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教学设计

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教学设计

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教学设计背景弹性力学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

它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结构、机械设计、汽车工程等领域。

而有限单元法是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值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适应性强、计算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的教学设计对于工程学科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弹性力学和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能够使用有限单元软件对具体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3.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工程问题的建模和分析;4.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工程项目。

教学内容弹性力学第一章弹性力学基础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讲解应力、应变、位移等概念,并在简单的力学模型中讲解弹性变形和应力分布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实例分析以基本的力学模型为基础,引入实际工程问题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材料的非线性特性、载荷的分布情况等,让学生能够对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有限单元法第三章有限单元法概述介绍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不同类型的有限单元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对有限单元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四章有限单元分析入门讲解有限单元软件的使用方法,如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的设置、材料特性的定义等,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有限单元分析。

第五章实例分析以具体的工程问题为例,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模型的建立和有限单元分析。

在实例分析中,强调工程问题的实际应用性,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的教学方法。

其中,“课堂讲授”主要是讲解弹性力学和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实验”则是通过有限单元软件的模拟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考试和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单元法教学设计

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单元法教学设计

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单元法教学设计1. 弹性力学基础概述弹性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后能回复原态的力学学科。

弹性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都需要用到弹性力学的知识。

因此,在工程学科中,弹性力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弹性力学的学习中,通常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杆件的轴向变形2.杆件的弯曲变形3.圆柱体的轴向和圆周向变形4.球体和球壳的变形5.三维问题中的弹性力学问题2. 有限单元法有限单元法是一种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技术。

它将问题分割成小网格或单元,并在每个单元中近似求解问题。

最终通过组合各个单元的结果求解整个问题。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1.将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确定数学方程2.将问题分割成小网格或单元3.在每个单元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近似求解4.组合各个单元的结果,求解整个问题有限单元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处理复杂的三维问题,并且精度较高。

但是,它需要计算大量的数据,并且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较高。

3. 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单元法教学设计在弹性力学基础课程中,应该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和数值计算方法的训练。

具体来说,建议如下:1.弹性力学基础部分1.分阶段学习杆件、圆柱体、球体等类型的问题,将问题分解并分阶段学习2.加强与实际工程应用的联系,突出应用场景和实际问题3.强化理论知识,做好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的记忆和应用2.有限单元法部分1.鼓励学生掌握相关计算软件的使用,如Ansys、ABAQUS等2.分阶段学习单元网格的建立和求解方法3.强化建模和近似求解的能力,提高方法的精度和实用性结合弹性力学基础和有限单元法,可以设计出更加全面、深入的教学方案。

建议使用案例讲解和实验实践等手段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 总结弹性力学是机械、土木等学科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其理论和实践应用非常广泛。

有限单元法是一种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其在复杂三维问题的求解中有很大的作用。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教案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教案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教案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及有限元分析方法;
2.能够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简单的弹性力学分析;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2.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3.有限元软件的应用与实践
4.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案例
三、教学步骤
1.导入课程,介绍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在本课程中将要学
习的内容。

2.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平衡方程、几何方
程和物理方程等。

3.介绍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单元划分、节点位移、单元应力和整体
平衡等。

4.讲解有限元软件的应用与实践,包括模型的建立、材料的属性、边界条件
和载荷的施加等。

5.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如何进行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包括前处理、
求解和后处理等步骤。

6.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自己动手进行一次简单的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
并讲解自己的分析过程和结果。

7.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点评与指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应用
有限元软件进行简单的弹性力学分析。

2.难点:理解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有限元软件的应用技巧,能够对
弹性力学问题进行正确的建模和求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表现等;
2.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全套PPT课件 431页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全套PPT课件 431页

