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事故案例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

第一部分:行业事故案例1、液氧槽车事故事故经过:2011 年4 月24 日下午2 点35 分左右,扬溧高速上,一辆槽罐车正从镇江开往扬州,眼看就要到瓜州收费站,谁知就在还有一公里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
“砰!”一声巨响,槽罐车撞上了前面一辆小型吊车,在惯性作用下,槽罐车侧翻,尾部重重地撞上了高速右侧的护栏,护栏严重变形。
由于惯性巨大,槽罐车并没有因此停下来,横着向前滑行了好长一段距离。
滑行过程中,车里燃油发生泄漏,引燃了车后轮胎,并烧到了驾驶室。
事故发生后,槽罐车的驾驶员李师傅很快就从驾驶室里跑了出来,当他惊恐地拍打自己腿上的火时,突然想到押运员还被困在里面,李师傅又冲回现场,用尽全力将同伴从副驾驶位置上拉了出来,并帮他把身上的火扑灭。
之后两人被紧急送往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救治。
押运员烧伤面积达60%,幸好驾驶员无大碍。
不过,由于受到撞击,罐体上出现两个漏洞,液氧大量泄漏,为了排除险情,扬州各部门现场排氧,26吨液氧全部放空。
事故处理:下午4 点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槽罐车罐体前后部位都发生了泄漏,白色的“烟”不断冒出。
据介绍,经过20 分钟左右的扑救,明火被基本控制,不过由于油箱温度过高,还是发生了爆炸,所幸有惊无险。
火控制住了,但液体一直在泄漏。
为了排除险情,消防员分别对前后两个漏洞进行强制堵漏,并将随身携带的衣服一并用上,覆盖在漏洞处。
该槽罐车厂家派出的工程师赶到了现场,大家现场研究决定,先现场将罐体的液氧放掉,然后再对罐体实施转移。
但排放液氧是有条件的,就是方圆500米范围内的车辆发动机必须熄火,否则会造成液氧爆炸等危险事件发生。
情况紧急,在交警部门的配合下,现场方圆500 米范围内的所有车辆发动机全部熄火。
厂方工程师见安全措施到位后,立即戴着面罩来到罐体尾部,把阀门打开,只见一股白色液体笔直从尾部冒了出来,喷到高速下面的绿化带中。
在排液的过程中,消防员同时出动水枪,从各个角度对液体进行稀释,防止出现意外。
空分行业典型事故

空分行业典型事故空分行业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领域,为众多行业提供高纯度的氧气、氮气等气体。
然而,由于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典型事故,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在空分行业中,火灾爆炸事故是较为常见且后果严重的一类。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某空分工厂的主冷箱发生爆炸。
主冷箱是空分设备中的关键部位,内部存有大量的低温液体和气体。
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主冷箱内的碳氢化合物积聚,超过了安全限值。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碳氢化合物发生了燃烧和爆炸,瞬间摧毁了主冷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另一类典型事故是氧气泄漏引发的事故。
氧气具有助燃性,一旦泄漏并与易燃物质接触,极易引发火灾。
例如,在一次设备检修过程中,由于管道密封不严,氧气泄漏到了检修区域。
当时,现场正好有一些明火作业,泄漏的氧气与明火相遇,瞬间引发了大火。
幸好现场人员及时疏散,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设备损坏严重,生产被迫中断了很长时间。
此外,还有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
某空分工厂的压缩机突然出现故障,造成了整个生产系统的压力失衡。
压力的急剧变化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如管道破裂、阀门损坏等。
不仅如此,由于压力失控,还导致了部分低温液体的气化和喷发,对周边的设备和人员构成了威胁。
在这些事故中,人为因素也往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比如,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安全意识淡薄、培训不足等。
有一家企业的操作人员在没有完全了解操作规程的情况下,擅自调整了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导致了设备的过载运行,最终引发了故障和事故。
还有一个典型的事故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善导致的。
某空分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对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不到位。
长期的疏忽使得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酿成了大祸。
