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试题2

全国经济普查知识竞赛试题2

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主要有()。

A 、定期统计报表B、普查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E、典型调查

2、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制度规定的普查项目包括()。

A 、人口普查

B 、基本单位普查C、经济普查D、第三产业普查E、农业普查

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普查表,不得伪造和篡改普查资料。

A、虚报

B、瞒报

C、拒报 D 、迟报

4、大型普查登记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 、入户逐个进行登记B、设立登记点(站)集中进行登记C、直接向普查对象发放登记表

D、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获取普查资料等等。

5、填表人员在普查表填报过程中必须进行”四核对”,即()。

A 、各项属性指标与营业执照或证书、行政登记或审批手续进行核对

B、经济指标与单位相应的会计和业务核算资料核对,计量单位准确无

C、主要指标与以往统计资料核对,有差异或变动较大的要找出原因

D 、正式表与草表的项目一一核对,正式表必须与审查合格的草表完全一

6、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原则是按照()。

A、全国统一领导

B、部门分工协作

C、地方分级负责 D 、各方共同参

7、经济普查工作分为哪四个阶段进行。()

A、准备阶段

B、普查登记阶段

C、数据处理阶段 D 、资料开发应用及总结阶段

8、复查工作主要是查()等几个方面。

A、是否遗漏单位

B、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C、数据质量是否可靠 D 、计量单位是否准确E、指标填写是否完整

9、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

B、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

C、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D、科技活动情况

10 、对在普查工作中()普查资料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予以处罚。

A、虚报

B、瞒报

C、迟报 D 、拒报

11 、单位清查的目的是查清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

A、名称

B、地址

C、联系人 D 、主营业务活动

12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中的法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

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

B、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债务,有权与其他单位

定合同

C、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13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中的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A、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B、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C、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14 、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增加的门类包括:()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国际组织。

A、采掘业 B 金融业、C、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D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E、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5 、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取消的门类(有关内容调整到相关的门类中)包括:()。

A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B、金融业C、采掘业D、其他行业

16 、有限责任公司包括:()。

A、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国有独资公司 D 、其他有

责任公司

17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

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8 、限额以上商业是指()的商业企业。

A 、批发业年销售额3000 万以上,从业人数500 人以上

B、零售业年销售额3000 万元以上,从业人数100 人以上

C、批发业年销售额3000 万以上,从业人数100 人以上

D 、零售业年销售额3000 万元以上,从业人数500 人以上

19 、为什么要进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A 、开展经济普查, 是掌握国情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工作

B 、开展经济普查, 是履行政府职责, 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

C、开展经济普查, 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D 、合并进行经济普查, 是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

20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社会宣传动员工作重点是什么?()

A、依靠各级政府加强对经济普查的组织领导

B、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经济普查

C、依靠企业全力配合

D、号召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经济普查

21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安调查对象的不同类型,设置()。A、法

人单位调查表 B 、产业活动单位调查表C、个体经营户调查表

22 、()有权查阅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会计、统计原始

资料。A、普查员 B 、调查员C、普查指导员

23 、下列属于普查范围的有(). A、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

和产业活动单位

B、个体经营户

C、第一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第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

D、未经有关部门登记,但有固定经营场所并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24 、下列属于”其他法人”的有()。

A、居民委员会

B、村民委员会

C、民办非企业 D 、清真寺

25 、统计法的表现形式有()。

A 、统计法律

B 、统计行政法规C、地方统计法规 D 、统计规章E、制度规定

26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违反《统计法》规定.()。造成损害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 、泄露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

B 、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

C、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D 、利用统计调查进行欺诈活动

E、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7 、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

A、警告

B、没收违犯所得

C、记过

D、撤职

E、罚款

28 、下列行为中,属拒报统计资料行为的有()。

A、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

B、拒绝报送统计资料

C、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D 、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

E、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资料

29 、《统计法》规定,()的资料,非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对外

发表。

A 、绝密B、机密C、秘密 D 、极密E、特密

30 、《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具有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有关统计调查对象,包括()。

A 、国家机关、B、个人C.企业事业组织 D 、个体工商户E、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

