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遏制腐败重在预防的辩论赛

合集下载

辩论赛正方反腐应该侧重打老虎一辩稿(精选5篇)

辩论赛正方反腐应该侧重打老虎一辩稿(精选5篇)

辩论赛正方反腐应该侧重打老虎一辩稿(精选5篇)第一篇:辩论赛正方反腐应该侧重打老虎一辩稿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嘉宾,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所持观点是“反腐应该侧重打老虎”,首先,我们今天讨论的主体是贪污腐败的官员,而判断他是“老虎”还是“苍蝇”则取决于他所掌握的权力大小。

我方坚持认为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但更应该侧重打老虎。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第一、打老虎才是反腐的根本。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党和政府中正是由于贪婪如“老虎”的少数敌对分子的存在搞坏了风气破坏了环境才诱生出苍蝇。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老虎不除,腐败必然不绝。

民间流传的“老虎作报告,狐狸听报告,苍蝇蚊子戴手铐”真真切切表达了百姓对只侧重“打苍蝇”而产生的不满。

第二、单独作恶的苍蝇的确容易被拍死,但现状是绝大多数苍蝇为了自保趴在了老虎屁股上,有了老虎这一可靠的保护伞苍蝇自然肆无忌惮,而老虎也能从中得利。

由此可见,要想除掉这样的苍蝇,首先必须要制服老虎,把老虎关进牢笼第三,身居高位的老虎会对人民,对社会,对党和国家造成更大的危害。

身处高位而贪污腐败,势必上行下效,结果只能是招来苍蝇,埋下更大贪腐祸根。

其次,我们不可否认,老虎们手中权力也为其谋取利益提供了方便,怎能不让让贪婪的老虎对百姓张开血盆大口。

第四,手握更多权利的老虎身居高位,如同盘踞的老树,根系复杂,因此需要投入更多力量打击。

如若反腐侧重打苍蝇,岂不让老虎继续为非作歹,祸国殃民。

苍蝇的保护伞不除,就无法保证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反腐倡廉的目标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

反腐的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党和政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方能增强反腐败工作自身的公信力,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回顾历史长河,纵观古今中外。

严嵩除而政治清明,和珅自缢党羽也鸟兽散尽。

反腐预防重要还是惩戒重要辩论总稿

反腐预防重要还是惩戒重要辩论总稿

反腐预防重要还是惩戒重要辩论总稿辩题:反腐预防重要还是惩戒重要?开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我很荣幸能够在此与各位共同讨论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反腐预防与惩戒之间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到底反腐预防重要还是惩戒重要呢?我将从预防和惩戒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观点一:反腐预防的重要性首先,反腐预防可以提前防范腐败的发生。

预防措施通常包括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教育宣传、推行公开透明的管理等,这些措施可以使腐败行为在萌芽阶段被识别和阻止。

其次,反腐预防可以发现并解决系统性问题。

腐败问题往往与制度漏洞和体制机制有关,只有通过反腐预防措施,才能够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达到根本性的解决。

再次,反腐预防可以降低反腐惩戒的成本。

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减少了后期进行惩戒的需要,从而节约了社会的资源和时间。

观点二:惩戒的重要性首先,严厉的惩戒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惩戒是腐败行为的“硬约束”,通过严惩腐败分子可以对其他人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从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惩戒可以扭转社会风气。

当腐败分子接受法律的惩罚,他们就成为了公众的反面典型,可以对整个社会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再次,惩戒可以恢复公众信任。

腐败行为往往破坏了公众对政府和机构的信任,通过惩戒行为可以表明打击腐败的决心,恢复公众的信任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结论:综上所述,反腐预防和惩戒两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反腐预防可以提前防范腐败的发生,发现和解决系统性问题,降低反腐惩戒的成本;而惩戒则能够起到震慑作用,扭转社会风气,恢复公众信任。

因此,反腐预防和惩戒应该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社会的腐败问题的解决与发展进步。

感谢各位的聆听!。

辩论赛遏制腐败重在预防VS遏制腐败重在惩治

辩论赛遏制腐败重在预防VS遏制腐败重在惩治

辩论:正方:反腐倡廉重在预防反方:反腐倡廉重在惩治正:对方在立论中谈到朱元璋的整治吏治,他从登基到“驾崩”,尽管“杀尽贪官”运动始终没有减弱,但贪官现象始终没有根除。

他晚年只能发出“为何贪官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

这样治标不治本的惩治永远没有结局,这不也正说明我方观点反腐倡廉重在预防吗?反:我方并不认为惩治能够解决所有的腐败问题,但在反腐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必须把惩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辅以其他预防措施以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

