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介绍
方剂学——补益剂

三、应用: 1、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血虚兼热加丹皮、栀 子;兼寒加艾叶、肉桂;兼气虚加黄芪; 兼血瘀加桃仁、红花;兼气滞加柴胡、香 附。 2、用于胎前产后:胎漏下血不止加阿胶、艾 叶、黄芪、党参、兔丝子。产后恶露不下 加炮姜、桃仁、红花。
六、应用:
1、本方为治疗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的代表 方。以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弦细 为辨证 要点。
2、加减:大便秘结加蒌仁;虚热汗出加地骨 皮;胁肋胀疼,按之硬加鳖甲;腹痛加白芍、甘 草;不寐加枣仁。
3、现代医学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 十二指 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
第五节 补阳剂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黄芪
白术
防风
一、主治: 1、表虚卫外不固之自汗 症见:恶风,自汗,面色萎白,舌淡 苔白,脉浮虚软。 2、体虚易感风邪
二、治法: 益气 固表 止汗
三、方解: 黄芪 补益脾肺,益气固表 气旺 汗不外泄 白术 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表实 外邪不侵 防风 疏风散邪 补中有散,固表不留邪,
四、比较: 1、 四物汤 治 重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 月 滞之月经不调。 归脾汤 经 重在补血统血 主治脾气虚 不 不能统血之月经不调。 逍遥散 调 重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
2、归脾汤 参、术 芪、草 益气健
补中益气汤 脾
补气与养心安神药同用,重在 补益心脾,主治心脾气血两虚 及脾不统血之出血。 补气与升阳举陷药同用,重在 补气升提,主治脾胃气虚,中 气下陷及气虚发热之证。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黄芪 白术
人参
甘草
柴胡
升麻
中药学第4讲补益药

阿胶性味甘平。有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的作用。
阿胶块(烊化服,烊yang音羊,溶化之意)能补血、滋阴。常配合当归、熟地、白芍、白术等,用于血虚证。近些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用本品治疗各种贫血。近代研究本品能促进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增加。配地黄、别甲、龟板、秦艽、银柴胡、青蒿等,能滋阴清热,常用于阴虚内热、骨蒸痨热等证。
养阴、补血、柔肝,用生白芍;和中缓急用酒炒白芍;安脾止泻用土炒白芍。
赤芍偏于行血散瘀,白芍偏于养血益阴;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散。
当归入肝,能动肝阳,白芍入肝,能敛肝阳;当归性动,白芍性静,二药合用,可互纠其偏,互助其用。
肝血不足,筋肉失荣,而出现肢体拘挛、关节强硬、屈伸不利等症,可以本品与伸筋草、苡米、鸡血藤、木瓜、甘草节、当归尾等配合应用。配甘草、牛膝、木瓜、红花、炙山甲等,可用于因阴液受伤而引致的腓肠肌痉挛(腿肚子抽筋)以及腿足挛缩难伸等。病重可加虎骨等。
白芍配当归、甘草、桂枝、饴糖等,可用于血虚肝旺或脾虚寒所致的腹中疼痛。配木香、黄连、黄芩、葛根、槟榔、白头翁等,可用于急性热痢腹痛。本品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对腹中疼痛效果最好。
配炒山药、白术、党参、茯苓、炒芡实等可用于脾虚泄泻。配花粉治消渴多饮。
本品有解暑除湿的作用。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而致呕吐、泻利、烦渴、头昏、胸闷者,可以本品配合藿香、佩兰、荷叶、赤小豆、厚朴,白蔻仁等同用。
白扁豆生用消暑祛湿,炒用健脾养胃。
扁豆花解散暑邪之力大于扁豆,扁豆健脾祛湿之力大于扁豆花,扁豆衣清暑热、利暑湿之力优于扁豆,但健脾扶正之力则大不如扁豆。 绿豆性凉,能消心胃之暑,兼能利湿、解毒。扁豆性微温,能消脾胃之暑,并能健脾扶正。
用时,多生用(烊化服)。
补益气血药膳

