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合集下载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1概述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Weinber首次提出超绝热燃烧概念。

多孔介质燃烧是用惰性多孔介质材料取代自由空间,利用其相对于气体而言强大得多的蓄热功能和辐射特性,实现热反馈,即将燃烧产生的热量及尾气中的余热用于加热反应区上游的预混合气,加强火焰中的传热传质过程,从而使燃烧反应大大增强,多孔介质燃烧是用惰性多孔介质材料取代自由空间。

在忽略对外热损失的情况下火焰温度可超过未预热可燃混合气的绝热火焰温度,因此也称为超绝热燃烧(Super-adiabatic Combustion)。

图1 超绝热火焰的形成机理多孔介质燃烧器具有功率大、范围可调、高功率密度、极低的CO和Nox 排放量、安全稳定燃烧、结构紧凑,尺寸大大减小,制造成本低,系统效率较高,消除了额外能耗。

该技术主要包括多孔介质内的预混合气燃烧技术和液体燃料的汽化燃烧技术两部分内容。

2气体燃料在多孔介质中的燃烧气体燃料在多孔介质中的燃烧可以被应用到诸多领域,包括动力工程、化学工艺、生态学、火灾和爆炸的预防等。

实际上,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燃烧又都可以称为滤过燃烧(FiltionCombustion,FC)。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多孔惰性介质(PIM)中的燃烧技术,催化性多孔介质中的燃烧技术,可燃多孔介质中的燃烧,多孔介质的燃烧合成或烧结技术等。

2.1天然气在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惰性多孔介质中的燃烧。

多孔介质中火焰受限在多孔介质孔隙中,被分成若干个微小火焰,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宏观上又表现为均匀的平面火焰。

图2 惰性多孔介质中预混燃烧机理钢瓶额定压力为20MPa,高压天然气经过天然气减压器后通入预混室与空气混合。

由于天然气在减压过程中会出现结露或者结霜现象,导致减压器出口受堵,引起天然气压力和流量波动,不能保证正常供气,所以天然气减压器需要有伴热装。

图3 多孔介质燃烧试验系统燃烧器由预混室和燃烧室组成。

因为燃烧过程天然气与空气当量配比接近1:10 。

2024年多孔介质燃烧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多孔介质燃烧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多孔介质燃烧市场前景分析引言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是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的燃烧方式,具有高效、清洁、节能的特点。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解决能源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利用多孔介质的特性,通过调节其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使燃料充分与氧气接触,并在燃烧过程中控制燃烧速率和温度分布。

基本原理包括质量传递、热传导、化学反应和动量传递等过程。

多孔介质燃烧的优势高效能源利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能够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使得燃料能够更充分地燃烧,减少能源的浪费。

清洁环保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可以控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资源可持续利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可以利用废弃物、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作为燃料,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多孔介质燃烧市场前景分析国内市场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中国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对于清洁能源和减排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燃烧方式存在的环境问题,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国际市场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国际市场也具备较大的市场前景。

发达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效率要求较高,多孔介质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尤其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市场机遇和挑战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市场上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相比传统燃烧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受到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

然而,挑战也不可忽视,如技术难度较高、成本较高等。

同时,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市场发展趋势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市场上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技术不断创新:提高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燃烧效率、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2.降低成本:通过降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均匀孔径多孔介质燃烧器性能试验