正负 面面 正负 向向
21
z
z
zx zy
o


y

yyzxxxzxzyyxyz xzxz xyxyz
y
y
x
22
位移
zC

P
w
u,v ,w
uP v
oA z
x yx
P 移动到P’,发 B 生位移 u,v,w 。
y
应变 x , y , z , xy , yz , zx
x
dx

xy

xy
x
dx

y

y
y
dy
由 Mc 0

xy
dy
1
dx 2

(
xy

xy
x
dx)
dy
1
dx 2

yxdx
1
dy 2

(
yx

yx
y
dy)
dx
1
dy 2

0
9
整理得: xy yx
由 Fx 0 :
x yx X 0
14
工科弹性力学教学
面向工程师的能力培养
知微观、重宏观, 知数学、重力学, 知计算、重概念。
教材:《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三版)徐芝纶
参考书:
《Theory of Elasticity》
中文译本
S.Timoshenko
16
课堂要求: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踊跃讨论; 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思考思考题。
x
y
y
(等厚薄板 t 很小)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第五章 用有限单元法解平面问题 第六章 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
2
3
第一章 绪 论
§1–1 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
§1–2 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3 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 §1–4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思想
4
在未知领域 我们努力探索 在已知领域 我们重新发现
5
初中物理-力学
高中物理-力学
大学物理-力学
的形式和尺寸并选择适宜的材料提供必
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9
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对象——杆件系统(结构)
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和拱
内容——结构的组成规律、特性和外来因素作用
下的内力、位移及其分布规律。 任务——校核结构是否具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并寻求和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 以实现安全和经济的最优化。 三部分——静力学、动力学和稳定学。
c
p y l xy m y n zy pz l xz m yz n zy
b
P
y
25
x
a
正负号规定:
正面:外法向方向和坐标轴正向一致的面 负面:外法向方向和坐标轴正向反向的面
正面上应力沿坐标轴正向为正 负面上应力沿坐标轴负向为正
i j
+ + + + -
+
力学,包括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中的许多学科,弹
性力学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35
2) 线性完全弹性:引起物体变形的外力除去后物体能
恢复原状(完全弹性),应变与引
起该应变的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服
从胡克定律(线性),弹性常数与
应力、应变大小无关,无需考虑应
力历史。 完全弹性:弹性极限以下 线性弹性:比例极限以下 该假定使本构关系(物理方程)成线性方程。 线性关系的Hooke定律是弹性力学特有的规律,是弹性力 36 学区别于连续介质力学其它分支的标识。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Elasticity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课程代码:24410084学分:1.5学时:24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 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Ⅰ)》,《高等数学A(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教材:《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王润富,陈国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和实用性皆很强的一门课程,是后续学习土木工程相关课程和开展土木工程相关科研的基础。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对力学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其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使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关于变形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和基本解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力学基础。

课程目标2:使学生了解在一般弹性介质(非杆件结构)分析中常用的理论方法,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3:使学生掌握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为今后应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打下重要的基础。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弹性力学的内容;(2)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完全弹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和小变形假设;(3)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体力、面力、应力、形变和位移。

(二)教学要求掌握弹性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任务,理解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理解体力、面力、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基本概念,掌握弹性力学的符号规定和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

(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弹性力学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

2. 难点弹性力学的连续性假设,弹性力学的符号规定和材料力学的区别。

有限单元法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精)

有限单元法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精)

《有限单元法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化机系执笔人:谢根栓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2.课程英文名称:Elastic Mechanics and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3.课程类别:限选4.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5.总学时:48学时6.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等专业技术基础选修课,在学习了工程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弹性力学和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和基本方法。

了解弹性体简单的计算方法和典型解答,提高分析和计算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好相应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第一章绪论(2学时)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学习的内容和目的,体力、面力、应力和位移等基本概念,有关的基本规定和基本假设。

