幼儿启蒙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

(完整word版)唐诗三百首解析

(完整word版)唐诗三百首解析

《琴歌》【作品简介】【原文】《琴歌》作者: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1、广陵客:广陵客泛指弹奏古琴的人。

因为在古琴的流派一面有一个广陵派(扬州的),后来多用广陵指弹奏古琴的人了. 古有《广陵散》琴曲,晋名士嵇康擅此调,后来以“广陵客”称谓技艺高超的琴师。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韵译】: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讲解】: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

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

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

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评析】:这首诗通过对美妙琴音的赞叹,从而引起自己归隐的情思。

作者把“奉使”和“云山”对举,显然是对仕途的不满。

在描绘琴音效果上,此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借助环境描写,进行侧面烘托,从而在动静形和室外的乌鸦纷飞、霜摧万木的悲凄景状进行鲜明对比,在极不协调的画面构置中,寄寓隐隐的忧情.他在另一首《不调归东川别业》诗中,一再表示:“惭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简介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

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

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

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

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

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

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产生后不久,南方的楚地又出现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

之后,楚辞逐渐向接近散文的赋体演变,魏汉诗坛上出现了另一种新的诗体———“乐府”,乐府民歌清新刚健,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这对后世的“乐府古题”和唐代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乐府诗的发展,五言和七言句式相继产生、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经过几千年的磨砺和发展,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

尤其到了唐朝,近体诗确立了,古体诗和近体诗全面发展,我国古典诗歌进入了空前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歌大繁荣局面。

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题材风格的丰富多样,各类诗歌体制的愈益齐备和全面定型,诗歌艺术的全面发展,是前所未见的。

这表明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唐代诗坛上名家辈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如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韩愈、柳宗元、元稹、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等。

在他们中间,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成就最高,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流派众多的诗人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内容丰富、意境高远、动人心弦、脍炙人口的诗篇。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种类,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

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选取了大量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3]2内容提要编辑《唐诗三百首》一书,分为8 卷,入选诗篇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入各体之后。

《唐诗三百首》的命名,是沿袭“诗三百”的说法,当有要继承《诗经》传统的含意。

“三百首”是个概数,实际上本书一共收录了310, 篇诗作。

原本是为了儿童开蒙而选编的一个“家塾课本”,因为针对的对象是理解能力较弱的少儿,因此该书借鉴了《千家诗》易于背诵的特点,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理解。

此外,编者严格地挑选作品,所选的诗篇多为唐诗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品,盛唐诗是唐诗的高峰,诗坛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诗人,《唐诗三百首》中几乎毫无遗漏地收录了这些名家的诗作,所选诗篇也多为精品。

基于《唐诗三百首》的上述特点,使得该书不但适合百姓阅读,也能登大雅之堂。

《唐诗三百首》,因篇幅适中,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优点,成为两百年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在旧选本中是影响较大的一部诗歌集。

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

诗坛上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尤其是出现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光辉人物,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为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则天时代,诗人陈子昂继承了建安、正始时期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和雄健有力的笔调,抵制和冲击了齐梁以来的浮靡的诗歌风气。

他的诗指陈世事,深切凝重,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的体恤同情,这和当时流行的诗歌风格截然不同。

他的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等,陈子昂以复古的方式对诗坛进行革新,促进了唐诗的兴盛繁荣。

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诗歌全面繁荣的高潮便展现在人们眼前,其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

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张九龄、王之涣、崔颢等———虽然艺术造诣的深浅、作品存留的多少不尽相同,但都能卓然成家,经不极掩。

他们的诗歌,大都赋功力技巧于自然浑成之中,华而不俗,雄健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

表现了这个时代共同的艺术特点。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曾在《文章》中称赞过这两位举世瞩目的伟大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同,但在艺术成就上各自达到了两个不同的巅峰。

彼此不能替代,也不能掩盖对方的光芒。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严羽《沧浪诗话》)因为《唐诗三百首》收录的作家作品众多、流派各异,因此本文主要具体介绍李白、杜甫两位最突出的诗人及其作品。

