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飞天”凌空》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上语文飞天凌空笔记

八上语文飞天凌空笔记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 年11 月20 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笔记:
- 层次结构:
- 第一部分(1-4):吕伟站在10 米高台的准备。
- 第二部分(5-18):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 第三部分(19-20):写观众的反应和赞美。
- 写作特点:
- 动静结合,对比烘托。
跳水前的沉静,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用了多个比喻,写得很细致。
“酷似”“像”“又像”,写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轻盈、优美。
-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了吕伟跳水的全过程,而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这些描写侧面烘托了吕伟跳水技术的高超。
- 采用了特写镜头。
对吕伟跳水的几个瞬间进行了特写,如“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插入碧波之中”,把吕伟跳水的动作、姿态、表情刻画得非常细致。
- 主题思想:这篇特写通过对吕伟跳水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刻画,展现了中国运动员吕伟跳水技术的高超,表达了作者对运动员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多魁记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C.“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 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时间人的情 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义,从而展 现了吕伟的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D.“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哧’地插进碧 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远镜头分写,有力地 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第3课 “飞天”凌空——跳水 姑娘吕伟夺魁记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悄• 然
悄• 声
静悄• 悄
B.屏• 除
屏弃 •
屏息 •
C.刹• 车
刹住 •
古刹 •
D.翘• 尾巴
翘首 •
翘望 •
【 解 析 】A 项 前 两 个 “ 悄 ” 读 “ qiǎo” , 第 三 个 “ 悄 ” 读
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
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这个句子的 主干是“中心如同鸿雁”。 D.“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 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这个复句是因果关系。
【解析】D项中的句子应是转折复句。 【答案】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 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 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 倒•海• 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
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后,兴冲冲地跑去银行汇钱,
7. 【2019•黄石】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 在韩国废除汉字几十年后的今天,韩国、日本等国又 对汉字“敬为上宾”,毕竟汉字在语言表现力、思考能力 上的“深思熟虑”高于韩文、日文,汉字的兴盛 ① 。 复旦大学邵毅平认为,汉字的命运不是由汉字本身决 定的,而是由国家力量强弱决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 学习汉语,或者复兴汉字,根本原因还是 ②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PPT优质教学说课复习课件说课

品味语言
4.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 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 的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 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 和欢呼表达澎湃的激情。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 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技法总结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句子中的关键动词、修饰词 (形容词、副词)、特殊词(拟声词、颜色词等)或运用修辞、表现手法的 词。答题思路:第一,了解词性、感情色彩,分析修辞、表现手法;第二,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确切含义及效果,第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答题模 式:如是动词,按照“……,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特征(情 感、形象),表现了……(感情)”的格式回答。如是形容词、副词,按照 “……地描摹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的格式回答。
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 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态来衬托吕伟的沉 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 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精读探究
课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体现新闻特写的 特点的?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裁上的突出特点。 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 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作者极有层次地描绘 了一 幅美丽的“飞天”画卷。全文没有什么背景穿插,全靠 作者现场观察,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观手法,描摹出吕伟 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富有视觉感、立体感。
课前自主学习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正面描写
导思1.文章是怎样用
特写镜头来 写吕伟跳 水过程的?
第三课飞天凌空笔记

第三课飞天凌空笔记《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 年11 月25 日《光明日报》,作者是夏浩然、樊云芳。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笔记:一、文学常识1.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的一种新闻体裁。
2. 特点: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墨重彩,营造气氛;善于运用背景来烘托和突出人物。
二、字词积累1. 凌(líng)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
2. 翘(qiáo)首:抬起头来。
3. 酷似(kùsì):极像。
4. 潇洒(xiāo sǎ):(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5. 轻盈(qīng yíng):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6. 悄(qiǎo)然:形容寂静无声。
7. 由衷(zhōng yóu):出于本心。
8. 新秀(xīn xiù):新出现的优秀人才。
9. 屏(bǐng)息敛(liǎn)声:暂时抑制呼吸和语声。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10. 眼花缭(liáo)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三、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第1 段):吕伟站在10 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2. 第二部分(第2-4 段):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3. 第三部分(第5-8 段):写了观众的反应和现场氛围,侧面烘托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四、写作特色1. 动静结合,对比烘托:以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托”“举”“蹬”“飞”等动词,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娴熟。
2.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吕伟跳水的正面描写和现场观众、裁判的反应的侧面描写,表现出吕伟跳水技术的高超。
3.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像轻盈的、笔直的箭”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吕伟跳水的优美姿态。
八年级上飞天凌空知识点

