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

合集下载

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

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

单元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在城市交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轨道交通中,行车组织是保障轨道交通运营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

行车组织的基础是线路的规划,重要客流节点的设计,车站的设置,列车调配的制度以及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和舒适的运营。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

1. 线路规划线路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只有合理的线路规划才能实现高效、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线路规划应考虑人口布局、城市规划、交通状况、地形、建筑等因素,尽可能合理地连接不同区域,满足人群出行需求。

同时,也应考虑站点的设置,在重要换乘节点应设置大型车站,方便市民出行。

2. 重要客流节点的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对不同站点进行分类设置。

重要的客流节点应给予更大的设计考虑,如换乘站、商业区、政府机关、文化娱乐场所、交通终端、医疗救援产业等,考虑到这些重要节点的交通压力以及人群聚集的地方。

合理的客流节点设计将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促进城市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3. 车站的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考虑安全、便利的设置原则。

一方面,车站应设置在交通流量大、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以确保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另一方面,车站应有简单直观的导向标示,在紧急时刻可方便快速地疏散乘客。

车站的亭子、楼梯、电梯、卫生间等硬件设施应与使用需求一致。

车站的硬件设施的完善、优化和管理,能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4. 列车调配的制度以及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和舒适的运营列车的调配制度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平稳运营至关重要。

应根据不同时间段、交通流量等因素来确定列车的实时调度,以确保乘客出行的高效性和流畅度。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安全、可靠和舒适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车厢内的座位、通道和把手的设计,都应考虑到乘客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确保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 项目三--非正常行车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 项目三--非正常行车
1.2011年12月1日当前时分,如图3-7所示,021次载客列车在华侨城站清客,原车体 加开211次运行至深圳大学站。请向驾驶员发布清客调度命令,发布临时停运、加开列 车的列车调度命令。
图3-7当前运行状况示意
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发布清客调度命令时常常会口头命令,命令号码***,021次列车 华侨城站广播清客。
五、调度命令内容和格式
(一)调度命令内容
调度命令内容包括发令人、受令单位、受令人、命令要求等。书写调度命令应简 明扼要、用语规范,常见的书面命令样板如下: 1.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行车命令 受令者:˟˟站至˟˟站,˟˟站并交˟˟驾驶员 内容:“因 站联锁设备故障,自发令时起, 采用站间电话联系法组织行车。” 2.区间下人命令 受令者:˟˟站并交˟˟驾驶员 内容:“自 在 站 3.救援命令 受令者:˟˟站至˟˟站,˟˟站并交˟˟驾驶员、˟˟驾驶员 内容:“自 时起,准 站清客后开救 次至 站(回段/折返线)。” 站 行故障列车清客,同时, 次在 站(站外)与故障车连挂(牵引/推进)运行至 时起,准 至 站 单位人员 ,凭令登 行区间抢修施工。” 次列车, 站至 站 行线正线
经确认正确向值班站长报告次道接车进路好了6听取汇报后复诵次道接车进路好了三引导接车7听取发车站发车通知并填写行车日志8布置值班员次开过来引导接车9复诵次开过来引导接车10显示引导信号监视列车进站停车四开通区间11填写行车日志报发车站电话记录次点分秒到并向行调报点12向值班站长交回路票13收回路票日期命令复诵人姓名接受命令人姓名行调姓名阅读时间签名发令时间号码受令单位内容行车日志样式三电话闭塞和站间自动闭塞的异同电话闭塞与站间自动闭塞的相同点在于
• • •

6.封锁区间命令 受令者:站,站并交驾驶员 内容:“自 时起,至 时止,段(站)发 站(站外或折返线)至 站(站外或折返线)封闭,准 次至 站(站外或折返线)后,封锁区间自行解除。”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1)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
③混合式站台车站:既有岛式站台,又有侧式站台的混合形式。一 般多为始发/终到站,设有道岔和信号联锁等设备。
图1-6 侧式站台车站
2.车辆及车辆段 (1)车辆 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技术含量 较高,是直接为乘客提供服务的设备。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
1)客车组成形式。
1.列车运行基本概念 (1)运营时刻表 运营时刻表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它规定了运营 线路的每个运营周期(一般为每天)的起止时间、高峰期起止时间、 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顺序、列车在一个车站到达和出发(或通过)的 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分、折返站列 车折返作业时间及电客车出入车厂的时刻。 (2)行车间隔及列车停站时间 1)行车间隔。 2)列车停站时间。 (3)列车延误及晚点 1)列车延误及晚点的定义。 2)列车晚点统计方法。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
③换乘站:设置在两条及两条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交叉点。除具有 供乘客乘降的基本功能之外,其最大的特点是乘客可从一条线路换 乘到另一条线路。有平面换乘和立体换乘之分。换乘站在最大程度 上节省了乘客出站、进站及排队购票的时间,为乘客换乘提供方便。 3)按车站设置的位置可分为:地下站、地面站和高架站。 ①地下站:线路、主体建筑和设备设施设置在地下隧道的车站,又 可分为浅埋式车站和深埋式车站两种。 ②地面站:线路、主体建筑和设备设施设置在地面的车站。 ③高架站:线路、主体建筑和设备设施设置在高架桥上的车站。 4)按站台形式可分为: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和混合式站台 车站。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
③联络线。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同种制式的线路实现列车过轨 运行,一般通过线与线之间的联络线实现,联络线的位置在路网规 划中确定,如图1-4所示。 ④出入段线。出入段线是从车辆段到运营正线之间的连接线。车辆 段出入线可设计为单线或双线,平交或立体交叉线路,具体方案要 根据具体地理条件和远期线路通过能力需要来确定。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总结(企业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总结(企业管理)