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空分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
空分事故案例分析 (1)

一、空压机组增压机高压缸轴瓦温度高1、问题描述某系统增压机在原始安装结束第一次试车时,出现高压缸止推轴承TI4721/TI4722温度高,满负荷是最高102℃,但因在设计指标范围内,制造厂家认为属于正常现象,所以,没有进一步检查。
2010年2月份,轴承温度急剧恶化,在高压三段操作压力最高只有60bar是(设计69bar),轴瓦温度最高已达109℃,严重制约着空分高负荷生产。
1、可能原因分析(1)油质、油量等存在问题。
(2)轴瓦本身存在制造质量问题。
(4)油温高、轴瓦间隙小(5)赃物进入轴承磨坏轴瓦,造成轴瓦磨损(6)轴瓦破损原因总结:设计原因,空压机采用846号透平油(中新为ISO VG 46相当于30#透平油),油质,油量、轴瓦外观检查并无问题,可能是轴瓦本身或设计有问题。
1、处理措施和建议2010年2月份,利用停车机会,对空压机组高压缸轴瓦进行了检查,发现轴瓦厚度不均,间隙小。
对瓦块进行了刮瓦修复,并将油压由原来的0.98bar调整至1.5bar,检查结束后,3月份开车,在90%生产负荷下,轴瓦温度最高76℃,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沈鼓制造的压缩机普通存在轴瓦温度有一个偏高,建议对机组油质,油压,轴瓦进行检查,若以上没有问题,联系厂家解决。
二、分子筛蒸汽加热器泄漏1、问题描述2009年1月31号上午,某系统操作人员发现在分子筛蒸汽加热器E4201的底部水侧管子与壳体的间隙有水流出,为进一步确认,将蒸汽加热器底部保温全部拆除,打开蒸汽加热器底部壳侧盲法兰处有大量空气排出,而且还随着所加工空气的流量变化而变化,由此判断,蒸汽加热器管侧有漏点。
2、可能原因分析(1)分子筛蒸汽系统超压,超出材料承受范围。
(2)运行中,蒸汽加热器管壳侧温差过大,产生应力。
(3)蒸汽加热器后汽水分离器无液位,产生水击。
(4)冬季停车期间,防冻不彻底,冻坏设备。
最终原因:在装置运行期间,严格控制蒸汽加热器的操作压力和温度,分离器液位控制在250mm以上,没有发生过水击现象。
空分爆炸事故案例

空分爆炸事故案例一、事件背景2018年12月26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3539航班在飞行途中发生了空分爆炸事故,导致机组人员受伤,机上旅客安全撤离。
该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思。
二、事故过程1. 起飞前检查据调查,该次航班在起飞前进行了检查,但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2. 起飞后突然停滞当飞机起飞后不久,机组人员就发现了异常情况。
此时,飞机已经爬升到6000米高度。
机长随即下令返回机场,并开始采取应急措施。
3. 空分爆炸在返回途中,发动机出现了空分现象。
由于气流的不稳定性和高速运动的惯性作用,导致部分涡轮叶片脱落,并撞击到其他部件上。
最终,在剩余的涡轮叶片失衡的情况下,引擎产生了严重的震动和噪声,并发生了爆炸。
4. 应急处理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情况,机组人员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关闭了发动机,并展开了紧急降落。
在机组人员的努力下,飞机成功降落,并进行了安全撤离。
三、事故原因1. 设备故障根据初步调查,该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发动机出现了故障。
当飞机起飞后不久,发动机就出现了异常情况,导致空分爆炸。
2. 维护不当除了设备故障外,维护不当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悉,该架飞机在前一天进行过维护工作。
但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和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未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
3. 管理失误此外,在该事件中还存在管理失误的问题。
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措施,导致工作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存在疏漏和错误操作。
四、事故影响1. 人员伤亡据报道,该次事故中有8名机组人员受伤,并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幸运的是,在旅客安全撤离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件。
2. 经济损失除了人员伤亡外,该次事故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该架飞机的维修和更换费用高达数百万元。
3. 安全隐患此外,该次事故也暴露出了航空安全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和隐患,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五、事故启示1. 安全意识该次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安全意识是航空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空分事故案例学习