均匀孔径多孔介质燃烧器性能试验
多孔介质燃烧试验研究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多孔介质中旳预混燃烧方式是气体混合物在一种 既耐高温、导热性能又好旳特殊多孔介质材料里燃烧 旳过程,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后经预热接近着火温度, 然后进入多孔介质燃烧室中进行燃烧。
因为多孔介质旳存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多种 换热形式,尤其为辐射放热,有大量部分反应区产生 旳热量回流有效预热未燃混合气体,使燃烧保持更加 好旳稳定性。相对于气体,多孔介质具有更良好旳热 互换特征,使燃烧区域温度迅速趋于均匀;另外,相 对于自由空间,多孔介质有更大旳固体表面积,因而 具有很强旳蓄热能力。大量旳研究表白多孔介质中旳 预混燃烧可大幅度提升燃烧速率,明显增强火焰稳定 性,提升火焰温度,扩展贫燃极限,降低有害污染物 旳排放量。
试验所选用流量计为燕山仪表总厂生产旳 LZB-4(量程为25~250L/h,测量燃气流量) 和LZB-15(量程为600~6000L/h,测量空气流 量)型玻璃转子流量计。试验时需要对流量数 据按下列公式进行修正:
QS=QN
N PNTS Z S S N PSTN Z S N
PN=1.013×105Pa,TN=293.15K, ρN=1.2046Kg/m3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 接触,不受中间介质旳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 ③构造简朴,使用以便。热电偶一般是由 两种不同旳金属丝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 旳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以便。
返回
试验系统与设备
本研究旳试验装置构造系统涉及燃 烧器、供气系统和测量系统三个部分。 燃烧器由预混室和燃烧室构成。燃烧室 下部装置厚20mm,孔径为1mm旳直孔陶瓷 板,用以对预混气体进行整流,使预混 气体尽量均匀地进入燃烧室燃烧。燃烧 室中填充旳多孔介质为泡沫陶瓷片(主 要成份为SiC)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现状-论文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现状-论文
放 、 高燃 烧 强度 、节 能 、结构 紧凑 、可 燃 用低 热值 燃 气等 优 势。 由 于其 特殊 的 结构形 式 ,在 处理低 热值 气体方面具有广 阔的前景 。
关 键 词: 多孔介质燃烧 低热值
火焰面 节能 低排放
P r e s e n t S t a t u s o f Po r o u s Me d i u m Co mb u s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位 能源未 被开发 和利用 。要建立 可持续发展 的经济模
石油化工行业冶炼尾气 、煤矿低浓 度瓦斯 气等。在 自
然界及 E t 常生 活中存 在大量 的生物质气化气 ,如生物
质热解产生 的C H 、C O、C H 等可燃气体 ,养殖和酿
城市燃气 2 0 1 5 / 0 7总第4 8 5 期l 7
v a l u e g a s t r e a t me n t .
Ke y wo r d s : p o r o u s me d i u m c o mb us t i o n l o w c a l o r i i f c v a l ue f la me s u r f a c e e n e r g y — s a vi n g l o w e mj s s i o n s
1 前言
化 石能 源一直 是世 界能 源结 构 的主体 ,当今世 界8 0 %以上 的能源都来 自于化石燃 料的燃 烧 。近年来 可再 生能 源等技术发展较快 ,但受资源总量 、技术水 平及工业 基础的限制 ,在相 当长 的时间内将维持化石 能 源 占能 源消费 主导地位 的状态 。 目前我 国正处于高 速经济发 展阶段 ,能源 与环境对经济发展 的制约作用

多孔介质燃烧市场分析报告

多孔介质燃烧市场分析报告

多孔介质燃烧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通过利用多孔介质的特性,将燃料气体均匀地分布在介质中,从而实现高效、清洁的燃烧过程。

该技术在工业、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报告将对多孔介质燃烧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会概述本文的结构和各部分内容,并说明每个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会介绍文章的目录和大纲,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然后将介绍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联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最后,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

文章1.3 目的: 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多孔介质燃烧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见解。

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多孔介质燃烧行业,并为相关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为行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建议。

1.4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多孔介质燃烧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首先对多孔介质燃烧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接着我们对多孔介质燃烧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长趋势、市场竞争格局等方面。

最后,我们还探讨了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孔介质燃烧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我们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市场分析,为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它利用多孔介质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将燃料和氧气混合后在多孔介质内进行燃烧反应,从而实现高效、低污染的燃烧过程。

该技术已经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燃气轮机、燃煤锅炉、燃油发动机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工业应用,数值模拟研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和燃烧过程,从而预测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性能和优化设计。

在数值模拟研究中,需要考虑多孔介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孔隙率、孔径分布、热传导系数、燃料和氧气的扩散系数等。

数值模拟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从而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

例如,在燃气轮机中,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数值模拟可以帮助优化多孔介质的结构和燃烧参数,从而提高燃气轮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已经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值模拟研究是理解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1. 引言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改变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方式,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可以使燃烧更加均匀、增加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等诸多优点。

本文将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工程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2. 基本原理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多孔介质将燃料和氧气进行混合,使得燃烧反应能够更加均匀和完全。

多孔介质可以是陶瓷、金属、陶瓷金属复合物等材料,其中具有许多微小孔隙。

在燃气通过多孔介质的过程中,会形成许多微小的涡旋或者湍流,这种流动能够达到更加均匀混合燃料和氧气的效果。

3. 工程应用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行业燃烧领域中。

例如,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应用于工业炉、锅炉和燃气轮机等设备中,已经显著提高了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此外,多孔介质还可以用于燃气汽车发动机和燃料电池等领域,改善了燃料的利用率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4.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和推广。

目前已经有许多新的研究正在进行,例如将多孔介质应用于高温氧化、蜂窝状多孔
介质燃烧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多孔介质的材料研究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入,从而提高多孔介质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5. 结论
总之,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在燃气应用和清洁能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它将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应用。