单元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1。

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特点一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1.城市轨道交通有别于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容量大,准时、快速,安全、正点,利于环境保护,节省土地资源;但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一旦遇到事故时,乘客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城市轨道交通有别于铁路的特点:如运营范围,运行速度,服务对象,线路与轨道,车站,车辆段,车辆,供电,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方面。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行车组织工作的要求:安全性要求高,通过能力大,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限界条件苛刻。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特点:①具有完善的列车速度监控功能,②联锁关系较简单,但技术要求高,③车辆段独立采用联锁设备,④行车调度自动化水平高。

1。

2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一列车运行的基本概念1。

列车:是指以正线运行为目的,按规定辆数编成并具有列车标志的车组。

2。

运营时刻表: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的一个综合计划。

3.最小行车间隔时间:有利于减少旅客在站候车时间,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增大对乘客的吸引力,利于减少列车编组辆数,节省工程投资。

4.停站时间:主要取服从旅客需要,取决运营需要。

5。

折返方式与折返时间:站前折返,站后折返以及综合式折返,一般折返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6.列车运送速度:有运行速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

7.行车通过能力:可以通过行车通过能力来计算车辆运行的编组方式。

8。

列车编组和车辆配置等。

二列车运行的调度指挥:行车调度员可以采取的运行调整方法有1.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出列车。

2.加开停运列车,备用列车替换或变更列车运行交路.3.组织列车加速运行,恢复正点.4。

组织车站加速作业,压缩停站时间。

5.组织列车不停车通过某些车站.6。

组织列车在具备条件的中间站折返运行.7.扣车.8.调整列车运行时间间隔。

三主要行车人员:包括行车调度员,列车驾驶员,车站行车值班员和车辆段、停车场人员。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二 行车组织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二  行车组织基础

图2.7 折返方式
任务1 车站Βιβλιοθήκη 线路的认识2)渡线:渡线是用道岔将上行线、下行线及折返线连接起来的线路,它 又分为单渡线和交叉渡线(如图2.8和图2.9所示)。 3)存车线:为了故障列车能尽快退出正线运营,每隔3~5个车站应设置 存车线,供故障列车临时存放或检修之用。
图2.8 单渡线
图2.9 交叉渡线
任务1 车站及线路的认识
图2.11 停车线
图2.12 检修线
任务1 车站及线路的认识
3、轨道系统的构成 轨道是由钢轨、轨枕、联接零件、道床、防爬设备和道岔组成。 (1)钢轨 钢轨的功用是支撑和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运行,并把车轮传来的压力传给轨枕 以及为车轮滚动提供阻力最小的表面;有的线路钢轨还为供电、信号电路 提供回路的作用。 (2)连接零件 钢轨必须通过连接零件才能固定在轨枕上,钢轨之间也需要用连接零件连成 整体。 (3)轨枕 轨枕直接支撑钢轨,并通过扣件牢固与钢轨连接。 (4)道床 道床的作用是支撑轨枕、把从轨枕传来的压力均匀传布给路基,它还有缓冲
任务1 车站及线路的认识
3)折返站是指设在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设有折返线、渡线等 折返设备,可供列车进行折返作业的车站。 4)换乘站:设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不同线路的交叉点或汇合点处,供 乘客由一条线路转乘至另一条线路的车站。通常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乘客的换 乘采用联票制度,不需要重新购票,线路间的换乘十分方便。 5)枢纽站:由此站分出另一条线路的车站。 6)联运站:车站内设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线路进行联运。
【教学任务】