奚瑾磊 武汉科技大学药学系
Hale Waihona Puke 1、补益: 《内经》,「虚者补之」、「损者益之」
2、补益药: 凡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作用,能治 疗各种虚证,增强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药 物,称为补益药。 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和补阳药。
3、中医的“气”:
指人体内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而无形可
见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1、将人参洗净,臵旺火上煨30分钟,切片留汤;
4、枣洗净去核;茯苓洗净;陈皮洗净,破两半;
5、把人参、茯苓、杏仁、枣、陈皮与糯米、花 椒、白胡椒同装纱布袋内,扎口,放猪肚内。 6.把猪肚臵一大盘内,加适量奶油、料酒、盐、 姜、葱、蒜,上屉用旺火蒸2小时,至猪肚烂熟 时取出。
7.待稍凉取出糯米药饭留用;再从中取出人参、 杏仁、红枣留用;其余取出不用。 8.将枣放小碗内,猪肚切薄片放其上,人参放猪 肚上。 9.把盘内原汤与人参汤倒入锅内,待沸,调味。
火焖煮半小时左右;捞出花生衣,加适量红糖。
每日3次,饮汤吃枣。
强体益气,养血补血。
适于各类体虚、贫血。
糯米阿胶粥
阿胶30克,糯米60克,红糖适量。
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
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二、三
沸即可。
早晨空腹食用。
养血补虚,滋阴润燥,安胎。 间断服用。 连续服食易致胸满气闷。脾胃虚弱、 阳气不足者不宜食。
10、常用补血食物 鸡肉、鸡血、猪血、羊肉、猪肾、猪 蹄、猪肚、龙眼肉、桑椹等
11、常用补血药物
当归、阿胶、熟地、首乌、枸杞子等
12、常用补血药膳
花生衣 花生米用热水烫后取 皮,晒干研碎备用。
每次6克冲服。每日
《中医学》十二.补益药

3.2 麦冬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主治:燥热伤肺、阴虚消渴、阴虚火旺
诸证。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3.3 枸杞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益精补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 主治:肾精亏虚、肝血不足、肺阴虚诸
诸证。 用法用量:6~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
2.4 何首乌
性味归经:甘、涩、微温,归肝、心、 肾经。
功效:补血乌发、填精补髓、润肠通便、 解毒消痈。
主治:肾精亏虚、血虚肠燥、疮毒诸证。 用法用量:6~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滑肠,大便溏泻者慎用
3.补阴药
津用生地黄,养血填精用熟地黄。
2.2 当归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 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血虚、血瘀及肠燥便秘诸证。 用法用量:5~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滑肠,大便溏泻者慎用
2.3 白芍
性味归经:酸、苦、甘,归肝、脾经。 功效:滋补肾阴、填精补髓。 主治:补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适应症:形寒肢冷、面色恍白、神疲自 汗、阳气欲脱等病症。
4.1鹿茸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固冲止带。 主治:肾阳不足、肝血亏虚、冲任不固
等证。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或入丸散剂,1~2g,
分三次服。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外感实热者忌用
4.2 杜仲
用法:炼蜜为丸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少 腹冷痛,小便清长,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 沉细。
补药

针对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四种体虚,选用补益药中的“四大名补”——人参、阿胶、鹿茸、冬虫夏草将大有裨益。
人参补气虚气虚:表现为动则气短、气急无力。
怕冷的感觉不明显。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和黄酮类物质,分别有抗衰老、抗疲劳、对抗有害物质、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调节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用法:将人参切成薄片,每次取2~3克放入杯内加开水,浸泡1小时后便可饮用,饮完后再加入新水,如此循环。
最好12小时内服用完毕,最后嚼服人参片,也可将人参片直接含服。
如用于急救,每次取30克,浓煎顿服。
参须、参花、参叶亦可泡水当茶喝。
鹿茸补阳虚阳虚:表现为身寒、肢冷、消化不良、便稀。
鹿茸性温,味甘咸,入肝、肾二经,有补肾壮阳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茸含多种氨基酸、硫酸软骨素、雌酮、骨胶原、蛋白质和钙、磷、镁等矿物质,有滋补、强壮作用,可使血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增加,中等剂量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对心衰有强心作用。
服用可使人精力充沛,但阴虚者不可服。
用法:研末,每次取1克,放小米粥内服用。
或取鹿茸、山药各30克,分别切片,浸入500克白酒内,密封1周,每次取20毫升服用,日服两次,治尿频、面黑。
冬虫夏草补阴虚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冬虫夏草性温,味甘,入肺、肾二经,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含蛋白质、脂肪(其中82.2%为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糖、粗纤维、矿物质、虫草酸虫草素和维生素B 12 等成分,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胆固醇、抗缺氧、抗癌、抗病毒、抗菌和镇静等作用。
用法:取老鸭1只,冬虫夏草10克。
鸭去毛及内脏,将鸭头顺颈劈开,将冬虫夏草数枚装入鸭头和鸭颈内,再用棉线缠紧,余下的和生姜、葱白一起装入鸭腹内,放入盆中,注入清汤,用食盐、胡椒粉、料酒调好味,密封盆口,上笼蒸约2小时,出笼后拣去生姜、葱白,加味精,即成一道闻名遐迩的“虫草全鸭”。
补益剂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组成】 甘草炙(12g) 生姜(9g) 桂枝 (9g) 人参(6g) 生地黄(50g) 阿胶 (6g) 麦门冬(10g) 麻仁(10g) 大枣 (10枚) 【用法】 日三服。 【功用】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2.虚劳肺痿。
第二节 补血
1.适应症:补血剂,适用于血虚的病证。 2.常用药物:常用补血药如熟地、当归、 芍药、阿胶、龙眼肉等为主。 3.代表方: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 汤
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12g) 当归(9g) 白芍药(9g) 川芎(6g) 【用法】 空心热服 【功用】 补血和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 【运用】 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以心悸 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为证治要点。 【附方】 桃红四物汤 即四物汤加桃仁(9g) 红花(6g) 水 煎服。功用:养血活血。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 多有块,色紫稠点,腹痛等。
第三节 气血双补
1.适应症: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 血两虚的病证。 2.常用药:常用补气药如人参、黄 芪、白术等与补血药如当归、熟地、 白芍、阿胶等共同组成方剂。
八珍汤 【组成】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9g) 甘草(5g) 【用法】 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 服。 【功用】 益气补血。 【主治】 气血两虚证。
第四节 补阴
1.适应症: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的病证。 2.常用药:常用补阴药如熟地、麦冬、 沙参、阿胶、龟版等。 1.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炙甘草汤、一贯煎、百合固金汤等。
补益药

