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
董卿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4篇)

董卿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4篇)董卿朗读者观后感范例篇一这是一个无论音乐、场景还是文字都能让观者产生共鸣的节目,那种感动可以渗透到每一个细胞,当你开始看或听的时候,你的生活即使是一片霾,也会随之而散,阳光立马照亮生活!本期主题“陪伴”,由“遇见”到“陪伴”,董卿的衣着由粉红色套装换成了一袭白裙,在我的潜意识里,有着这样的解读:遇见,不管是父母与子女的。
遇见、还是少男少女的遇见。
如初见桃花,都是激动人心、浪漫而温馨的,所以粉红色是很合情境的;而陪伴,是平淡的,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白裙淡雅而平淡,也映衬了陪伴的形态,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大爱或是小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就这样渗透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陪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陪伴,无论哪一种陪伴,都是温暖的,杨乃斌的故事最励志,是青年一代向前的动力;乔臻老夫妻的一路陪伴,唐国妹老师的付出,向我们阐述着真爱,不是因为他们的成就或是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的爱,他们的相互陪伴。
所有的陪伴,都是因为爱,没有为什么,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爱人。
父母子女一场、夫妻一场或是闺密一场,我们都是用最珍贵的时间来陪伴的,父母从小到大给予子女的陪伴,是最纯粹的;夫妻一场,是亿亿分之一的概率,由遇见到陪伴,时间越走越少。
朗读者,对与老者,更多的是回忆是感恩;之于年轻者,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迷雾中的明灯!《朗读者》董卿观后感篇二关于董卿对朗读、朗诵关系的观点的看法朗读者读的是别人的作品与文字,更多展示的是自己的情感和生活;而朗诵者,是有角色感的,您就是书中的那个人,你的喜怒哀乐,要尊重作者的本意,再现文字的精髓。
朗读是向内的,通过阅读极大地丰富自己的内心,遇见更好的自己;朗诵是向外的,我是朗诵者,我在舞台上表达书中的人物与情感,演绎不同的世界与人生!——董卿一舟认为董卿这段关于朗读和朗诵的话,最重要两点是正确的:1) 朗诵是有角色感的。
2) 朗诵是舞台上表达书中的人物与情感但有两点是值得商榷的:1)“朗读者,读的是别人的作品与文字,更多展示的是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通用10篇)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董卿朗读者观后感(通用10篇)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董卿朗读者观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1“朗读亭是我特别喜欢的设置。
当初我们创意是希望能够让普通人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有这样一种传递感情的一种手段。
其实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们有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借文传情。
”正如最近爆红的节目《朗读者》的制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样,朗读亭是带着《朗读者》节目的使命,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走近每个朗读者的身边,将一段六十分钟的客厅文化转变为一场最具热点的全民文化活动。
它的推出旨在让各行各业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暂停,走进“朗读亭”朗读名篇片段,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至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为《朗读者》节目播出后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朗读亭在杭州迅速成为爆款,将杭州人民的朗读热情全数激发,引得媒体争相报道。
浙江大学微信发布关于朗读亭的文章也瞬间突破100000+的阅读量,可见朗读亭的备受追捧。
京杭运河畔,是朗读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爷在亭前挥毫写意,洋洋洒洒写下“朗读亭”三个大字,引发路人围观。
紧接着,朗读亭来到第二站杭州市图书馆,穿戏服的女子、外国留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朗读亭前驻足,其中,75岁的王佩英奶奶朗读了病床上老伴写的情书,走出亭子时,她泪流满面,在场的众人也纷纷为之动容。
前日,朗读亭移动到浙江大学站。
这是朗读亭到杭州的第五天,当天寒风冷雨的恶劣天气状况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朗读亭的热度。
源源不断的人撑着伞来到朗读亭前排队,仅从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朗读亭就已倾听了80多位朗读者的故事。
他们中有浙大的学子,也有特地赶来的中、小学生,还有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都聚集在这小小的朗读亭周围,渴望朗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精选32篇)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精选32篇)董卿朗读者观后感篇1周六晚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
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
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
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
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
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
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
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
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
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天接受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
