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模拟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综合练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综合练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硕鼠》属于《诗经》中的()。

A.王风B.卫风C.秦风D.魏风答案: D2.下列各诗中不属于讴歌祖先功业的作品有()。

A.《生民》B.《采薇》C.《公刘》D.《绵》答案: B3.《战国策》属()。

A.编年体B.纪传体C.本末体D.国别体答案: D4.《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是()。

A.风B.小雅C.大雅D.颂5.《诗经》中区分风、雅、颂的标准是()。

A.时代B.作者C.音乐D.国别答案: C6.《离骚》是中国古典文学中()。

A.最早的抒情诗B.最早的叙事诗C.最长的叙事诗D.最长的抒情诗答案: D7.《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是()。

A.《大雅》B.《小雅》C.《国风》D.《颂》答案: D8.《九章》中有一首出色的咏物诗,诗人借物抒怀,表达了忠于故土的感情和高尚脱俗的志趣,它是()。

A.《哀郢》B.《涉江》C.《橘颂》D.《抽思》9.下列《诗经》作品中有一篇全景式地展示了古代农夫艰辛的劳动和苦难的生活,它是()。

A.《君子于役》B.《关雎》C.《东山》D.《七月》答案: D10.《九歌》共有()。

A. 1篇B. 9篇C. 10篇D. 11篇答案: D11.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形态主要有()。

A.骈文、散曲B.小说、戏曲C.辞赋、散文D.歌谣、神话答案: D12.《孟子》散文艺术风格上的最重要特点是()。

A.气势酣畅B.想象丰富C.文辞华艳D.委婉含蓄13《湘夫人》选自()。

A.《九辩》B.《九章》C.《九歌》D.《招魂》答案: C14.《战国策》的行文风格属于()。

A.严谨简约B.辩丽横肆C.自然平淡D.典雅精工答案: B15.下面散文()为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体现其风格特征。

A.《五蠹》B.《非攻》C.《劝学》D.《逍遥游》答案: D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两句名言出自()。

A.墨子《兼爱》B.庄子《逍遥游》C.屈原《离骚》D.荀子《劝学》答案: C17.《离骚》是一首波澜壮阔的抒情长诗,内容非常丰富,下列哪项内容在长诗中并未具体表现出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试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试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原始神话中射太阳的英雄是( )A.稷B.契C.羿D.鲧2.《大雅·生民》属于( )A.社会政治诗B.情爱诗C.玄言诗D.史诗3.《尚书》文风的特点是( )A.佶屈聱牙B.富艳浮夸C.质朴平实D.辩丽恣肆4.《孟子》文风的特点是( )A.冷峻峭拔,词锋尖锐犀利B.汪洋恣肆,想象奇幻谲诡C.说理透辟,逻辑推理严密D.气势丰沛,富有雄辩色彩5.《论语》属于( )A.记事体B.论辩体C.语录体D.论述体6.《离骚》的诗歌体式属于( )A.五言体B.六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7.《吕氏春秋》的文章特点是( )A.罗列事实,极力铺陈B.平实畅达,不求华丽8.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 )A.《论积贮疏》B.《陈时政疏》C.《论贵粟疏》D.《谏营昌陵疏》9.董仲舒《天人三策》的第三策阐述的主要思想是( )A.倡教化、轻刑罚的思想B.天人相应、“大一统”的思想C.黜奸选贤、教化爱民的思想D.重人轻天、人定胜天的思想10.《史记》中的魏公子信陵君是( )A.礼贤下士的典型B.刚直不阿的典型C.雄才大略的典型D.机智大度的典型11.在写作上,班固《汉书》的特色是( )A.融注深情B.照录史实C.发愤指弊D.清议时政12.扬雄《长杨赋》的创作题材主要是( )A.山水B.祭祀C.田猎D.园林13.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A.《文选》B.《玉台新咏》C.《乐府诗集》D.《古诗纪》14.《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的是( ) A.感慨人生无常B.恩爱相守重于一切C.游子人生悲慨D.相思令人憔悴15.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作家是( )A.陆机和潘岳B.何晏和丁谧C.阮籍和嵇康D.司马懿和夏侯玄16.太康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作家是( )A.傅玄B.张华C.陆机D.潘岳17.谢灵运诗歌追求的是( )A.清水芙蓉之美B.典丽华赡之美C.热烈明畅之美D.刚健雄放之美18.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是( )A.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B.曹操《观沧海》C.陶渊明《读山海经》D.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9.下列诗句出自谢灵运的是(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C.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D.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20.庾信后期的代表作品是( )A.《奉和山池》B.《拟咏怀》C.《山池落照》D.《子夜四时歌》21.“西曲”主要产生于( )A.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B.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C.今山西闻喜、万荣一带D.今江西九江一带22.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A.曹操B.曹丕C.曹植D.孔融23.下列作品中属于志人小说的一组是( )A.《异苑》、《幽冥录》、《拾遗记》B.《笑林》、《郭子》、《世说新语》C.《续齐谐记》、《西京杂记》、《博物志》D.《搜神记》、《齐谐记》、《三王墓》2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是( )A.《二十四诗品》B.《典论·论文》C.《诗品》D.《文心雕龙》25.“初唐四杰”之一杨炯擅长的诗体是( )A.五言律诗B.五言古诗C.七言律诗D.七言古诗26.王昌龄为后世传诵的诗歌均是( )A.五言古诗B.七言绝句C.七言古诗D.七言律诗27.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 )A.政治讽谕诗B.咏史怀古诗C.山水诗D.田园诗28.贾岛的诗歌风格是( )A.清新流丽B.苍凉悲壮C.幽僻清奇D.清刚劲健29.司空图的诗论主张是( )A.“六对”、“八对”说B.提倡风骨和兴寄C.要求诗歌补察时政D.“象外之象”说30.下列作品中属于晚唐游侠小说代表作的是( )A.《游仙窟》B.《南柯太守传》C.《柳毅传》D.《虬髯客传》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平顶⼭学院2005-2006学年第⼆学期期终考试《中国现代⽂学史(上)》试卷 B⼀、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学流派,其中,周作⼈等⼈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篇⽩话⼩说是____________,散⽂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化运动中第⼀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学史上第⼀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影响的新诗集。

