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合集下载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 教学内容分析处理1.1 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本实验为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内容。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学习中“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基础,这个内容掌握好了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能解析遗传练习题,而且能解析实际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因此基因的分离规律的教学必须做到行之有效。

本模拟实验能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认识和理解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1.2 教学目标1.2.1知识和能力: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

1.2.2过程和方法:通过模拟实验中数据的收集、记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养成勇于实践、尊重事实、力求完美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1.3 重点难点将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重点,将情感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2教学方法及手段①目前高中生的普遍特点是:活泼好动,最喜欢动手做实验,实验课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最高体现。

②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按部就班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这节实验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体验与研究、发现与创新相结合的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更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形成学习与交流的合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感受孟德尔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将遗传现象与概率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真正理解3:1的性状分离比的含义,突破理解的误区。

其次,使学生体会到根据实际情景设计出合理模拟实验来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积极研究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逐步形成实事求是、锲而不舍、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0-2021生物2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含解析

2020-2021生物2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含解析第2课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分离定律及应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

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2.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1.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化抽象为形象,感知生命的神奇。

2.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出发,体会“假说-演绎法",并学会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相关遗传实验的探究分析。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二、分离定律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2.分离定律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2.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4.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提示] 1.×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当二者相符时,假说就是正确的,不相符时,还需对假说进行修正,再进一步进行实验检验。

2.√3。

√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及分离定律1.彩球组合为Dd所代表的配子结合方式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相同.因为D(雄)+d(雌)→Dd,D(雌)+d(雄)→Dd。

2.孟德尔是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的基因分离定律,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各指什么?提示:(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中为什么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提出问题。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课题 8.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内容分析】本实验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定量分析实验,属于部分探究活动,学生主要完成数据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反思与改进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比较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

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候,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理解。

本实验设计基本按照“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顺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分析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实践、力求完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用具】视频,课件,实验材料用具。

实验材料用具:(1)小桶两个,分别标记甲、乙(2)黄白两色的乒乓球若干,黄色表示 A,白色表示a;黑白棋子若干,黑色表示A,白色表示a。

(3)记录的纸笔【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讲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边讲解边提问:1.显性性状是什么?(紫花)2.隐形性状是什么?(白花)3.F2中3:1性状分离比的出现是偶然的吗?引导发现问题4.F2中3:1性状分离比的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

实验十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模拟实验

实验十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模拟实验

每种基因组合的合计数 占总数的百分率%
21.625 39.700
各种基因组合所表现出的 性状占总数的百分率%
61.325
aa
24.125 24.125
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模拟实验的统计结果1班:
YR
Yr
yR
每种配子的合计数占 总数的百分率%
23.0
26.7
22.6
yr
22.4
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统计结果2班:
实验十三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及配子随机结合的特点,进一步了解
性状与基因组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统计各种基因组合的数量及其表现出的性
状的数量,总结出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加深对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解. 二、实验步骤
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模拟实验


AY
ay
♂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 配子
摇动容器
随机抓取棋子
重 复
甲、乙中各取1粒
50
记录字母组合

放回棋子


体细胞 摇动容器
YR y Rr r 等位基因
随机抓取棋子 Ⅰ、Ⅱ中各取1粒
记录字母组合
放回棋子
三、实验数据统计
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统计结果1班:
AA
Aa
YR
Yr
yR
每种配子的合计数占 总数的百分率%
23.5
29.6
23.8
yr
24.1
实验十四 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
雄果蝇 雌果蝇
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
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模拟实验的统计结果3班: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3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3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优点:①按照课本上的这种演示很容易使学生产在生物体内雌雄配子产生数量相等的错 误印象。其实在真实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三、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改进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次数 DD
Dd
dd
1
2
3
.
.
n
比例

实战训练
3.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
合作探究二:小组合作讨论,针对不足我们将如何对以上实验进行改进?
三、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改进
(一)将“小桶”换成“纸箱”:
优点
➢ 降低实验操作者个人因素对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影响。 ➢ 实验材料容易获取、成本低、现象明显。
三、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改进
(二)改动小球的数量:
将课本实验中“在每个小桶内放有2种颜色彩球各10个”改为“在甲纸 箱中放2种颜色彩球各10个,在乙纸箱中放2种颜色彩球各5个”。
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B.最终的模拟结果为DD:Dd:dd接近于1:2:1 C.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要放回原袋子中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D.两个袋子中的小球数量不同,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实战训练
8.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设计和步骤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彩球各20个,分别 代表D和d的雌配子或雄配子 C.分别从两个桶中凭喜好选取一个彩球组合,模拟雌雄配子随机 结合 D.从小桶中取出的小球不用放回去
问题3:为什么要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并摇匀?
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孟德尔基因遗传规律
2、掌握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进行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推算
3、学习使用傅里叶分析仪等科学实验仪器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傅里叶分析仪对小麦和豌豆的基因型进行检测。