多孔分级燃烧方法

多孔分级燃烧方法

多孔分级燃烧方法摘要:一、引言二、多孔分级燃烧方法的原理1.多孔介质的作用2.分级燃烧的意义三、多孔分级燃烧方法的优势1.提高燃烧效率2.降低污染物排放3.稳定燃烧过程四、多孔分级燃烧技术的应用1.气体燃料燃烧2.固体燃料燃烧五、未来发展展望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燃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越来越关注。

多孔分级燃烧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燃烧技术,旨在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并稳定燃烧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孔分级燃烧方法的原理、优势及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多孔介质的作用多孔介质是指具有孔隙结构的固体物质。

在燃烧过程中,多孔介质能够提供大量的表面积,使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燃烧速率。

此外,多孔介质还能起到热量传递的作用,使燃烧过程更加均匀。

2.分级燃烧的意义分级燃烧是指在燃烧室内设置多个燃烧区域,依次完成燃料的燃烧。

通过分级燃烧,可以降低燃烧过程的峰值温度,减轻高温氧化物的生成,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分级燃烧还能实现燃烧过程的稳定性,避免燃烧不稳定导致的噪声和震动。

三、多孔分级燃烧方法的优势1.提高燃烧效率多孔分级燃烧方法通过增加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燃烧反应的速率,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在燃料利用率方面,多孔分级燃烧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

2.降低污染物排放通过分级燃烧和多孔介质的协同作用,多孔分级燃烧方法有效降低了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这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稳定燃烧过程多孔分级燃烧方法通过调节燃烧室内燃料和氧气的分布,实现了燃烧过程的稳定性。

这有助于降低燃烧噪声和震动,提高燃烧设备的使用寿命。

1.气体燃料燃烧在气体燃料燃烧领域,多孔分级燃烧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燃气锅炉、燃气轮机等设备。

通过采用多孔介质和分级燃烧技术,气体燃料的燃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2.固体燃料燃烧在固体燃料燃烧领域,多孔分级燃烧技术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1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加入多孔介质的燃烧器由于对流,导热和辐射三种换热方式的存在,使燃烧区域温度趋于均匀,保持较平稳的温度梯度。

在燃烧稳定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容积热强度。

与自由空间燃烧相比,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燃烧具有功率密度大,调节范围广,污染物排放低和结构紧凑等优点。

多孔介质预混燃烧特点是燃烧设备的热效率较高,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燃气与空气预先充分混合, 在过剩空气很小的情况下也可达到完全燃烧, ②由于辐射作用, 多孔介质的高温后部对低温的前部进行加热, 从而达到对未反应的燃气混合物的预热作用, 加快了燃烧速度。

因此对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和燃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已成为当前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1]。

传统的气体燃料燃烧主要是以自由火焰为特征的燃烧。

这种燃烧需要较大的空间,火焰周围温度梯度大,容易产生局部高温。

当温度高于1500℃时,NO生x成变得明显[2]。

由于NO的剧毒性,减少其排放也显得非常重要。

传统燃烧器的x换热器主要以烟气辐射和对流换热为主,换热系数小。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是一种新颖独特的燃烧方式[3]。

其与自由空间燃烧的区别在于:(1)多孔介质的空隙率很大相对于自由空间有较大的固体表面积,因而有较强的蓄热能力[4];(2)多孔介质的存在使混合气体在其中产生剧烈的扰动,强化了换热。

(3)相对于气体来说多孔介质有较强的导热和辐射能力,可以使预混气体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从下游的高温区传递到上游的低温区预热未然混合气体,这样就提高了燃烧速率并可使燃料完全燃烧,减少了CO的排放;(4)多孔介质良好的换热特性是燃烧区域温度迅速趋于均匀,保持了平稳的温度梯NO生成量;(5)辐射燃烧效率最高可达度,降低了最高温度水平,减少了x80%-90%,而常规辐射燃烧器对辐射的转换效率充其量为30%[5],在相同的热负荷下,多孔介质预混燃烧热效率较高,比本生式燃烧节约燃气30-50%[6]。

与自由燃烧相比,多孔介质燃烧具有燃烧速率高、燃烧稳定性好、负荷调节范围大、容积热强度大、燃烧器体积小、燃气适应性好、烟气中污染物排放低、燃烧极限变宽、可燃用热值很低的燃气等优点。

2 多孔介质材料较之传统的自由火焰特征的燃烧,多孔介质的加入极大地改善了燃烧效果。

在燃烧过程中,多孔介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从组织燃烧的过程来看,多孔介质处于的工作环境为高腐蚀性,高温以及高温度梯度。