5. 闻⼀多诗论的核⼼“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学⽣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出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旧戏的新的戏剧样式,被称为__________。

7. 周作⼈的散⽂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的双重⼈格。

8. 茅盾的长篇处⼥作是____________。

9. ⽼舍的带有科幻⾊彩的寓⾔体⼩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的⼩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学⽣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学《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词引进中国,并在⾃⼰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在“⼩说界⾰命”中,有⼈提出了“欲新⼀国之民,不可不先新⼀国之⼩说”的观念,这个⼈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钊2 ⽂学⾰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A.胡适和陈独秀B.鲁迅和周作⼈C.钱⽞同和刘半农D.沈尹默和叶绍钧3. 因为发现了礼教吃⼈的本质⽽发出“救救孩⼦”的呐喊之声的鲁迅作品是:A.《狂⼈⽇记》B.《阿Q 正传》C.《祝福》D.《社戏》││││││││││(第⼀页)│││││││共五页││││││││专业姓名学号班级密封线铺成⼀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与标准答案.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与标准答案.doc

精品文档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

[A] 《山海经》[B] 《楚辞》[C] 《淮南子》[D] 《左传》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A] 《春秋》[B] 《左传》[C] 《战国策》[D] 《国语》3、主张兼爱、非攻的是下列哪个诸子流派:()。

[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 齐、鲁、韩、马[B] 齐、鲁、韩、王[C] 齐、鲁、韩、毛[D] 齐、鲁、韩、郑5、《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6、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

[A]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C]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 锦工机锦,玉人琢玉7、“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A] 提倡纤巧绮靡[B] 提倡刚健骨气[C] 主张体物精巧[D] 主张竞为雕琢8、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

[A] 《出塞》[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C] 《黄鹤楼》[D] 《登高》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10、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渊明诗的是:(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B]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1.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幽婉深沉平淡自然缠绵悱恻俊逸秀美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平淡自然2. 白居易的诗歌中表现“兼济之志“的诗歌是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讽喻诗3. 《乐府诗集》将乐府诗分为九类十类十二类二十类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十二类4.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音乐的性质篇幅的长短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音乐的性质5. 东晋时期流行的诗歌是___。