2.第二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8学时)平面应力与平面应变问题;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平衡微分方程;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与物理方程,刚体位移;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按位移求解平面问题;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常体力情况下的简化;应力函数,逆解法与半逆解法3.第三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法(8学时)多项式解法;矩形梁纯弯曲,位移分量的求出;受均布载荷简支梁的弯曲4.第四章平面问题极坐标解答(10学时)极坐标中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极坐标系中应力函数与相容方程;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厚壁问题求解及结论;平板圆孔附近应力的计算5.第五章空间问题简介(4学时)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求解的基本思想6.第六章平面问题的温度应力简介(4学时)基本方程,基本思路7.第七章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10学时)有限单元法概述;位移函数和形函数;单元上的应变和应力;用节点位移表示节点力,单元刚度矩阵;载荷的节点位移;平面问题的求解,总刚度矩阵;应力计算8.第八章轴对称问题有限单元法(2学时)建模、单元划分、刚度矩阵和边界条件的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1)确切理解体力、面力、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基本概念,熟悉各种基本规定记号,掌握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的特点。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课程简介+-+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课程简介+-+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0800298开课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5 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
学分: 3.5课程负责人:王雁然
课程简介: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而迅速发展的有限单元法已成为连续介质问题数值分析中最活跃的分支,是结构分析中最普遍使用的强有力工具,弹性力学问题又是工程结构中最常遇到的课题。

本课程在学习各类型弹性力学问题基本方程与传统解法的基础上,系统介绍相应的有限元分类手段,并辅以适当的上机实践教学,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设计乃至工程结构实际工作中使用。

课程考核:闭卷考试,平时30%,期末考试70%。

教材:[1]弹性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徐芝纶,2007
[2]有限元方法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付永华,2003
参考书目:[1] 弹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桂通,20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125004
总学时:40学时(讲课32学时,上机8学时)
总学分:2.5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预修要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限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思路、方法和解答,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初步的弹性力学基础。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了解和应用ANSYS大型结构分析程序求解简单的弹性力学问题。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作业、答疑、上机计算、考试。

采用课堂授课方式,重点章节安排习题课。

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习题,以便掌握弹性力学与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用弹性力学的求解方法及大型结构分析有限单元程序求解简单的弹性力学问题。

考试采用开卷方式。

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本科专业40课时的《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课程.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了解弹性力学的研究内容,理解体力、面力、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基本概念,熟悉体力、面力、应力、应变、位移等力学量的记号和符号的有关规定,理解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了解有限单元法的发展,掌握泛函、变分和泛函极值等基本概念;了解加权残值、里兹与伽辽金等方法。

重点:弹性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基本概念;泛函、变分、驻值等基本概念;加权残值、里兹与伽辽金等方法。

难点:应力、应变;泛函、变分、驻值;加权残值法、里兹法与伽辽金法。

第一节弹性力学的内容
第二节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三节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定
第四节有限单元法的发展简介
第五节变分原理.泛函.变分.驻值
第六节加权残值法、里兹法与伽辽金法
第二章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学时:12学时(讲课1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掌握平面应力、平面应变与平面轴对称问题的特点及其它们的基本方程,了解按位移或者应力求解平面应力、平面应变与平面轴对称问题的求解思路,了解以多项式解法求解平面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了解以应力函数求解简支梁受均布荷载弯曲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
1、平面应力、平面应变与平面轴对称问题的特点;
2、平面应力、平面应变与平面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
3、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
4、按位移或者应力求解平面应力、平面应变与平面轴对称问题的求解思路;
5、了解以多项式解法求解平面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6、了解以应力函数求解简支梁受均布荷载弯曲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难点:以极坐标表示的平面问题几何方程;以应力函数求解简支梁受均布荷载弯曲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第一节平面应力、平面应变与平面轴对称问题
第二节平衡微分方程(以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表示)
第三节几何方程(以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表示).刚体位移
第四节物理方程
第五节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
第六节平面问题位移解法
第七节平面问题应力解法
第八节平面问题多项式解法和应力函数解法
第三章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步骤学时:8学时(讲课8 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熟悉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步骤;掌握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等效节点载荷列阵的推导要点和以及整体刚度矩阵和整体等效节点载荷列阵的组装要点;掌握位移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了解坐标变换的概念;了解位移模式和有限元解答的收敛性要求;了解应力计算方法。

重点:
1、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步骤;
2、连续体的离散化、单元刚度矩阵、单元等效节点载荷列阵、整体刚度矩阵、整体等效节点载荷列阵、插值函数、几何矩阵、应力矩阵等基本概念;
3、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等效节点载荷列阵的推导;
4、整体刚度矩阵和整体等效节点载荷列阵的组装;
5、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8、位移模式的构造原则;
9、有限元解答的收敛性;
10、应力计算的方法。

