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可再生资源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中 国
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仅低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耗能源水 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 1/3。
思考 1.你认为石油资源会不会耗竭?
石油资源会耗竭。因为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它们 的生成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并且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就其 总量来说用一点,少一点,加之人类消耗石油矿物燃料在 快速增长,所以石油最终会耗竭。
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 合理利用土地 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 精加工 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 能使用天然气
防止生态破坏
采 取 措 施 的 目 的
减少环境污染
减少环境污染
因为在煤、石油、天然气中,天然气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是最 低的,可以说天然气是三种燃料中最清洁的能源。
目前全球能源发展的总趋势
由于人口数量增 长,人均能源消 费量增长,人类 对能源资源的需 求持续增长 化石燃料的使用 对环境造成不良 影响,由此引发 的全球环境问题 日趋严重 世 界 能 源 的 总 趋 势 和发 高展 效多 、元 清化 洁结 的构 能的 源能 技源 术系 统 资的 许 源消 多 耗国 ,家 日都 益力 重图 视减 利少 用化 可石 再燃 生料
2.如果石油资源开采完了,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哪 些影响?
石油不仅是人类优质的能源,更重要的是优质的化工原 料,所以石油资源耗竭会影响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生 活所需的能源,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3.你认为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石油资源 的耗竭?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替代能源,面向可再生能 源,发展新能源,日益减少石油单纯作为燃料的比重,延 长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
地热能丰 富的地区, 如青藏高 原
世 界
半球,北半球 两个煤带的储 量占全球96%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欧亚大陆上,从我国的华 欧亚大陆上, 北向西经新疆, 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 斯坦、俄罗斯、乌克兰、 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 德国、 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2、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南非
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 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 陕西、 陕西、内蒙古三省的储量占 全国的64% 全国的64% 南方除贵州外, 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中南美地区的主要产油国与我国关系 友好,经贸往来不断扩大。 友好,经贸往来不断扩大。我国有可能 在墨西哥、 在墨西哥、委内瑞拉这两个地区寻找到 新的或大的石油供应者。 新的或大的石油供应者。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大力开发国际市场, ③大力开发国际市场,保证我国石油供应
南向通道
马六甲海峡
北连中南半岛, 克拉地峡运河(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
中缅石油管道
北向通道 西向通道 东向通道
安大线、安纳线、 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
中哈石油管道、 泛亚全球能源大陆桥 中哈石油管道、
拉美海上通道
(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④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国际能源机构( 国际能源机构(IEA)要求所有 )要求所有IEA石 石 油净进口国都建立相当于其上一年度90天的 油净进口国都建立相当于其上一年度 天的 净进口量的石油应急储备。 净进口量的石油应急储备。 美国 158天 天 日本 160天 天 中国 14天 天
东部 中国 西部
我 国 石 油 现 状
中世纪时代的意大利 著名谋略家马基雅弗利说: 著名谋略家马基雅弗利说: 2004年 我国的石油自产量为1.6亿吨, 1.6亿吨 2004年,我国的石油自产量为1.6亿吨,进口量达 0.9亿吨 0.9亿吨 。按国际惯例, 当你的安全取决他人对你 2、石油进口已 按国际惯例,石油进口超过总消费量的三 分之一,就达到了警戒线; 分之一,就达到了警戒线;而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 的态度的时候, 伊朗 超过警戒线 40 的态度的时候,也就是你 程度已经超过 % 。 最不安全的时候。 最不安全的时候。不幸的 是,中国的石油安全正面 3、石油战略储备 临这种局面! 制度还未健全 临这种局面!在看来还杳 无踪影的危机真正到来之 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结构是: 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结构是: 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 前,来自中东,14%来自亚太地 ? 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 4、石油进口源 56%来自中东 来自中东, 来自亚太地 针对我国的石油现状,你 针对我国的石油现状,来自 来自非洲, 区,23.5%来自非洲,6.5%来自 来自非洲 地偏狭窄 其他地区。 其他地区。 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 5、石油进口运输 策和策略? 策和策略? 线路安全系数差
第九章可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总论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向另一种非再生资源的转变
总边际成本曲线的特点:
• 转换大体上是平稳的; • 至少在转变开始后一段时间,总边际成本的增长率 下降;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向另一种非再生资源的转变
资源开发量曲线特点:
• 资源开采量的路径取决于两种资源的需求曲线形状。 • 如果两种资源是完全可替代的,需求曲线的形状完 全相同,那么资源的开发量的转换大体上也是平稳 的。 • 资源2的开采量的下降速度在转化初期总边际成本 的增长速度下降了。
一个两期模型
霍特林法则规定,有效的开采项目要求资源净 价格的增长率始终为贴现率。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N时期固定边际开采成本模型:参见课本 129-130页。
假定条件
• 边际开采成本不变,时间延长为n期; • 需求函数是已知,不随时间变动。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N时期固定边际开采成本模型:参见课本 129-130页。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增长的边际开采成本
边际成本随积累的开采量的增加而增加。 假设非再生资源的开采量随总边际成本的变化 而变化,最终转换为可再生替代资源。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增长的边际开采成本
开采量
价格或成本 P(t)
MC(t) o T* 时间 增长的边际开采成本 T* 时间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非再生资源向可再生资源替代资源的转移 (参见课本第132页)
开采量
边际成本 总边际成本 替代资源开采量
非再生资源开采量
时间
边际开采成本
T*
T1
T*
时间
非再生资源转换到可再生替代资源的情况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笔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2、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2)解决措施: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3.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4.后备耕地不足:我国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地区分布不均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存在的问题: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3、基本国策: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第三节 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兴建水库。
自然界哪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指

