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的方法及其实施
水准测量实施的步骤

水准测量实施的步骤1. 概述水准测量是一种基本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各点之间的高差或者相对高度的变化。
它在工程、建筑和测绘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包括前期准备、测量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2. 前期准备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2.1 确定测量路线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并规划出测量的路线。
路线的选择应考虑地形条件、障碍物和测量精度等因素。
2.2 布设控制点在测量路线上合理布设控制点,控制点应具备稳定性和代表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控制点的数量和间距要根据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合理设置。
2.3 准备仪器设备水准测量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水准仪、测量杆、三脚架等。
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准确度和正常工作。
3. 测量操作水准测量的操作包括测量点的设置、测量仪器的放置和水准仪的读数等。
3.1 设置测量点按照测量路线,在控制点之间设置测量点。
测量点的设置要求稳固、平整,以确保水准仪的放置和读数的准确性。
3.2 放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每个测量点上,确保其稳定和水平。
水准仪的放置要尽量避免振动和外部干扰。
3.3 读取水平仪示数使用水准仪测量仪器上的水平仪示数,并记录下每个测量点的读数。
读数要求准确并且稳定,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误差。
3.4 移至下一个测量点完成当前测量点的读数后,移动水准仪至下一个测量点,重复进行放置和读数的操作。
4. 数据处理测量数据的处理是水准测量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准确的高差结果。
4.1 数据清理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清理和校验,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4.2 高差计算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可以得到各测量点之间的高差结果。
高差的计算可以采用几何水准法或者临时曲线法等方法。
4.3 误差分析对计算得到的高差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评估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4.4 结果输出将处理后的测量结果整理和输出,生成水准测量报告或者图表等形式,以便于后续的应用和参考。
水准路线测量的布设及施测方法

水准路线测量的布设及施测方法[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中,水准路线测量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其布设及施测方法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测量施工人员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准路线测量;布设即测量水准路线测量工作主要是包括水准路线的测量、布设及施测方法和相关结果的处理方法。
测量人员不仅需要在测量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施测,还需要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保证测量的有效性。
一、水准路线(一)水准点首先根据需要,在地面上选定点位并埋设测量标志,然后用水准测量方法来测定其高程,以作为后期确定其他地面点高程的依据,这样建立的一些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一般用BM表示)。
水准点应按照水准路线等级,根据不同性质的土壤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需要而设立。
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一般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
1.永久性水准点永久性水准点由石料或混凝土制成,顶面设置半球状标志,其顶点表示水准点的高程和位置。
水准点也可用混凝土制成,顶面嵌入半球状的金属标志,如图1所示。
在城镇也可在稳固的建筑物的墙上设置墙上水准点。
2.临时性水准点临时性的水准点可以选在地面突出的坚硬岩石上,也可用大木桩打入地下,再在桩顶上钉一圆头钉。
建筑施工场地上的临时水准点一般是将木桩打入土中,为避免桩位移动而发生测量差错,应在桩的四周填上混凝土加以保护,桩顶上钉半球形状铁钉,作为水准点的标志点。
为方便今后的寻找和使用,埋设水准点后,应绘出能标记水准点位置的草图(称点之记),在图上要注明水准点的编号以及与周围地物的相对位置。
(二)水准路线的形式从一个水准点到另一个水准点所经过的水准测量线路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一般有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等几种。
1.闭合水准路线如图4(a)所示,BM1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1、2、3、4是待定高程的水准点。
这样由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经过各待定高程水准点又回到原已知点上的水准测量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3 水准测量

测量学基础高程测量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进而求得测点高程的方法。
它是高程测量中最基本、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在国家高程控制测量、工程勘察和施工放样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角高程测量利用经纬仪测量倾角,按三角函数解算出测点高程的方法。