空分事故案例学习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空分事故案例汇总案例分析:例1 循环水加药造成空分板式换热器冻堵一、事故时间:2001年10月2日二、事故地点:石家庄新宇三阳公司空分车间三、事故经过:2001年10月2日上午8∶30,1000m3/h空分设备切换系统切换声音突然变得非常沉闷,并伴有管道轻微振动,进塔气量明显减少,进气压力升高,上下塔压力逐渐下降,中控室环流温差大幅增加。
根据运行参数,判断为第一组板翅式换热器发生堵塞,打开系统吹-5阀,吹出不少水,于是确定为板翅式换热器带水冻堵。
为了不影响生产,把切换时间调整为30秒,想通过自清除能力,将水分带出。
因进塔空气量继续下降,氧气产量和纯度随之降低。
至10∶10,后工段氧化岗位被迫停车。
空分系统继续加强切换,由于带入水量较大,效果不明显,最后决定对板翅式换热器进行局部加温,16∶00,停止向下塔输送空气。
四、防范措施(1)水处理岗位在加杀菌剂前与空分岗位联系,先倒换用一次水冷却,隔一些时间待系统无泡沫后再使用循环水冷却。
(2)对空分系统各进气吹除阀至少每小时吹除一次,防止水分进入板翅式换热器。
(3)要求各岗位加强巡检,及早发现设备隐患,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例1 分子筛进水事故一、事故时间:2004年10月6日二、事故经过2004年10月6日15:02,正在吸附的2#分子筛出口CO2含量突然急剧增加,很快满量程100ppm;膨胀机转速由28000r/min降到21100 r/min;主换热器热端温差急剧扩大,由℃扩大到10℃。
此时,空冷塔液位达到2000mm,回水阀LCV1101开度只有5%。
由此判断分子筛进水并已经蔓延至主换热器。
于是,立刻进行以下操作:1、停冷却水泵、冷冻水泵;2、关空气进冷箱总阀HV101,同时停空压机;3、暂停分子筛程序;4、停膨胀机。
打开V1104、V1223、V1225阀排水。
制氧机空分塔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机空分塔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1.1996年3月2日凌晨3:44,新余6000Nm3/h制氧机在未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1997年5月16日9:05,抚顺石化公司进口6000Nm3/h 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上述两个单位的空分装置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液氧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
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
1.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高,这主要是空压机的吸气口离碳氢化合物污染源太近引起。
2.空分系统中的防爆设施没有投入运行。
3.分析检测手段不齐全配套或不严格执行安全标准。
三、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三条原因,分别应采取的措施是:
1.若在空压机吸气口附近存在碳氢化合物污染源,应搬迁碳氢化合物污染源。
2.空分系统中的防爆设施主要有1%的液氧喷射和循环吸附器,这些设施都应正常运行。
3.加强分析检测,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超过停车值时,应停车排放全部液体后,重新开车,不可存有侥幸心理。
空分车间精编事故汇编

神宁化工空分车间2007-2013年度安全事故汇编审批:编写:二〇一四年一月引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善于学习、总结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捷径。
事故教训是我们做好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的宝贵财富,特别是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故。
收集了我车间自2007年度以来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30起,希望通过事故案例的学习,吸取事故教训,促使我们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生产操作技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生产理念。
一、8月17日空分压缩机跳车事故一、事故经过2007年8月17日上午十时,空分工段提出恢复汽机排气压力(PI9015)过高联锁,在投联锁时,因为未复位导致空压机排气压力过高跳车。
“停机复位”一般在空压机停机再次开车前复位,上次排气压力变送器出故障解除联锁后,排气压力达到联锁值,一直没有复位,导致了这次的跳车事故。
二、事故原因1.操作人员在投联锁时,疏忽大意,对相关联锁条件没有进行详细确认。
