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海洋鱼类
【初中历史】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海鱼

【初中历史】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海鱼【—第一天一、海鱼和河鱼鱼肉的总体营养价值大致相同:河鱼和海鱼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生长环境。
事实上,严格来说,河鱼应该被称为淡水鱼。
常见鱼类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武昌鱼、罗非鱼、鳗鱼等;海洋鱼类包括带鱼、金枪鱼、大黄鱼、小黄鱼、西班牙鲭鱼、鲑鱼和大菱鲆。
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鱼,它们的营养成分大致相同,总营养价值非常高。
首先,鱼类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最适合人类的需要。
因此,它是人类摄入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其次,鱼类脂肪含量较低,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人体吸收率可达95%,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鱼类富含矿物质,如铁、磷、钙等;鱼肝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
另外,鱼肉肌纤维很短,水分含量较高,因此肉质细嫩,比畜禽的肉更易吸收。
与营养价值很高但不易吸收的食物比起来,鱼肉对人们的健康更为有利。
二、海鱼的营养和味道略好:营养成分差不多,并不等于二者的营养价值完全一样。
海鱼在营养成分的含量上比河鱼多,营养价值略胜一筹。
海里的营养极其丰富,尤其含有大量营养盐,使海鱼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更高。
此外,海鱼的肝油和体油中含有一种陆地上的动植物所不具备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有被称为dha(俗称脑黄金)的成分,是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
另外,海鱼中的欧咪伽3脂肪酸、牛磺酸含量都比淡水鱼高得多,对心脏和大脑具有保护作用。
就口味而言,海鱼也比河鱼好吃。
这是因为海鱼的游动范围和力量都比河鱼大,这使得它的肌肉弹性更好,味道也更好。
河鱼尝起来像泥土,因为它们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的水中。
这样的环境适合放线菌的繁殖和生长。
细菌通过鱼鳃侵入鱼的血液,分泌一种带有泥土气味的棕色物质,在烹饪过程中很难去除。
三、河鱼有着与生俱来的土腥味:说到吃鱼,蒸、炖等做法更合适。
河鱼鲫鱼生长周期长,肉质柔软,营养价值高,适合老年人、儿童和孕妇食用。
然而,一些淡水鱼,如鲤鱼和鲢鱼,在蒸的时候很难掩盖它们的泥土味,而且它们的味道比海鱼差得多。
七年级生物水产动物

• 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 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 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然而, 人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正 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 使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甚至灭 绝。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本节小结:
• 1.你了解了吗?常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 2 .你明白了吗 ?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
• 各种鳍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 • 尾鳍能控制前进的方向(类似船的舵)
•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 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 红色的。
鳃耙 鳃弓
鳃丝
鱼鳃结构
鱼类的特征
• • • • 1、体表大多覆盖鳞片; 2、用鳃呼吸; 3、用鳍游泳; 4、终生生活在水中
特点和结构特点。
• 3 .你认同了吗 ? 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水生 动性不同
•
其他水产动物
•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有贝壳(或内壳)
节肢动物:身体分部且分节,足和触角分节。
水域环境的保护:
• 水中生活的动物有许多,它们都是生态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质疑:水域环境的好坏对这些水生动物的 生活有没有影响?
一、水产动物
要与水生动物区别开
鲫 鱼
鲫鱼生活在淡水中,是杂食性鱼,它以硅藻、 水生昆虫、有机碎屑和水草等为食物。
外部形态结构
• 1、体形呈梭形,体表覆盖鳞片,能分泌粘 液,可以减少阻力。 • 2、具有保护色(身体的背面深灰黑色,腹 面白色)。 • 3、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
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七年级生物水产动物

七年级生物水产动物水产动物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涉及到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对虾、梭子蟹等)、软体动物(扇贝、乌贼等)。
其中鱼类部分的知识在新课标中很重要。
因此本节内容在《常见动物》一节中居重要地位。
教材主要通过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让学生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对鱼鳃的介绍内容为重点内容。
其次通过对虾、蟹、扇贝、乌贼等动物的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水产动物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水产资源,最后通过和鱼类的比较,得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材的难点是探究鱼鳍的作用,尝试用观察、实验来研究动物。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本课的核心环节。
在“实际用”栏目中,重点说明水质污染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及水产资源的保护。
学生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善于表现自己,思维活跃,好动而且好奇心强,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直观能力较强。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实物或标本观察并进行讨论、思考、发言。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鱼比较多,如鲫鱼、鲤鱼和鲢鱼等,学生对鱼的外形和结构名称比较了解,所以在外形和结构名称上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把重点放在内部结构(如鳃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以下几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学生不能按一定顺序回答鲫鱼外形的结构名称、对鲫鱼身体三部分的划分界限描述不准确、不能说出侧线的作用、在探究鱼鳍作用中对探究结果描述不准确。
所以在这些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
设计理念(1)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重过程,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愉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双自主”。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所以在教学中先从认识多样的水产动物入手,然后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再探究鱼鳍的作用,最后观察鲫鱼呼吸现象、鳃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原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常见动物 一水产动物课件 冀教

