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捣衣双鲤
王安石《泊船瓜州》)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猴、杜鹃、斜阳、乌鸦 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 营、请缨、羌笛
(唐)王建
画”“香薰一架
书”,分别写出了 将军住处的清幽安 静和书斋的素净雅 致,表现了将军的 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③通过“吟 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 传”等动作、神 态描写,写出了 李将军的豪放和
咏物诗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
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
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结构作用
根据在诗歌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见前面“景物描 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 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 字字愁。
[注] 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咏物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 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形象及其作用。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方法分析诗歌形象。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介绍诗歌的形象,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作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形象的基本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4. 课堂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成果,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词鉴赏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练习题:针对诗歌形象的练习题。
4. 参考资料: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资料。
中考古诗词“形象鉴赏”类解题思路

中考古诗词“形象鉴赏”类解题思路01人物形象鉴赏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
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
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完成。
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快速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示例如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8分)出塞(其二)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6、全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要分析是如何刻画的。
(4分)【答案】诗中刻画了一位威武自信、浴血沙场、豪情盈怀、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2分)全诗不着一语直写人物,而是通过玉鞍战马、带血战刀的侧面描写及城头战鼓、月下沙场的烘托渲染来刻画将军的形象。
(2分)【解析】首先要用概括性词语对诗中主人公形象进行总括,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02景物形象鉴赏从景物本身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解景物本身的形、声、色,注意动景与静景的搭配,掌握高低远近的写景层次。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们可以从形、声、色的角度分析出它展现了壮阔雄奇的赤壁景色。
从景物常见含意入手分析对诗歌景物形象的赏析离不开分析意象的作用,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意,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如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表达思乡之愁,松柏象征孤直、清高、不畏强权的品格,等等。
注意答题要求题干要求“概括”形象特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
题干要求“赏析”:除了要写出景物的自然属性外,还要写出景物的社会属性,即诗人在诗中赋予该景物的情操或品性以及意义等。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

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6 古诗词阅读(讲)高考语文大纲对古诗词阅读的考查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考点一:鉴赏古诗词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包含两方面内容: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形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
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十种形象: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学会从诗歌的形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古代诗词中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中形象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 诗歌形象的作用: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如衬托、象征、寓意等。
3. 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形象入手,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经典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特点和艺术魅力。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陌生的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学会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作用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实践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一、古诗词的形象1.人物形象主要指主人公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诗人塑造的诗中人物形象等)。
2.景物形象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山川、河流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事物形象主要指诗词中描写的事物、事物的特征等。
二、古诗词的语言1.语言风格淡雅闲适、朴素自然、豪迈雄奇、婉约细腻、清幽委婉、直率洗练、旷达奔放、悲壮慷慨、沉郁顿挫等。
2.语言内容(1)意象语言意象,即诗中的形象,指诗词中蕴含诗人情感、思想、观点等的景物,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
常见的景物(事物)在古诗中往往表达着某种固定的情感,如白发多表达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浮萍、柳絮等多表现漂泊的孤寂等。
(2)情感语言指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例如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孤、苦、悲、伤、怨、恨、乐等词语。
(3)象征语言托物言志诗中使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这些物象体现的特征、品格就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品格。
例如蝉多表达诗人清高的品格:松柏表达孤直的性格:飞鸟表达居无定所等。
(4)特定语言指诗词使用的一些用典、用事特征的语言。
例如"秋水"多指眼睛;"尺素"指书信;"杨花"指性格多变:"登临"表达对家国的思念、昔盛今衰的悲凉等。
3.语言特色指古诗词在使用语言时体现出的词句变化特征等。
例如词类活用、语序颠倒、叠词(又叫"叠字")、炼字、诗眼等。
三、古诗词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这里重点讲述描写、抒情。
(1)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手法。
1)描写手法2)景与景的关系常见的景物关系有动静、虚实、乐哀、抑扬、古今等,以及远近、色彩的明暗、浓淡等。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和方法:回放历年高考诗歌中鉴赏形象的题目,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掌握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古诗词中的形象考查主要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象、物象、景象、事象等,而意境则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而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命题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两个方面。
①意象。
意象的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范围寻找相应意象,如2006年广东卷“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一是探究意象蕴含的思想感情(即其中的“意”),如湖北卷对“水”的寓意的理解。
②意境。
意境考查也是两种形式:一是描绘意境,如天津卷要求描绘“无数铃声遥过碛”一句表现的边塞景象;二是鉴赏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四川卷考查“竹窗斜漏补衣灯”画面蕴含的感情。
形象的考查今后肯定是古代诗歌鉴赏的热点,因为形象的描摹必然是为文章主旨与情感服务的,所以考查形象既能考查考生对形象的具体感受能力,又考查了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方法指导(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与技巧)1、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①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例1、长干行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分析】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
例2、《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 步 (宋)周密
野 步 (清)赵翼