概念: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
特点:多味甘,或温或寒,均具补益正气,扶虚补弱的功效,适用于各种虚证。
分类: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
注意:无虚证表现者,不宜用。有病邪的实证者也不宜用,以免留邪。外邪未清而正气己虚的,可在祛邪药物中适当加入补益药以扶助正气。
补阴药
以退骨蒸,清虚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主要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症,亦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而导致的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绛红脉细而数等症
麦冬
润肺养阴: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干咳无痰、或咯血等症
益胃生津:适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口干舌燥等症
阿胶
滋阴润肺:用于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或痰中带血、或久咳不愈等症
补血止血:适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苍白,心慌头晕等症
安胎:适用于怀孕期间胎动不安,流产,产后出血淋漓不尽等症
本品比较粘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不宜服用
当归
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等症
行气止痛:适用于治疗血虚血瘀所致的有经不调,痛经,创伤疼痛等
清热生津: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喘咳痰血,烦渴,肠燥便秘等症
党参
补脾益肺: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疲倦无力,饮食减少,大便溏泄等症
生津:适用于热病伤津所致的心烦,口渴等症。
养血:适用于血虚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色萎黄,心慌头晕,气短乏力等症
人参与党参都具有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气虚,肺气虚证。党参作用和缓,药力较弱,适用于气虚轻证。人参补气作用强,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重症如气虚欲脱的重症,抢救时还得用人参,不宜用党参替代。人参兼有安神增智作用。党参兼有补血作用。
中药学补益剂