该方法精度不高,适于在山区进行低精度的高程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根据大气压力随地面高程变化而改变的原理,用气压计测定测点高程的方法,其精度最低。
一、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的基本工具水准测量方法AB 大地水准面H AH Bh ABab前进方向后视水准尺前视水准尺水准测量基本原理大地水准面前进方向H A +a b h AB H AaH BAB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h AB 等于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h AB = a -bba H h H H A AB A B -+=+=B 点高程Attention高差的符号有正有负当高差为正值时,表示前视点B高于后视点A当高差为负时,表示前视点B低于后视点A计算高差时,一定要用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次序不能颠倒。
当需要根据一个已知高程的后视点,同时去测定多个未知点的高程时,可通过仪器的视线高H计算各点的高程,即:iH i=H A+a,H B=H i-b二、水准测量的仪器与工具2.1 水准测量的仪器与工具水准测量仪器、工具水准仪尺垫水准尺四等级:DS05、DS1、DS3、DS10字母D和S分别为“大地测量”和“水准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其后面的数字代表仪器的测量精度。
仪器的等级划分及其适用范围水准仪型号DS05 DS1 DS3DS10千米往返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 0.5mm≤1mm ≤3mm≤10mm主要用途国家一等水准测量及地震监测国家二等水准测量及精密水准测量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及一般工程水准测量一般工程水准测量2.2 水准仪 基本组成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主要用途瞄准目标并在水准尺上读数组成1-物镜、2-十字丝、3-对光透镜和4-目镜1物镜和对光透镜的作用使物体在镜筒内十字丝平面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倒立实像a1b1 目镜的作用是将a1b1放大成为倒立虚像a2b21-物体; 2-物镜; 3-对光透镜; 4-十字丝平面; 5-目镜十字丝作用照准尺子和读数十字丝中心(十字丝交点)和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2.4水准测量的方法

f h h1 h2
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fh容 •图根水准测量
平地: f h容 40 L (mm) 山地: f h容 12 n (mm)
•四等水准测量
平地: f h容 20 L (mm) 山地: f h容 6 n (mm)
6
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方法
2.4 水准测量的方法
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网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附和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1
水准测量的方法
二、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2
水准测量的方法
表2-1 观测日期 观测者
测 站 Ⅰ II III Ⅳ 测 点 BMA TP1 TP1 TP2 TP2 TP3 TP3 TP4 TP4 BMB 后视 1.339
计算检核
h a b HB H A
测站检核
•变动仪器高法 •双面尺法
成果检核
高差闭合差——fh
各测段实测所得的高差代数和与其理论值之间的差值
5
水准测量的方法
•附和水准路线
f h h ( H 终 H 起)
•闭合水准路线
f h h
•支水准路线
f h h往 h返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二) 天气状况 仪器编号 记录者 校核者
高 + 差 - 高 程 51.903 0.063 0.231 0.535 0.105 0.396 0.994 ∑h=+0.994 HB—HA=+0.994
4
备 注
已知A 点高程
52.897
∑a—∑b=+0.994
水准测量的方法
三、水准测量的检核
51.903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水准测量实施的步骤有哪些

水准测量实施的步骤有哪些介绍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表高程的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地表的等高线、建筑物的高度、地下水位等。
本文将介绍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1.确定测区范围–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区的范围。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区的大小,可以是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城市的范围。
2.选择基准点–在测区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基准点应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基准点可以是固定的建筑物、测量标志或者其他具有明显特点的地物。
3.设置水准测量路线–根据实际需要和测区的地形条件,设置水准测量的路线。
路线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免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以减小测量误差。
4.安装测量设备–在水准测量路线上,选择适当的位置安装水准仪、测站和支架等测量设备。
–安装设备时应确保设备的水平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进行初始测量–在测量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初始测量,即确定各个测站的高程起点。
–初始测量可以利用已知高程的基准点进行校正,并记录各个测站的起始高程数值。
6.进行测量–在初始测量的基础上,依次进行各个测站之间的相对高程测量。
–通过测量水准仪在不同测站位置上的读数,计算出各个测站之间的高程差值,并进行记录。