31 、在统计行政处罚过程中,罚款可以适用于()。

A、个体工商户

B、企业事业组织

C、国家机关 D 、社会团体 E 、个人

32. 合法统计报表是指()。

A、履行了法定的审批或者备案程序 B 、自行印制的统计调查表C、未经审批备案的统计调查表 D 、未标明法定标志的统计调查表E、标有批准标

志的统计调查表

33 、普查员要()。

A、坚持原则

B、事实求是

C、工作细致 D 、认真负责

34. 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包括()等形式。

A、统计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民事法律责任 D 、刑事法律责任

E、取消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奖励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35. 非秘密的统计资料,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主管部门要通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的()等方式,及时对外发表。

A、统计公报

B、统计年鉴

C、提供资信报告 D 、统计月报E、新闻发

单项选择题

36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

A、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B 、全部法人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C、全部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

37 、清查摸底工作是普查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A、摸清普查对象的数量和基本情况,为普查表的发放和正式填报做好准备

B、摸清普查前的普查经费及普查人员的落实情况

C、检查被调查单位是否做好调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38 、普查登记的基本要求是()。

A、不重、不漏、不错 B 、准确、及时、高效C、不虚报、拒报、瞒报

39 、普查登记结束后,普查员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主要采取()等方式。

A、自查、互查和抽查 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

40 、普查数据()之后方可对外提供和使用。

A、需经上级普查机构审核

B、需经上级领导批准

C、需经审核无误

41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规定:大中型企业应设立(),负责

单位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A 、经济普查工作小组B、经济普查协调组C、经济普查办公室

42 、自治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领

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负责普查的日常工作。

A、自治区统计局 B 、自治区人民政府C、自治区工商局

4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普查工作,在自治区普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实施。

A、兵团普查机构 B 、兵团普查机构和自治区普查机构联合C、自治区普查机构

44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规定: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设立(),接受社会各界对经济普查中单位和个人违法行为的检举和监督,并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奖励。

A、举报箱

B、监督组 C 举报电话

45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人口普查()。

A、5

B、4

C、3

D、2

46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工业普查()。

A、4

B、3

C、2

D、1

47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基本单位普查()。

A、4

B、3

C、2

D、1

48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三产普查()。

A、4

B、3

C、2

D、1

49 、从建国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几次农业普查()。

A、4

B、3

C、2

D、1

50 、经济普查是将原来的()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内容。A、

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 B 、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C、基本单位普查、人口普查、第三产业普查 D 、工业普

查、人口普查、第三产业普查

51 、国务院定于2004 年在全国进行第一次()。

A、农业普查

B、工业普查

C、全国经济普查 D 、第三产业普查

52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含编码)及其数据库系统。

A、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B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53 、普查在()统一领导下进行。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

54 、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A、2004 年10 月31 日 B 、2004 年12 月31 日C、2005 年 1 月 1 日

55 、经济普查资料的调查年度为()年。

A、2003 年 B 、2004 年C、2005 年

56 、2004 年12 月底前为普查的()。

A、准备工作阶段 B 、登记阶段C、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

D、数据发布、资料出版和开发应用、普查工作总结和评选表彰阶段

57 、2005 年1-2 月为普查的()。

A、准备工作阶段 B 、登记阶段C、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D、数据发布、

资料出版和开发应用、普查工作总结和评选表彰阶段

58 、2005 年3-5 月为普查的()。

A、准备工作阶段

B、登记阶段

C、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 D 、数据发布、资料出版和开发应用、普查工作总结和评选表彰阶段

59 、经济普查以后每10 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的年份实施。

A 、 2 7

B 、0 5

C 、 3 8

D 、 4 9

60 、自治区普查方案规定,个体经营户普查采取()的方法进行。

A、先摸底后普查 B 、摸底与普查同步进行

61 、自治区普查方案规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普查采取()的方法进行。

A、先摸底后普查 B 、摸底与普查同步进行

62 、中国经济普查标志,以()的英文字头” CEC”构成设计主体。”2004 表明普查的时期。

A、”中国”

B、”经济”

C、”普查” D 、”中国”、”经济”、”

63 、在普查登记阶段,正式登记前,为摸清调查对象的数量和基本情况,要进行()。

A、试填

B、试点

C、培训 D 、单位清查

64 、普查机构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有关规定,对普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调查者的商业秘密要严格保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65 、经济普查原则上按法人单位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调查,但()按法人单位注册地进行调查。