酸枣仁
配伍要点:
● 气血双补,重在补气;心脾两调,重在补脾。意在益 气以生血,补脾以统血,达到气旺血生,统血归脾之 目的。
● 脾气虚,血失所统之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紫癜等, 可因补脾以统血,益气以摄血而治之。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代表方。 * 名医论方
病例分析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黄芪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用法】 ·上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腹时温服。
【主治】
1.血虚发热证
2.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
愈合者
气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肌热面赤,烦渴欲饮,
血虚
脉洪大
不能充养于脉——脉虚,重按无力
【病机】 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治法】 补气生血。
佐: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体倦 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 参、术相须为用,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
佐:茯苓——健脾渗湿 ·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补中健脾;渗 湿助运。
【病机】 气阴耗伤。 【治法】 益气生津,敛汗生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六味地黄丸
• 组成:熟地24g、山萸肉12g、山药12g、茯苓9g、 泽泻9g、丹皮9g。
• 用法:炼蜜为丸 • 功用:滋补肾阴 •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盗
1.四君子汤
•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 用法:水煎服 • 功用:益气健脾 • 主治:脾胃气虚证:形体倦怠,短气乏力,声低
懒言,纳少,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或缓或 虚。
四君子汤
• 方解 •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君药 • 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 • 茯苓:健脾渗湿为佐 •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 方歌(略) • 参考资料(略)
证。 • 用法用量:6~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藜芦。
2.4 何首乌
• 性味归经:甘、涩、微温,归肝、心、肾 经。
• 功效:补血乌发、填精补髓、润肠通便、 解毒消痈。
• 主治:肾精亏虚、血虚肠燥、疮毒诸证。 • 用法用量:6~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本品滑肠,大便溏泻者慎用
3.补阴药
托毒排脓。 • 主治:肺脾气虚及气虚水肿诸证 • 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生用托毒排脓、蜜炙补气升阳。
1.3 党参
•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经。 • 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 主治:肺脾气虚证。性味归经:甘、微苦、
微温,归心、肺、脾、肾经。 • 用法用量:10~30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藜芦。
补益药介绍
凡具有补虚功效,以补气、血、阴、阳 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症的药物称为 补益药。
• 补气药 • 补血药 • 补阴药 • 补阳药
补益药分类
1.补气药
• 定义:凡具有补气功效,以补气为主要作 用,治疗气虚证的药物。
• 适应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中 气下陷、气不摄血等。
1.1 人参
1.4 白术
•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安胎。 • 主治:肺脾气虚、表虚自汗、胎动不安诸
证。 •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
1.5 甘草
•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功效:益气健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2.四物汤
• 组成: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 用法:水煎服 • 功用:养血调经 • 主治:血虚血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
无华,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或涩。
四物汤
• 方解 • 熟地:滋阴养血,为君药 • 当归:补血活血,为臣药 • 白芍:养血敛阴为佐 • 川芎:活血行气,亦为佐药 • 方歌(略) • 参考资料(略)
3.2 麦冬
•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心、肺、胃经。 •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 主治:燥热伤肺、阴虚消渴、阴虚火旺诸
证。 •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3.3 枸杞子
•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 功效:益精补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 • 主治:肾精亏虚、肝血不足、肺阴虚诸证。 •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 定义:凡具有养阴生津功效,以滋养阴液、 生津润燥为主要作用,治疗阴虚证的药物。
• 适应症:咽干口燥、便秘尿黄、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等病症。
3.1 沙参
•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 主治:燥热伤肺、胃阴不足诸证。 • 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藜芦,恶防己。
3.4 百合
• 性味、热病阴伤诸证。 •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 使用注意:清心生用,润肺炙用
4. 补阳药
• 定义:凡具有温补阳气功效,以补助人体 阳气为主要作用,治疗阳虚证的药物。
• 适应症:形寒肢冷、面色恍白、神疲自汗、 阳气欲脱等病症。
•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 脾、肾经。
• 功效:益气固脱、健脾润肺、大补元气、 益气安神、生津止渴。
• 主治:元气虚脱及气虚诸证 • 用法用量:5~10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
1.2 黄芪
•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 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止汗利水、
证。 • 用法用量:水煎服,6~10g。 •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十三.补益剂
定义: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 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症 的方剂,称补益剂。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补益剂分类
• 补气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 补血剂:四物汤、生脉散等 • 补阴剂:六味地黄汤、炙甘草汤等 • 补阳剂:肾气丸、右归丸等
用生地黄,养血填精用熟地黄。
2.2 当归
•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 主治:血虚、血瘀及肠燥便秘诸证。 • 用法用量:5~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本品滑肠,大便溏泻者慎用
2.3 白芍
• 性味归经:酸、苦、甘,归肝、脾经。 • 功效:滋补肾阴、填精补髓。 • 主治:补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诸
4.1鹿茸
•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 功效: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固冲止带。 • 主治:肾阳不足、肝血亏虚、冲任不固等
证。 •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或入丸散剂,1~2g,
分三次服。 •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外感实热者忌用
4.2 杜仲
•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 功效:补肾助阳、强筋健骨、安胎。 • 主治:肾阳不足、肝肾亏虚、肾气不固等
解毒。 • 主治:肺脾气虚、痈疽疮疡等证。 • 用法用量:3~10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甘遂、大戟、芫花。
2.补血药
• 定义:凡具有补益血液功效,以补血为主 要作用,治疗血虚证的药物。
• 适应症:面色无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头晕耳鸣、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等。
2.1 熟地黄
•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 功效:滋补肾阴、填精补髓。 • 主治:肾精亏虚、血虚诸证。 • 用法用量:5~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清热凉血用鲜生地,滋阴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