永明体玄言诗回文诗山水诗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玄言诗6. 李商隐开创了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无题诗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无题诗7. 祢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归田赋》《鹦鹉赋》《二京赋》《刺世疾邪赋》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鹦鹉赋》8. 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作品《弹歌》的歌词是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断竹,续竹,飞土,逐宍9. 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情感浓郁,文气纵横引经据典崇实诚,通达深刻抨击时弊,愤世疾俗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崇实诚,通达深刻10. “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我们用来指太康诗歌初唐诗歌盛唐诗歌晚唐诗歌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盛唐诗歌11. 南朝诗人徐陵最擅长的诗体是宫体诗山水诗田园诗乐府诗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宫体诗12. 最能反映陶渊明诗风中“金刚怒目”一面的诗歌作品是《咏荆轲》《饮酒诗》《归园田居》《杂诗》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咏荆轲》13. 曾经高吟“不才明主弃”而走向山水的诗人是___。

王维孟浩然李白常建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孟浩然14. 在中唐时期的诗人中;为晚唐唯美主义诗风先导的诗人是柳宗元白居易元稹李贺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李贺15. 顾况诗歌的主要体裁是五古和七绝七律和七绝五律和五绝古诗和乐府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古诗和乐府二判断题1. 《垓下歌》和《大风歌》以楚歌的形式分别表现了两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失意与得意的心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高起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高起专)

1. (单选题) 《尚书》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本题1.5分)A 、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B 、 士刲羊,无血C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 、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标准答案:C2. (单选题) 在唐代边塞诗中,具有气质沉雄,颇多感慨风格的是( )(本题1.5分)A 、李益的边塞诗 B 、 岑参的边塞诗 C 、 高适的边塞诗D 、 陶翰的边塞诗标准答案:C3. (单选题) 我国先秦古籍《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本题1.5分)A 、履虎尾,不咥人 B 、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C 、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D 、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标准答案:D4. (单选题) 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本题1.5分)A 、《论贵粟疏》 B 、 《论积贮疏》 C 、《至言》 D 、 《陈政事疏》标准答案:A5. (单选题) 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 )(本题1.5分)A 、建安诗风 B 、 正始诗风 C 、 西晋诗风D 、 东晋诗风标准答案:A6. (单选题) 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本题1.5分)A 、骚体赋的终结 B 、 抒情小赋的开端 C 、 骈赋的开端 D 、 大赋文体的形成 标准答案:D7. (单选题) 《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本题1.5分)A 、 南、风、雅B 、 风、雅、颂C 、 雅、颂、南D 、 颂、南、风标准答案:B8. (单选题) “兼爱”是( )(本题1.5分)A 、孔子的中心思想 B 、 墨子的中心思想C、 孟子的中心思想D 、 庄子的中心思想 标准答案:B9. (单选题) 白居易闲适诗的基本特色是( )(本题1.5分)A 、 反映国计民生,发挥美刺作用B 、 表达知足常乐、温厚柔和的情致C 、受外界事物感动,形诸咏叹 D 、写山水风光和友情标准答案:B10. (单选题) 仲长统《乐志论》说:“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一卷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一卷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一卷考试题及答案1.《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收集所持的说法是()。

[单选题] *A.采诗说B.作诗说C.删诗说(正确答案)D.献诗说答案解析:(1)采诗说:如班固《汉书》(汉代),“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duó]徇于路以采诗。

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2)献诗说:《国语∙周语上》(先秦)“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而后王斟酌焉。

”3)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汉代)“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2.下列作品属于《九章》的是()。

[单选题] *A.《涉江》(正确答案)B.《河伯》C.《山鬼》D.《招魂》答案解析:《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

3.“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的论述出自()。

[单选题] *A.《周易》B.《吕氏春秋》D.《宋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宋书·谢灵运传论》说:“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4.《墨子》散文的突出特点是()。

[单选题] *A.逻辑严密,行文质朴(正确答案)B.浩然正气,雄辩风采C.谬悠之说,荒唐之言D.明切犀利,冷峻峭拔答案解析:《墨子》文章的特点: 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2)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5.蔡邕《述行赋》的创作意图是()。

