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调查与分析报告
调研报告网络诈骗现状调查

调研报告网络诈骗现状调查调研报告:网络诈骗现状调查简介:本文基于对网络诈骗现状的调查,旨在揭示网络诈骗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呼吁各界共同加强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打击力度。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些案件不仅给个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网络诈骗的现状,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调查。
首先,通过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了解国内外网络诈骗案件的趋势和特点。
其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和案例,以获得更真实和详细的信息。
三、网络诈骗类型与案例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网络诈骗分为以下几类:电信诈骗、网络购物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网络赌博诈骗等。
1. 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一种利用电话、短信等通信手段实施诈骗的行为。
典型案例包括冒充公检法机关、银行等进行虚假通知、诈骗财产的行为。
2. 网络购物诈骗网络购物诈骗是指以虚假宣传、盗用他人账号、伪造商品等手段骗取消费者财产的行为。
如利用低价商品吸引消费者下单后不发货、虚假退款等。
3. 投资理财诈骗投资理财诈骗是一种以非法集资、虚假投资项目等方式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例如,承诺高额回报的网络传销、虚拟货币投资等。
4. 网络赌博诈骗网络赌博诈骗是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非法赌博活动,并以控制赔率、操纵结果等手段骗取参与者财产的行为。
四、网络诈骗的危害网络诈骗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首先,受害者遭受财产损失,造成经济困境和心理压力。
其次,网络诈骗滋生了犯罪团伙,危害社会治安稳定。
此外,网络诈骗还对公信力和消费者信任感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影响了各行各业的正常运作。
五、防范网络诈骗的措施为了有效防范网络诈骗,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媒体、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网络诈骗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2023年网络诈骗受害现状调查报告

2023年网络诈骗受害现状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分析2023年网络诈骗受害现状,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来应对这一持续增长的问题。
通过对网络诈骗案件的调查,我们发现网络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造成了广泛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创伤。
本报告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网络诈骗活动,保护广大民众的财产安全和利益。
一、调查背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严重损失。
本调查以2023年为时间段,对网络诈骗受害者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诈骗行为的特点和影响。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000名网络诈骗受害者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他们遭受的网络诈骗类型、金额以及恢复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形成了如下结果。
三、网络诈骗类型与特点1. 电信诈骗:包括冒充公检法机关、银行工作人员等进行电话或短信诈骗。
2. 虚假销售:以低价商品、优惠活动等为诱饵,骗取消费者付款。
3. 恶意链接:通过邮件、社交媒体等途径发送恶意链接,窃取个人信息。
4. 虚假投资:以高额回报为幌子,诱导受害者进行虚假投资。
四、网络诈骗受害者特征1. 年龄层次广泛:受害者中以中青年人居多,但老年人也成为重要目标。
2. 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不同年龄段的受害者对网络安全认知存在差异。
3. 社会群体广泛:从学生、白领到退休人员,各个社会群体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五、网络诈骗给社会带来的影响1. 破坏网络安全:网络诈骗行为直接威胁到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2. 经济损失严重:大量财产流失打击了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3. 心理创伤加重:受害人在遭受网络诈骗后往往伴随着自责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六、应对措施和建议1. 政府角色的加强:提升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增加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度,增强防范意识。
3. 加强跨部门合作:警方、通信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网络欺骗调研报告

网络欺骗调研报告网络欺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欺骗现象也在逐渐增多。
网络欺骗是指利用互联网渠道对他人进行欺骗行为,通过种种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网络欺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对于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和维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网络欺骗的现状和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和防范措施。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分析:1.网络欺骗的常见手段:(1)钓鱼网站:制作一个与真正的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骗取用户输入个人信息。
(2)诈骗邮件和短信:冒充银行、政府机构等发送虚假信息,骗取个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
(3)网络虚假交易:发布虚假商品信息或者虚假投资信息,骗取用户的资金。
2.网络欺骗的影响:(1)经济损失:个人和企业在网络欺骗中被骗取资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个人隐私泄露:个人信息遭到非法获取,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给个人带来严重的影响。
(3)社会信任危机:网络欺骗破坏了网络交易的诚信环境,进而引发社会对网络交易的不信任。
3.网络欺骗的原因:(1)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许多用户缺乏对网络欺骗的认识和警惕。
(2)技术手段日益先进:网络欺骗者利用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不断改变欺骗手段,难以被发现和防范。
(3)监管和惩罚不力: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网络欺骗者较难受到有效处罚。
4.网络欺骗的防范措施:(1)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网络欺骗的认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2)完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网络平台的安全性。
(3)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对网络欺骗者进行打击和惩罚。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网络欺骗问题对于用户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网络欺骗行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网络安全意识和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
防诈骗调研内容分析报告