正:今天的辩论赛场很干净啊,当一个人准备把垃圾扔在地上的时候,我们是提醒他不要扔垃圾有意义,还是等他扔了垃圾罚5元钱有意义啊?Q反:我方多次强调,惩治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让腐败分子付出代价,又可以警示他人。

当前社会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就好像是一棵树长了不少虫子,这个时候需不需要想办法把虫子除掉呢?正:虫子当然要除掉,但是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训,给其他的树做好预防工作。

我们与其等成片的树木生虫再花大力气治虫,还不如之前就花几元钱给树刷上石灰防虫,这才是最合理的做法。

C反:防虫并不等于杀虫啊,虫子没死,照样会祸害树木。

遏制腐败现象,要讲时效、算成本。

腐败现象多存在一天,群众的利益就多损失一天,对方辩友对此还视而不见吗?“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所产生的社会价值难道不比有限的金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吗?正:依照对方辩友逻辑,为更多的社会价值,我们反而要倡导腐败了。

况且清廉官员产生的社会价值不比惩治腐败来的更好吗?P反:老百姓在崇敬清廉的同时,更多还是担心腐败的孳生呀!香港廉政公署有一种穷追不舍的反腐精神:“只要你贪污,就算死了也要把钱追回来。

而且还要把钱生的钱也追回来”,惩处做到这样彻底,还有多少人敢腐败呢?正:没有反腐倡廉的预防机制,反腐精神从何而来,实行反腐精神的人从何而来?C反:对方辩友不要一篙子打死一船人喽。

不贪心的人靠自律也能反腐,贪心的人即使整个世界放在他面前,他也不会满足。

遏制腐败重在预防还是重在惩治辩论技巧(四个定义和两者关系)

遏制腐败重在预防还是重在惩治辩论技巧(四个定义和两者关系)

四个定义和两者关系
基本内涵
1、遏制:制止。

2、腐败:(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

3、预防:事先防备。

4、惩治:惩办。

惩罚和治理。

预防和惩治的关系
1、预防是事前防范的范畴,惩治是事后处理的范畴。

2、惩治是手段,预防是目的。

3、惩治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预防。

4、惩治是预防的基础和前提,预防可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反腐败工作成本。

5、惩治重在威摄力,起到警示的作用;预防重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从源头治理。

6、惩治是治标,预防是治本。

7、惩治的范围和对象狭窄;预防的对象和范围更广,更有广泛性。

8、惩治能立竿见影,预防见效周期长。

9、惩治的力量是显性的,有力的;预防的力量是隐性的,柔弱的。

辩论要诀:
预防一方必须要把事件向前拉,力求从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反腐败的工作成本,织一张完美的大网,向理想化方向发展;现在的不完美就是为了将来的完美。

属于理想主义者,向往美好、和平、人人从善。

惩治一方必须强调当今腐败问题一直很严重,刻不容缓。

必须立足眼前,着眼现实,要予以从重从快处罚。

属于现实主义者,不来浪漫的柔情,主张实在、有力、立竿见影。

政治腐败辩论辩题

政治腐败辩论辩题

政治腐败辩论辩题正方,政治腐败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破坏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公民的利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政治腐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使得社会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因此,政治腐败必须得到严厉打击和遏制。

首先,政治腐败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腐败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公共资源被挪用、浪费,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阻碍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政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腐败官员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使得社会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也损害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政治腐败还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腐败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损害了公民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这不仅使得社会秩序混乱,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政治腐败必须得到严厉打击和遏制。

只有通过加强监督和惩治,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有效地遏制政治腐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反方,政治腐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打击和遏制来解决。

政治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和体制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首先,政治腐败是制度和体制问题的产物。

现行的体制和制度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这为政治腐败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

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其次,政治腐败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分配不公。

当前的体制和制度存在着利益的不合理分配,这为政治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埋下了隐患。

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此外,政治腐败的产生和蔓延与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有关。

当前的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存在着功利化、唯利是图等问题,这为政治腐败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

只有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因此,政治腐败不能简单地用打击和遏制来解决,必须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反腐倡廉重在惩处 自由辩论

