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知识点
青岛版数学五上《折线统计图》课件

2 1 0
2002
青岛到泰山旅游人数统计图
(2002-2007年)
8
1
2003
3
2004
4
2005
4
2006
2007
年份/年
人数/万人
青岛到泰山旅游人数统计图
(2002-2007年)
15
14
13
12
11
10
9
8
8
7
6
5
4
4
4
3
3
2
2
1
1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年
小学资源网一周访问人次统计图
年份/年
××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单位/万人
(2003~2008年)
11 10
10
中小学生参观科
9 8
88
7
6
6
5
4
4
33
技展的人数有什 么变化?你有什
么感想?
2
1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年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 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年
你 能 获 得 哪 些 信 息?
××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单位/万人
(2003~2008年)
11
10
10
9 8
88
7 6
6
5
4
4
3
3
描连点线
2014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绿色家园 折线统计图课件3 青岛版

400
300 230 先根据 数据大 小描出 各点, 并标上 数据 230
415
再用线 段依次 连接各 点
{
折 线 统 计 图
①标题 ②日期 ③统计图
步骤:
1、找到对应的横轴和纵轴的交点,并标上数据。 2、按照同样的方法根据数据大小描出其他各点。 3、用直尺依次连线。
达标练习: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1.( 折线 )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 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条形 2.为了清楚的看出各班学生数的多少,应选择( ) 统计图;小明为了观察自己的学习状况是否进步,决 折线 定将每次测验的分数绘制成统计图,他应选择( ) 统计图。 3.选出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话题,在( )里打对 号。 (1)小明从4岁到10岁的身高。(√ ) (2)一天的温度变化。(√ ) (3)班级中同学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荔枝的 人数。( )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400 300 230 230
415
学习目标:
1、会进行描点、连线等基本 的制图技能;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了解 图中各个数据的现实意义及 变化趋势; 3、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5
下图是某地2004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单位:毫米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5 300 355 452 498 500 2000年3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Hale Waihona Puke 五月六月①二月份的降水量是( 300 )毫米。 ②( 四 )月的降水量最多;( 一)月的降水量最少。这两个月的降水 量相差( 293)毫米。 ③这六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是( 385)毫米。 3 ) ④二月份的降水量是六月份的( 。 ( )
青岛版五年级上期数学第7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信息窗2优质课教案信息窗2合理选择统计图