防诈骗调研内容分析报告防诈骗调研内容分析报告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诈骗活动日益猖獗。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诈骗行为,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防诈骗的调研。
该调研主要包括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探讨现行防诈骗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防诈骗策略。
一、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收集了大量的防诈骗数据,包括近年来的诈骗案例、受害者的情况以及各种诈骗手段的变化。
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化: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诈骗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如假冒网站、网络钓鱼、虚假投资等。
诈骗者往往通过虚假信息或者欺骗手段来获取个人信息,进而进行非法活动。
2.受害者多为年轻人和老年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以年轻人和老年人居多。
年轻人对新技术较为熟悉,往往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迷惑;而老年人在面对各种新事物时相对缺乏警惕性,更容易上当受骗。
3.诈骗的损失巨大:调查数据显示,网络诈骗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很多人因为上当受骗而财产损失惨重,甚至会导致个人和家庭破产。
二、现有防诈骗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在调研中,我们对现有的防诈骗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宣传教育的效果不佳:虽然社会上已经开展了大量的防诈骗宣传教育,但效果并不明显。
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虽然接受过相关教育,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上当受骗。
2.安全认证系统的完善性有待提高: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已经引入了安全认证系统,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然而,这些系统的完善性仍然有待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3.缺乏跨部门合作机制:网络诈骗案件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联合执法和合作打击。
但是,我们发现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诈骗活动的取证和打击工作受阻。
三、建议和改进措施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改进措施:1.加强网络诈骗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开展针对性的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反诈调研报告范文

反诈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背景。
现在这诈骗啊,就像那无处不在的小怪兽,时不时就冒出来坑人一把。
为了搞清楚这诈骗的“套路”,以及咱老百姓怎么应对,我就展开了这么个反诈调研。
二、调研目的。
咱就是想知道哪些诈骗手段最常见,为啥有人容易上当受骗,还有就是看看大家都知道哪些反诈的办法,要是能给反诈工作提点有用的建议,那就更棒啦!三、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
我在社区里、网上发了不少问卷,就像撒网捕鱼一样,想捞到各种各样的答案。
总共收到了[X]份问卷回复呢。
2. 实地访谈。
跟一些大爷大妈、年轻的小哥哥小姐姐聊天。
我就像个好奇的小记者,逮着人就问:“您遇到过诈骗吗?”或者“您知道咋防诈骗不?”四、调研结果。
# (一)常见诈骗手段。
1. 网络诈骗。
网购诈骗。
这可是个“大坑”啊。
好多人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遇到过骗子冒充客服。
比如说,有人刚买了双鞋,就收到个电话说“亲,您买的鞋有质量问题,我们给您退款,您先把账号密码告诉我”。
这不明摆着骗人嘛,但还是有不少人上当,特别是那些刚学会网购的新手。
网络交友诈骗。
在网上交个朋友,聊着聊着,对方就开始各种编故事要钱。
什么家里人生病啦,做生意缺钱啦。
我就碰到个小姐姐,她在某个交友软件上认识了个“高富帅”,那男的天天给她发甜言蜜语,后来就说自己投资失败,让小姐姐给他转钱。
小姐姐脑子一热,转了好几千块过去,结果呢,人财两空,那“高富帅”消失得无影无踪。
2. 电信诈骗。
中奖诈骗。
接到个电话说“恭喜您,您中了大奖,先交一笔手续费就能领奖”。
这骗术都老掉牙了,可还是有人相信。
我邻居家的大叔就差点上当,还好他儿子及时阻止了他。
大叔还一脸不高兴呢,说“我这运气好不容易来了,你们咋不让我领钱呢”。
冒充公检法诈骗。
这个可就吓人了。
骗子装成警察或者法官,说你涉嫌什么重大案件,要把你的钱转到“安全账户”审查。
很多人一听公检法的,就慌了神,稀里糊涂就把钱转出去了。
有个阿姨接到这种电话,吓得手都抖了,差点就把自己一辈子的积蓄都转给骗子了。
网络诈骗 调查报告