任务1 车站及线路的认识


【任务要求】 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线路的组成及分类 2、认识线路及信号标志。 【知识准备】 1、车站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站应具备列车到发、停车和乘客上下的功能, 是客流集散的场所,是运营企业与服务对象的主要联系环节,同时 车站还应当具备折返及存车等功能。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车站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车站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分类 车站可分为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2020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2020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2020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应坚持安全导向,贯彻集中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行车组织基础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统筹内部各专业部门,合理制定行车计划,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图、车辆运用计划、施工作业计划、乘务计划等。

其中,共线、跨线运行线路的行车计划应共同制定。

运营单位应做好土建工程、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等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各设施设备系统兼容协调,能够按照最大设计能力稳定运行,保障行车组织需要,充分满足客流需求。

运营单位应建立行车指标统计分析制度,对行车计划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五条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应以满足客流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线路客流规律及线网衔接等因素,有效发挥线路能力,经济合理地运用车辆和安排施工维修时间,确定线路运营时间及各时段的行车间隔、停站时间、行车交路等。

运营单位应将列车运行图作为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组织内部各部门严格根据列车运行图的要求开展运营生产工作,保证按图行车。

列车运行图应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常态化延长运营服务时间或缩小行车间隔的,运营单位应充分论证运用车数量、线路条件等设施设备能力及施工维修时间、人员配备需要等情况,确保满足安全运营条件的方可组织实施。

列车运行图应至少保存2年。

第六条行车指挥层级自上而下分为线网监控级、线路控制级和现场执行级,下级服从上级指挥。

线网监控级负责监控线网运行状态、统筹线网运营生产、指挥应急情况下线网列车运行调整,以及对外联络协调。

线路控制级负责本线路的运营状态监控、运行调整和应急指挥。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应坚持安全导向,贯彻集中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行车组织基础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统筹内部各专业部门,合理制定行车计划,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图、车辆运用计划、施工作业计划、乘务计划等。

其中,共线、跨线运行线路的行车计划应共同制定。

运营单位应做好土建工程、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等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各设施设备系统兼容协调,能够按照最大设计能力稳定运行,保障行车组织需要,充分满足客流需求。

运营单位应建立行车指标统计分析制度,对行车计划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五条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应以满足客流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线路客流规律及线网衔接等因素,有效发挥线路能力,经济合理地运用车辆和安排施工维修时间,确定线路运营时间及各时段的行车间隔、停站时间、行车交路等。

运营单位应将列车运行图作为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组织内部各部门严格根据列车运行图的要求开展运营生产工作,保证按图行车。

列车运行图应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常态化延长运营服务时间或缩小行车间隔的,运营单位应充分论证运用车数量、线路条件等设施设备能力及施工维修时间、人员配备需要等情况,确保满足安全运营条件的方可组织实施。

列车运行图应至少保存2年。

第六条行车指挥层级自上而下分为线网监控级、线路控制级和现场执行级,下级服从上级指挥。

线网监控级负责监控线网运行状态、统筹线网运营生产、指挥应急情况下线网列车运行调整,以及对外联络协调。

线路控制级负责本线路的运营状态监控、运行调整和应急指挥。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行车组织基础课件项目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行车组织基础课件项目一