合理选择统计图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滨海市和临江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
其实,许多城市都在进行绿化,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城市的绿化情况,好吗?2.观察统计表,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2012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1提供的信息是: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各是多少。
)谈话:(出示A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A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
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尝试作图加深体验谈话: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统计图,再比较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4.班内交流提升认识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A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2022年小学数学精品教案《第七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精品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13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拟过程,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 并进行预测、推断.教学难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 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 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 了解威海, 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师:刚刚我们出示的信息, 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 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生:条形统计图.二、自主学习, 小组探究.1、〔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答复〕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 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 先自己选择适宜的方法表示出来, 做完跟同桌说说, 准备班内交流.2、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绘制, 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34师:看着这个折线统计图, 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你能从中看出威海1998年到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吗?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重点抓住变化来谈.师:谁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先思考, 然后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5、比照分析,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谈话:刚刚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 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 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拟适宜?为什么?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 最好用折线统计图, 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6、〔二〕解决绿点问题: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 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谈话:能自己在教材图出折线统计图, 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取水量的变化情况吗?先自己画图分析, 再和同桌说说, 准备班内交流.三、汇报交流, 评价质疑.1、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汇报时大致从下面两点: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威海市1998年到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情况, 并能看出哪年的处理能力最强和最弱.不同点:〔1〕方法不同, 条形统计图顾名思义是通过条形来反映数量的, 折线是用点与线的. 〔2〕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的看出威海市1998年到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师:对于以上发现你觉得全面吗?有什么疑问吗?估计有的学生可能会有疑问, 比方:条形统计图中, 2000年与2001年, 也能, 总结提升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在这里两种统计图相差不是很大, 我们都可以看出, 但折线统计图在变化趋势上会比条形更直观. 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能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同学们在统计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选择.五、稳固应用, 拓展提高师:折线统计图在教育、股市、医学、气象等等很多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看看.1、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清楚这两幅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 然后看图答复书上提出的前三个问题. 汇报订正后, 师:这里在统计气温和降水量时, 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吗?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然后再完成第四问, 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2、达标练习(课件出示〕学生一起答复.板书设计:七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折线统计图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描点-------连线教学反思:〔1〕课堂中, 通过让学生了解“联合国人居奖〞、“垃圾无害化处理〞、“重复用水量〞、“新水取水量〞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继而又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情感教育.〔2〕通过对“威海市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情况〞的纯文字的描述, 过渡到用已经学过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表达, 再引入折线统计图,一方面让学生回忆已有的表达方式, 初步感受到对于同一信息,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刻画, 每一种表达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另一方面为出示新的表达方式“折线统计图〞, 学生会生产了解它的需要, 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根底.1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53~56页,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提示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比和比例的延伸和应用, 对加深了解比和比例、扩展小学数学的学习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并能进行相互改写.3.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能看懂比例尺,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难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学生:直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 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注意过教练指挥比赛的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练利用球场平面图指挥比赛的场景.师:你有什么发现?生:教练员在纸上边画边指挥比赛.师:咱们一块看看球队训练吧!设计意图:以足球为话题, 将教学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学生看着快乐, 学的愉快,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二〕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情境图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后讲述画面的意思, 并提出数学问题.情况预设:生1:为了更好的研究战术, 教练正在安排两名学生画足球场的平面图.生2: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呢: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组长汇报, 完成后, 抓住学生心理, 提出今天学习的主题:这节课研究一下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画一个足球场平面图〔课件再一次出示情境图,明确长为95米, 宽为60米, 要求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数据绘画〕画完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作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学生汇报.〔师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情况预设:师:为什么有的画得像, 有的画得不像?学生思考并答复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生2: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 不同就不像.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为使球场平面图画的标准, 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11000, 也就是用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 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 〔板书画图〕师:实际的95米画到图上为9.5厘米, 实际的60米画到图上为6厘米, 你知道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和宽的比各是多少?〔提醒最简整数比〕学生讨论, 汇报交流生:9.5:9500=1:10006:6000=1:1000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它们的比是1:1000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设计意图:以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为研究的切入点, 学习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比例尺, 学生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时, 经历实际需要, 操作研究, 相互交流, 认识升华的过程, 从而体会了“比例尺〞这一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开展.3、领悟新知:比例尺的意义请学生参考课本54—55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如下问题并用课件展示:〔1〕、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2〕、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常见的比例尺有哪几种?〔3〕、比例尺通常的写法是什么样?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交流后代表上台汇报.答复预设:1、我们把足球场实际的长95米, 宽60米叫做它的“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1:1000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3、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4、数值比例尺是一个比, 不带单位名称, 数值比例尺的前项是1.5、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生回报时, 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1〕1:10〔2〕10米=1000厘米1:1000学生分析比拟师:改写时要注意统一单位.教师总结, 肯定学生的答复.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 结合课前的预习, 自己处理问题, 对学生的印象较深.〔三〕稳固新知:做教材55页自主练习第1、2题1、〔1〕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厘米. 〔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米.2、1:400000,1:2000, 1:50000003、比例尺=〔〕:〔〕判断:1、一幅地图上, 用5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250米. 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5:250=0.02. 〔〕比例尺是比, 不是比值. ×2、比例尺的前项一定小于后项. 〔〕缩小的比例尺前项小于后项, 放大的比例尺前项大于后项. ×3、在一副地图上, 用3厘米表示30千米的距离,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 〔〕求比例尺首先要统一单位, 30千米=3000000厘米, 3:3000000=1:1000000〔四〕达标反应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 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厘米或〔〕米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4、在一副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8厘米, 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5、比例尺是1∶5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6、〔〕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7、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8、比例尺是1:3000, 它表示〔〕.9、比例尺是1∶5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10、长4厘米的零件, 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3、1/4000000、40000004、96千米5、50千米6、图上距离、实际距离7、数值、线段8、图上距离1厘米, 表示实际距离30米9、50千米10、1:1〔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表达了一种“反思〞思想, 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 深化知识, 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讲出还不懂的问题, 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缺乏之处, 为今后改良学习方法找到依据.〔六〕布置作业1、以书面形式总结本节课内容, 找出缺乏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一〕、判一判:1、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 应选用1:100的比例尺. 〔〕︰1, 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3、比例尺一定,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4、一幅地图用1厘米表示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8000. ( )〔二〕、选一选用图上距离5厘米, 表示实际距离200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A、5:200 B. 1:4000 C.1:4000厘米答案:〔一〕、1、×2、√3、√4、×〔二〕、B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数值比例尺1:3000■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学生在即尝试画完平面图后, 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作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学生汇报.〔师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情况预设:师:为什么有的画得像, 有的画得不像?学生思考并答复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生2: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 不同就不像.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为使球场平面图画的标准, 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11000, 也就是用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 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 〔板书画图〕教学资源:在明德小学的重建校园规划图中, 传达室到教学楼的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得:60米=6000厘米;2:6000=1:3000资源链接: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之间的转化:1、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写出1厘米和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 统一单位后, 再化成最简形式的比.2、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的方法:通过比例尺的前项表示1厘米的数值, 后项化成用米或千米作单位的数. 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比例尺后项所示的长度, 画线段比例尺时通常画出这样的2段或3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课件(共2课时)