反腐倡廉重在惩处 自由辩论

(进攻)请问对方辩友如何预防人性中的贪欲呢?(进攻)请问对方辩友,对于已经被病毒侵入了的身体的这种现象,我们是要马上看病治病还是继续预防下去呢?(进攻)对方辩友来自教育系统,那请问对于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听讲,还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听课的现象,你们是要马上制止还是视而不见,任其捣乱呢?(进攻)我们都知道严厉的惩处对腐败分子具有的强大的震慑力,同时起到预防腐败作用,请问预防的威慑力从何而来?如果没有威慑力的话,反腐工作如何能执行下去?(认清形势)看来对方辩友还没有认清我国当下腐败的严峻形势,还在沉溺于自己的一厢情愿幻想之中,蚊子已经进来了,病毒也被带进来了,这种时候你还视而不见,大肆宣讲预防的威力和功效,这这不是在自欺欺人吗?(如果)对方辩友今天一直在用一个词叫如果,我想说现实社会是没有那么多假设的,当下是什么样我们就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行动,腐败官员已经出现了,拜金享乐主义思想也随之而来,对于这些现象对方辩友还都能视而不见吗?(预防的脆弱)预防所编织的是一张无形的大网,而如果没有惩治作为强力的后盾的话,这个网一捅就破,形同虚设啊!(预防的脆弱)对方辩友今天为了预防环境污染告诉一个路人说手中垃圾别乱扔。

对方不仅随手一扔了还说你能把我怎么样,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地上的垃圾只能是越来越多,你这样的喊口号预防能起到实质性效果吗?(预防无力)可是你防到今天,我国现阶段每年被查处的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都有二十人左右,您的预防在他们身上又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制度反腐)可是制度是要靠人来执行的。

人不去执行,制度不就等于形同虚设吗!再请问对方辩友了,如果在执行反腐的过程中不靠威慑力和强制力的话,反腐工作如何能开展的下去?请帮我解答一下吧!(代价性)惩处确实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我不去惩处,任其发展下去,会让更多人相继腐败,付出的代价不是更加高昂吗!请文对方辩友,面对已经被病毒侵入了的身体的这种现象,我们是要马上看病治病还是继续预防下去呢?(被惩处惋惜心疼)对方辩友说看到腐败官员被惩处为之惋惜心疼,但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官员腐败可以逍遥法外且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那不是会让更多的人竞相效仿腐败,同时对于那些廉洁守法的干部不是一种莫大的侮辱吗?(十六字方针)请对方辩友先搞清楚,注重预防并不是代表重在预防。

反腐应该重惩罚攻辩问题

反腐应该重惩罚攻辩问题
2.人天性是善恶并存,不能寄希望于恶能被善感化,恶的一面也是天性,可因威慑而抑止但难以因感化而改变为善(这一层面还要继续深入,这也是我这一方结辩时的价值层面构想的基础)
3.同样的腐败难道不是由于人性中的恶念产生的吗?那么只有惩罚对他的威慑力才能够更为迅速的抑制它,不是吗,反方辩友?
三、
1.请问对方辩友,你听说过赖昌星吗?
一、
1.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当今中国腐败现象严重吗?
2.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火灾少.防火胜于灭火.火灾频发,灭火救火胜பைடு நூலகம்防火.”这句话对吗?
3.既然对方辩友对以上两个问题都没有意见,那么对方辩友就认为腐败轻微预防腐败重要,腐败严重严惩重要.对吗?
二、
1.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人性是什么样的?是善是恶,亦或是二者兼有?
2.请问对方辩友知道他为什么潜逃至加拿大吗?(害怕被惩罚)
3.那么对方辩友这不就是很有力的说明了反腐惩罚比教育更重要吗?
四.
1.请问对方辩友你知道朱元璋吗?
2.他从一个乞丐发展到成为统治一国的君主知道是问什么吗?(得民心者得天下)
3.之所以得民心是因为朱元璋惩戒了一批又一批的贪官!(其中就包括剥皮实草)
五、

关于遏制腐败重在预防的辩论赛

关于遏制腐败重在预防的辩论赛

正方:遏制腐败重在预防何为腐败?——专指那些行使国家管理公共职能的人类群体,忽视国家法律的存在,为了个人以及小集团的私利,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思想和道德水准极度的腐化堕落,致国家以及民众的利益于不顾,严重的败坏了社会风气的现象。

腐败,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不论社会发展的进步与否,它总是普遍存在的。

只是在政风清明的时候,腐败的现象比较少,也比较轻微。

当社会处于黑暗与动荡时期,腐败同时也会滋生蔓延与横行肆虐。

说到腐败,我们总会与贪婪私欲相联系,不错。

正是人有了贪婪的欲望,才会在机会合适时做出滥用职权贪赃枉法的事情。

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刚刚过去的六十年岁月里,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最近几年,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要打破旧的和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就必然带来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一系列变化,这就使得一些人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和化公为私的腐败行为更容易成为可能,加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人性素质品行的恶劣……可以说,目前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