[单选题] *A.咏物托志B.劝百讽一C.吊古伤今(正确答案)D.以美为讽答案解析:汉代辞赋类作品,从其内容和表现形式看,存在两种类型:一种以抒情述志为主,体式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蔡邕《述行赋》之类,这类作品一般被称为“骚体赋”。

另一种以状物摹绘为主,铺排夸饰,文辞富丽,如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张衡《二京赋》等,这类作品是一般所说的“大赋”或“汉赋”的典型。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6. 填空题名词解释1.《吕氏春秋》正确答案:《吕氏春秋》:是在秦相吕不韦主持下,由其门客集体编著而成,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其中以道、儒、法、阴阳家思想居多。

《吕氏春秋》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平实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及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涉及知识点:秦汉文学简答题2.贾谊散文的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贾谊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有:(1)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2)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

涉及知识点:秦汉文学3.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汉书.艺文志》法家类著录晁错文31篇,其中,《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和《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

晁错的散文,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具体对策。

如《论贵粟疏》首先说明务农、贵粟对于国泰民安至关重要,再例举事实指出当世农民疲于赋役又不得温饱,而商贾却坐收巨利的现状,最后提出“以粟为赏罚”的劝农、贵粟的具体对策,中肯可行。

晁错散文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如《言兵事疏》论“得地形”,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论贵粟疏》也有类似的说理方式。

涉及知识点:秦汉文学4.东汉散文发展大势。

正确答案:东汉前期浮妄的政治文化环境,反激出一批士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桓谭、王充等作文追求真实,力排虚妄。

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社会腐败。

一些士人清议时政,发愤指弊,他们的文章往往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富于激情和文采,王符、仲长统就是代表。

此外如冯衍、朱穆等,或抒写个人情事,或批评时俗浇薄,情真而辞切。

涉及知识点:秦汉文学5.《史记》的编撰体例。

正确答案:《史记》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

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组成,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上)》模拟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的诗歌305篇。

(2)《诗经》有“四诗”之说,其中,“朝廷之音”是指雅。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秦凤,蒹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见于《湘夫人》。

(4)《九歌》共有十一篇,《九章》共有九篇。

(5)“微言大义”指的是《春秋》这部古籍。

(6)《国语》是一部典型的国别体史书,《春秋》是一部典型的编年体史书。

(7)《论贵粟疏》的作者是晁错,《昌言》的作者是仲长统。

(8)“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是赵壹《秦客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是薛道衡《昔昔盐》的名句。

(9)“三张”是张陵、张衡、张鲁,“沈宋”是沈佺期、宋之问。

(10)汉乐府的“双璧”是《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11)“太康之英”是陆机,“元嘉之雄”是谢灵运。

(12)《悼亡诗》的作者是潘岳,初唐四杰中,擅长七言歌行的是卢照邻、骆宾王。

(13)“孤篇盖全唐”指的是《春江花月夜》这部作品。

(14)“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是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诗中的名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潦”是左思《咏史三首》诗中的名句。

(15)《四愁诗》是张衡的作品,《咏怀》是阮籍的作品。

(16)“五言长城”是刘长卿,“七绝圣手”是王·昌龄。

“七子之冠冕”是王粲。

(17)《史记》中的“书”相当于《汉书》中的志。

(18)为律诗定型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宋之问。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以下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有:AA春秋B国语C史记 D汉书(2)“九章”共有:AA九篇B十篇C十一篇D十二篇(3)《史记》中有《汉书》中没有的体例是:DA世家B表C列传》D志(4)以下人物中谁著有《蜀都赋》:DA刘向B班固C王逸D扬雄(5)以下史书擅长描写战争的是:AA左传B春秋C战国策D国语(6)被称为“微言大义”的历史散文是:BA左传B春秋C战国策D国语(7)是张衡的代表作。

CA七哀诗B咏史诗C同声歌D悲愤诗(8)是较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奠定了文人五言诗以抒情为主的格局;D A七哀诗B咏史诗C同声歌D悲愤诗(9)《登楼赋》是的作品。

DA王褒B曹植C刘桢D王粲(10)以“悼亡诗”而著称的是:BA陆机B潘岳C张华D傅毅(13)《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的作品BA阮籍B嵇康C陆机D庾信(14)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集中体现于中。