7.1 折线统计图
学习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 概括的能力。
情景导入
绿色植物有美化环 境、保持水土、制造氧 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
从图中,你知 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几月份温 度最低?
易错提醒
下面是滨海市2012年月平均气温 和月降水量情况统计。
几月份降 水量最低?
易错提醒
错误分析: 没有看清折线统计图,将
温度看成了降水量。
下面是滨海市2012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情况统计。
几月份降 水量最低?
学以致用
1.下面是滨海市2012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 情况统计。
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大小。
探索新知
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 况怎样呢?
探索新知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能直观地表示滨海市每年人 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多少。
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根 据折线的起伏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 减变化情况。
探索新知
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
学以致用
成绩(分)
4.为了提高长跑成绩,小彬坚持记录了每周 的最好成绩。
(2)推测小彬第8周的成 绩,并在图中表示出来。
2013年 3月
小彬1500米跑成绩变化情况统计图
8.0 7.5
7.0 6.5
7.5 7.5
7.5 7 6.8 6.6 6.3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0 5.5
0 1 2 3 4 5 6 7
几月份降 水量最高?
2019最新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绿色家园 折线统计图》课件3

线段
统计小出点描各,
{ 图并上据折线标数
①标 题 ②日期 ③统
依次 连接 各点
步骤:
1、找到对应的横轴和纵轴的交点, 并2其3、、标他按用上各照 直数点同 尺据。样 依。的 次方 连法 线根 。据数据大小描出
达标练习:
1的 示 示.(多出出条形少数数;量量)(的增统多减计少变图)化, 可而统的以且计情清能图况楚够不。地清但表楚可示地以数条形表折表折量线线 2.为了清楚的看出各班学生数的多少, 应选择( )统计图;小明为了观察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300
250
200
150
1
05 000
230 230
400 415
学习目标:
1、会进行描点、连线等 基本的制图技能;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 了解图中各个数据的现 实意义及变化趋势;
3、进行简单的分析、预
40
41
0
5
30
先根 据数
0
23 0
230
再用
据大
自己的学习状况是否√ 进步√,决定将每
次测验的分数绘制成统计图,他应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图是某地2004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根据上
图回答问题:单位:毫米
2000年3月
600
452
498
500
500
400
300
355
300
205
200
100 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
四 29
月 六30月 0一
3
((35835 )
青岛版五年级上期数学 第7单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信息窗 习题课件 第1课时 折线统计图

)。
(2)图多中少纵轴上每一小格表示( 增减变)。化多少
(3)李明第( )天的成绩最低,2次是( )次;第( )
天的成绩最高,是( 相差( 1)次。
)次;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
152
10
167
15
易错辨析
2. 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某电器商店2018年下半年电暖气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 7 8 9 10 11 12 销售
7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折线统计图
QD 五年级上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知识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
1. 李明参加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测试 成绩如下: 李明跳绳成绩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它不仅能看出数量的
( ),而且能看出数量的(
周次 一 二 三 四 五 达标 人数( 20 23 25 24 30 人)
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达标人数最多的是第( 五 )周,它比
达标人数最少的周多( )人。
(2)通过折线的变化情况,1你0 发现了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标人数整 体呈上升趋势。
பைடு நூலகம்
量 100 105 115 130 150 170 (台)
上面折线统计图绘制的有 几处错误,你能找出来吗?
错误有三处。一是缺标题,二是横轴单位长度不一致, 三是纵轴0到100这一段应画折线。
辨析:绘制折线统计图,绘图不准确
提升点 绘制折线统计图
3.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1)班体育成绩达标情况统计表
青岛版(6年制)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一、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
(2)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1)观察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可以发现,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观察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可以发现,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通过折线的起伏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3.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条形统计图适合用来表示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是同一项目的数据对比。
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既可以看到它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它的整体变化趋势,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越长,说明增减越大,也可以看出每一年的数量多少……(1)根据统计的数据,画出互相垂直的纵轴和横轴。
①在横轴上等间隔地标注项目,并在横轴尾端标注项目名称。
②在纵轴上标注数据刻度,使得最大刻度能表示最大数据,并在纵轴顶端标注单位。
(2)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到对应的横轴和纵轴的交点,并标上数据,按照同样的方法根据数据大小描出其他各点。
(3)在各点旁注明数据,顺次连接相邻的两个点。
(4)写出折线统计图的名称、日期。
如小丁上学期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表的绘制:4.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区别。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低长短表示数据的大小,折线统计图是在每一项目的竖线上描点表示数据的大小,描完点后用线段把这些点顺次连接起来。
5.折线统计图的分析。
分析折线统计图时,要重点注意分析数据在什么时间达到最多或最少;数据上升和下降的时间段及变化快慢情况;哪两个时间段的数据相比变化的趋势明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