7.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测站的绝对高程,并绘制出测区内的等高线图。
8.检查和校正–在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后,需对结果进行检查和校正。
–检查和校正包括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查找并排除异常数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环境的稳定性,避免风大、雨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测量,以减小测量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测量设备的稳定性,避免设备受到撞击和震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尽量选取多个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比对。
•在结果检查和校正过程中,应注意对异常数据进行排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水准测量实施方案

水准测量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准测量是地理信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地表高程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国土资源调查等领域。
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准测量实施方案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测量范围,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水准测量的范围,包括测量区域的大小和高程变化范围。
2.选择测量基准点,根据测量范围确定测量基准点的位置,确保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准备测量设备,包括水准仪、测量杆、三角架等测量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4.确定测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准测量的方法,包括闭合回路法、开放回路法等。
三、测量过程。
1.设置水准仪,在基准点附近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水准仪,确保水准仪的稳定性和水平度。
2.测量高程,根据测量范围和方法,进行高程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实时校核。
3.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平差、误差检查等,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测量后的工作。
1.成果报告,编制水准测量成果报告,包括测量数据、处理结果、成果分析等内容。
2.质量评定,对水准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定,确保测量结果符合工程要求。
3.档案管理,对水准测量的原始数据、处理结果和成果报告进行档案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五、总结。
水准测量是地理信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测量前准备、规范的测量过程和合理的测量后工作,可以保证水准测量的质量,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高程数据支持。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测量工作提供参考,确保水准测量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准确可靠的成果。
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

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简介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球表面高程差的方法。
它通过确定各测站的高程值,来推算地面上其他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在土木工程、测绘、地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
步骤一:确定测站水准测量需要选择一系列的测站,以便测量地面上不同点的高程。
在选择测站时,需要考虑测站之间的可视性、地形等因素。
通常,将第一个测站定为基准点,其他测站则相对于基准点进行高程测量。
•确定基准点:选择一个位置稳定、易于访问的点作为基准点。
通常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作为基准点,也可以通过大地水准面确定基准点的高程值。
•确定其他测站:根据需要测量的区域确定其他测站的位置。
通常选择地势相对平坦、便于观测的地方,并保证相邻测站之间有足够的可视性。
步骤二:测量操作准备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准备工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查仪器:检查水准仪、测量杆等测量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它们正常运行。
•校准仪器:对水准仪进行校准,以消除系统误差,并保证测量的精度。
•安装测站:在每个测站点上,安装水准仪,并使其水平放置。
•设置测站标志:在每个测站处设置标志,方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步骤三:进行水准观测水准观测是实施水准测量的核心步骤。
通过在不同的测站上观测目标点的高程,可以确定各目标点的高程差。
•设置起始点:选择一个测站作为起始点,并记录其初始高程。
•观测目标点:在每个测站上,用水准仪观测指定目标点的高程,并记录测量结果。
•计算高程差:根据观测结果,计算每个目标点相对于起始点的高程差。
步骤四:数据处理与纠正通过观测和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纠正。
•数据校正: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校正,包括仪器常数的补偿、大气压和温度的修正等。
