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形象鉴赏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1.本曲刻画了一位因独守闺中,思念 情人而爱怨交加、形容憔悴的女子 形象。女子因情人远在天涯而孤独 寂寞,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因相思 而无心画妆甚至身体瘦弱。
❖2.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 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 等语通俗自然,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炼传神,很好 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问: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 如何刻画的?
❖ 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 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 有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 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伤感的基调,继而 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 将坠落的“残阳”与之相呼应,渲染了 怀念之苦。
考点集训
❖关汉卿《大德歌 夏》
分,1条2分。)
❖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 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 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 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 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心忧天下、忧ຫໍສະໝຸດ 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基本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分析、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2.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3.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情感分析4. 鉴赏实例分析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基本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表现手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培养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古诗词文本:准备相关古诗词文本,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参考资料:提供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的相关资料,如论文、书籍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进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经典古诗词朗诵,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人物形象鉴赏。

2. 讲解知识点:a. 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如性格、外貌、动作、语言等。

b. 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如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对比映衬等。

c. 讲解如何分析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水浒传》中的宋江等。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人物形象,讨论其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

5. 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七、作业布置1.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特点、表现手法等。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古诗词的形象表现

古诗词的形象表现

古诗词的形象表现在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

古人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还通过丰富的形象描写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这些诗词所表达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表现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诗词的形象表现。

一、情感的形象表现在古代诗歌中,情感是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作为文学形式的诗歌,其表现方式温婉典雅,尤其是在情感上更加细腻。

而古人喜欢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阔景象,传达了作者醉心景物,追求卓越的高雅意境。

诗人用形象表现来表达情感,有时还会借用物象来折射出人物内心独特的情感,例如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诗中的“东风无力百花残”所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对于生命的短暂和匆匆,令人深感慨叹。

二、人物的形象表现诗词中人物形象是另一常见表现方式,大多描写古代名士、仙人、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等。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才人形象“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从她的身世背景、内心情感,到使人怀念她的因素都透过这个形象表现出来。

同时,白居易将长恨华裳、凤冄娟舞等景物巧妙融汇在诗中,使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感人。

在古代的诗词中,女性形象被描述得非常柔美和温婉,这与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习俗等有着密切关系。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的女性形象非常活泼,用一种少女般的语气描述出了这位美妙的女子,使得人们在阅读时不仅仅关注于诗句本身,而是形象的结合。

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通过对雨水形象的丰富描述,表现了一种欣喜、惊喜、感慨和无限的爱意。

三、自然的形象表现古人对自然的感性表达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种感性的表达,多是通过诗人的形象表现完成的。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考点讲解】高考对古诗词形象鉴赏的考察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求鉴赏诗人、抒怀主人公的形象特色以及剖析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和表现的诗人情感等,比方2011 年四川卷,要求归纳诗中诗人的形象特色;二是剖析光景形象,要求鉴赏诗歌中使用的意象以及意象表现的感情、作用和创造的境界等,比方2011 年重庆卷要求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意象的作用等。

【真题扫描】阅读下边的宋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岁月诗卷里,杏花信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归纳诗中诗人的形象特色。

【答题指津】剖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剖析诗歌描绘内容。

诗歌描绘的光景,人物的动作、行为等都蕴涵着人物的形象特征,因此要着重剖析、理解诗歌的详细内容。

比方本诗中,理解“客子岁月诗卷里” 一句时,能够这样思虑:“客子”指谁?“客”能够表现如何的感情?诗句中的“诗卷”表现人物怎样的形象?2.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不论是描绘人物仍是描绘光景的诗歌,诗人总要表达必定的感情,而这类感情常常会蕴涵在诗歌描绘的光景、事物、人物中。

因此,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要着重掌握诗人的感情。

3.详细剖析描绘人物内容。

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等的描绘。

阅读诗歌时,就要详细剖析诗人描绘的有关人物的内容。

比方这首诗:先描绘环境特色,而后写诗人的行为。

4.挑选整合有关描绘。

经过详细剖析后,挑选出与描绘人物有关的诗句。

比方这首诗,能够思虑这样几个问题:诗人在春光中为什么要读诗、写诗,表现了诗人如何的形象特色?看到杏花春雨,为什么就想到了老朋友,为什么还想起老朋友的病情和固穷的品行?这两句能否只是写老朋友,有没有写诗人自己?为什么诗人想到老朋友后,就要去看老朋友?为什么要衣着有雅士风格的纶巾鹤氅?经过以上的思虑,能够看出,诗歌刻画的诗人形象特色起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旅居异乡的诗人能够在春季读诗、写诗,二是在杏花春雨中想念患病和固穷的老朋友,三是在看朋友时衣着时髦等。

古诗词鉴赏--形象--事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形象--事物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 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 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巩固练习】
古诗词鉴赏 角度三:事物形象
【考向探究】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 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 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 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 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 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 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 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 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 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 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 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 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 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 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 化内涵。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 而发的形象。

古诗词中的经典形象

古诗词中的经典形象

古诗词中的经典形象1.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 友人送别、珍惜友谊的形象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8. 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9. 思乡怀人的形象白居易《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0. 天真顽皮的形象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1. 忠贞不渝、坚贞不屈的形象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思乡念归、游子情怀的形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 才情出众、才华横溢的形象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4. 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形象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词鉴赏之形象

