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doc

合集下载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一、简介近年来,高中化学教材逐渐调整更新,以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要紧密结合新教材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活动。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注重因材施教。

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并通过实验、示范和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实践和体验科学的魅力。

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会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例如火焰试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到燃烧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要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教材中,采用了一些情景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等活动,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来引发学生对反应速率的思考,例如“为什么某些果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变化?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色?”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四、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一个环节,注重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等活动,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化学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之一。

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了新的教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和变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到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的优势和挑战,也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材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各个学段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新教材还强调了知识的科学性,突出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去探索和理解知识。

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研究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其次,新教材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教材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在新教材中,很多知识都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新教材强调了跨学科的学习与应用。

化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新教材将化学与生活、与环境、与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学科交叉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兴趣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设计合理的项目和任务,让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新教材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态度。

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以及积极的教学态度。

教师要充分了解新教材的要求和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在教授新教材化学课程的过程中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分享的一些教学心得:1. 强调实践应用:新教材化学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不再仅仅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

我会积极组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我会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实用性的认识。

2. 引导自主学习:新教材化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新教材化学要求学生具备更广泛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理解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扩大化学知识,我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实验材料、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4.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新教材化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好奇心。

我会在课堂上讲解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我还会与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和科学新闻,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魅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5.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教材化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我会通过讨论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推理和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教材化学课程给了我更多的教学空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会继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化学兴趣和科学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有幸参与了新教材的编写与实施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对于新教材的优劣及教学方法也有了一些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新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新教材对于化学知识点的设计更加全面和科学,减少了冗余的内容,增加了前沿科学的内容,与时俱进,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

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广泛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二、新教材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

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出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并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科学思维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教师要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引导他们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培养他们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三、新教材对于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

新教材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教材中融入了一些有关科技、环境、法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并将其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新教材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

新教材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五、新教材对于评价方式的改革。

新教材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要求我们教师要从传统的单纯考试评价转变为注重能力评价和过程评价。

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改变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进入新课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课程开设对我本人的冲击,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方面: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习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二、教师方面: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习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

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加重。

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1. 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2.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习题(包括教材课后练习),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3.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习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四、教学建议(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 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 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新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有机化学部分时,可以结合食品中的添加剂、药物的成分等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新教材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一些实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会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播放实验视频,让他们能够看到实验的全过程。

同时,对于一些简单安全的实验,我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家中利用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如用白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用碘酒检验淀粉等。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新教材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完成任务。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同时,新教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培养他们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

此外,还鼓励学生对一些化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心得和反思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心得和反思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心得和反思一、引言在高中教学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动,高中化学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最新的高中化学材进行教学心得和反思。

二、教学心得2.1 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更新,包含了更多实例和案例分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活动也更加贴近生活,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知识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材在知识的组织和展开上更加清晰和有层次感。

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这种清晰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和内在逻辑,提高研究效果。

2.3 强调实践应用与创新思维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引入实验设计、项目研究和创新实践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潜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重视素质教育与人文关怀材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将化学知识与道德伦理、环境保护等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使他们对社会和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三、教学反思3.1 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材注重实验教学,但一些实验设计还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和实用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加强实验教学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3.2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材内容较多且知识层次有一定难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研究的能力。

3.3 创新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更加具体和实用材注重创新实践活动的设计,但在实施过程中,活动的指导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用性。

在教学中,需要对创新实践活动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新教材的推行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促使我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它不再是简单地按照元素、化合物的分类来组织教学内容,而是以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大概念为引领,将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这种编排方式有助于学生构建起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学科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明显增多,且更注重实验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更要引导他们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实验时,我不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催化剂等条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并尝试解释实验现象。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教材还引入了很多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案例和素材。

这让化学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生动课程。

例如,在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手机电池、电动汽车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

然而,新教材的使用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新教材的知识容量较大,教学时间相对紧张。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精心挑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在课后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其次,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新教材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

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平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

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

”不少学生常常在学习过程中抱怨学习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习基础入手复习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教师自身特长等等。

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
况。

”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ppt展示):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
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
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

” 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
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ppt展示):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

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

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注意事项,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就此结束。

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
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

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教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

与此同时,教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

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

”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

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

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
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

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
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原因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

在得出铵盐的这几个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民使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