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江法炼镁镁渣的回收处理
镁屑回收工艺

镁合金屑回收工艺规范一、准备1.工具:人工搅拌器、气体搅拌装置、移液管、熔剂盒、铁锨、铁铲、塑料锨、结晶器等。
2.辅助材料配比:2#熔剂25公斤:硫磺2公斤:硼酸0.5公斤(若无硼酸,可不加)3.安全:防护眼镜、长袖工作服、高温防砸鞋等。
二、镁屑分类用镁及镁合金锯屑、车屑等所有屑状物熔炼前必须先对镁合屑进行分类处理,处理方法如下:1.干燥、清洁并已分类的镁屑,可直接进行熔炼。
2.混有夹杂物的废料,必须将夹杂物去除后方可入炉熔炼。
3.含有油漆和油污的镁屑不建议回收处理,若要处理,最好的办法是先用熔剂烘箱在350℃以上气化处理后再进行回收处理。
4.考虑到安全隐患,镁屑积累超过4吨时,可考虑生产间隙,进行重熔回收处理。
三、熔化1.坩埚预热至暗红色,撒2#熔剂到坩埚壁。
2.第一种方式:继续升温,同时坩埚底部加入至少25公斤熔剂并熔化。
第二种方式:可在锅底投入300公斤以内镁合金废料,熔化后,再按以下方式加入镁屑。
3.将吨袋中镁屑倒到已清扫过的炉台上,注意离开埚边一定距离。
4.熔剂温度达到720℃以上时,用塑料锨把镁屑加入坩埚内,同时用铁锨(若能及时灭火,也可以用小铁铲子)把配制好的适量熔剂撒到镁屑表面。
(1)边加镁屑,边撒熔剂,待底部有一定量的镁液后,及时用气体搅拌管充入氮气或氩气。
镁屑加入岗位、灭火岗位和充气岗位的员工配合到位,加入镁屑时及时撒熔剂灭火。
(2)加料时,镁液温度下降到650℃以下时停止加料。
(3)加入镁屑时,埚内未熔化的镁屑可以累积200~300mm的厚度,边升温,边熔化。
最高熔体温度720℃,以防因熔体温度过高导致镁屑燃烧严重,造成收得率过低。
(4)从项目部转入的碎镁屑可加入到机工车间转入的镁屑上部。
(5)熔化过程中注意做好防护,防止镁液崩出伤人,防止将炉台上的镁屑点燃进而导致安全事故。
(6)4#线熔炼一炉镁屑用熔剂量75公斤。
五、精炼待镁屑正常熔化到坩埚上口边缘下方300mm时,停止加料,升温至730℃~740℃之间,利用2#熔剂进行精炼15min,取样分析,成分用于指导下次配料。
镁渣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镁渣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摘要:近年来,我国镁冶炼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原镁和镁合金年产量的逐年增高,排放出来的镁渣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合理地处理、开发利用镁渣,达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和变害为利的目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近年来我国有关镁渣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关键词:镁渣;回收利用;资源节约;能源1引言随着金属材料消耗急剧上升,地球表壳的资源日趋贫化,很多传统金属矿产趋于枯竭,加速开发镁金属材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于金属镁密度小,能与铝铜锌等金属构成高强度合金;镁合金密度轻、导热导电性好、具有良好的阻尼减震和电磁屏蔽功能,而且易于加工成型和废料回收。
镁和镁合金正成为现代汽车、电子、通信等行业的首选材料,被誉为“21 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1]。
随着世界金属镁消费需求的逐年增长,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将金属镁作为战略物资加以储备的形势下,由于环境和成本问题导致国外大量原镁生产企业关闭,这对全球镁生产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镁业分会统计,截止2007 年底,世界原镁产量77.43 万t,中国的产量为65.93 万t,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是中国镁行业经济运行状况最为困难的一年,其原镁产量为50.18 万t。
然而,金属镁产业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在我国生产金属镁时排出的工业废渣,很多镁厂都是作为废物丢掉,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
随着镁渣的大量排放堆积,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镁渣随着雨水的冲淋汇入江河湖泊对农作物和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危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及农作物的生长。
每生产1 t 金属镁大约排出8~10 t 左右的镁渣,以2009 年我国原镁产量50.18 万t为例,共生产工业镁渣500 万t 左右,相当于两个日产8 000 t水泥厂一年水泥的产量。
我国镁产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高污染、高能耗、技术装备水平低及技术创新能力低等特点,如何充分利用镁渣成为制约我国镁产业发展的的一大主题。
金属镁冶炼还原渣脱硫性能探析

颗粒大 小对 脱硫性 能也 有很 大影响 。从 实验数 据中 可以 了解到 颗粒 为 <0 . 103mm的镁渣与0.32mm-1.2mm的镁渣相比,在经过3h脱硫后,钙的利用率相 差17%左右。在化学反应的初期,径粒比较小的镁渣反应速度高于径粒比较大 的镁渣。从而可以看出,镁渣颗粒的大小是影响镁渣脱硫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深度研究发现,吸收剂的钙转化率伴随着镁渣颗粒的增大而变小。径粒比 较大的镁渣,由于会发生孔阻塞的情况发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钙的转 化效率。结论:径粒的大小对脱硫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客观条件允许情况 下,最好选择径粒相对比较小的镁渣进行脱硫。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44-01
金属镁在工业中的应用极多,因此就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在进行生产过 程中,大约冶炼出一吨金属镁,就要生产出7t左右的金属镁还原渣。这种金属镁 还原渣属于工业废料,山西省属于产镁大省,其年产生镁渣大约在200万t左右, 但是对于镁渣的处理却是一大难题,现今处理镁渣的方法主要是倾倒在荒地中 或者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使空气及土地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本文针对这 一问题进行探讨。