结合多孔介质燃烧机理,我们认为用于燃烧器的多孔介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耐高温,在燃烧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熔融;(2)合适的空隙率,使混合气体在其中流动时压力损失小;(3)耐热震,在燃烧启停过程中不会因热应力而损坏;(4)换热性能好,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用于燃烧器的多孔陶瓷主要包括蜂窝陶瓷和泡沫陶瓷两种。

蜂窝陶瓷孔隙率为20%-60%;泡沫陶瓷孔隙率可达70%-90%[7]。

在一些场合也有用陶瓷颗粒作为燃烧器内芯,其受热应力小,使用寿命长,但孔隙率小,混合气体在其中流动阻力大。

Pickenäcker 等[8]对泡沫陶瓷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具有好的流通特性的开孔结构使压力损失很小,从而可以减小多孔介质燃烧器的风机投资;第二,传热特性优越,气体强制流进流出、分开汇合,对流加强,使其中温度分布均匀,并能保持较低的温度水平,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第三,体积密度很小,即热惰性很小,可以在启动时升温迅速,能快速适应负荷变化。

工业上用于生产泡沫陶瓷的基质材料一般有:碳化硅、氮化硅、莫来石、堇青石、氧化镐以及氧化铣;粘结材料有镁土和钇等。

由于材料的类型对燃烧器的抗高温及抗热震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目前用于多孔介质燃烧器的泡沫耐火材料种类也不多,主要以32O Al 、2ZrO 、SiC 为代表。

这些材料的主要数据见表1[3]。

表1 典型泡沫陶瓷材料主要特性参数由表1可以看出32O Al 和 2ZrO 可以在1650℃以上的高温下工作,而SiC 在导热系数、抗热冲击能力和硬度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性能。

一般情况下,燃烧器的温度不会超过1600℃,综合各方面考虑,SiC 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有关多孔介质预混燃烧的研究,有报道使于20世纪初,到了上世纪70年代,这种新型燃烧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这30年中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Weinberg [9]就提出超绝热燃烧的概念,并从理论上预言了如果热量从热的产物再循环到冷的反应物中去,超绝热燃烧就能实现。

随后,Weinberg 等人为了获得超绝热燃烧使用了一些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的复杂的换热器,但并未改变复杂的火焰结构。

Takeno 和Sato 等提出了一种能改变火焰内部结构的简单而直接产生超绝热的方法[10],该方法向火焰内部插入一段导热系数高的多孔材料,使热量在从下游高热区到上游低热区的整个介质内循环,为产生超绝热火焰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反馈。

图1利用可燃混合物在多孔介质内流动和燃烧过程中焓值沿流向的变化描述超焓或超绝热的概念。

虚线表示没有预热的自由空间燃烧系统中焓的变化, 实线表示有预热的多孔介质燃烧系统中焓的变化。

在没有预热的燃烧系统中, 由于存在热损失, 温度达不到绝热火焰温度,而有预热的燃烧系统中, 由于反应混合气进入反应区前被预热, 上游的焓值迅速升高, 在流动过程中产生超焓或超绝热火焰。

图1 超绝热概念为研究孔隙率对燃烧的影响,有些研究人员设计了渐变型多孔介质燃烧器。

浙江大学岑可法[11]等已经获得了“渐变型多孔介质燃烧器”的专利,利用渐变型燃烧器的目的是为了更能适应气体在其中的燃烧规律,从而达到高效、低污染排放的目的。

在研究多孔介质燃烧过程中,有人提出了分级燃烧的想法。

所谓分级燃烧是在燃烧过程中加燃料或空气的阶段性操作,使燃烧区域温度控制在最高温度以下,以此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材料应力。

Chaffin[12]研究了两极多孔介质燃烧器,吕兆华[13]等人则采用中间近气结构,他们的研究均表明可以同时降低CO 和NO的排放量。

多孔介质中往复流动下的超绝热燃烧被认为是目前最先进的x燃烧技术之一[14],国内外也有大量的研究。

这一思想最初是由瑞典的ADTEC公司在其1990年的一篇商业报道[15]中提出的,他们根据此原理研制的多孔介质燃烧器甚至可以燃烧汽车喷漆厂内排放出的有机废气。

Hoffmann等[16]实验研究了往复流动超绝热燃烧,得到了甲烷/空气当量比为0.026的可燃极限,这是目前见诸报道的最低可燃极限。

邓阳波等[17]对自行设计的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系统进行了研究。

4 多孔介质燃烧的应用4.1 基于多孔介质燃烧的发动机多孔介质有利于非定常燃烧过程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它能大幅度提高有效燃烧速率。