始发终到站 折返站
乘客乘降
乘客乘降
接、发车,列 车折返,
列车检修、整 备,存车
接、发车 列车折返
换乘站 乘降、换乘 接、发车
3.线路其他情况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站距各有不同,一般 建设在市中心的车站站距较短,甚至不到 半公里,建设在市郊的站距达到几公里, 甚至超过10公里。一般车站站台的有效长 度最小118米。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在 150米,最大坡度正线达到24‰,联络线甚 至达到30‰。
118米
4.车站表报
• 车站报表种类较多主要有:调度命令登记 簿、电话电报记录簿、破加封登记簿、车 站行车作业登记簿、行车日志、调度命令 纸、路票、绿色许可证、交接班登记簿、 设备故障报修登记簿、外部人员出入登记 簿、施工检修登记簿、非运营时间进出车 站登记簿、车站公共区域暂存物品登记簿、 车站夜间施工联保登记簿、车站安全巡视 登记簿、运营线列车救援作业时间记录表、 FAS运行登记簿。
• 中间站:指办理正线接发车及客运业务的车站, 是列车运行图中经过的车站。
• 换乘站:除办理中间站的接发车,乘降作业外, 同时也是乘客换乘不同线别列车的场所。
• 折返站:指除办理中间站的接发车,乘降作业 外,由于配有折返线,存车线还可办理列车折 返转线作业。
车站功能一览
客运作业 行车作业
中间站 乘客乘降 接、发车
• 顺向道岔是指使列车先经过岔心,后经过尖轨的道 岔。逆向道岔则是指使列车先经过尖轨,后经过岔 心的道岔。
• 挤岔一般指列车顺向经过道岔且道岔位置不正确, 列车车轮挤过道岔使尖轨与基本轨分开的情况。
• 掉道是指列车逆向经过道岔且道岔处于四开状态, 车轮一个在直轨上一个在曲轨上由于轨距加大造成 车轮脱离钢轨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保险法的概念及内容
• 一、保险法的概念 • 广义的保险法是指以保险为对象的一切法规的总称,
包括保险公法和保险私法。
• 狭义的保险法,则专指保险私法,保险公法不包括
在内。
• 形式意义的保险法,系指以保险法命名的专门性文
性。
• 实质意义的保险法,泛指法律体系中有关保险法律
规范的总和。
第一节 保险法的概念及内容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1)钢桶由薄钢板制成,刚度、强度均较好,其缺 点是造价高,自重大,易腐蚀。广泛用于石油、油 脂、食用油及化工产品的储运;由于钢板的导热性 好,不宜包装对温度敏感的物品。
▪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下铁道和轻轨铁路)是现代化都市的 重要基础设施,它安全、迅速、舒适、便利地在城市范围内 运送乘客,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在城市各种公 共交通工具中,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污染低、 受其他交通方式干扰小等特点,对改变城市交通拥挤、乘车 困难、行车速度下降是行之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 都市所必需的交通工具。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 圳、南京已建成档次和规模不同的地铁并进行扩展和延伸, 武汉高架快速轨道线、重庆单轨运输线、大连轻轨线、长春 轻轨线已建成通车,成都、沈阳、青岛、西安、哈尔滨、杭 州、苏州等城市轨道交通也正在建设。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出 现了建设高潮,前景十分广阔。
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 2.保险业法 • 保险业法又被称为保险公法,是调整保险监管关
系、规范保险人经营行为的法律规范。
• 3.保险特别法 • 保险特别法是相对于保险合同法而言,是指保险
合同法之外,民商法中有关保险关系的规定。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一、包装概念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 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二、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生产的 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地看成生产的终点。 包装对物品具有,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和便利性的三大特点,以及保护商品、方 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的四大功能。
轨交通在10000—30000人次之间,而公共汽车、电车为 8000人,在客流密集的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可疏散公交客 流。 (2)准时、快速 ▪ 城市轨道交通有自己的专用线路,与道路交通相隔离,不受 其他交通工具的干扰,不会出现交通阻塞而延误运行时间, 可保证乘客准时、迅速地到达目的地。
第二章 保险法概述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材料的不同分类 (1)纸质包装 纸质包装由于成本低、质量轻、回收容易,应用广泛。 (2)木材包装 通常为运输包装,其形式主要有各种箱、桶、托盘等。 (3)塑料包装 由于塑料所具有的许多优点,如气密性好、易于成形封口、防潮、耐 酸碱、耐腐蚀等,应用较为广泛。 (4)金属包装 常用的金属包装有以下三种:马口铁容器、铝罐和喷雾罐。
▪ 建议学时:16学时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是城市轨道 交通的中心工作,指在运输生产的过程中, 为完成运送乘客的任务所进行的一系列与运 输有关的工作。它担负着指挥列车运行、保 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任务。城 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运营的核心。
1.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 保险法是调整商业保险法律规范的总称。具
体地说,保险法是调整保险活动中保险人与 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之间法律关系 的重要民商事法律,也是国家对保险企业、 保险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的法律。
第一节 保险法的概念及内容
• 二、保险法的内容 • (一)保险法的构成 • 1.保险合同法 • 保险合同法是保险法中的核心内容,是调整保险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2)塑料桶与钢桶相比较,自重轻,纵向强度高而 横向强度低,所以只能竖直码垛;防水、防潮能力 较差,不能室外存放,更忌雨水淋;密封性差,如 有需要,可在桶内加塑料袋密封。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3)纤维桶的自重较轻,纵向强度高而横向强度低, 所以只能纵向码垛而不能横向码垛;防潮防水能力 差,不能露天存放;密封性差,如有必要,可在桶 内加塑料带密封;成本低,回收容易,对环境无影 响。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速度、输送能力和效率与行车组 织工作密切相关,行车组织工作是轨道交通系统完成其运营 任务的核心。行车组织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和运营 工作,制定相应的行车组织规则,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1.城市轨道道交通有别于城市路交通的特点 ▪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城市道路交通无可比拟的优势: (1)容量大 ▪ 地下铁道单向每小时运送能力可达30000—70000人次,轻
单元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
▪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特点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本概念 3、能正确识别列车运行图,明确列车运行图基本要 素的意义,知道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步骤。 4、熟悉行车闭塞法的种类及其行车办法。 5、了解列车开行计划与列车交路的含义及确定原则。 6、了解行车有关规章制度,养成遵章守纪的优良工 作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