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1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说出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过程。
理解巴黎和会的本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寻找历史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学会用讨论法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体系的性质、作用的正确认识:通过了解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学习。
2学情分析1、学生普遍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
2、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3重点难点重点:巴黎和会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巴黎和会的本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通过一段小品,反映巴黎和会前各主要大国为分赃不均和称霸世界而争论不休的内容。
然后提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要瓜分战利品,制裁战败国,建立套新的国际秩序。
师:非常正确,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它们是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导入新课)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帝国主义战胜国就急急忙忙召开巴黎和会,战胜国真的是要急于通过这次会议建立永久的和平吗?生:不是!师:正确。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会议的真相。
首先,会议不仅排斥了战败国,就是战胜国之间也不公平,27国参加会议,但操纵会议的是哪些国家?生:英法美3个国家师:近半年的讨论和纷争,最后终于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生:阅读内容,然后互相议论并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最能体战胜国愿望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内容。
师:会议不仅对战败国进行掠夺,对战胜国中国也同样进行掠夺。
引出中国山东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播放五四运动视频)这说明什么?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生:慷慨激昂,议论纷纷。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2新人教版17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2学情分析1进入初三还没有重视起来,,大多数学生抱有下学期再突击政治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2题目出的偏难,选择题学生都答得不错,失分主要在大题,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
3时间分派不合理,一部分学生答完历史以后没有太多的时间答政治,以后教会学生首先了解卷面,做到合理分派时间。
3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4.1.2学时重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4.1.3学时难点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战争开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人战争, 战争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演变成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
4.主要战场和战线: 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 三条战线。
战线
战况 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英法军 队迫使德军后撤,西线陷入相持态 英国、法国与 西线 势;1916年初,德国进攻凡尔登, 德国 德法双方共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 为“凡尔登绞肉机” 俄国与德国、 俄国军队的作战牵制了德军,德军 东线 奥匈帝国 被迫两线作战 奥匈帝国与塞 南线 / 尔维亚
二、列强争夺的焦点:
巴尔干半岛(“欧洲火药 桶”)
原因: ①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民族 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②奥匈帝国、俄国等列强为了维持或扩张自己在这 一地区的势力,不断干涉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 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 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 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 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 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 “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我们要消灭 祖国的敌人!
四、战争进程
开始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 亚宣战,一战爆发
阅读课本P5-P7,找出相应事件和 不同阶段人们对战争的态度 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开始 美、中、巴等国对德宣战
结束
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1914年6月28日
1914年7月28日
1916年2月ຫໍສະໝຸດ 1917年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5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VS以英、法、 俄为首的协约国
欧洲(西线、东线、) 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 同盟国集团失败 1918年11月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重要战役
结果
结束标志
二、一战经过
(1)大战爆发: 1914年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交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 、保、奥斯曼土耳其 意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感悟
Q:请你谈谈学习之后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感悟。
本课小结: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 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根本原因) 三国同盟:德、奥、意 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和斗争 (具体原因) 三国协约:英、法、俄
4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促使战争爆发的因素
阅读教材内容(P5),试归纳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
两大军事集团 之间的竞争: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 频频引发国际危机。
军国主义: 欧洲列强相信,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军 国主义的论调在一些国家盛行。
3.协约国实力增强: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传, 中国、巴西等国家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4.同盟国瓦解: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 发生起义。
(5)战争的结果:1918.11同盟国集团失败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法国福煦元帅的列车厢 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极端民族 主义: 欧洲列强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向民众灌输所谓 的“爱国”。列强之前的争夺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的煽动,让欧洲陷入战争的狂热中。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1.1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19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新显然天命论”扩张思潮的泛滥,推动美国势力的向外扩张。
同样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增强,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日本先后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获胜,助长了国内军事激进分子的野心,再加上吞并朝鲜扩大了版图,使得日本军事力量进一步加强,经济得到发展。
所以,崛起后的日本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积极参与对世界的瓜分。
统一后的德国在战胜了法国的基础上,不满于国际现状,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进而挑起了后来的一系列战争。
二、军事竞赛和两大对立军事集团1、帝国主义的矛盾:主要有法德、英德、俄奥三对基本矛盾。
其中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