AA感遇诗B登幽州台歌C风雅论D修竹篇序(15)“钱刘”的“刘”是指:AA刘禹锡B刘长卿C刘沧D刘桢(11)“诗豪”是 BA白居易B刘禹锡C刘长卿D王昌龄(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均无分)(1)以下作品属于南北朝民歌的是:ADA《子夜歌》B《西北有高楼》C《迢迢牵牛星》D《西洲曲》(2)以下作品属于汉乐府的是:BDA《长亭连短亭》B《孔雀东南飞》C《迢迢牵牛星》D《陌上桑》(3)以下属于“九歌”的作品是:ABA湘君B山鬼C涉江D怀沙(4)以下属于晋初诗人的是:ABA陆机B潘岳C沈约D颜延之(5)玄言诗代表人物有:CDA刘琨B郭璞C孙绰D许询(6)汉大赋的代表人物有:BCA枚乘B扬雄C张衡D赵壹(7)以下是“永明体”代表作家的有:ABDA沈约B谢朓C谢惠连D王融(8)不是七言诗。

ABDA张衡《同声歌》B班固《咏史诗》C曹丕《燕歌行》D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9)属于韩孟诗派的是:BCA韩雄B卢仝C李贺D孟浩然(10)南朝民歌主要有以下两类:ADA吴歌B相和歌C杂曲D西曲(11)宋文帝时设置的有:ABCDA儒学馆B史学馆C玄学馆D文学馆(12)属于边塞诗的有:ABA王之涣《凉州词》B王翰《凉州词》C王维《赠韦将军》D高适《燕歌行》(13)以下诗人中以咏史诗而著称的是:ABA刘禹锡B杜牧C李商隐D罗隐(14)“元嘉三大家”是指ABCA谢灵运B颜延之C鲍照D庾信(15)以组诗形式进行抒情的有:ABA阮籍《咏怀诗》B陶渊明《饮酒》C鲍照的《拟行路难》D李白的《古风》(16)李商隐在诗歌类型的发展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ABA咏史诗B无题诗C咏物诗D山水诗(17)鲍照在诗歌类型的发展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ACA乐府体诗B无题诗C七言诗D边塞诗(18)以下属于晚唐诗人的有:ACDA贾岛B钱起C刘禹锡D姚合(19)属于苦吟诗派的诗人有:BDA皮日休B贾岛C杜牧D姚合(四)名词解释(8分,每题4分)(1)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2)六义:诗经学名词。

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五)简述题(22分,每题11分)(1)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主要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答:乐府是中国秦﹑汉至隋代的宫廷音乐机构。

后世亦指有关音乐文学的体裁。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

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

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

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

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

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

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

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

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

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

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

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

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2)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答: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3)陶渊明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

答:陶渊明思想之新与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态度,二是创作态度。

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总体特征是崇尚自然。

在看待生命问题上。

他委运大化,顺其自然.表现出超然无惧的清旷风度;在看待生活问题上,他贵身尚生,遗形取神,表现出应物而不累于物的处世风貌;在看待归耕问题上,他追求质性自然,保持个性舒展,表现出超尘脱俗的人格情操;在看待精神问题上,他称心足意,归朴守真,反叛“诗言志”,表现出体同大化的名士风貌。

陶渊明先儒后道,由儒人道。

李长之先生认为陶渊明是“儒家而进入道家”的。

陈寅恪先生认为:“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人自然为一体。

”“渊明之为人实外儒内道,舍释迦而尊天师者也。

”同时陶渊明糅合了当时流行的玄学,形成自己鲜明的思想特点。

玄学家认为,“自然”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也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治世原则。

阅读陶渊明的文学作品,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是陶渊明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

一、委运于自然造化——陶渊明的生命意识二、应物而不累于物——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三、质性自然——陶渊明退隐归耕的意义(4)李白作品中表现出哪三种人文精神?答:英雄精神据专家研究,李白平时是佩剑的。

儒生是坐而论道的,是学院派的,而侠则是要做事的,实践品格的,要君臣一体,要报国立功。

这正是中古社会的士人理想。

李白做人有什么追求向往?我想他是隐然有一种新“士”的自喜。

即儒、仙、侠合一的新“士”,李白是不知不觉,不期然而然地,一气化三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