腐败的危害,不言而喻。

古今中外,千百年来因为腐败而导致的国破家亡屡见不鲜,历朝历代,当国家衰亡气数已尽时,无不是腐败横生的时候。

如今,我国虽然高举进步的大旗,然腐败问题却也无法不提上国家工作的议程。

腐败,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当然,如毒瘤在身的腐败,是绝难以只言片语来诉其危害的,从国家到地方,从组织到个人,都应该关注腐败,提高意识,做好反腐败的建设工作。

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近年来,反腐斗争一直是政府的重要工作,腐败问题,也一直是民众所讨论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新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对于反腐败这一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与民心向背的问题,更应该重视与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遏制腐败重在预防
何为腐败?——专指那些行使国家管理公共职能的人类群体,忽视国家法律的存在,为了个人以及小集团的私利,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思想和道德水准极度的腐化堕落,致国家以及民众的利益于不顾,严重的败坏了社会风气的现象。

腐败,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不论社会发展的进步与否,它总是普遍存在的。

只是在政风清明的时候,腐败的现象比较少,也比较轻微。

当社会处于黑暗与动荡时期,腐败同时也会滋生蔓延与横行肆虐。

说到腐败,我们总会与贪婪私欲相联系,不错。

正是人有了贪婪的欲望,才会在机会合适时做出滥用职权贪赃枉法的事情。

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刚刚过去的六十年岁月里,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最近几年,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要打破旧的和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就必然带来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一系列变化,这就使得一些人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和化公为私的腐败行为更容易成为可能,加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人性素质品行的恶劣……可以说,目前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

腐败的危害,不言而喻。

古今中外,千百年来因为腐败而导致的国破家亡屡见不鲜,历朝历代,当国家衰亡气数已尽时,无不是腐败横生的时候。

如今,我国虽然高举进步的大旗,然腐败问题却也无法不提上国家工作的议程。

腐败,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当然,如毒瘤在身的腐败,是绝难以只言片语来诉其危害的,从国家到地方,从组织到个人,都应该关注腐败,提高意识,做好反腐败的建设工作。

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近年来,反腐斗争一直是政府的重要工作,腐败问题,也一直是民众所讨论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新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对于反腐败这一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与民心向背的问题,更应该重视与学习。

不得不说,党和国家对于反腐建设还是十分重视的,在采取了各种有利措施后,也着实取得了许多成效,然而,反腐工作面临形势还很严峻,一定时期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才能根治腐败,是预防为主还是惩治为主,这是值得去思考与去实践的选择。

个人来看,腐败的惩治是必不可少,也是绝不能姑息的。

腐败,是人的不能自律,为了一己私利,严重损害了国家,党和人民的利益。

是一种对国家赋予个人信任的严重挑战,也是一种极大的犯罪。

腐败分子,作为国家与党内的蛀虫,犹如过街老鼠般可恨,重斥腐败分子,严厉的打击,是对于他们敢于抵触国家法律的一种惩罚,同时也是对其他意欲腐败的一种震慑。

我们不仅杀鸡给鸡看,更要给那些个猴们看!在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至少一段时间里官员会有收敛与畏惧,腐败的严惩,大快人心。

然而,惩治的治标不治本性,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正如昔日朱元璋,当政的31
年中,大约有10万到15万贪官人头落地。

全国13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

朱元璋之所以用如此严刑峻法来反腐肃贪,然而一批又一批官吏贪官污吏面对他设立的种种酷刑“视死如归”,前“腐”后继,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没完没了。

用朱元璋自己的话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不能否认,朱元璋的反腐失败还是有其它的原因,但若从严惩的角度来看,其最简单的震慑效应都鲜有成效,不得不令人深思。

所以,反腐败,惩治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辅助的手段而已,若将其作为一种主要的方式,势必会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一味的惩罚,无法让人真正意识到腐败的危害性,只会把腐败当作一种简单的犯罪,过程与偷抢一般,腐败最大的危害也许不在于贪了多少钱,而是造成的那种恶劣的对国家对党形象的影响难以消除,贪官可以杀,可以严惩,然而在人心中对于腐败的危害却无理性的认识,只让人“小心翼翼”的贪。

另外,有了腐败才去惩治,毕竟为时显晚,很多人在腐败之后的幡然悔悟,却已经为时已晚,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早先知道腐败不好,但至少没有想到自己有“进去”的一天,也没有料到自己进去之后那种悔恨没有药可吃。