——八年级上——03 飞天凌空【文学常识】1.新闻特写定义:特写的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
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来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
它常常抓住事物有特征的一面进行描述,比消息更细腻、更生动、更形象。
由于新闻特写的画面感特别强,因此常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2.主要表达方式:描写。
3.选材:截取局部,并放大细节。
4.新闻特写的特点:①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②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感应过程;③放大细节。
5.新闻特写的分类: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
⑴人物特写:以人物为报道对象,截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加以描绘,从而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
⑵场景特写:以新闻事件中的场景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典型场景的描绘来反映整个事件。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15个)1.翘首而望(qiáo);2.屏息敛声(bǐng)(liǎn);3.酷似(kù);4.敦煌;5.凌空(líng);6.慷慨;7.从容不迫;8.眼花缭乱(liáo);9.轻盈;10.哧(chī);11.悄然不惊(qiǎo);12.如梦初醒;13.震耳欲聋;14.由衷(zhōng);15.气氛(fēn);16.新秀;㈡词语释义1.翘首而望:指抬头张望,形容盼望之切。
2.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3.酷似:指极其相似。
4.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5.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
6.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7.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8.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9.由衷:出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
【课文重点】㈠思维导图㈡主题归纳这篇新闻以特写镜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姑娘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渡中做出的优美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其精湛的技术,赞扬了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品质,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
八年级飞天凌空笔记

八年级的《飞天凌空》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以下是我整理的笔记:
背景介绍:文章以“飞天”为标题,讲述了一个中国跳水姑娘在比赛中获得冠军的故事。
这篇文章旨在展示中国跳水运动的魅力和运动员的坚韧不拔,以及中国体育健儿在比赛中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生字生词:在文章中,出现了一些生字和生词,例如“凌空”、“翘首”、“酷似”、“屏息”等。
需要掌握这些生字的读音和意义,以及生词的词义和用法。
重点语句:文章中有很多精彩的语句,例如“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飞天’的优美的身影。
”这个句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跳水姑娘的身姿,体现了中国跳水运动的优美和魅力。
段落大意: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大意如下: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介绍了跳水姑娘吕伟的背景和比赛前的准备情况。
第二部分(4-6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和精彩表现。
第三部分(7-8自然段):介绍了吕伟跳水获得冠军的意义和影响。
中心思想:文章通过描述吕伟跳水的精彩表现和获得冠军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体育健儿的拼搏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跳水运动的魅力和优美。
课后习题:文章后面有一些习题,包括解释重点词语、填空、选择题等。
需要认真完成这些习题,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总之,《飞天凌空》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需要认真阅读和理解。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跳水运动和中国体育健儿的拼搏精神,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飞天”凌空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飞天”凌空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飞天”凌空》知识点_南京学而思1对1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一、资料助读亚运会被称为亚洲运动会。
主要在亚洲举行,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
它每四年举行一次,与奥运会交替举行。
最初由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主办,1982年后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
第十八届亚运会将于2018年8月18日至2018年9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
2015年8月17日,中国奥委会已经正式提交了杭州代表中国申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的意向书。
9月16日,申办亚运会的悬念揭晓,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度过。
杭州成为继北京和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
二、感知、研习课文1.疏通下列字词。
凌空(líng)翘首(qiáo)酷似(kù)潇洒(xiāo) 轻盈(yíng) 屏息敛声(liǎn)眼花缭乱(liáo) 由衷(zhōng ) 悄然(qiǎo)2.整体感知。
思考:(1)概括《“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的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标题“‘飞天’凌空”的含义?明确:(1)文章叙述了第九届亚运会获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冠军的吕薇的精彩表现。
(2)文章把吕伟跳水的姿态比作“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的全过程,感动裁判和在场的观众,赢得了高分,获得了冠军。
3.重点研读(1)卢伟连贯的跳水动作分为跳跃、腾空、入水三个步骤,描述详细、生动。
请找出直接描述的句子中形象生动的特点。
找出比喻句进行分析。
如:“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把吕伟跳水时优美的身姿比作“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动作的完美,令人感动佩服。
(2)请找出文章的简介,分析其功能。
下面两个地方通过观众的反应和赞叹,衬托出卢伟的精彩表现。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重要知识点总结