《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
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篇2在教师的强烈要求下,我迫于无奈地观看了一档节目《朗读者》。
所为一个宁可躺着无所事事,也绝不愿意在课外手沾书籍的”厌学者“,我本实在不懂得,一档仅有朗读的节目,会有什么精彩的看点,哪些地方,会惹人眼球。
而当我真正走入它的时候,好不夸张的说,我彻底被它吸引了。
周六晚8点,我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第一次”遇见“。
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
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晰就经历过。
2023年董卿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

2023年董卿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2023年董卿朗读者观后感范文篇1《朗读者》在CCTV-1黄金档首播,一档纯文化节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关注。
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朗读者》是董卿作为制作人的首秀。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个转身,让观众领受到了她规矩之外的别样风采,温婉庄重包裹的是一股强烈的个性,一瞬间鲜活起来。
这也同样是《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
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2023年董卿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篇2“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
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
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
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
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
《朗读者》观后心得体会

《朗读者》观后心得体会《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朗读者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朗读者观后心得1我觉得,董卿的《朗读者》最打动人的,是帮观众又找了一回“初心”。
董卿的解释是,“《朗读者》与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是的,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无情的现实社会,难寻那份值得珍惜的“初心”。
《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他们自己的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非常融合、恰到好处。
针对不同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
说起做《朗读者》的初衷,董卿说,几乎所有综艺节目形态她都已经尝试过,她需要改变,这是《朗读者》诞生的偶然性。
“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可能朗读者所朗读的内容,我们自己也会去读,去品味。
但那与《朗读者》的现场氛围与感染力还是大有不同。
泡一杯香茶,在熟悉又清淡的味道缭绕中,在欲望纵横的嘈杂中,随着朗读者的思绪,读出生活的本真和美好,读出一天的灿烂和启迪,让这份洗尽世间铅华的情思、冲淡污浊的蔓延,让精神家园变得落英缤纷,青春常在。
让我们一起去观赏去感受吧。
朗读者观后心得2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
董卿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朗读者》的朗读文字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的自创情诗;有《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婚礼讲话的个人感受。
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
《朗读者》观后感15篇

《朗读者》观后感15篇《朗读者》观后感1《朗读者》是董卿特别坚持要做的节目。
但阅读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它为什么需要被搬上屏幕?对此,董卿直言,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
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
“我对文字是有偏爱的。
我其实是变相给大家一段阅读时间,不长,也就一个多小时。
”那么到底给观众读什么,选择标准是什么?董卿说,“我首先会问,我被感动了没有?我有没有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读出来。
”挑选朗读者是一件特别费神的事,董卿说,“他们经常会一页纸60人,密密麻麻,然后说勾吧,可能60个人里我只挑了10个、15个,然后他们特别沮丧地拿着那个名单就走了。
再来一页纸60个人,再挑10个。
”董卿认为选的朗读者有知名度、影响力,肯定有利于传播。
但仅仅有知名度是不够的,朗读者还必须很有个人魅力。
就像翻译家许渊冲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出来。
许渊冲是最早朗读嘉宾名单当中的一员,但开始的时候董卿还担心,会不会显得高冷。
柳传志在节目中朗读儿子婚礼的致词感动了无数观众。
对此,董卿透露一个秘密。
“柳总本身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为了这个朗读,他跟我们非常认真地谈,光见面就有两次,然后通过秘书反复沟通。
”“我第一次进他办公室,聊了一会儿,他就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纸,叠得四四方方的,就是那段婚礼致辞。
当时他儿子婚礼还没办。
他说:‘我真的想了很长时间,要不先读给你们听听,你看这个成不成?’”董卿说,当时去了三个女导演,加上他的两个秘书,一共五个人坐在他办公室,就静静听他把这封信读完,没有人出声,因为都哭了。
“当时我觉得好尴尬呀,我们俩第一次见面,算是陌生人。
我觉得,一个做父亲的人,不管有多成功,最后你就是个父亲,没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更幸福的了。
后来我们当即决定,就它了。
”《朗读者》观后感2“体操王子”李宁日前参加了近来大热的央视节目《朗读者》,在节目中李宁朗诵了巴金的《做一个战士》。