杜甫早期的作品,有着纵横驰骋的饱满热情和活力。

例如他在《望岳》诗中曾这样写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希望登高望远,让群山在脚下变得无比的渺小,抒发了他胸中涌动的豪情,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进入中年时期,诗人杜甫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趋于成熟,他了解百姓的疾苦,透彻地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本质,清楚地认识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尖锐而严重的矛盾。

于是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的现实作品。

例如他在《丽人行》一诗中,描述了皇室成员杨贵妃和其兄杨国忠等人挥霍糜烂的生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暴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唐王朝内部的腐败终于引发了“安史之乱”,触发了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边关告急。

整个国家陷入了战争、杀戮、分裂的动荡混乱的局面之中,人民流离失所、国家的统一和安定遭到破坏。

杜甫一改过去的诗风,饱蘸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写出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流露出杜甫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安史之乱”基本平定后,杜甫到了成都,当他听说朝廷收复了河南、河北的喜讯时,内心顿时百感交集,更感到无比的欢欣振奋。

写下了《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将一个爱国诗人由惊到喜,由涕泪到雀跃的情绪传达得淋漓尽致。

由于杜甫的诗作艺术地再现了动乱的现实,故而有了“诗史”的美誉。

李白的诗虽然不像杜甫的诗那样和现实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但独树一帜,具有毫不逊色于现实主义的浪漫情怀。

李白的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丰富的、令人惊奇的想象力。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被历代爱好者所传唱。

诗人这样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歌的意境开阔、幽远,体现了诗人超然脱俗的精神世界。

生活在治乱并存的唐朝,李白的诗歌同样也表达了个人对现实的见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恣意纵横的想象、浪漫豪放的笔法,更可以通过缤纷华美的诗句,领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和高洁。

又如在《将进酒》一诗中,诗人同样以豪放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宣泄了内心对现实的愤懑和狂放不羁的情绪。

战乱后的唐朝,逐渐走向衰败,文化和艺术领域也呈现一片凋敝的景象。

而后出现了“新乐府”运动,整个诗坛又开始复苏、兴盛,活跃着一批以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为代表的优秀诗人。

白居易的诗和杜甫的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这些诗或是描写百姓贫困疾苦,或是揭露官吏的贪婪腐败,或是揭露社会矛盾,或是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

例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均堪称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到了晚唐,重要的诗歌作品多出自于杜牧、李商隐等诗人之手。

由于当时的唐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因此反映在诗歌中的也多是没落、消沉、颓废的思想情绪。

但是在艺术上,这些作品仍然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格律对仗、文词构思、诗歌意境方面都是值得把玩的佳作。

3作品影响编辑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

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

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

《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4流行注本编辑《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清李盘的《注释唐诗三百首》等,其中以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教为简明。

在古代的唐诗选本中,清人孙沫的《唐诗三百首》最为流行。

今人喻守真有《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版,对艺术特色的讲解甚为详切。

今人唐诗选本较多,兹介绍两种:一是葛兆光《唐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唐诗282首,凡七十八家,选诗颇具眼量,小传、注释新见迭出,自成一家;一是马茂元《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选诗500余首,按体例排列,注释简明,分析详备。

诗集诗人列表白居易、岑参、常建、陈陶、陈子昂、崔颢、崔曙、崔涂、戴叔伦、杜甫、杜牧、杜秋娘、杜审言、杜荀鹤、高适、顾况、韩弘、韩偓、韩愈、贺知章、皇甫冉、贾岛、金昌绪、李白、李端、李频、李颀、李商隐、李益、刘长卿、刘方平、刘慎虚、刘禹锡、柳中庸、柳宗元、卢纶、骆宾王、马戴、孟浩然、孟郊、裴迪、綦毋潜、钱起、秦韬玉、邱为、权德舆、僧皎然、沈佺期、司空曙、宋之问、李隆基(唐玄宗)、王勃、王昌龄、王翰、王建、王湾、王维、王之涣、韦应物、韦庄、温庭筠、无名氏、西鄙人、许浑、薛逢、元结、元稹、张祜、张籍、张继、张九龄、张泌、张乔、张旭、郑畋、朱庆余、祖咏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