四、结论 本次实验研究是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的,虽然与循环流化床炉有比较大的 差别,但是,得出相应的转化率结果还是具有研究意义的。与此同时,还要充分 考虑到循环流化床炉的气固接触条件比较好,其脱硫性会比本次实验好很多, 在本次实验基础上,预计脱硫效率可以达到78.3%甚至更多。根据上述内容可 以断定在进行脱硫时,可以使用镁渣作为脱硫剂。镁渣可以作为脱硫剂使用不 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寻找到了廉价的脱硫剂,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镁 工业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晓磊.金属镁冶炼还原渣脱硫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 (05). [2] 乔晓磊,金燕.金属镁冶炼还原渣脱硫性能的实验研究[J].科技情报开 发与经济,200(7 03). [3] 李经宽,乔晓磊,金燕.金属镁渣作为脱硫剂的性能实验研究[J].太原 理工大学学报,200(8 11). [4] 李经宽.镁渣脱硫剂活化性能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 05). [5] 乔晓磊,金燕,王旭涛,等.金属镁渣在流化床反应器内脱硫性能的实 验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 05). [6] 王兴.金属镁渣在流化床反应器内脱硫性能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 大学,2011(05).
皮江法炼镁还原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皮江法炼镁还原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钢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把利用镁矿石开发制备镁给予了重视。
皮江法炼镁工艺是国内外采用最多的工艺方法,是一种绿色、低成本、高效率的镁生产方法。
皮江法炼镁工艺由解矿、熔炼、精矿等环节组成。
解矿是用强碱溶液浸渍矿物,使之与镁产生反应,起到分解矿物的作用;熔炼是用盐酸溶液中的碱在高温下将镁熔化;精矿是将解矿的结晶物溶解、收集和沉淀,将金属镁进一步回收。
在皮江法炼镁工艺中,过程参数对镁产量及产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优化这些参数是使镁矿石能够更有效地制备出高品质镁的关键。
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皮江法炼镁工艺的参数优化方法。
首先,本研究就工艺参数优化的内容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优化策略,将模型看作是一个两参数问题,通过改变参数的范围和大小来获得利润最大化。
其次,就镁矿石分析获取镁矿中各元素及其元素比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研究该矿石可以制备出的镁高品质。
最后,利用矩阵量化分析、计算机仿真、工艺参数调控技术等方法,优化了皮江法炼镁工艺的参数,使其达到更高的产量及品质。
总之,本研究通过研究改进皮江法炼镁工艺,实现了镁矿石制备高品质镁的技术和工艺参数优化,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将推动镁矿石制备高品质镁及其产业化发展。
此外,本研究还提出了改进皮江法炼镁工艺及其参数优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
首先,在实验室和工业上要进行更多更全面的试验,不断完善工艺条件和参数优化,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及品质;其次,要开展更多的计算机模拟和仿真研究,建立短期及长期的皮江法炼镁工艺的动态模型;最后,要进一步开发和改进更加绿色、低成本、高产量及品质的,更加高效率的皮江法炼镁工艺。
综上所述,本研究尝试研究皮江法炼镁工艺及其参数优化,以提高镁矿石制备高品质镁的技术及其工艺参数优化,将为镁矿石行业的发展和进一步改进皮江法炼镁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研究理论参考。
皮江炼镁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1987 年起,皮江炼镁在我国开始工业化生产。
由于皮江炼镁工艺产品成本低、设备投入少,因此,
皮江炼镁企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皮江法也是
能源与自然资源密集型生产工艺,每生产 1 t 成品
镁,将会排出 6.5~8.0 t 的废镁渣[1]。目前,大部分冶
炼厂将镁渣倾倒在荒地或者填埋山洼,大量堆积的
废弃镁渣,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给环境带
利用镁渣的自身膨胀来抵消水泥基胶凝材料的 自身收缩行为,不仅使得镁渣能得以利用,同时还能 改善胶凝材料的自收缩危害。
肖力光[8]配制了镁渣胶凝材料,并探讨了镁渣 掺量、物料粉磨工艺、辅助激发剂复掺对镁渣胶凝材 料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镁渣与矿渣掺量相等 时,镁渣胶凝材料有较好的强度;“先混后磨”工艺所 制备的镁渣胶凝材料强度更高;复掺水玻璃、硫酸 钠、石膏三种辅助激发剂后,镁渣胶凝材料强度性能 达到 32.5 强度等级复合水泥标准要求。 3.4 新型墙体材料
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镁渣资源化既是保护环
境的迫切需求,也是创造经济价值的一条途径,镁渣
的合理利用关系到镁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目标。因此,本文综述了皮江炼镁工业废渣的生
成、特性,以及Leabharlann 前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为皮江炼镁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提供
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1 镁渣的成分
45.5
32.6
6.81
3.64
2.78
由表 1 可知,炼镁得到的还原渣中主要成分为 硅酸二钙 β-2CaO·SiO(2 s)[2]。在还原罐内 1 473 K 的 条件时,硅酸二钙以 β-2CaO·SiO2 形式存在;还原结