•跨越处理:考虑到测站之间的不可见区域,采用跨越处理方法来修正数据,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完整性。
•高程调整:通过对观测结果进行加权平差,进行高程调整,以消除残余误差和系统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准测量的方法及其实施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基本测法是:在图2-1中,已知A点的高程为H A,只要能测出A点至B点的高程之差,简称高差h AB。
,则B点的高程H B就可用下式计算求得:H B=H A+h AB (2-1)差h AB。
的原理如图2-1所示,在A、B两点上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图2-1 水准测量原理示意图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即水准仪,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截在尺上的位置分别为M、N,过A点作一水平线与过B点的竖线相交于C。
因为BC的高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高差h AB。
,所以由矩形MACH就可以得到计算h AB的式:h AB = a - b (2-2)测量时,a、b的值是用水准仪瞄准水准尺时直接读取的读数值。
因为A点为已知高程的点,通常称为后视点,其读数a为后视读数,而B点称为前视点,其读数b为前视读数。
即h AB =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视线高H i=H A+a(2-3)B点高程H B=H i-b(2-4)综上所述要测算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或点的高程,所依据的就是一条水平视线,如果视线不水平,上述公式不成立,测算将发生错误。
因此,视线必须水平,是水准测量中要牢牢记住的操作要领。
水准仪和水准尺一、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如图2-2所示,微倾式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组成。
水准仪的望远镜能绕仪器竖轴在水平方向转动,为了能精确地提供水平视线,在仪器构造上安置了一个能使望远镜上下作微小运动的微倾螺旋,所以称微倾式水准仪。
1.望远镜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和十字丝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能使我们看清远处的目标,并提供一条照准读数值用的视线。
十字丝是在玻璃片上刻线后,装在十字丝环上,用三个或四个可转动的螺旋固定在望远镜筒上,十字丝的上下两条短线称为视距丝,上面的短线称上丝,下面的短线称下丝。
由上丝和下丝在标尺上的读数可求得仪器到标尺间的距离。
十字丝横丝与竖丝的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2.水准器水准器的作用是把望远镜的视准轴安置到水平位置。
水准器有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两种形式。
圆水准器是一个玻璃圆盒,圆盒内装有化学液体,加热密封时留有气泡而成。
圆水准器内表面是圆球面,中央画一小圆,其圆心称为圆水准器的零点,过此零点的法线称为圆水准器轴。
当气泡中心与零点重合时,即为气泡居中。
此时,圆水准轴线位于铅垂位置。
也就是说水准仪竖轴处于铅垂位置,仪器达到基本水平状态。
管水准器简称水准管,它是把玻璃管纵向内壁磨成曲率半径很大的圆弧面,管壁上有刻划线,管内装有酒精与乙醚的混合液,加热密封时留有气泡而成,如图2-6所示。
水准管内壁圆弧中心为水准管零点,过零点与内壁圆弧相切的直线称为水准管轴。
当气泡两端与零点对称时称气泡居中,这时的水准管轴处于水平位置,也就是水准仪的视准轴处于水平位置。
符合式水准器,它是提高管水准器置平精度的一种装置。
在水准管上方装有一组符合棱镜组,如图2-7a)所示。
气泡两端的半影像经过折反射之后,反映在望远镜旁的观测窗内。
3.基座基座主要由轴座、脚螺旋和连接板组成。
仪器上部通过竖轴插入座内,由基座承托整个仪器,仪器用连接螺旋与三脚架连接。
二、水准尺水准尺是与水准仪配合进行水准测量的工具。
水准尺分为直尺、折尺和塔尺,如图2-8a)所示。
双面水准尺的分划,一面是黑白相间的称黑色面(主尺),黑面分划尺底为零,另一面是红白相间的称红色面(辅助尺),红面刻划尺底为一常数:4687mm或4787mm。
使用水准尺前一定要认清刻划特点。
尺垫是供支承水准尺和传递高程所用的工具。
水准仪的技术操作在水准仪的使用过程中,应首先打开三脚架,把架头大致水平,高度适中,踏实脚架尖后,将水准仪安放在架头上并拧紧中心螺旋。
水准仪的技术操作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粗平—照准—精平—读数。
一、粗平粗平就是通过调整脚螺旋,将圆水准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视线概略水平。
具体做法是:用两手同时以相对方向分别转动任意两个脚螺旋,此时气泡移动的方向和左手大拇指旋转方向相同,然后再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如图2-10b)所示。
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在任何位置水准气泡均位于分划圆圈内为止。
在操作熟练后,不必将气泡的移动分解为两步,视气泡的具体位置而转动任两个脚螺旋直接使气泡居中。
二、照准照准就是用望远镜照准水准尺,清晰地看清目标和十字丝。
当眼睛靠近目镜上下微微晃动时,物像随着眼睛的晃动也上下移动,这就表明存在着视差。
有视差就会影响照准和读数精度,如图2-11a)b)所示。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且反复交替地调节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共平面,且同时都十分清晰,三、精平精平就是转动微倾螺旋将水准管气泡居中,使视线精确水平,其做法是:慢慢转动微倾螺旋,使观察窗中符合水准气泡的影象符合。
左侧影像移动的方向与右手大拇指转动方向相同。
由于气泡影像移动有惯性,在转动微倾螺旋时要慢、稳、轻、速度不宜太快。
必须指出的是:具有微倾螺旋的水准仪粗平后,竖轴不是严格铅垂的,当望远境由一个目标(后视)转瞄另一日标(前视)时,气泡不一定完全符合,还必须注意重新再精平,直到水准管气泡完全符合,才能读数。
四、读数读数就是在视线水平时,用望远镜十字丝的横丝在尺上读数,如图2-12所示。
读数前要认清水准尺的刻画特征,呈像要清晰稳定。
为了保证读数的准确性,读数时要按由小到大的方向,先估读mm 数,再读出m、dm、cm数。
读数前务必检查符合水准气泡影像是否符合好,以保证在水平视线上读取数值。
还要特别注意不要错读单位和发生漏零现象。