实验表明, 在常压条件下, 多孔介质的存在可使燃烧速率提高10倍。

如果燃烧在更高的压力下进行, 则燃烧速率还可进一步提高。

可见,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非常适合于内燃机那样强烈瞬态的燃烧。

多孔介质燃烧器中蒸发、传热和燃烧过程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尺度下完成。

这意味着, 以瞬态燃烧为特征的内燃机,如采用多孔介质技术, 则有望达到优良的排放性能。

首先, 适当的设计多孔介质燃烧室, 就可对燃烧温度加以控制以降低NO x的排放。

再者, 多孔介质内液体燃料的快速蒸发和完全燃烧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未燃HC的排放。

上述诸因素, 包括较低的燃烧温度、快速的蒸发、均匀的混合气形成以及燃气在反应区(多孔介质内部) 较长的滞留时间都使得碳烟微粒的排放得以降低。

美国人Ferrenberg于1990年最早提出了多孔介质发动机的概念, 并将其称为再生式或蓄热式发动机。

其提出的一种柴油机改造方案如图2所示。

多孔介质蓄热器置于气缸顶部, 通过一驱动杆与活塞同步运动。

蓄热器在大部分时间内, 不是与缸盖接触, 便是与活塞顶接触。

吸气时, 蓄热器固定在缸盖上。

压缩行程中, 蓄热器与活塞做反向运动, 迫使气体穿越多孔介质的孔隙, 从而吸取其中已积蓄的热量。

喷油和燃烧后, 蓄热器向上而活塞向下运动, 高温燃气穿越多孔介质并将热量传给后者, 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蓄热器的性能取决于多孔介质的材料, 结构和几何形状。

Ferrenberg 采用SiC (12ppi) 泡沫陶瓷的实验结果表明, 与未加蓄热器的原型柴油机相比, 在相同的空燃比下, 热效率可提高50% , 而比油耗可减少33%。

另外, 燃烧室顶部的气体平均温度有所增加, 但其总体的温度则有所降低。

图2 Ferrenberg设计的超绝热发动机原理图日本歧阜大学的花村克悟和越后亮三等人在超绝热燃烧方面做了不少开拓性工作。

他们在1995 年就提出了超绝热发动机的概念, 并试制出一台样机。

其设计思想类似于斯特林发动机。

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它由两个活塞(动力活塞与扫气活塞) 和一个多孔介质蓄热器组成(实际上两个活塞分别置于两个气缸内, 通过联动机构实现同步运动)。

蓄热器位于两个活塞顶之间且固定不动。

首先, 新鲜混合气被吸入气缸, 扫除缸内废气(图3①) , 然后扫气活塞对混合气进行压缩, 而动力活塞则靠近蓄热器而保持不动(图3②)。

在压缩末期, 两个活塞以几乎相同的速度同向运动, 使得被压缩的混合气在多孔介质蓄热器中被预热并着火, 从而实现等容燃烧(图3③)。

在后续的膨胀过程中, 燃烧热通过动力活塞的运动转变成机械运动, 此时, 扫气活塞则靠近蓄热器保持不动(图3④)。

最后在排气冲程中, 两个活塞同步右行, 废气在穿越蓄热器时, 其剩余热焓被有效地吸收并储存在多孔介质中(图3⑤)。

计算表明,即使对压缩比仅为2的情况, 其热效率仍然可达26% , 高于常规的奥托循环和狄塞尔循环。

花村等人认为, 在此基础上, 可以研制出低压缩比的环保性好的高效率新型内燃机。

图3 日本歧阜大学设计的超绝热发动机原理图4.2 基于多孔介质燃烧的热光伏系统热光伏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把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以热辐射形式释放,使用光电池将其转换成电能。

热光伏系统主要包括3大部分:燃烧器、选择性波长辐射器和光电池。

热光伏系统的优点包括高功率密度,可使用多种燃料,便捷性,低噪音,可在无太阳光条件下运行,同时维修成本低。

最近几年,基于III-V族半导体的低能带光电池的发展[18],热光伏系统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热光伏系统在空间尺度上的缩小,使面积/容积比率增大,可更充分地利用燃烧辐射来激发热光电转换器产生电流,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一些军事组织对热光伏系统的转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热光伏系统可能实现战略上的优势。

加入多孔介质的燃烧器由于对流,导热和辐射三种换热方式的存在,使燃烧区域温度趋于均匀,保持较平稳的温度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