诗词鉴赏之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题点1 人物形象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 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 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自我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 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就是诗人自己的 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 和想象到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目要比较苦笋和魏征的相似点,是用人物形象比较事物形象,体察诗
人的“志”与“物”的结合点。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抓住事 诗歌首联写见到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直
物特点 接描写苦笋:“骈头脱襁白玉婴”“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挖掘事 物内涵
诗人将“苦笋”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 俱来的,进而联想到魏征。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 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相似。
析作用 意象
分析意象的方法
意象的“象”大多是名词。 找意象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换
为“细柳”“红花”。 动词 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蕴性上去体味。
抓内涵 形容词
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 色彩。
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 及独有情味。
析作用 意象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表情达意,感发兴寄。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 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 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即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 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 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 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构成】 (1)概括物象特点(2)结合诗句 分析手法揭示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 (3)所托之志、所言之情
鉴赏物象步骤
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分析 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明确物象特征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淮南, 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 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 淮南看过去。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国土沦陷却收复 无望而痛苦愤慨的诗人形象。
实战演练
简要分析诗中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参考答案】①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高人逸士形象。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 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 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③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 《江阴浮远堂》是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 的作品。这首诗写作者在浮远堂眺望时所 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戴复古登上了江阴 浮远堂,向北望去,望过长江不远就是淮 河。南宋小朝廷偏于江南一隅,以淮水为 界,中原沦陷于敌手。北望时,心情能好 得起来吗?向北望,望之则不忍,不望, 又是不能不望,他很后悔登上这江阴的浮 远堂,情感在矛盾中碰撞,激发起诗的火 花,不由自主地吟唱了。
•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 三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 时现实; 四看关键句(关键词、关键意象—— 推 测诗人的思想感情;关键语言——明主 旨。)
这也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人物形象考查答题指要
1、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提问方式:分析诗或词中诗人所塑造的形象 答题思路: 第一步: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征人等) 第二步: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表达技巧) 第三步:情感、作用(形象的意义)。 答题范示:本诗刻画了 形象。诗中 词句怎样体 现了 这一特点,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
景物形象
• • • •
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 提问方式 • 意象 意境 如何描写(景物特色,写景顺序、角 度,手法)好处 作用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四字型)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高远深邃 苍凉悲壮 瑰丽雄壮 壮丽秀美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和谐静谧 安谧美好 恬静优美 淡雅幽远 闲适恬淡 萧疏凄寂 孤寂冷清 清冷幽静 幽僻冷寂 萧瑟凄凉 肃杀荒寒 凄寒萧条 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虚幻飘渺
①《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 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②《窗前 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 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
事物形象
咏物诗—概念
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 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
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初步感知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山之难、不怕焚烧、 石灰特点: 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表现主题: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 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作者的感情类别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 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 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 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 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 之情、思乡之情、思念友人、忧 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 志未酬的愤激等。
• 鉴赏术语: • 1.看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 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 2.看描景的角度: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 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 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 3.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 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虚实相 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好处作用: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 3.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 4.奠定感情基调 5.为下文做铺垫 6.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 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 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 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 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 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赏析 的这些事儿 王红
高平一中
古诗词鉴赏考查考纲呈现: 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注意:形象赏析是第一道堡垒。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会规范地做形象鉴赏的试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
形象――诗歌作品创 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 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 感情的的艺术形象。
•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时间+地点+特征)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 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原诗词语加自己 优美的诗性语言)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 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 伤”。
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
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 “孤”“惊”“回”
“恨”“寂寞”等词语极形象地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步骤二)③作者借此表达了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 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步骤三)
(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 吕本中 范成大 •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注]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孤鸿形象?营造了一个什么样 的氛围?孤鸿和诗人两个形象之间有何关联? 答案 :①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 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步骤一)②本词用“缺
适愉悦的心情。
人 物 பைடு நூலகம் 象
人物形象常用术语(诗歌类型及代表 人物):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 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 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 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一个热情大方、聪明
伶俐、略显唐突与羞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涩的少女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 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一个天真纯洁活泼,感情丰富却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简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思念远在边关的 闺中少妇形象。时值春日,黄莺鸣叫,女子被叫 声吵醒而不得与丈夫在梦中相会。写出封建社会 兵役制度和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 总结形象赏析答题步骤 •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形象 的基本特征; •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 现手法); •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糁shēn【名】 谷类磨成的碎粒。 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参考答案】
①描写了一幅初夏(暮春)郊野安详、静谧的图景。②
运用白描写杨花飞舞铺满小径,溪中荷叶密密相依,笋根悄
悄探头,沙上野鸭母子相依而眠。③表现了作者 定居之后闲
艺术手法: 拟人 象征 托物言志
• 问:诗人是如何借石灰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 石灰的形象) • 作者抓住石灰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 一身清白的特点,以石灰作比喻,形象地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 决心。 • 思路: • 分析“石灰”的特点→人若具有这些特点将是怎 样?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正面:
语言、肖像、
动作、心理 侧面:
烘托渲染法、
对比衬托法。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