难点: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等效节点载荷列阵的推导;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等效节点载荷列阵的组装;位移模式的构造方法和解答的收敛性。

第一节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单元位移函数及解答的收敛性
第三节插值函数与面积坐标
第四节单元刚度阵
第五节整体刚度阵
第六节边界条件的处理
第七节应力计算
第四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高精度单元学时:6学时(讲课6 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掌握平面矩形单元刚度阵的推导过程;掌握平面等参元的概念以及单元刚度阵的推导过程;掌握坐标变换的概念和坐标变换阵的计算方法;掌握数值积分法的概念与方法。

重点:
1、平面矩形单元刚度阵的推导;
2、平面等参元概念及其单元刚度阵的推导;
3、数值积分。

难点:平面等参元概念,数值积分法。

第一节平面矩形单元
第二节平面等参元
第三节数值积分
第五章有限元分析程序的介绍和使用学时:8学时(上机8学时)重点:了解有限元分析程序的组成;熟悉大型结构分析程序ANSYS的操作界面;应用ANSYS程序对简单桁架内力、刚架内力、悬臂深梁应力进行计算和分析。

难点:大型结构分析程序ANSYS的操作界面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本课程由于课时较紧,课堂上不可能讲得非常详细,因而需要学生加强课外自学,建议自学时间与课堂教学时间大致相等。

考核方式与要求:期终考试一次。

成绩评定采用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1、《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赵均海,汪梦甫,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弹性力学简明教程》徐芝纶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弹性力学简明教程学习指导》徐芝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有限单元法》署恒木,仝兴华,石油大学出版社
5、《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与数值方法》王勖成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实验大纲
一、总则
1、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1)本大纲相关课程名称及课程属性:
本大纲的相关课程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该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限选课。

2)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专业的《弹性力学及有限元》课程。

3)实验总学时:8学时/生
2、本大纲的实验目的和要求:
上机实验是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有限元概念、理论知识、有限元程序及其操作增强感性的认识,初步掌握利用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简单桁架内力计算、刚架内力计算和平面问题应力应变分析中结构模型、有限元模型、结果处理等的方法。

3、本上机实验的重点和内容:
1)熟悉结构有限元程序ANSYS的组成及操作界面;
2)桁架内力计算与分析;
3)刚架内力计算与分析;
4)悬臂深梁应力分析;
4、本大纲的所需实验设备:
计算机每人一台、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等。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实验项目一ANSYS结构程序分析和操作
1)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2)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
3)学时:2学时
4)实验目的:
a、熟悉ANSYS 程序的操作界面;
b、问题选择、单元选择、实参数填写、材料参数填写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c、几何模型的建立;
d、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e、位移边界条件的施加;
f、各种力的施加;
g、计算结果输出控制信息的添加;
h、求解;
I、计算结果的后处理;
5)实验要求
了解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的组成;初步掌握几何模型的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位移边界条件的施加、各种力的施加、计算结果输出控制信息的添加、求解、计算结果的后处理等。

实验项目二桁架内力计算与分析
1)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2)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
3)学时:2学时
4)实验目的:
桁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参数的输入、截面实参数的输入、位移边界条件的引入、节点载荷的输入、计算、计算结果的处理与显示。

5)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桁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参数的输入、截面实参数的输入、位移边界条件的引入、节点载荷的输入、计算、计算结果的处理与显示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项目三刚架内力计算与分析
1)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2)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
3)学时:2学时
4)实验目的:
刚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参数的输入、截面实参数的输入、位移边界条件的引入、节点载荷的输入、计算、计算结果的处理与显示。

5)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刚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参数的输入、截面实参数的输入、位移边界条件的引入、节点载荷的输入、计算、计算结果的处理与显示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项目四悬臂深梁应力计算与分析
1)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2)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
3)学时:2学时
4)实验目的:
悬臂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参数的输入、位移边界条件的引入、节点载荷的输入、计算、计算结果的处理与显示。

5)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悬臂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参数的输入位移边界条件的引入、节点载荷的输入、计算、计算结果的处理与显示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