1 / 2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重要知识点总结
重点字词
✧ 生难字
掠.(lüè)过 敛.
(liǎn)声 敦.
(dūn)煌 xiāo(潇)洒 慷kǎi(慨)
凌.(líng)空 轻yíng(盈)
悄.(qiǎo)然 由zhōng(衷)
眼花liáo(缭)乱
✧ 多音字
翘⎩⎪⎨⎪⎧qiáo(翘首)qiào(翘起) 刹⎩⎪⎨⎪⎧chà(刹那)shā(刹车) ✧
形近字 ⎩⎪⎨⎪⎧潇(xiāo)潇洒萧(xiāo)萧条啸(xiào)呼啸
⎩⎪⎨⎪⎧衷(zhōng)由衷衰(shuāi)衰弱哀(āi)悲哀
✧ 重点词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
03 飞天凌空
【文学常识】
1.新闻特写定义:
特写的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
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来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
它常常抓住事物有特征的一面进行描述,比消息更细腻、更生动、更形象。
由于新闻特写的画面感特别强,因此常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2.主要表达方式:描写。
3.选材:截取局部,并放大细节。
4.新闻特写的特点:①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②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感应过程;③放大细节。
5.新闻特写的分类: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
⑴人物特写:以人物为报道对象,截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加以描绘,从而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
⑵场景特写:以新闻事件中的场景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典型场景的描绘来反映整个事件。
【重点字词】
㈠字音字形。
(15个)
1.翘首而望(qiáo);
2.屏息敛声(bǐng)(liǎn);
3.酷似(kù);
4.敦煌;
5.凌空(líng);
6.慷慨;
7.从容不迫;
8.眼花缭乱(liáo);
9.轻盈;10.哧(chī);11.悄然不惊(qiǎo);12.如梦初醒;13.震耳欲聋;14.由衷(zhōng);15.气氛(fēn);16.新秀;
㈡词语释义
1.翘首而望:指抬头张望,形容盼望之切。
2.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3.酷似:指极其相似。
4.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5.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
6.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7.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8.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9.由衷:出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
【课文重点】
㈠思维导图
㈡主题归纳
这篇新闻以特写镜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姑娘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渡中做出的优美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其精湛的技术,赞扬了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品质,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
㈢写作特色
1.角度独特,中心突出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角度,描写过程,表现人物,突出中心。
文中没有记录运动员们平时辛苦的训练,没有记录紧张的参赛过程,也没有记录五星红旗在运动场上空高高飘扬的画面,而是选取了跳水运动员由准备到入水的那段时间,对其进行详细生动的描写,突出了吕伟完美的跳水技术,表现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巧用修辞,生动形象
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运动员的跳水过程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例如,以“轻盈的、笔直的箭”比喻吕伟入水时的身体姿态,既回应了前文的“修长美妙”,又表现出她身体打开得很充分,并引出了下文对她入水的精彩描写。
又如“1.7妙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中的“慷慨”一词巧妙地将时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吕伟跳水所用的时间之短,侧面衬托出其动作的娴熟。
3.动静结合
特写开头,记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是“动感”环境的烘托,头顶飘浮的白云、掠过身旁的飞鸟、八千名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观众。
动静结合,将吕伟跳水前的神态、风度和赛场氛围、全神贯注的观众勾画得活灵活现,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
吕伟即将开始的高难度精彩自选自动做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4.正面侧面描写
第⑤段通过外国记者的动作、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吕伟跳水技艺的精湛。
㈣重点问题掌握
1.文章为什么开头用“她”而不直接写出吕伟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开篇就把“她”定格在十米高台上,让她与白云、飞鸟为伴,却不直接写名字,一是因为她站得很高,下面的人看不清她是谁;二是给读者留下悬念。
这样写既符合特写的特点,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在第②③④段,作者对吕伟十米高台跳水的“一刹那”的画面进行了分解。
概括这几个“定格”的画面,并分析这样细致描写的作用。
第②③④段对吕伟的自选动作“5136”进行了细致分解,用了几个“定格”的画面:对“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
①放慢“镜头”,用文字细致描绘画面,从多方面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似观看影视特写镜头,清晰而逼真,让人产生一种亲临其境,亲观其景的感觉;②同时,这样细致的描绘也突出了吕伟自选自动“高、险、难、美”的特征,让读者了解了中国运动员的强大实力、精湛的技艺和高水平的发挥。
㈣语言品析
1.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品析】特写镜头,动作描写。
“舒”“举”“蹬”“飞”等一系列动词,形象而具体地描绘了吕伟起跳、腾空的瞬间,动作轻盈、优美,既表现出她高超的技术,也显示了充分的自信。
2.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品析】展现吕伟跳不时的精彩表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吕伟跳水技术之精湛。
“旋风般”“疾如流星”,边续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表现吕伟的动作之处,又用一个小特写镜头描写她的“从容不迫”,展现了她身体姿态的优美。
4.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品析】拟人,一个拟声词“哧”,一个动词“插”,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潇洒的身姿,突出水花之小,表现她压水花技术的精湛。
“拥抱”“悄然不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气泡、水花拟人化,写出她轻盈的入水姿态,侧面表现她技术的高超;将吕伟说成“仙女”,既表现了她动作的优雅,又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