小麦和豌豆都受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支配,因此能够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推算出它们的相关性状分离比。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装置:约定几个beaker或透明杯,在杯内放入种子(豌豆或小麦),在部分杯子内加入特殊培养液。

2、将小麦或豌豆植株移植到特定的杯子中,并在一些杯子中添加特殊的处理液体,以探究相关性状的基因型。

3、应用傅里叶分析仪对大约10ml的植株样本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对应性状的基因型和表型。

4、根据模拟实验结果,计算此交配的相关性状的分离比。

四、实验结果分析
继续通过傅里叶分析仪检测得到每个植物的基因型和表型,以生成性状分离比。

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性状分离比,为遗传学家提供有关相关性状遗传规律的详细信息。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利用了傅里叶分析仪等科学仪器,并基于孟德尔遗传规律进行了相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从而揭示出相关性状的生物学遗传规律。

本次实验对了解基因遗传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都极为重要。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第8章第1节第3课时实验8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后进行的验证性学生实验。

通过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使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探讨基因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打基础。

本实验课本上的实验操作简单而且学生在以前的数学课上学习概率问题时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所以学生实验操作和统计实验结果都没有障碍这样有些学生会觉得这个实验很“小儿科”不值得认真对待。

基于以上分析在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时通过讲授、学生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确不同彩球与基因之间的对应关系及随机抓取彩球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关系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等位基因分离以及受精作用而表现出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规律。

在设计时加入了很多讨论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遗传学知识深入思考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本实验除了模拟一对性状分离比外还设计了两对性状的模拟也使得本节实验课更充实没有使学生觉得一节课无所事事而且为下节课学习自由组合做了很好的铺垫理论课上个可以直接利用本实验的统计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大。

二、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更形象地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特点。

2通过完成各种基因组合和表现性状的数量统计的过程认识和理解两者间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的理解。

3了解性状分离比是一种概率比。

4通过实验处理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得到发展。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形象地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特点。

难点理解基因组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每组4个相同的小桶分别标记甲1、甲2、乙1、乙2贴有标签的4种不同颜色但质地、大小完全相同的玻璃球如红——A、绿——a、蓝——D、黄——d各20个记录用的笔、纸。

实验0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0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0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成合子。

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材料用具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实验步骤1.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小球充分混合。

2.分别从两个桶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这表示让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

每次抓取后,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4.统计小球组合分别为DD、Dd和dd的数量,并将统计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5.计算小球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以及含有小球D 的组合与d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1)同一个小桶内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

因为母本(杂合子Dd)产生的D雌配子与d雌配子的数量是相等的,父本(杂合子Dd)产生的D雄配子与d雄配子的数量也是相等的。

(2)不同小桶内的彩球数量不必一定相等。

因为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父本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母本产生的雌配子数量。

(3)抓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或由两位同学同时抓取,而且要闭眼进行,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减少人为误差,保证抓取的随机性。

(4)多重复几次模拟实验,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4)实验结果为小组统计和全班综合统计相结合。