•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 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 红色的。
鳃耙 鳃弓
鳃丝 鱼鳃结构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12022/1/11January 11,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12022/1/112022/1/111/11/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12022/1/11
质疑:水域环境的好坏对这些水生动物的 生活有没有影响?
• 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 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 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然而, 人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正 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 使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甚至灭 绝。难道不值得我们了吗?常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 2.你明白了吗?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
一、水产动物
要与水生动物区别开
鲫鱼
鲫鱼生活在淡水中,是杂食性鱼,它以硅藻、 水生昆虫、有机碎屑和水草等为食物。
外部形态结构
• 1、体形呈梭形,体表覆盖鳞片,能分泌粘 液,可以减少阻力。
[初中生物]第一章第四节鱼类课件(新人教).ppt118
![[初中生物]第一章第四节鱼类课件(新人教).ppt118](https://img.taocdn.com/s3/m/1376093a7375a417866f8f5d.png)
鱼类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 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养 殖业和 捕捞业 都是国 家的重 要产业, 千百万 人以渔 业为生。
同时鱼类作为食物还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 白质,而且味道鲜美,因此也成为了 餐桌上 必不可缺的菜品。
第 四 节 其中有著名的“四大家 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及鲤鱼和鲫鱼等。 青鱼 草鱼
鲢鱼
镛鱼
中华鲟
海水鱼类
生活在海洋中,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 鲳鱼,鲆鱼,鳕鱼,鲑鱼等。 银鲳 带 鱼
鲨鱼
1、鲫鱼的身体结构
躯干
头
眼
尾
侧线
↓
口
↗
↓
↗
鳃盖
2、体形特征
思考: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 么关系?
总结: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
时的阻力,适应水中生活。
3、体表特征
鳞片坚韧,有保 护作用;
侧线可感知水流 测定方向; 体表粘滑,可减 少游泳阻力。
4、用鳃呼吸
(内部密布 毛细血管)
鳃丝
水由口进经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 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 空排出体外。
七年级鱼类知识点

七年级鱼类知识点
鱼类是水生动物的一类,是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各类水域中的一
种生物。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七年级的鱼类知识点。
一、鱼类的分类
鱼类可以分为无颌鱼类和有颌鱼类两类。
无颌鱼类包括海蠕虫
和光膜虫等,有颌鱼类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种。
二、鱼类的形态特征
鱼类通常具有鳃呼吸和鱼鳍等器官,可以在水中顺畅地游动。
它们的身体多为流线型,具有牢固的外骨骼和皮肤,可以更好地
适应水下生活环境。
三、鱼类的生存习性
鱼类各种习性因水域环境和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别。
大部分海洋、江河和湖泊中都有不同种类的鱼,它们各自生存并与其他生物相
互作用。
四、鱼类的读图解析
在生物学中,读图解析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对于七年级的学
生而言,要学会看图解表示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图解来回答问题。
五、鱼类的生态环境
鱼类栖息的环境条件与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水生植
物等因素有关。
不同水域的鱼类生态环境不同,有的鱼类需要高
氧水质,有的鱼类则可在低氧水质下生存等。
综上所述,以上是七年级鱼类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
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海洋鱼类ppt课件

据有关研讨记载,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然地游近鱼群, 然后可延续放出电流,遭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 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 为了捕食,也能够是一种生理需求。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 超越它们食用所需求的量,这给渔业消费带来危害。电鳗放 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干再放电。利用这一特点, 渔民们捕捞电鳗时,先把家畜赶到水中,使电鳗放电,等到 它们把电量耗费掉,再进展捕捞,这样做可以防止渔民被击 伤。
鱼、大洋鲱鱼、鲐鱼、毛鳞鱼、狭鳕和大西洋鳕 鱼。在这几种鱼中,秘鲁鯷鱼的捕捞量起伏很大, 最高年份产量可突破1000万吨,最近几年鱼产 量急剧下降。
世界最大的渔场在西北太平洋,这里盛产鲑、 鳕、鲱和秋刀鱼等,产量最高年份接近2000万 吨,其中大西洋的东北区产量就有1300余万吨, 居世界第二。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
蝴蝶鱼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具有一系列顺应环境的 身手其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动而改动。蝴蝶鱼的体表有大 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 现不同的颜色。通常一尾蝴蝶鱼改动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 需几秒钟。
许多蝶蝴鱼有极巧妙的伪装,它们常把本人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 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 “伪眼〞,常使捕食者误以为是其头部而遭到迷惑。当敌害向其 “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剑鳍疾摆,逃之夭夭。
②发电器官放电还能用于定向,一些具低电流的鱼类能在本人的 周围呵斥电场,电场周围的物体因导电性的不同,便能引起鱼体 周围电场发生不同的变化,鱼类侧线系统中的特殊神经细胞,能 协助鱼类迅速地判别这些物体的性质和位置。
③新近研讨发现,电鳗放电还有辅助呼吸的功能,它经过发出强 弱不同的电流,使体内的水分解为氧和氢,氧气直接进入血液, 以弥补水中氧气的缺乏,氢气进入肠道,由口中排出。
七年级生物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PPT教学课件

