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的问题与措施

浅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的问题与措施

浅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的问题与措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是保障动物健康、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保障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

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1. 执法标准不统一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不同地区、不同执法部门的执法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了执法工作的不规范和不统一。

这给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容易引发执法不公和腐败问题。

2. 监督措施不足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监督措施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的地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执法部门的监督职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导致了一些养殖场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和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

3. 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够高,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掌握不够,导致了执法工作的不规范和不公。

一些执法人员可能存在腐败现象,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形象和权威。

4. 盲目执法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一些执法部门可能存在盲目执法的问题,对养殖户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过度干预,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解决措施1. 统一执法标准针对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当建立统一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标准,明确监督执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

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素质,确保执法工作的规范和统一。

2. 加强监督措施为了解决监督措施不足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养殖场和经营者的日常监督,确保动物卫生的基本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执法部门应当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养殖场的实时监测和追踪,及时掌握动物卫生状况的变化情况。

3.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为了解决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考核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1 67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对执法工作不配合,导致执法工作难以开展。

2.2 缺乏执法检疫人员动物卫生执法监督人员职责包括监管养殖场、兽药、动物产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疫情监控和消毒灭源等工作,我国的养殖业发展迅速,且我国国土辽阔,动物数量多,地点分散,检疫监督执法人员相对较少,所监管范围过大,很难保障执法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

而有些屠宰场会在夜间工作,缺少检疫人员进行轮班值守,避免不了会出现漏检的现象。

基层执法人员多数是临时招聘而来的辅助执法人员,没有确定编制,工作强度较大,且工资福利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基层执法队伍的稳定性较低,工作状态较差。

2.3 执法人员水平较低、职责不明动物监督执法工作复杂且专业性强,工作人员缺乏检疫知识、专业水平较差,无法做好检疫工作,导致检疫出现问题。

动物监督执法工作的执法人员多为兽医相关专业人员,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对法律理解不准确,且基层工作人员年纪较大,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弱,难以学习新的检疫和法律知识,对新的政策不够了解,导致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成效较差。

我国动物防疫法相关内容是根据实际发展不断进行修订更新,基层监督执法人员对自身职责认识不足,未及时更新职责内容,极易发生疏漏,导致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发生。

2.4 资金缺乏、科技水平低政府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支出较少。

基层动物监督执法工作的地点偏远、条件较差、设备不足、技术手段落后,不能吸引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加入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阻碍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经费不足,不能保障基层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取样和检测设备,执法调查和取证等工作难以开展,检疫工作通常依靠经验进行判断,准确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王 鑫动物卫生安全包括食用动物和观赏类动物,动物卫生关系着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一些动物养殖多且杂乱的地方检疫和监督不到位,就会出现地区性的疫病传播问题。

当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难点与对策思考

当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难点与对策思考

X u m u s h o u y i一、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难点分析1、监督执法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进一步扩大,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广大基层地区动物养殖总体上较为分散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执法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由于基层地区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数量配置不足,工作范围较广,待遇条件较差,资金不到位,监督职责越来越严重,疫情发生风险越来越大,造成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开展范围较窄。

部分地区的动物监督工作人员不敢执法,不想办案,工作积极性不足,使得基层地区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出现被动化的趋势。

2、兽医素质有待加强作为动物防疫的主体,官方兽医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动物卫生防疫工作质量。

在当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着人员配备不足,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差,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工作能力较差,专业知识长时间不更新,在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的提升。

3、监督执法手段单一动物防疫法规的出台实施使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同时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加规范,监管范围更广,这就使得执法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从现阶段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监督管理和执法较为单一的形式,调查取证水平欠缺,调查证据能力薄弱。

基层地区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由于缺乏独立性,经常受制于其他部门,再加上没有配置专业化的设备,缺乏独立的工作场所、必要的交通工具,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之后,不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使得大量证据被消灭,执法难度较大,执法不到位,取证难度较大。

二、做卫生监督工作对策分析1、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能力,规范执法文书制作。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典型案例的发布工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是指对禽畜、家禽家畜、水生动物、野生动物等进行监督检测,并规范其血源检测、疫情防控、饲料配送、兽药使用等环节的行为。

但在实践中,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

本文将分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问题一:卫生检测存在漏洞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过程中,卫生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但是,由于人员不足、设备不齐、技术水平不高等许多原因,卫生检测存在漏洞,难以发现疾病和病原体,导致疾病传播。

对策:加强卫生检测标准,提高检测人员技能水平,增加检测设备和器材的投入。

建立动物卫生检测网络,提高信息互通,增强监管能力,加强对禽畜交易等环节的监督,严格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问题二:兽药滥用兽药是保护动物健康的必要手段,但滥用兽药会导致药物残留物超标,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同时还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和传播,危害人民健康。

对策:强化兽药管理,建立完善的兽药配送和销售管理体系,严格掌控兽药流向,减少兽药的滥用和超量使用。

同时,加大对兽药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兽药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