2.操作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联锁投运票”的填写,并且事先没有通知主管领导,并得到审批。
三、防范措施:1.加强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不断增强车间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2.严格加强票证的管理,做到票证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对投入∕解除联锁一定要做到两人以上,要有唱票人、监督人。
二、5月23日空分工段2#纯化器冲击事故一、事故经过分析仪投用后,发现出2#纯化 2007年5月23日晚21时30分,空分工段CO2含量超标。
川空代表及车间人员共同分析,初步认为可能是再生不彻底,器空气中CO2于是5月24日对2#纯化器进行高温活化再生,但CO含量仍然超标。
24日晚23:200分,由于3.8MPa工艺空气进E9601A/B前法兰泄漏严重,需更换垫片。
借此机会对2#纯化器床层进行了检查,发现床层鼓包,决定于5月25日对纯化器内分子筛扒出,重新装填。
二、事故原因1.床层鼓包系大量气流瞬间冲击造成。
空分行业典型事故

空分行业典型事故空分行业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领域,为许多行业提供了所需的氧气、氮气等气体。
然而,由于其工艺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也容易发生一些严重的事故。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空分行业的典型事故。
一、某厂空分装置爆炸事故在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某厂的空分装置发生了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的起因是在空分装置的精馏塔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液氧中碳氢化合物积聚超标。
当这些碳氢化合物遇到火源时,瞬间引发了爆炸。
这次爆炸不仅摧毁了整个空分装置,还波及到了周边的设备和建筑物。
现场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破碎的管道、设备残骸和燃烧后的痕迹。
事故造成了多名工人受伤,其中_____人伤势过重不幸身亡。
二、另一厂空分主冷泄漏事故在_____年_____月,另一厂的空分设备主冷发生了泄漏。
主冷是空分装置中的关键部件,负责将空气冷却并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泄漏的原因是主冷的焊接部位出现了裂缝,导致液氧泄漏。
液氧泄漏后迅速气化,形成了富氧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火源,就极易引发燃烧甚至爆炸。
幸运的是,此次事故发现及时,工厂迅速采取了紧急停车措施,并疏散了现场人员,才避免了更严重后果的发生。
但这次泄漏事故仍然给工厂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三、某大型空分装置氧压机着火事故在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某大型空分装置的氧压机突然着火。
经调查,事故的原因是氧压机的密封部件失效,导致氧气泄漏。
泄漏的氧气与周围的油污等可燃物接触,引发了火灾。
火灾发生后,现场的工作人员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水进行灭火。
同时,及时通知了消防部门。
消防人员赶到后,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成功扑灭了大火。
但氧压机已经严重损坏,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维修和更换,给企业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四、空分装置分子筛进水事故在_____年_____月,某厂的空分装置分子筛系统发生了进水事故。
原因是在操作过程中,误将大量的水引入了分子筛吸附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分事故案例!2008年6月25日凌晨4时22分左右,七氧调压站发生氧气管道燃爆事故,造成送炼铁的氧气专管停运。
8时,氧气公司召开专题会,讨论恢复生产及送氧方案。
通过堵板隔断受损管道将七氧调压站前没有受损的氧气管道恢复运行,送炼钢管网。
12时20分,氧气调度室通知I台氧压机压氮气对恢复的氧气管道进行吹扫,13时20分,氧气管道吹扫完毕后,关闭15#和19#阀门。
14时10分,氮气压力升至1.5MPa,氧气公司调度室安全运行五车间向管道送氧,同时通知二车间管维班班长王智军稍微开启19#阀,A号、B号阀,用氧气置换氮气。
15时55分在A点化验结果含氧量97%。
16时15分左右,班长王智军通知班员曾繁昌、黄贝一起前往万立制氧机区域大门口,并安排曾、黄二人上氧气主管道阀门操作平台,检查19#阀门的开度,并要求将操作19#阀门的F型扳手从阀门上拿下来。
16时20分,曾、黄二人在平台上用F型扳手操作阀门时,氧气管道发生燃爆,二人均被烧伤,曾繁昌从约8米高的平台坠落,黄贝从操作台的直梯爬下。
事故发生后,两人被迅速送往武钢二医院急救。
