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阅读训练及答案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题型 原卷版(全国通用)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唐叔良溪居张羽①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②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①张羽:元末江南诗人。
②香灺(xiè):灺,灯烛灰,此指香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野望通”三字,既交代上句“思无穷”的缘由,又统摄该句以下三联的描写与感喟,是全篇的“诗眼”。
B.首联叙事。
“每到”可见是常来,对风景本当不再经意,却仍“思无穷”,看似无理,实则笔法曲折,引出并凸显四野风景之妙。
C.片雨,阵雨;隔村,村落挨着村落;疏林,稀疏的林木。
颔联中所望之景反映了主人疏懒、淡泊的心境。
D.本诗描述了到好友唐叔良书斋所见景色。
尾联看似是提问,其实是称赞友人。
“几人同”三字,又暗示自己是其同道,表达了仰慕之情。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辞亦值得品味。
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的“犹”“已”两字的妙处。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罢官,加之牙齿病痛,内心愁苦之情用一“凉”字全部托出。
B.颔联“脱屦”“敷衾”的动作,看似平淡,恰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C.在诗人眼中,定林幽静的环境适宜修身养性,祛除心中的烦忧。
D.这首诗即兴即事,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
5.赏析诗歌颈联。
6.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
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③抗疏: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
④刘向:汉朝经学家。
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
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
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
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
”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
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
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
”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
——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
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
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鉴赏

王禹偶、王安石或从息想内 概要 容、或从艺术技巧学习杜诗,都卓有成效
后世 江西诗派更以杜甫为祖师,不过他们仅得杜诗技 陆游和文天祥:真正能继承杜甫的爱国思想、发扬杜诗的沉郁顿挫风格、在创作手法上也 能追攀杜甫
明清顾炎武、直博老李梦阳、王世贞、陈子龙、顾炎武、黄遵宪
【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 品,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第三首写晨 曦中的夔 府秋气清明,却给诗人带来烦 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 乐章,以忧念匡v 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 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 零,特 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
杜育也十分重视诗歌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的 融合
杜甫 杜霄的一些叙事诗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善于揭示人物复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
杂的内心活动
杜诗的语言成就也并非一呋苦思所得,他还特别善于从民间创作中 吸取新鲜活泼的语言
语言艺术
杜诗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它所特有的诗歌风格即“沉郁顿挫”的风格中 杜诗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体裁的多样化上 杜甫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诗歌的写实传统,为中国古代诗歌反映社会人生开辟了广阔的 道路
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 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 不同的角度表现 作者的思想情绪。全诗感物伤怀,借深 秋衰惨 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 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 心境, 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v 园之思,悲壮苍 凉,意境深闳
感谢观看
20XX年XX月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 2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3 生平思想与创作道路 4 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 5 飘泊西南时期(49一直至去七)
秋兴杜甫阅读答案

秋兴杜甫阅读答案篇一:秋兴(其一)杜甫阅读答案秋兴(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这首诗前三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风格,找出最后一联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赏析。
14.(1)前三联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尽萧瑟凄冷的秋景。
(2分)深秋露水侵蚀,枫树凋零残伤,巫山萧瑟阴森,巫峡波浪滔天,乌云压到地面,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2分)(2)“催”与“急”字。
(1分)秋已深,“催”字写家家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急”字写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1分)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分)篇二:杜甫《秋兴》全八首通译与赏析杜甫《秋兴》八首通译与赏析1、【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
颔联写江上波浪很大,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周围一片阴晦。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杜甫专题练习合集 (含答案)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杜甫专题练习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初夏时节草堂周围清幽的环境。
B.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C.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D.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2.诗歌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其中隐含的情感与《登高》中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远游①杜甫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巂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
散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
②越巂: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
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
④敝裘苏季子:原指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这里指人奔波劳碌。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先写江水后写高山,由近而远,由高到低,描绘了诗人羁旅途中所见的壮阔之景。
B.诗的颔联将眼前的气象与时局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局动荡、社会战乱的忧虑。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处境。
D.诗的尾联写苏秦奔波劳碌狼狈返乡的故事,实指自己飘零无依、无家可归的现状。
4.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梓州城①杜甫伊②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导读:秋兴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
(4分)(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
(4分)答案:(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
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
“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
“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二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E2.(共6分)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
(2分)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秋兴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
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③抗疏: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
④刘向:汉朝经学家。
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16.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6分)
参考答案:
15.B “江楼坐拥在清翠的山峰中”错误,应该是诗人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
首联的意思是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16.①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
首联与颔联看似诗人悠闲自在,实则是诗人不被重用后的无奈之举;②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
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自己不减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只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③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伤。
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手法,借“同学少年”的衣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④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
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评分细则】每点2分,任意答3点即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