自然界哪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按是否能够再生,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用一些就少一些,不可能再重新产生。
以铁矿为例,铁元素聚集成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床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它们多形成于距今26~30亿年的太古时代。
远古时代时期,成矿期均以亿年计算。
与此相反,人类开采、消耗矿物却十分快速,一个矿区开采期仅为百年、数十年,以至几年,因此,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另外,如果不注意保护、任意取用,可再生资源也有可能变成不可再生资源。
比如对某种野生动物来说,一旦它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其物种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不可能再维持自身的繁衍,只能灭绝,恐龙就是这样从地球上消失的。
据统计,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严重。
所以,不管是不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都应该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
土壤污染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多样的,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废水中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
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带来的土壤污染。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也是土壤污染的来源之一。
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课件)

加强对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和管理。
2 资源税
通过资源税的征收,引导企业合理开发利用非可再生资源。
3 减少污染排放
设立污染排放指标,促使企业降低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环境风险的防控措施
1 环境监测
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环境风险。
2 环境修复
对受到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和恢复,恢复生态功能。
化石能源
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这些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水资源
可再生但有限的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人类生活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的影响
1
经济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推动经济
环境影响
2
发展,带来产业升级和就业机会。
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可能导
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非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措施
1
资源回收
通过回收废弃物和固体废物,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2
替代技术
寻找和开发非可再生资源的替代技术,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3
能源节约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政策法规对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 规范
全球非可再生资源开采现状
矿产资源
全球各地都存在丰富的矿产资 源,但开采程度和残留量因地 区差异而异。
化石能源
许多国家依赖化石能源,但能 源结构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
水资源
一些地区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 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 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矿产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一、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二、不可再生资源使用情况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
如果不注意保护、任意取用,可再生资源也有可能变成不可再生资源。
比如对某种野生动物来说,一旦它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其物种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不可能再维持自身的繁衍,只能灭绝,恐龙就是这样从地球上消失的。
据统计,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严重。
所以,不管是不可再生资源,还是可再生资源,我们都应该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我们怎样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坚持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企业利益与群众利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经济利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的关系。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照法律、法规,分类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处理意见,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各种违法行为依法给予纠正和处理。
要有效规范相关部门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解决管理者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工作。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加强协调,强化部门对矿山企业的综合管理。
探索新的小矿管理经验和办法,依靠大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开发路子。
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矿山,坚决不开;严厉打击破坏矿山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三(4)班刘欣洋。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精)课件

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提高废弃物再利用率 。
实施绿色消费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 展。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严格的资源开发利用法规
01
明确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规范和标准,强化对违法行为的
惩罚力度。
完善资源税费制度
02
通过调整资源税费政策,引导企业合理开发利用非可再生资源
。
加强国际合作
03
积极参与国际非可再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合作,共同制定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01
02
03
04
总结词
科学开采、高效利用、环保优 先
科学开采
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提高采 收率,降低开采成本。
高效利用
优化炼油工艺,提高油品质量 和利用率。
环境保护问题
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
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往往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如土地荒漠 化、水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成本
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环境和 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修复。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促使各国采取低碳经济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非可再生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 重要途径。
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资源依赖型经济的风险
保障国家安全与稳定
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模 式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资源枯竭或 价格波动,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
合理开发利用非可再生资源有助于保 障国家安全与稳定,减少对外部资源 的依赖。
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