2024年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2024年董卿朗读者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董卿主持的一档朗读节目,这是她主持的首档朗读类节目。
董卿以她温婉却富有力量的声音,将一篇篇经典作品带给观众,诉说着其中的感动和情感。
在这档节目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朗读的魅力与力量,也对董卿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这档朗读节目从开始到结束都传递着一种宁静与温暖的氛围。
董卿融入了每一篇作品,将文字透过声音传达给观众,令人不禁沉醉其中。
她以一种细腻而又深情的表达方式,将文字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用心之处。
节目中,董卿朗读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让我对这些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她从诗歌到散文,从小说到童话,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作品,每一篇都给人带来了不同的触动和启示。
她通过声音的力量,将这些作品中的情感娓娓道来,让人在听完之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董卿的声音是这档节目的灵魂。
她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和磁性,能够深深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她的声音柔美而又富有力量,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她通过声音的变化,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使人情感起伏,与作品产生共鸣。
此外,董卿在节目中的表现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朗读文字,而是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去,用心聆听每一段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去演绎每一个角色。
她的认真和专注,让我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和尊重。
董卿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让我想起了她在过去主持的节目中对待事物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
通过这档节目,我对朗读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朗读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文字,更是在用声音去感受和传递作者的情感。
董卿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更加明白了朗读的魅力和力量。
朗读可以让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让文字的美妙得以展现,更让人对文字有一种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董卿用她独特的声音和表演力量,将朗读带上一个新的高度,赋予了它更多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董卿主持的这档朗读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范文五篇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范文五篇董卿朗读者观后感范文1周末无趣加之众人推荐,满怀期待打开《朗读者》,没有失望,反而给了更大的念想。
惊现于文字的同时,也从心底感动,看了两期看得热泪盈眶。
开始喜欢这档节目,感觉它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是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继春节期间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引爆全国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热情后,2月18日晚,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
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春节前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
已播出两周的《朗读者》引起新一番的热潮。
首度"发声"的《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
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
年少时曾患有腿疾的濮存昕,加之强烈的自尊心,他很盼望小学六年级快结束,离开这个学校,没人再叫他"濮瘸子"。
没想到到了中学,"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号。
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
以前濮存昕也会讲述他的这段经历,但是在《朗读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人:荣国威医生。
正是这位医生,帮助他扔掉了拐杖,让濮存昕拾起了自信。
现在他可以骑马、打球、演戏,用更好的心态面对自己,都与和荣国威医生的遇见分不开。
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
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让观众深受启发。
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小姐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
在此整理了董卿《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继春节期间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引爆全国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热情后,2月1 日晚,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
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均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
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热身”阶段便引发关注。