那些在被逮捕之前满脸风光锒铛入狱后一夜白头的社会“栋梁”,在人们看来是那么可悲又可怜。

所以,以惩治为主的反腐手段并不十分明智,相反,防患于未然,腐败的萌芽阶段将其完全扼杀,才是真正治本的方法。

自古中国就有未雨绸缪之说,反腐败,同样不能等雨淋了一身了才去找伞。

反腐败倡廉洁,从预防开始,真正的从源头上去杜绝腐败。

首先,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反腐倡廉这一概念,把反腐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预防腐败,要加强对社会的教育,不论是否有机会腐败,都应该抱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去认真的教育。

通过从规章制度,案例典型,以及其他方面,给社会成员一个清醒的认识与心中挂起一个警钟。

比如这门廉政文化课,就是预防腐败的很好形式,虽然作为学生,参与腐败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并不因此就忽略了对学生的廉政教育,同过课程的学习,不仅从理论放方面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廉政与腐败的一些知识,更从自己的意识中树立起牢固意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我想只要认真学习这门课,在以后走上从政之路,在腐败面前会有所犹豫。

其次,预防不仅要对人进行教育,更要树立起有效的完备的制度体系,腐败的发生一方面在于人那生而就有的贪欲另一方面也是有其制度的不完善在其中,中国尤其是现代社会,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所造成的漏洞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几位舒适的温床,如何才能在制度上将漏洞补上,不再让有腐败之心的人还能找到腐败之路,抑或让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走入腐败的泥潭无法自拔,这些,都是国家和政府所应该做的,而且,制度的完备也恰恰在预防腐败发生,亡羊补牢,是防止羊圈里的羊继续走失,现在我们不能一味的去为寻找和惩罚那几头走失的羊而对还在圈里的任其生长。

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国家赖以正常运转的必要前提,不仅为了反腐败要重在制度的完善,在任何其他的方面同样不能离开制度的建设。

另外,以预防为主的反腐建设还有一点好处,是他的长期性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远低于运用惩治的办法。

因为即使事后对腐败分子进行严惩,但腐败问题既然已经发
生,就不可避免地已经使国家财产和公共利益受到挥霍和浪费,而预防能从根本上避免腐败的发生,所以只要付出实施预防措施的成本就可以了,这种代价显然要小得多。

总之,反腐败工作任重而道远,应该预防为主,并且惩防并举,从源头上治本,将腐败这颗毒瘤彻底从中国的身上剔除出去,还祖国一个健康的躯体,保障其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反方:遏制腐败重在在惩治
对方辩友的立论如同惊涛骇浪,但风雨过后,让我们一起来理智分析对方的几点问题:一、片面缩小“惩治”的含义。

在反腐问题上,“惩治”是依法依纪对腐败现象和行为人的制裁,包括纪律处分、组织处理、法律制裁等形式。

二、混淆“惩治”和“预防”的关系,认为“惩治”即预防。

“惩治”和“预防”,是反腐败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手段,二者有机联系。

对方辩友着眼于长远预防,却放弃了眼前惩治,使得“预防”的美好理想化作“雷声大,雨点小”的代名词。

在腐败情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必须认清严峻形势,抓住惩治主动权。

下面,我从三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当前反腐的形势看,惩治比预防更关键。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消极腐败现象仍比较严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时代特点决定了我们当前的反腐必须要立足惩治,只要是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严肃惩治腐败就必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第二、从反腐倡廉的内在规律看,惩治是有效预防的前提和基础。

不破不立,先破后立,反腐败只有惩治用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也才能为有效预防腐败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离开了对腐败现象及时有效的惩治,各种预防方式就只会流于形式,收不到任何实效。

第三、从功效看,惩治最有说服力,最有教育力。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朱元璋严厉惩贪杀贪,使明朝很长一段时间吏治清明,官吏不敢越雷池一步。

50年代初,中央坚决处理了刘青山、张子善,在随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全国只发生了2起省部级干部违纪事件。

近年来,中央严肃查处郑筱萸、陈良宇等腐败分子,也有力遏制了腐败蔓延的势头,增强了人民对中央反腐斗争的信心。

实践证明:坚决惩治这一手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只有高举反腐利剑,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腐败分子既倾家荡产,又身败名裂,加大腐败行为的犯罪成本,才会使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不愿腐败”,更“不敢腐败”。

综上,在反腐问题上预防固然重要,但放眼长远还得立足当前,前面,我们采取经济、行政、纪律、法律的惩治手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反腐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我们仍要抓牢惩治这个“龙头”,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取信于民,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反腐倡廉重在惩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