曾繁昌头部严重挫伤,耳鼻口多处出血,身体皮肤大面积烧伤,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16时47分死亡。
17时5分,黄贝经武钢二医院紧急救治,全身85%面积皮肤烧伤,后被及时送往武汉市三医院继续治疗。
事故发生后,我公司迅速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察,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如下:1.用氮气对管道进行吹扫时,管道内残渣未吹干净,新投产的I台制氧机德方调试人员(制氧机系德国进口,故有德方人员负责调试工作)未经允许擅自将系统压力从2.14 Mpa升到2.65Mpa,导致管道内压力波动过大,而此时管网维护工曾繁昌和黄贝在接到班长王智军检查19#氧气阀门开度时,擅自操作氧气阀门,导致残渣与管道阀门产生摩擦,造成管道燃爆。
2. 送氧方案未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安全确认制未落实。
一起空分开车冰堵事故的判断与处理安阳钢铁集团公司信阳钢铁公司KDON—1500/1500—Ⅲ型制氧机系90年代初产品,为切换板翅式换热器流程,上、下塔分开,主冷在下塔顶部,靠液氧泵与上塔联接。
该制氧机配置一套加温系统,大加温时由两只干燥器产生的干净空气通过罗茨风机加压后送人空分系统进行加温,在整个大加温过程中,两只干燥器需相继投入使用。
1 事故经过2000年6月底以来,该制氧机运行很不正常,现象是冷损增大,经常靠两台膨胀机运行来维持冷量平衡,氧产量大幅度下降。
根据有关现象怀疑液空吸附器泄漏,停车检查,发现两个硅胶排放口法兰漏,处理好后,进行大加温,然后重新启动。
启动后运行至第二阶段时,发现氧液化器阻力增大,有冻堵的现象,随即板翅式换热器氧通道也被冻堵。
于是停车后对氧液化器和板翅式换热器进行单体加温。
吹通后,继续开车。
下塔产生液空,液空节流进上塔,上塔底部液面至1.6米时,启动液氧泵,主冷开始工作,空气大量进塔,下塔阻力由4kPa增至lOkPa,但上塔底部阻力一直满表(大于25kPa),主冷氧侧压力达0.07MPa,居高不下,不久上塔底部液位急剧下降,只得开大旁通阀,加大回流量,以维持液氧泵运转。
此时,主冷氧侧压力降至0.03kPa,下塔阻力降至4kPa,进塔空气量减少,主冷停止工作,上塔阻力仍满表,再过不久,上塔底部液位又涨高,主冷恢复工作,但不久主冷又停止工作,约4分钟波动一次,这是典型的上塔液悬现象,因处于开车阶段,主冷液位低,所以对下塔工况影响较大。
2 事故原因分析、判断开车至此,感觉问题严重,无法运行下去。
首先,板翅式换热器中部温度紊乱,无法调整,说明氧通道仍堵塞;其次,上塔底部塔板堵塞,严重液悬。
对于塔板堵塞物,要么是冰、干冰,要么是硅胶粉末等杂质。
联想氧液化器、板翅式换热器氧通道冰堵,认为冰堵的可能性大。
原因可能有三种:(1)开车第一阶段操作不当,造成含水空气进入精馏系统,然后在第二阶段冻堵。
(2)干燥器硅胶失效或有效工作时间缩短,加温气带水。
(3)板翅式换热器氧通道内漏(投产以来板翅式换热器多次出现问题),致使开车第一阶段大量带水空气漏进氧通道,进入氧液化器与上塔。
而进入开车第二阶段,再被冷却、结冰,冻堵这些地方。
加温吹通后不再冻堵,说明氧通道内漏处在冷端,渡过水分冻结区后,漏进的空气不再含有水分。
我们分析认为第一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套制氧机自投产以来,多次开车,操作工每次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顺利出氧达产。
第二、三种可能性比较大,但无法确定是哪一种。
另外,这次开车,冷损仍很严重,说明设备仍存在着外漏点。
3 扒塔检查及事故原因确定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扒塔进行彻底检查,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于是停车、排液、扒塔,清扫干净后,进行如下检查工作:(1)板翅式换热器四个氧通道检查结果不漏。
(2)氧液化器氧通道检查,内有大量积水,检查结果也不漏。
(3)上塔底部、中部开孔检查,塔板上干净无杂质。
(4)主冷与上塔排放阀均有水分排出。
(5)板翅式换热器冷热端联接管道多处裂缝。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我们确定了这次事故的原因是空分系统进水。
进水是加温空气带水造成的。
进入6月份以来信阳地区高温多雨,气温高达36℃,空气湿度很大。
根据计算,36℃时空气的含水量要比30℃时多出30%。
而这次大加温仍按常规加温13小时,实际上已超过干燥器有效工作时间,这样大量高温含有水分的空气进入空分系统,温度降低后,水分不断析出积聚在塔板上、换热器和氧液化器通道翅片上。
开车进入第二阶段,预冷精馏系统时,积聚的水分结冰,冻堵翅片通道及塔板。
而冷损偏大的主要原因是板翅式换热器冷端外漏。
4 问题处理事故原因确定后,我们进行了如下处理工作:(1)氧液化器为叉流式,氧侧封头有大量积水排出,故在封头底部开孔加一小排水阀。
(2)因没有配置氩净化系统,塔内制氩设备投产以来一直没有运行,这些设备增加冷损及泄漏隐患,利用这次扒塔机会,把所有与主塔联接部分切除、断开、封死(注意不能留有易存死水的封头)。
(3)增加冷箱密封气(原设计有但没安装),以防止珠光砂结冰增加冷损(这次扒塔发现主塔内结冰严重)。
(4)补焊所有漏点,保证不漏。
(5)大加温时间改为9小时,保证加温空气干燥无水。
(6)对易存死水的地方,开车时重点吹除。
这样处理后,再次开车,顺利出氧,运行正常,各参数达设计值。