董卿曾介绍称,《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濮存昕感谢了一位医生,改变了他的命运。
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
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让观众深受启发。
=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小姐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
在第一期节目中,还特别邀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从头到尾弹奏《朗读者》主旋律,成为一大亮点。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弹唱经典歌曲《匆匆》,充满了意境。
以朗读和访谈为核心的节目内容,加上经典音乐艺术的组合,《朗读者》首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董卿当制作人的开门红。
压轴出场的是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董卿在现场与许先生娓娓互动,许渊冲道出了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
已为中外文化传输做出杰出贡献的许渊冲老人,近百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工作到凌晨3、4点,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远用年轻人的心态努力工作,感动了观众。
2 年1月日,筹划了将近一年的《朗读者》开始了第一场录制。
当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站定在舞台,她由衷地感慨:“我当了2 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
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
”
中国一共有2 位无国界医生,有4位来到了录制现场。
妇产科医生蒋励不无激动地分享着令她难忘的经历。
对录制追求完美的董卿和节目组,为了更好地呈现朗读时的意境,特意让舞美团队对现场灯光进行了调试。
在调试灯光和音效时,董卿还为这些非专业的朗读者们传授了经验:“随着音乐酝酿情绪,不要着急,你们读得都很好。
”她又对观众说:“你们的倾听很重要。
如果
你们给朗读者一个聚精会神的眼神,会让他们更有信心。
”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有一个1 亩的鲜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败。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鲜花山谷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承诺。
为了实现她想拥有一个花园的梦想,丈夫倾尽所有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了这样一个浪漫的花海。
《朗读者》把这对夫妻请到现场,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洁开始讲述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结婚2 年中所发生的浪漫故事。
他们用日记记录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随手翻开十几本日记,其中的一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那是94年情人节,丈夫写下的一段话:“亲爱的,我想送给你最好的礼物。
首先是一栋房子。
还想送你一辆 3越野吉普车,
这句话引起了董卿的注意: 3越野吉普车不正是北汽的车吗?他们2 多年前就有这个梦想了!周小林回忆起那时他们经常在祖国西南的横断山域考察,北汽的 3吉普车最为合适,每次出行他们都租用这种车。
通过那段日记,我们能体会到丈夫对妻子的爱,对北汽的信任和向往。
而今他们站在北汽集团冠名的《朗读者》舞台上,董卿幽默地说到:“你们应该获得一个北汽颁发的‘最佳梦想奖’。
”
正如董卿所说:“这个舞台属于每一个人,为所有人开放。
你想说的话,你的情感,都可
“你们读过情诗吗?没读过情诗的人生不完整,以从朗读的篇目中传递出来。
”她与观众互动道:
读过后你的人生会升华的。
”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先生,分享了他第一次“遇见失败”的经历。
董卿夸赞他气色好,他说:“这份鼓励我接受2 %。
”在柳传志先生朗读完一段特殊的献词后,董卿说她很受感动。
柳传志先生笑着说:“这话我接受 %!”
舞台上中西文化艺术的融合,屏幕上出现了一段美丽译文(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就这样,我们遇见了许渊冲先生。
他告诉我们:“生活有不同状态,要懂得欣赏每一处的美。
”十位特别朗读嘉宾中,有许渊冲先生的学生,和他学生的学生。
十个人不同语言的接力朗读,让观众体会到不同的美。
几天前董卿采访了濮存昕先生。
这次录制,他带着一本书来到了采访间《老舍散文》。
濮存昕先生演绎了很多经典角色,他依然在潜心研究作者创造一个角色的中心思想。
在舞台上朗读,他仿佛来到了剧场中,用声音再次塑造了一段鲜活的人生。
钢琴的声音空灵且荡气回肠。
现场听着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弹唱,观众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仿佛随着他唱出的一首千年古诗去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享受着岁月沉淀的甜美和安宁。
此刻的小朗仿佛成了老朗,品味到了时光的智慧和如陈年之酒般香醇的情操。
国际钢琴家李云迪献上了天籁般的钢琴伴奏,在他琴声的熏陶下,朗读者感情更充沛地读着美丽的篇章,听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李云迪也朗读了一段与音乐有关的文字。
在《朗读者》第一场录制接近尾声时,每个人都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朗读者》的舞台有一扇门,打开就能通向采访间。
当董卿风趣地说到“芝麻开门”时,相信我们的心灵之门也
随之打开,我们心意相通,期待遇见。
《朗读者》在CC -1黄金档首播,一档纯文化节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关注。
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朗读者》是董卿作为制作人的首秀。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个转身,让观众领受到了她规矩之外的别样风采,温婉庄重包裹的是一股强烈的个性,一瞬间鲜活起来。
这也同样是《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
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