网络诈骗调查报告网络诈骗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了解网络诈骗的现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网络诈骗的类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诈骗的类型繁多。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虚假购物、假冒网站、网络赌博、网络借贷、网络兼职、网络传销等。
这些诈骗手段多样化,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虚假购物是网络诈骗中的一大类。
诈骗者通过虚假商品信息吸引消费者,收取费用后却不发货或发货不符合承诺。
假冒网站则是通过仿冒知名品牌、企业或政府机构的网站,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财产为目的。
网络赌博则是通过虚假的赌博网站,诱使用户进行赌博并非法获取用户资金。
网络借贷则是以高额利息和虚假承诺吸引借款人,最终导致借款人陷入债务危机。
网络兼职则是以高薪诱惑,让人们付费参与虚假的工作项目。
网络传销则是以发展下线为目的,通过虚假宣传和高额回报吸引人们加入。
二、网络诈骗的手段网络诈骗手段多样,不断更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手段。
首先,诈骗者常常通过发送虚假信息或邮件来诱骗受害者。
这些信息通常包含虚假的中奖信息、优惠活动或投资机会,以引诱受害者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
其次,诈骗者还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虚假账号发布诱人的信息,吸引受害者点击链接或购买商品。
此外,诈骗者还会利用技术手段,如网络钓鱼、木马病毒等,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控制其电脑。
三、网络诈骗的危害网络诈骗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对个人来说,网络诈骗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会泄露个人隐私,给个人信用和声誉带来严重影响。
一旦个人信息被窃取,诈骗者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更多的诈骗活动,使受害者陷入更深的困境。
对社会来说,网络诈骗不仅破坏了公众对互联网的信任,还导致了社会治安问题的加剧。
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存在和发展,使得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威胁。
网络诈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网络诈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摘要:网络诈骗,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一种欺诈行为,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财产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网络诈骗现象,本文对网络诈骗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打击网络诈骗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研目的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财产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网络诈骗的相关情况,我们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研,以期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打击网络诈骗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
选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背景的受访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访谈的方式对一些网络诈骗案件的受害者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参与观察的方式,深入了解网络诈骗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手段。
三、调研结果1.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化通过本次调研发现,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化,包括虚假的中奖信息、冒充公检法机关、利用虚假理财产品等手段。
其中,以虚假的中奖信息和虚假的理财产品为多,受害者往往因为贪图便宜或不懂得识别真伪而上当受骗。
2.受害者层次各异被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包括了老年人、学生、白领等不同层次的人。
尤其以老年人为主要受害者,因为老年人对网络的使用不熟悉,容易相信网上的虚假信息。
此外,一些学生和年轻人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也容易轻信网络上的信息,致使受骗。
3.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调研发现,一些受害者因为贪图便宜、追求利益或者因为心存侥幸而被骗。
此外,一些受害者也因为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寻求不切实际的利益,从而上当受骗。
另外,网络诈骗也会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人因此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情绪,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
4.社会防范机制不健全调研发现,尽管网络诈骗案件屡禁不止,但社会防范机制依然不健全。
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网络诈骗的认识不够到位,对于网络诈骗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
网络诈骗案件调研报告