收稿日期:2019-09-26 基金项目: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408001-2) 第一作者简介:郭丽娜(1972—),女,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博 士,讲师,现从事冶金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
请叙述皮江法炼镁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

请叙述皮江法炼镁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皮江法炼镁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镁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 c l a i m a nd t r e a t me nt of ma g ne s i um s l ag f r o m pi dg e o n pr o c e s s
H a n F e n g l a n , Y a n g Q i x i n g 2 , Wu L a n e r , G u o S h e n g w e i
无 机 盐 工 业
52
第4 5卷 第 7期
2 0 1 3年 7月
I N0RGAN I C C HE MI C AL S I NDUS T RY
皮江 法炼镁镁 渣 的回收处理 木
韩凤 兰 。 杨奇 星 , 吴 澜尔 , 郭生伟
( 1 . 北 方 民族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宁夏 银 川 7 5 0 0 2 1 : 2 . 吕勒 奥理 工 大 学 矿 物 和 金 属 回收 循 环 研究 中心 )
( 1 . S c h o o l o fM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f i a n g e o f N ti a o n a l i t i e s , Y i n c h u a n 7 5 0 0 2 1 , C h i n a ; 2 . R e s e a r c h
摘
要: 取 自宁 夏 惠 冶镁 业 的镁 渣 粉 体 经 过 改 质 . 提 高其 体 积稳 定 性 后 可 作 为 建 筑 材 料 将 镁 渣 与 硼 酸 盐混 合 .
压制 成 块 , 然 后 高 温烧 结 。 扫描 电子 显 微 镜 研 究 表 明 , 在 较 高 温 度 下 硅 酸 多 晶型 物 中 因 为加 入 的 硼 酸 盐 中 的 钠 离 子 和硼 离子 而稳 定 镁 渣 中 自由氧 化 镁 的 含 量 也 随 着 烧 结 过程 的进 行 而 减 少 混 合 质 量 分 数 为 0 . 4 % 0 . 6 %硼 酸 盐 的 炼 镁 还 原渣 在 1 2 0 0 o C 烧结 5 - 6 h后 . 变 成 体 积 稳 定 的结 合 体 。可 以将 处理 过 的镁 渣 用 于 建 筑 材 料 . 在 制 镁 过 程 中节 省 宝 贵 的 自然 资 源 . 减 缓 全 球 气候 变 暖 关键 词 : 镁; 硼酸盐 ; 皮 江法 ; 稳定性 ; 建筑 材 料 中图分类号 : T Q 1 3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4 9 9 0 ( 2 0 1 3 ) 0 7 — 0 0 5 2 — 0 4
p o s s i b l e t o u s e t h e t r e a t e d s l a g i n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s , s a v i n g v a l u a b l e 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d e c r e a s i n g t h e g l o b a l w a r mi n g i m— p a c t i n ma g n e s i u m p r o d u c t i o n v i a P i d g e o n p r o c e s s . Ke y wo r d s : ma g n e s i u m; b o r a t e s ; p i d g e o n p r o c e s s ; s t a b i l i t y ;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w i t h 0 . 4 %- 0 . 6 %( ma s s f r a c t i o n)o f b o r a t e s a n d s i n t e r i n g a t 1 2 0 0℃ f o r 5 - 6 h, b e c a me v o l u me s t a b l e a g g r e g a t e s . I t i s t h e n
Ab s t r a c t : Ma g n e s i u m s l a g p o w d e r f r o m Ni n g x i a Hu i y e Ma g n e s i u m I n d u s t r y C o . , L t d . w a s t r e a t e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v o l u me s t a b i l — i t y f 0 r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b u i l d i n g ma t e ia r l s . T h e s l a g wa s mi x e d wi t h b o r a t e s , p r e s s e d i n t o b iq r u e t t e s ,a n d t h e n s i n t e r e d a t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 S E M s t u d i e s s h o we d t h a t u n d e r h i g h e r t e mp e r a t u r e C a 2 S i O 4 p o l y mo r p h s w e r e s t a b i l i z e d b y Na a n d B i o n s i n t h e
a d d e d b o r a t e s . T h e f r e e Mg O c o n t e n t i n t h e s l a g wa s a l s o d e c r e a s e d b y t h e s i n t e r i n g t r e a t me n t . T h e s l a g p o wd e r , a f t e r mi x i n g
C e n t e r fMi o n e r l a s a n d Me t l a s R e c o v e r y nd a Re c y c l i n g , L u l e a U n i v e r s i t y fT o e c h n o l o g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