普通水准测量实施一、水准点和水准路线水准点是测区的高程控制点,一般缩写为“BM”,用“ ”符号表示。
水准路线依据工程的性质和测区的情况,可布设成以下几种形式:1.闭合水准路线。
如图2-13a)所示,是从一已知水准点BM A出发,经过测量各测段的高差,求得沿线其它各点高程,最后又闭合到BM A的环形路线。
2.附合水准路线。
如图2-13b)所示,是从一已知水准点BM A出发,经过测量各测段的高差,求得沿线其它各点高程,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水准点BM B 的路线。
3.支水准路线。
如图2-13c)所示;是从一已知水准点BM1出发,沿线往测其它各点高程到终点2,又从2点返测到BM1,其路线既不闭合又不附合,但必须是往返施测的路线。
图2-13 水准路线图二、施测方法普通水准测量通常用经检校后的DS3型水准仪施测。
水准尺采用塔尺或单面只,测量时水准仪应置于两水准尺中间,使前、后视的距离尽可能相等。
具体施测方法如下:(1)如图2-14,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Ⅰ处,并选择好前视转点ZD1,将水准尺置于A点和ZD1点上。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差。
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值a1,并记入五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3。
(3)平转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值b1,并记入五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
至此便完成了普通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观测任务。
(4)将仪器搬迁到第Ⅱ站,把第Ⅰ站的后视尺移到第Ⅱ站的转点ZD2上,把原第Ⅰ站前视变成第Ⅱ站的后视。
(5)按(2)、(3)步骤测出第Ⅱ站的后、前视读数值a2、b2,并记入五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
(6)重复上述步骤测至终点B为止。
B点高程的计算是先计算出各站高差:h i = a i - b i (i=1,2,3……n)(2-6)再用A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各转点的高程,最后求得B点的高程。
即:h1=a1-b1H ZD1=H A+h1h2=a2-b2H ZD2=H ZD1+h2…………h n=a n-b n H B=H ZDn+h n将上列左边求和得:∑h=∑a-∑b=h AB(2-7) 从上列右边可知:H B=H A+∑h(2-8) 需要指出的是,在水准测量中,高程是依次由ZD1、ZD2……等点传递过来的,这些传递高程的点称为转点。
转点既有前视读数又有后视读数,转点的选择将影响到水准测量的观测精度,因此转点要选在坚实、凸起、明显的位置,在一般土地上应放置尺垫。
三、校核方法1.计算校核由公式(2-7)看出,B点对A点的高差等于各转点之间高差的代数和,也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的差值,即:h AB=∑h=∑a-∑b(2-9)经上式校核无误后,说明高差计算是正确的。
按照各站观测高差和A点已知高程,推算出各转点的高程,最后求得终点B的高程。
终点B的高程H B减去起点A的高程H A应等于各站高差的代数和,即:H B-H A=∑h(2-10)经上式校核无误后,说明各转点高程的计算是正确的。
2.测站校核水准测量连续性很强,一个测站的误差或错误对整个水准测量成果都有影响。
为了保证各个测站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校核。
变更仪器高法:在一个测站上用不同的仪器高度测出两次高差。
测得第一次高差后,改变仪器高度(至少10cm),然后再测一次高差。
当两次所测高差之差不大干3~5mm则认为观测值符合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若大于3~5mm则需要重测。
双面尺法:本法是仪器高度不变,而用水准尺的红面和黑面高差进行校核。
红、黑面高差之差也不能大于3~5mm。
3.成果校核测量成果由于测量误差的影响,使得水准路线的实测高差值与应有值不相符,其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时,认为外业观测成果合格;若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时,应查明原因进行重测,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一般等外水准测量的高差容许闭合差为:平原微丘区f h容=±12n mm山岭重丘区f h容=±40L mm (2-11)L——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五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校核,主要考虑其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
根据不同的水准路线,其校核的方法也不同,各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计算公式如下:(1)附合水准路线:实测高差的总和与始、终已知水准点高差之差值称为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
即:f h=∑h-(H终-H始)(2-12)(2)闭合水准路线:实测高差的代数和不等于零,其差值为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
即:f h=∑h (2-13)(3)支水准路线:实测往、返高差的绝对值之差称为支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
即:f h=-|h往|-|h返|2-14)如果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 h小于或等于其容许的高差闭合差f h容,即f h≤f h容,就认为外业观测成果合格,否则须进行重测。
四、成果处理五等水准测量的成果处理就是当外业观测成果的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时,所进行的高差闭合差的调整,使调整后的各测段高差值等于应有值,也就是使f h=0。
最后用调整后的高差计算各测段水准点的高程。
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以水准路线的测段站数或测段长度成正比,将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测段上,并进行实测高差的改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