网络诈骗案件调研报告网络诈骗案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网络诈骗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网络诈骗案件的类型、受害人特征以及预防措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网络诈骗案件进行了深入研究。
调查对象包括曾经受到网络诈骗威胁或受害的个人和企业。
三、调研结果1. 网络诈骗案件类型本次调研发现,网络诈骗案件类型繁多,主要包括虚假销售、支付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招聘诈骗、网络借贷诈骗等。
其中,虚假销售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追求低价商品或名牌商品的消费者容易受到骗局的欺骗。
2. 受害人特征调查结果显示,网络诈骗的受害人群体广泛,包括各个年龄段、职业和经济水平的人群。
然而,大部分受害人都是年轻人和老年人,因为他们相对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经验,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
3. 预防措施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宣传。
此外,也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网络诈骗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调研结论本次调研发现,网络诈骗案件呈现出不断增加、类型多样化的趋势。
针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措施应该综合考虑网络安全教育、完善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诈骗带来的威胁,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五、建议针对网络诈骗案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公共场所和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
2. 加强网络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对于重大案件依法惩处,增大惩罚力度,起到震慑作用。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和犯罪手段。
4. 加强跨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打击网络诈骗犯罪。
六、总结网络诈骗案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执法力度是预防和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犯 罪 率
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者与人口总数对比计算的比率,是犯 罪密度相对指标之一,犯罪统计的重要内容。犯罪率通常 以10万分之比表示。
回 归 分 析
相关分析研究的是现象之间 是否相关、相关的方向和密 切程度,一般不区别自变量 或因变量。而回归分析则要 分析现象之间相关的具体形 式,确定其因果关系,并用 数学模型来表现其具体关系
二 爬虫手段
分 析 流 程
大 11个关键词
数 网络色情、虚假网址、 社交软件、
据
网络购物、 网络兼职、 网络诈骗、
采
网络色情 诈骗、虚
集
假网址诈 骗、社交 软件诈骗、
网络购物
诈骗、网
采集设置
网页采集的最大页码
分别是:搜狗新闻: 100页,搜狗网页: 100页、必应网页: 35页、36受理、管辖困难
证据收集困难
网 络 02 收集与分析 诈 骗 案 例
网 络 诈 骗 的 致罪因素
网 络 诈 骗 的 特点
一 人工手段
人 工 收 集 方 式
网 络 诈 骗 的 犯罪类型
采 取 了 哪 些 分析方法
社 交 软 件 诈 骗 案例之行为流程图
社 交 软 件 诈 骗 案例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视化分析图
文本频率的向量化
聚 类 分 析
可以从海量的数据集合中抽取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
策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解决信息量大、无法快速和有效交 流的问题,同时可视化技术可帮助观察、筛选、发现和理解 信息,发现隐藏在数据和信息背后的知识。
共 现 词 网 络
共现词直接的关联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词所代 表的语义之间的关联强度。
度网页:76页。
文 本 云 图
反映文字频率的可视图的一种形象比喻
词 频 矩 阵
Docs 社交软件 社交软件诈骗 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诈骗 网络兼职 网络兼职诈骗 网络色情 网络色情诈骗 网络诈骗 虚假网址 虚假网址诈骗
Terms 店铺 广西 河南 京东 色情 微信 招聘 中奖
1 4 0 2 40 1931 15 0 4 24 6 0 822 6256 18 58 246 7 20 451 0 341 7 8 147 18 0 45 7 336 14 154 24 5 11 0 12 42 6026 12 1 0 0 0 0 3 27 0 4 1 9 1 11369 74 6 0 2 4 5 1 9807 627 8 18 15 380 7 6 33 222 131 309 100 5 7 9 21 140 103 310 3 86 10 71 105 128 360 610
调
网络诈骗
查
与
分
析
目录 / CONTENTS
01
绪论
02
03
网络诈骗案例 的收集于分析
江苏省刑事案 件的数理统计
目录 / CONTENTS
04
05
调查问卷
结论
01 绪论
绪论
学者定义
网络诈骗并不是一个严格意 义上的法律概念, 而是犯罪学意义 上的对一类犯罪 行为的统称
一般定义
网络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 的,利用互联网作 为重要的犯罪工具, 用虚构事实或隐瞒 真相的方法,骗取 数额较大的公私财 物的行为。
江
03 统计分析
苏 省
为
例
刑 事 案 件
犯罪预测
刑 事 案 件
数据分析
移 动 平 均 预 测
根据时间序列,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序时 平均数,以此进行预测的方法。移动平均法包括一次移动 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和二次移动平均法。
指 数 平 滑 预 测
指以某种指标的本期实际数和本期预测数为基础,引入一 个简化的加权因子,即平滑系数,以求得平均数的一种指 数平滑预测法。
相 关 性 分 析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 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的 元素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者概率才可以进行相关性 分析。
网 络 04 调查问卷 诈 骗 类 型
问 卷 设 计
讨 论 结 果
特点变化
讨 论 结 果
防控对策
05 结论
侦 查 策 略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911: 26:1711 :26Nov-209- No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11:26:1711:26:1 711:26 Monda y, November 09,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 920.11. 911:26: 1711:2 6:17Novembe r 9, 2020
绪论
网络诈骗的高发时期
2005年,我国公安部门侦破网络诈骗案件共1350起. 2006年一季度已侦破网络诈骗、盗窃案件543起,关闭六合
彩等欺诈性网站1361个。 2006年,中国的网络钓鱼网站占全球钓鱼网站的13%, 名列
全球第二位。 2006年全年,在中国因为网络欺诈而损失钱财的网民占中国
总网民的10%,平均损失钱财达到600元以上。
预 防 模 型
犯罪 分子
人民 群众
ISP 监控
公安机关
警示 教育
机械筛:机构和体制的接口
(附:有关电信诈骗联动防控的体系模型)
社会力量 司法机关
谢谢观看!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 11.920. 11.9Monday, November 09,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 1:26:17 11:26:1 711:26 11/9/2 020 11:26:17 AM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 020年1 1月9日 星期一 11时26 分17秒 Mond ay, November 09, 2020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 11.9202 0年11 月9日星 期一11 时26分 17秒20 .11.9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9日上 午11时 26分20 .11.920 .11.9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1月9日 星期一 上午11 时26分 17秒11 :26:172 0.11.9
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离 退休工 作的质 量和水 平。202 0年11 月上午1 1时26 分20.11. 911:26 Nove mber 9, 2020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月9 日星期 一11时 26分17 秒11:2 6:179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 1时26 分17秒 上午11 时26分1 1:26:17 20.11.9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920.11. 911:26 11:26:1 711:26: 17Nov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