鱼类资源的现状
由于水域污染、过度捕捞、兴修水利等因素,鱼类 锐减。湖北省洪湖从1959-1987的28年间,有70种鱼绝迹。 20世纪90年代,全国82%的淡水污染,死鱼 最多的年份甚 至达到50000000公斤。许多国家制定了法律法规限制过度
捕捞,防止水域进一步污染。我国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请找出相应条款。
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 我国淡水鱼类养殖
我国主要的海洋鱼类 我国海洋鱼类养殖 鱼类资源的保护
淡水鱼类
四大家鱼 鲤鱼 鲫鱼 中华鲟
四大家鱼 上层浮游植物 中上层原生动物 中下层水草
底层软体动物 ☆
鲤鱼 ☆
鲫鱼1 ☆
鲫鱼2 ☆
鲫鱼3 ☆
中华鲟 ☆
淡水鱼的养殖---混合放养
依据:各种鱼栖息水层和食性的不同
比目鱼 ☆
海洋鱼类的养殖 历史:几百年。(例如明朝) 方法1、在潮水涨落地区的内湾、滩 涂、入海河流两旁的盐碱地挖沟、筑堤、 蓄水,把鱼苗引进圈养水体中人工养殖。 方法2、食品
鱼粉做饲料
制药。鳕鱼、鲨 鱼、鲆鱼、鲽鱼 的肝提炼鱼肝油
鱼类 ☆
工业原料
做法:将各种鱼放养在同一个水域里, 例如“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
历史:我国唐朝就开始混养“四大家鱼”, 中国式的池塘养鱼被公认为生态养鱼杰作
优点:充分利用水域立体空间和各种天 然饵料,从而增加鱼产量,达到高产。
☆
海洋鱼类
鲨鱼 金枪鱼
鳐 比目鱼
鲨鱼
鲨鱼属于软骨鱼类 ☆
软骨鱼类 ☆
鳐 ☆
金枪鱼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海洋鱼类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海洋鱼类,了解海洋鱼类保护的措施和意义,了解我国海洋鱼类的养殖
和增殖.
2.通过对我国海洋资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海洋鱼类保护措施及意
义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学生只有了解了鱼类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意义,了解了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才能知道怎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生态学观点,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作为重点.
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易混淆,或把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所以养殖和增殖的概念应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三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先复习讨论上节课留的两道思考题.学生回答后,简要小结,并强调淡水鱼的种类在我国是较多的,而海洋中鱼的种类也是较多的。
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海洋鱼类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引本节课题。
(二)新课:
1.我国主要的海洋鱼类
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我国海洋鱼类生活、繁殖的优越地理环境,然后通过录像(也可以是投影片或挂图)给学生展示我国丰富多采的海洋资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海洋鱼类已知的有100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6,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0种以上,并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种类,如:带鱼、鳕鱼、马面、鳓鱼、鲐鱼等.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虽然我国有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鱼类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可以请同学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若举不出来,教师可给学生举出例子说明。
现在我国鱼类资源遭到这么大的破坏,我们必须要加强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从而引出下一个学习内容。
2.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
先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强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学生经过讨论会回答出各种具体的措施,学生可能会答出:制定法律条文,禁止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捕鱼,控制鱼网网眼的大小等。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我国已在1986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其中规定了“不得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进行捕捞,不得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这些措施可比较有效地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和肥育期间的幼苗,还规定了“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将渔业发展的重心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
所以搞好渔业生产的养殖和增殖,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好渔类资源。
3.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
此部分内容最好通过放海洋鱼类养殖和增殖的有关录像使学生了解人工养殖和增殖的具体方法,从而了解养殖和增殖的概念。
首先让学生了解利用湖水涨落地区的内湾、滩涂、人海河流两旁的盐碱地,来挖沟、筑堤、蓄水、把鱼苗引人圈养的水体中,这是进行人工养殖。
然后让学生了解,通过建立人工鱼礁来诱集真鲷、鲻鱼、金枪鱼等多种鱼类的方法和通过人工方法使少数亲鱼产生出大量优良品种的幼鱼,大量投入海中,让其利用天然饵料自行成长即人工放流的方法都可以使鱼类得到增殖。
所以进行人工放流与建造人工鱼礁都是积极增殖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
【板书设计】
第三节海洋鱼类
一、我国主要的海洋鱼类:
带鱼、马面纯、鳓鱼等
二、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
养殖为主
三、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
(1)养殖:人工养殖
人工鱼礁
(2)增殖人工放流
(北京八十中学江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