麦陇风来翠浪斜, 峭寒催换木棉裘, 草根肥水噪新蛙。 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 最是秋风管闲事, 烂醉东风野草花。 红他枫叶白人头。 (1)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 者的形象。(4分) ⑴第一首:呈现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 然漫步郊野的隐者形象。 第二首:呈现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 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形象分为三类: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 形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象
1.人物形象。 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 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 作者本人)。 2.景象(意象和意境)。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 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杜甫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 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思考探究答案: 2.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中渔翁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在 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 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 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 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 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 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歌刻画了一个因失意而寂寞、怅 惘的多情女子形象。
竹枝词(二首)
姚少娥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 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 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纷纷度小桥。
这两首诗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第一首塑造了一位娇羞美丽的卖酒少 女形象;第二首塑造了一群欢快活泼的游 春少女形象。
考试说明: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描写(意象);
3.如何鉴赏诗歌的景象描写(意象); 4.如何鉴赏诗中人物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 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景象和物象,也 可是人物形象。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 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 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 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革录③ ,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 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简析在塑 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 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 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 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 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 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 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 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 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简析词中鹰的形象。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 衷 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①鉴赏的依据:
★知人论世——作者风格背景(注释)
★人物刻画——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 象。(什么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 却“关河梦断”、“尘暗旧貂”,被弃置不用, 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特点)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 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意义)
②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 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 3、答题步骤 •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 象的基本特征; •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 表现手法); •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 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 的形象。(什么形象) (步骤2)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 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 冰清玉洁之质。(形象特点) (步骤3)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 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形象意义)
思考答案:
1.分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塑造的 人物形象。
2.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中渔翁的形象。
思考探究答案:
1.分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塑造的 人物形象。
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 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 象。作者独自登上幽州台,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 茫广阔的图景中,叹息着:无论在前朝,还是后 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感叹着沧凉与孤独,潸 然泪下。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 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形象:行人、牧童
通过写什么来表现?
行人语言、牧童动作
形象:思念丈夫后悔让丈夫建功立业的少妇 通过写什么来表现?
神态:忽见
心理:悔
1.人物形象: ②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象:喜爱隐居生 活,厌恶官场的隐 者形象。 通过写什么来表现?
动作:采菊
神态:悠然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 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 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 的心理变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 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 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 的思想感情。
★人物所处环境——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②答案构成(答题步骤):
A.什么形象
B.形象的基本特征
C.形象的意义(对主题或情感的表达作用)
知人论世——联系作者风格背景
诉 衷 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
【答案】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因此,诗中借“腐儒”表现自己怀才见弃、 孤苦飘零的处境和报国思用的思想感情。(形象 意义)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簶③ ,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 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 :短衣。②娖chuò :整理。③银胡簶lù :银 色的箭袋,这里指箭。④金仆姑:箭。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两诗中少女所事为采莲,都热爱劳动,辛 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碧裙红颜,采莲而歌,显 出其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通过少 女逢郎后“欲语低头笑”“搔头落水中”的细 节描写,将羞涩、纯真的少女形象活脱脱托出。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前人评论说:“乾坤”一句包含“自鄙而兼 自负”这样两层意思。你怎样理解诗中“腐儒” 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作者自称“腐儒”,确实包含着非常复杂的 情感。 首先,“腐儒”含“自鄙”之意。前四句诗 人感慨自己如片云漂泊,与夜月同孤,流徙不定, 孤独无依,“腐儒”冠以乾坤,更增渺小孤寂之 感。“腐儒”又兼自负之意。后四句言自己忠魂 仍存,壮心犹在,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 悲观消沉,可见诗人以贫寒漂泊之身永怀济世之 志,至死不渝。(形象特点)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8.多愁善感,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事物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意象,被作者人格化了的
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
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 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终 生不得志于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