A、工业

B、交通业

C、建筑业 D 、服务业

66 、法人单位只位于一个场所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称为()法人。

A、多产业 B 、单产业C、独立D、非独立

67 、统计上使用的12 位行政区划代码由两部分组成,前()位为第一部分,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A、5

B、6

C、7

D、8

68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中,其中,第七位为类别标识,以”0 表示街道,” 1 ”表示镇,” 2”和” 3”表示乡,()表示政企合一的单位。

A、4 和 5

B、5 和 4

C、6 和7

D、7 和 6

69 、这次经济普查涉及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中

的()个门类。

A、18 B 、19 C、20 D 、21

70 、在新的三次产业划分中,原属于第三产业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分到第()产业。

A、一 B 、二

71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是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局在()联合制定的。

A、1996 年

B、1997 年

C、1998 年 D 、1999 年

72 、内资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企业。

A 、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

B、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

C、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

D、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

73 、私营企业包括:()。

A、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B、私营独资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C、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D、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74 、”国有控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绝对控股”,另一类是

()。

A、国有协议控股

B、国有相对控股

75 、国有绝对控股是指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大于()的企业。

A、35% B 、40% C 、45% D 、50%

76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以()企业或单位作为对企业规模的划分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

A 、国有B、在工商局注册的 C 、法人

77 、工业企业大型标准为从业人员数20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万元及以上。

A 、30000

B 、35000

C 、40000

D 、45000

78 、搞好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

A、积极、及时、全面 B 、严格、准确、及时

C、准确、及时、全面 D 、整齐、准确、全面

79 、某切面店边卖、边加工。这种情况下切面店从事的行业是()。

A 、工业B、零售业C、农业 D 、建筑业

80 、规模以上工业是指()的工业企业。

A、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

B、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性质

C、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

D、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以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

81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采取全面调查的方法。

A、法人单位 B 、产业活动单位C、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82 、各项全国性普查的普查员应发给普查员证。普查员证由()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统一核发、管理。

A、乡 B 、县C、地、州、市D、省(自治区)

83 、某加工厂有第一、第二、第三三个经销部,因厂部和车间在场地和人员上分不开,其产业活动单位有()。

A 、3 个B、 4 个C、5 个D、6 个

84 、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

B、瞒报

C、篡改 D 、迟报

85 、《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规定的三种处理方式是()。

A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B 、刑事责任、行政处分、暂停营业或吊销营业执照C、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86 、《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对企业事业组织的最高罚款额为()。

A、10 万元

B、5 万元

C、3 万元 D 、l 万元

87 、《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对个体工商户的最高罚款额为()。

A、3 万元

B、2 万元

C、5 万元 D 、1 万元

88 、《统计法》规定,对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A、罚金

B、没收违法所得

C、没收财产 D 、警告

89 、某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报送统计资料,经《统计报表催报通知

单》催报,在催报单规定的限定期限仍未履行了报送统计资料的义务,该企业

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行为。

A、迟报

B、屡次迟报

C、拒报 D 、合法报送

90 、统计调查对象对统计法规定的各项统计()必须履行。

A、任务

B、义务

C、权利 D 、职责

91 、某市普查人员未经调查对象的同意,便公布了其营业收入情况,

这是一种()。

A 、合法行为

B 、违法行为C、非法泄露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行为 D 、

依法履行职务行为

92 、新的企业资质等级是以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建建〔2001 〕82 号)中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划分的。新资质等级级别为

()。

A、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B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C、一级、二

级、三级

93 、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据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划

分为()。

A、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B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他C、一级、二级、三级

94 、经济普查是在各级()统一领导下进行的。

A、统计部门 B 、人民政府C、工商部门

95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分为()。

A、法人单位调查表 B 、产业活动单位调查表C、法人单位调查表、产业

活动单位调查表和个体经营户调查表 D 、个体经营户调查表

96 、统计法制定于()。

A、1963 年 6 月 4 日 B 、1983 年12 月8 日C、1987 年 1 月19 日

D、1989 年7 月26 日

97 、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 、警告B、通报批评C、罚款 D 、责令改正

98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法人单位实行()统计原则。

A 、在地B、属地C、在地与属地双重

99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工作按照()统计原则进行。

A 、在地B、属地C、在地与属地双重

100 、根据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A 、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B、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C、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

D、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