(思考原因),矛盾根源是经济上的霸主地位与政治上殖民地的拥有地位不对称(即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最终导致了两国在军事上的竞赛,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被研发出来,这些都为后来的一战爆发建立了条件。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和枋心国分别是哪些国家?答:三国同盟:德、意、奥匈,最终形成1882年,核心国是德。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说出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过程。
理解巴黎和会的本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寻找历史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学会用讨论法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体系的性质、作用的正确认识:通过了解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学习。
2学情分析1、学生普遍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
2、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3重点难点重点:巴黎和会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巴黎和会的本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通过一段小品,反映巴黎和会前各主要大国为分赃不均和称霸世界而争论不休的内容。
然后提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要瓜分战利品,制裁战败国,建立套新的国际秩序。
师:非常正确,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它们是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导入新课)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帝国主义战胜国就急急忙忙召开巴黎和会,战胜国真的是要急于通过这次会议建立永久的和平吗?生:不是!师:正确。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会议的真相。
首先,会议不仅排斥了战败国,就是战胜国之间也不公平,27国参加会议,但操纵会议的是哪些国家?生:英法美3个国家师:近半年的讨论和纷争,最后终于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生:阅读内容,然后互相议论并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最能体战胜国愿望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内容。
师:会议不仅对战败国进行掠夺,对战胜国中国也同样进行掠夺。
引出中国山东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播放五四运动视频)这说明什么?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生:慷慨激昂,议论纷纷。
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精品PPT课件

卷入人口 战超过 15亿 争 造
成 巨 大 损 害
鉴古观今
20年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带来的灾难更加深重。
2003年 伊拉克战争
热爱和平
珍惜生命
反对一切不义战争
2014-08-13
根本原因: 其他原因:1、2、3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交战双方: 同盟国 VS 协约国 导 火 线: 萨拉热窝事件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一战的转折点】 特 点: 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使用新式 武器、十分残酷 结 果: 影 响: 性 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启 示: 战争是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3、一战的性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4、一战的性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老师,我有疑问? 塞尔维亚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 它所进行的战争怎么是非正义的呢?
虽然说的也是事实,但是在参战的30多个国家中,塞尔维 亚的正义斗争只是局部性的。而交战双方的主要角色——同 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战的,所以从 全局上看,其性质应当属于帝国主义战争。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 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火药桶指 什么?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一粒火星又 指什么?
萨拉热窝事件就是那点火星,丢进了“巴尔干火药桶”
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波斯尼亚 塞尔维亚萨拉热窝
黑塞哥维那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 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会不会爆发?
会的演说
这段演说暴露了德国怎样的野心?
暴露了德国要重新瓜分殖民 地 、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1

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 的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国 力增强。
军备竞赛
表现: 1、德国成为第二海军强国 2、扩充军备,研发新式武器 3、陆海军人数激增,军队开支剧增
目的: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矛盾和斗争
代表同盟国集团
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代表协团约国集团
英
德 法
俄
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
约奥
意
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意
争夺突尼斯
普法战争后果 争夺欧洲霸主
法
德 英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斗争实质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奥
争夺巴尔干半岛
俄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
2
4
5
比重(%)
1870年和1913年英法美德工业产量比重
40
对比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帝国
35
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状况,
30 25
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和问题?
20
15
10
5
0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国家
经济发展不平衡: 美、德后来居上,
帝1913年国英法美主德殖民地义面积 政治、经济发反超展英不、平法衡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导重致新瓜后分起帝殖民国地主义和争国政各与夺家治国其要世发所经界求展占济霸实不 殖权力平 民衡 地:
1500 1000
的比例倒挂
50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
19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新显然天命论”扩张思潮的泛滥,推动美国势力的向外扩张。
同样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增强,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日本先后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获胜,助长了国内军事激进分子的野心,再加上吞并朝鲜扩大了版图,使得日本军事力量进一步加强,经济得到发展。
所以,崛起后的日本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积极参与对世界的瓜分。
统一后的德国在战胜了法国的基础上,不满于国际现状,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进而挑起了后来的一系列战争。
二、军事竞赛和两大对立军事集团
1、帝国主义的矛盾:主要有法德、英德、俄奥三对基本矛盾。
其中主要矛盾是英德矛
盾。
(思考原因),矛盾根源是经济上的霸主地位与政治上殖民地的拥有地位不对称(即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最终导致了两国在军事上的竞赛,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被研发出来,这些都为后来的一战爆发建立了条件。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和枋心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答:三国同盟:德、意、奥匈,最终形成1882年,核心国是德。
三国协约:英、法、俄,最终形成于1907年,核心国是英。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激烈争夺,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三、畅所欲言,探究讨论
1、从英法美德等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2、想一想,20世纪初战争危机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3、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为亚洲、非洲各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小结
总结全文,布置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