1.(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材料 1、小桶,五子棋(黑棋子、白棋子重量、 大小、手感相同) 2、小桶,跳棋(不同颜色玻璃球重量、大 小、手感相同) 3、小桶,一元硬币(正面,反面)
三、思考与讨论
A、B、C每大组都要用这三种材料的模拟,各小 组长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选哪个材料?并讨论 以下问题: 1、怎样模拟含有显性基因D,隐性基因d的雌、雄 配子? 2、含有等位基因D、d的杂合子雌、雄个体如何体 现? 3、怎样模拟雌、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D和 d彼此分离,形成两种配子的过程? 4、怎样保证杂合子雌、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 的含D和含d的配子数量比例相等? 5、怎样模拟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时的随机结合? 6、各小组的三位同学准备怎么分工合作?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 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受精作用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 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 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 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由于此实验 不可能直接以肉眼看不见的细胞进行操作,就用 模型代替研究对象进行实验,通过模拟研究对象 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此实验方 法称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教师:
知识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 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认识杂合子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进一步学习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 (1)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培养对数据进行记录、 统计和概括的能力; (2)锻炼合作探究能力,科学设计实验的技能。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2)养成务实、求真、科学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同C项分析
3、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于原核生物,是因为 原核生物( D ) A、没有细胞核 B、没有遗传物质 C、没有完整的细胞器 D、不能减数分裂
4、某同学接连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 则他第4次抓取是Dd的几率是( B ) A、1/4 B、1/2 C、0 D 、1
5、人类的眼皮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双 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 因(a)控制。如果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他 们生下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那么这对夫妇和孩子的基因型分别 是 Aa 、 Aa 和 aa 。 若他们还想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 1/4 单眼皮的可能性是 。
A、AA×AA B、Aa×aa
C、Aa×Aa
D、多种可能,无法确定
能力提升
8、人类的双眼皮由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 控制。有一对双眼皮夫妇,男方的母亲是单眼皮,女 方的弟弟是单眼皮,但女方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 妇生出单眼皮孩子的几率是( D ) A、2/3 B、1/2 C、1/4 D、1/6
四、实验步骤(以棋子为例)
1、标记、分装棋子 每小组取两只小桶,甲桶上标记♀(代表豌豆F1的雌 蕊),乙桶上标记♂(代表豌豆F1的雄蕊),每个小桶内 放入黑棋子(代表含有基因D的配子)和白棋子(代表含有 基因d的配子)各10个(确保F1产生的雌配子、雄配子中D 配子和d配子的数目相等 )。 2、混合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黑白棋子充分混合。 3、随机抓取 小组成员a从甲桶内随机抓取一个棋子,成员b从乙桶内 随机抓取一个棋子,组合在一起(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形成F2的受精卵 )。 此时成员c准确记录下F2的“受精卵”的遗传因子组成 (DD、Dd、dd), 表示受精卵全部成活并已发育成F2 个体。 督查组成员z在一旁监督操作过程。
测交Dd × dd,后代出现Dd和dd,比例为1:1
十、巩固练习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 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 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A )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九、多维拓展
我们刚才模拟了杂合子豌豆自交(Dd×Dd),结 果是后代基因型DD:Dd:dd比例为 1:2:1 。
(1)思考:我们怎样用这些材料模拟纯合子自交(DD×DD)? 你推测结果是怎样的?
DD×DD,后代100%是DD
那么(DD×dd)呢?
DD×dd,后代100%是Dd
(2)思考: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模拟测交呢(Dd×dd)?想 一想怎么操作?你推测结果是怎样的?
五、注意事项:
(1)各小组设计和填写小组记录表。 (2)记清楚哪种颜色代表哪种基因。抓过的棋子一定要放 回原小桶再重复。不能看着桶抓,要随机去摸,且顺便搅 拌一下,以增大其随机性。 (3)各就位之后,限时6分钟,请各小组尽量在6分钟内, 重复操作50次,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准确。 (4)鼓励超标完成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两个装置中含有等量的D和d棋子,代表等位基因 分离,雌雄个体各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从两个装置 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合在一起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本实验不能说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 合,故选A。
高考对接
2、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 罐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棋子(黑白棋子都是各 占一半),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 正确的是 ( ) D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 差增大 B、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玻璃球数量少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玻璃球数量多的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6、豚鼠的体色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一对杂合黑豚鼠 产仔4只,4只鼠仔的性状表现可能是( D ) A、三黑一白பைடு நூலகம்B、全部黑色 C、二黑二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7、人类的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 因a控制。某兴趣小组对襄城县300个九零后学生家庭 的单眼皮、双眼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这群九零 后当中双眼皮学生237人,单眼皮学生81人。则下列关 于这群九零后的父母们的基因型的推测正确的是(D )
课下思考: 我们还能模拟什么实验?怎 样用生活中的材料模拟两对相对性 状的杂交实验(AaBb× AaBb )?
知识点回顾
杂合子:
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 子。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叫等位基因。
(5)各督查组成员及时监督和指出各小组当次操作是否正 确有效、记录是否准确、是否私自更改实验数据。
六、统计结果
七、结果分析
八、小结
(1)假如当年孟德尔只统计10株豌豆的性状,那么 他还能正确的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不能,只统计10株豌豆的性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因为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 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本次实验成功的关 键是模拟实验的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2)模拟实验中哪些操作不当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 率? ①两小桶内装入的黑白棋子数目是否相等;②是 否随机抓取;③抓取后是否放回;④每次抓取前是否 将小桶充分摇匀。
4、重复实验 成员ab要将抓取的棋子放回原来的小桶,摇 动小桶待充分混匀后,再重复抓取。每抓一次, 成员c记录一次。(重复多次,确保F2 个体数目 足够多 ) 5、统计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 6、计算 ①基因型为DD、Dd和dd的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值; ②显性个体(D )和隐性个体(dd)的数量 比值(性状分离比)。 7、分析实验结果、结论
分析
对于代表两性生殖器官的小罐,只要小 A 罐内的两种玻璃球数量相同就不会影 响配子出现的概率,故A项评价错误
对接教材
考查模拟用具意义及实验中 影响配子出现概率的因素。 将小罐内玻璃球总量与两 种小球数量等同
两个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只能说明两 将两性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 性生殖器官中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 B 种类和数量等同起来而设 同,而不是配子种类,不会影响实验 置错误 结果,故B项评价错误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产生雄配子数目远 将绝大多数生物产生雌雄配 远多于雌配子数目,题目中设置装有 C 子数目设置与实际情况相 10个玻璃球的小罐代表雌性生殖器官, 反而错误 故C项评价错误 同上C项分析,题中设置装有不同数量 玻璃球的小罐是模拟了自然界中多数 D 生物产生雌雄配子数目的不同,因此 装有50个玻璃球的小罐代表雄性生殖 器官,故D项评价正确
重点: (1)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对数据进行记录、统 计、概括。 (2)认识杂合子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进一步学习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打下基础。
难点: (1)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 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通过体验模拟实验的相似性,养成务实、求真、 科学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一、实验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