问题三:疫情防控不到位动物疫病会对养殖业经济带来极大损失,同时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会带来威胁。

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疫情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由于防控措施不到位,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仍然难以遏制。

对策: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落实疫苗接种、隔离、检测等预防措施,严格控制交易、流通渠道等环节。

积极发挥社区、农村监测和报告机制的作用,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的协调管理,在发生疫情时及时组织处置,控制和消灭疫源。

问题四:培训不足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技能有限,存在监管和执法能力不足的情况,会影响到动物卫生的检测、防控和法制建设工作,需要加强培训。

对策:加强技术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技能素质,丰富培训内容,加强实战技能培训,增加实际操作环节,加强理论和实践融合,提高监管和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问题及措施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问题及措施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问题及措施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业也逐渐成为了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由于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问题的存在,动物疾病防控和农产品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问题1. 缺乏卫生监督力度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很多地区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到位,导致监督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并不充分。

这给疾病防控和产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 人员素质不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关乎着动物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监督员队伍。

然而现实却是,由于岗位地位及福利待遇的低下,监督员的人员素质并不高,这会影响到监督的严格性和有效性。

3.并不完善的医疗机构体系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必须得到当地卫生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但事实上,不完善的医疗机构体系往往是制约卫生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基层卫生监督带来困难和挑战。

措施1.建立卫生监督与法治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当前,关注动物养殖安全和疾病防控是每个社会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方面,建立卫生监督与法治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培养一支具备法律素养、知识面广、责任心强、执行力强的监管队伍是十分重要的。

2.实施培训计划,提高卫生监督员素质提高卫生监督员素质是必要的举措,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培训计划来完善自身职业素养。

这些培训课程可以涵盖农业动物病害防治、食品卫生等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以提高监督员的业务水平和执行力。

3.强化医疗机构体系建设由于医疗机构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基层卫生监督工作不利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医疗机构体系建设是必要的举措。

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机构体系,可以更好地支持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

结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动物疾病防控和农产品安全,也给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了阻碍。

因此,必须在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力度和医疗机构建设。

只有在建立健全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动物健康,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包括饲养环境卫生不达标、饲料安全存在隐患、疫病防控不力、动物药品滥用等。

这些问题给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针对饲养环境卫生问题,应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检查,确保饲养环境干净整洁。

对于饲料安全问题,需加强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推进饲料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

在疫病防控方面,应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预警,实行全程全员生物安全管理。

对于动物药品使用问题,要加强对药品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动物药品使用标准。

针对隐匿养殖问题,要建立全程可追溯的养殖体系,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执法力度。

只有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才能有效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非常必要的。

2. 正文2.1 1. 饲养环境卫生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动物饲养环境中,卫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良的饲养环境会导致动物生长发育不良,容易感染疾病,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常见的饲养环境卫生问题包括粪便积累、环境污染、缺乏通风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1. 定期清理和消毒饲养环境,保持干净整洁。

定期清理动物粪便,防止积累并导致环境污染,同时定期对饲养场所进行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

2. 加强通风设施建设,保持空气流通。

合理设计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的可能。

3. 对饲养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建立定期检测制度,监控饲养环境的卫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饲养环境卫生问题,提高动物饲养质量,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

2.2 2. 饲料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饲料安全问题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难题之一。

许多养殖场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饲料或添加有害物质,导致动物健康受损,甚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监督执法工作的效果,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 执法力度不够,整治效果不明显。

对策一: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通过加强对养殖户及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其法律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有关规定,自觉配合监督执法工作。

对策二: 加强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

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并持续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益。

问题二: 监管措施不到位,监督执法工作不够有力。

对策一: 完善监管机制,确保监督执法工作有序进行。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监管对象,明确监管措施和监督执法的权限和程序,确保监管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加强对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执法行为合法、公正、公正,确保监管执法工作的落实。

问题三: 执法措施不当,侵犯养殖户合法权益。

对策一: 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纪律意识。

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纪律意识,确保其在执法过程中能够依法行事,不侵犯养殖户合法权益。

对策二: 建立权益保护机制,及时处理投诉和申诉。

建立健全权益保护机制,设立投诉和申诉受理平台,及时处理养殖户的投诉和申诉,保护其合法权益。

问题四: 执法标准不统一,影响执法效果。

对策一: 加强执法标准的统一。

通过制定统一的执法标准和操作规范,明确执法工作的具体要求,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果。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执法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提高其对执法标准的认知度,共同维护执法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问题五: 执法手段不灵活,难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加强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提高其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提高执法效果。

对策二: 建立科学战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浅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的问题与措施

浅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的问题与措施

浅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的问题与措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是保障动物健康与安全的重要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问题1. 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执法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执法经验,导致执法工作的效果和规范性受到影响。