5 结语对这次事故,我们的判断、分析比较准确,处理得也比较**,仅用六天时间就恢复供氧。
另外,天气热空气含水量大,大加温时干燥器负荷大,希望有同样制氧机的单位对此予以重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 高晓宁,男,1968年8月生,1991年毕业于天津商学院制冷专业,工程师,现任安钢集团公司制氧厂一车间副主任。
五起特大事故,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二是空分设备爆炸事故。
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有二起,分别发生在湖南湘潭钢铁公司和湖南涟源钢铁公司,97年2月28日,湘钢一万四制氧机刚刚检修完毕,第一次启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高速旋转的一级叶轮破碎,飞出的碎片打穿了空压机的蜗壳,并使在场的两位同志受伤。
事故发生后,各方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但对事故的具体原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有人认为是空压机制造质量问题,也有人认为是空压机的检修质量问题。
98年5月1日,涟钢一万制氧机正在稳定运行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操作工立即进行停车,发现低速轴在齿轮根部断裂,一级蜗壳破碎,轴瓦严重损坏,机座变形,压缩机组除冷却器尚能使用外,其它机体部分,需全部更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具有权威性的分析结果。
由于沈阳鼓风机厂正巧有一套DH80空压机(那是通化定做的),还没有发货,经协商,涟钢高价买走。
98年7月15日安装完毕。
空分装置的爆炸事故有三起,分别发生在江西新余钢铁公司,抚顺石化公司和马来西亚石油公司。
96年3 月2 日凌晨3:44,新余6000制氧机在不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97年5月16日9:05,抚顺石化公司进口6000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
97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滨鲁图壳牌石油公司从法国进口的73000制氧机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崩飞到周围100米,爆炸声传播200公里,5公里以内的门窗玻璃被震碎,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受伤情况不详。
纯化系统运行事故分析分子筛吸附剂对水、二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吸附剂表面存在大量柱状真型小孔,根据小孔直径的不同,在低温状态下对吸附组分的分子链长短,其吸附效率也不相同。
分子筛纯化系统净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空分装置的运行,对相同的设备,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影响净化效果,降低生产效率。
所以说,只有保证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才能保证整个空分系统的正常运转。
事故分析1、分子筛纯化系统带水事故分析:带水事故一,预冷系统`冷却泵、冷冻泵循环水量太大,造成空冷塔布水器处理水量超限,即布水器液面太高淹没气体通道,水以气液夹带进入分子筛吸附器。
特点:带水快,一般几分钟就有大量水带入,由于水量大使分子筛表面粉化,强度降低,分子筛微孔大量堵塞,吸附容量减小。
靠再生已无法使分子筛吸吸附效率达出厂标准。
须更换工作中的一罐分子筛。
带水事故二,循环水加药不当造成低温结晶,结晶体堵塞布水器水通道、空冷塔水冷塔填等,空冷塔冷却水流不下来,漫过空冷塔气体管道,水逐渐以气液夹带进入分子筛吸附器。
结果和带水事故一基本相同。
带水事故三,空冷塔下部液面计失灵(大部分出在液面计正压管堵塞),实际液面远高于DCS上显示液面,操作人员又没有及时发现,使液面漫过空冷塔气体管道,水逐渐以气液夹带进入分子筛吸附器。
结果和带水事故一基本相同。
带水事故四,预冷系统`冷却泵、冷冻泵启停频繁或冷却水、冷冻水调节幅度太大,使空冷塔内形成液悬。
水以气液夹带进入分子筛吸附器。
结果和带水事故一基本相近。
带水事故五,空冷塔上部冷冻水水量过小,布水器水道通气使水雾化,水以雾状进入分子筛吸附器。
特点:带水速度较慢,发现时一般带水量不是太大,再生两三个周期,分子筛吸附剂还可以使用,但分子筛吸附剂寿命已降低。
带水事故六,预冷系统冷水机组出现故障,冷冻水温度升高,使空冷塔出口空气温度升高,当温度大于15℃时,饱和空气含湿量大于分子筛吸附剂处理能力,水慢慢地在分子筛吸附器聚集。
结果和带水事故五基本相同。
带水事故七,空压机压力波动大且频繁造成空冷塔处理空气量忽的忽小,流速也忽大忽小,空冷塔内冷却水受到气流冲击,将水带入分子筛吸附器内,结果和带水事故五基本相同。
带水事故八,水冷塔下部液面计失灵(大部分出在液面计正压管堵塞),实际液面远高于DCS上显示液面,操作人员又没有及时发现,液面漫过污氮气进口管,水倒灌到正在再生的一罐分子筛吸附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