2. 监督执法法规不完善当前,我国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法规仍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在执法标准、处罚力度等方面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给执法人员的执法实践带来了困难。

3. 执法工作缺乏科技支持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很多地区的执法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作业阶段,缺乏科技手段的支持。

这就导致了执法效率低下,执法成本高以及执法结果难以保证的问题。

二、措施1. 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针对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建立健全专业的执法人员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

还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严格执行执法人员的管理规定,保证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

2. 完善监督执法法规为了解决监督执法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强对监督执法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完善相关的执法标准、处罚力度等法规,明确相关的执法要求和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3. 推广应用科技手段针对执法工作缺乏科技支持的问题,可以推广应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执法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监督执法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监督执法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查询,提升执法的透明度和效能。

还可以推广应用无人机、摄像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对监督执法工作的监控和管理。

解决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完善监督执法法规以及推广应用科技手段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障动物健康与安全,促进动物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王睿
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1期
摘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保证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为文章阐述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工作开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给出具体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保证监督工作的具体落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卫生;卫生监督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渐加强,我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提高。

它的发展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从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行业在进行具体的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监督管理工作存在不到位问题。

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开展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存在问题
1.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

动物监督管理工作在发展中主要存在工作人员不足,而工作任务相对较多的情况,使得其工作任务分配工作存在不合理问题。

主要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方面,人员编制少,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及乡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少,核定编制与实际工作需要不匹配,个别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执法等工作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参与执行的法定条件都难以保障。

另一方面是在岗工作人员少,人员错位调用现象严重:部分县受地方政策、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有编制无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甚至个别县出现将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长期借调从事其他工作,又将其他站所人员借调从事检疫工作,但其他站所工作人员不具备官方兽医资格,与动物防疫法“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的规定相违背。

2.工作认识不足。

从动物监督工作在实际开展发展现状来看,它还存在监督执法人员工作观念尚未得到有效转变,执法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均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从事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保障工作,重服务、轻监管,工作观念尚未转变到监督管理、规范畜牧兽医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上来,执法人员不愿办案、不敢办案的现象依然存在。

3.缺乏有效检疫设备。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和社会、媒体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加之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缺乏相关检测仪器设备的科学支撑,检疫人员仅能凭专业素养和经验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常规检查,对潜伏期的疫病则难以发现,检疫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难以保证。

4.资金周转不足。

企业在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缺乏问题。

自2015年11月1日起,暂停征收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费后,大部分县都未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证章标志成本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动物卫生日常监管、监督执法等工作,因缺乏经费保障而难以深入有效推进。

5.法制观念落后。

法制观念在开展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这一工作过程中具有基础奠定作用,只有在加强工作人员法制意识的情况下,其监督工作才会被有效开展。

这一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方面。

在行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和管理相对人对法律法规、动物疫病、病害动物产品危害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不了解,遵法、守法意识还相对较弱,对开展防疫督查、查证验物等不理解,工作有抵触,甚至抗拒检查,监督执法阻力大。

二、解决对策
在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解决的过程中,主要需要从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入手,结合当前社会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制机制,促进企业执法能力的增强,强化管理工作。

具体措施方法如下:
1.促进执法能力的增强。

为有效提高全州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我单位始终坚持以训促学、以学促用、以用促进的原则,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时机,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切实加强全州动物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起一支敢于办案、善于办案、勇于办案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案必查、查必到底,涉嫌违法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案件查处过程中,严格程序,规范办案,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树立了动物卫生监督队伍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技术精湛、执法有力的良好形象。

2.强化管理工作。

采取与规模养殖场签订责任书、规模养殖场自行承诺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提高业主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监督检查,督促养殖场健全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档案、免疫档案、投入品使用记录等养殖档案,强化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规范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疫情报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引进种用动物检疫审批、出栏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努力实现动物防疫监督源头管控,进一步夯实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

3.消除疫情传播隐患。

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的有关规定,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监管,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专项检查、督查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全州检疫申报、受理、现场检疫、畜禽标识查询、检疫记录、检疫出证等行为,严格检疫操作规程,杜绝没检疫条件就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不具备官方兽医资格进行检疫出证、“隔山开证”等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倒卖或伪造证章等违法行为。

强化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严防其流入其他渠道,消除疫情传播、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隐患。

4.严肃处理监督违法行为。

提高工作人员执法为民的理念,紧紧抓住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等有利时机,采取上街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病死畜禽危害及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民关心、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对发现的动物卫生监督各类违法行为,及时进行立案查处,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达到立案查处一批、警示震慑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有效规范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秩序。

三、结语
在开展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人员认识,促进监管工作,针对疫情传播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并针对一些监督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打击。

从而保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开展。

参考文献:
[1]郭春泉,郭晓为.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兽医导刊,2016(23):38-39.
[2]李振国.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乡村科技,2017(14):73-74.
[3]郑柒永. 浅谈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15(18):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