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常识100个

【中国文化】应知应会文学常识100个1、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5、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6、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8、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9、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0、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1、书法四体正、草、隶、篆12、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15、三书《魏书》《蜀书》《吴书》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魏晋南北朝)《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开元之后)19、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0、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21、左思《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22、南朝三谢谢灵运、谢安、谢眺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4、李清照三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2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2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2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28、清代词家三绝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嵩29、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李方膺30、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1、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页32、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33、大李杜李白、杜甫34、小李杜李商隐、杜牧35、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36、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3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8、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40、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4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4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梧桐雨》4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雷峰塔》《桃花扇》44、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阁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45、中国历史上十大女诗人班婕妤、蔡琰、左芬、苏蕙、谢道韫、鲍令晖、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46、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47、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4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70个中国文化常识

70个中国文化常识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人口超过14亿。
2.中国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
3.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
4.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中间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5.中国的国语是汉语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6.中国的货币单位是人民币(RMB),人民币的符号是¥。
7.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
8.中国有四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
9.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张的国家,发明了造纸术。
11.中国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丝绸的国家,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13.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茶有着独特的情感和热爱。
14.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15.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庆祝活动。
16.中国的象棋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7.中国有许多世界遗产,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18.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19.中国的饮食文化充满了传统和地域特色,有八大菜系。
20.中国的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东方艺术的瑰宝。
21.中国的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
22.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封建王朝之一,如夏、商、周等。
23.中国的儒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中国是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佛教文化遗产。
2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发明了纸币。
26.中国的象征性动物是熊猫,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27.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汉服、袍裙等,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审美和文化特色。
28.中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发展,有着众多受欢迎的动漫作品和角色。
29.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包括中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中国文化常识普及

中国文化常识普及中国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在网络和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不断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喜爱。
在此,我们将为大家普及一些中国文化的知识。
一、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的四大发明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贡献,它们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是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从汉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发展到宋朝时,在中国广泛使用。
印刷术的发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印刷的国家,普及了知识,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使中国在军事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战略优势。
指南针的发明使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中国的远航成为可能。
二、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间,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重要日子,也是最重要的全国性公共假日。
除了春节,中秋节也很有名,它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祭月和赏月的日子,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
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与传统活动。
三、中国的四大美术中国的四大美术主要指国画、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
国画是以水墨为主要绘画方式的一种画法,有着漫长的历史,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山水画又被称作“中国画”中的灵魂,它是以山水为素材的绘画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花鸟画以描绘花鸟虫鱼等植物和动物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绘画形式,在图像、色彩、构图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人物画是表现人物形象的绘画形式,是中国画的重要分支之一,代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
四、中医,中药中医,即中华传统医学,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医的特点是“以病为中心”,以“辨证施治”为核心。
在治疗方法上,以针灸、汤药为主要方式,但也有许多其他治疗仪器和方法。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药材的种类非常丰富,可以治疗各种不同疾病。
人文常识之中国文化常识21个知识点精排

人文常识之中国文化常识:1、现代文学鲁迅:现代文学家。
他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贫困农民阿Q的艺术形象,表现了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不图反抗的“国民的弱点”,短篇小说集《呐喊》与《彷徨》则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坚实基石,还有散文集《朝花夕拾》与《野草》。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
茅盾:现代文学家。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等。
巴金:现代文学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老舍: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文笔朴实、幽默,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叶圣陶:现代文学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
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散文集《落叶》等。
闻一多: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提倡新格律诗。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郁达夫:现代文学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沉沦》等,作品表现了青年的爱国情绪、劳动者的不幸命运与悲惨生活,情调感伤激愤。
冰心:现代文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等。
赵树理: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等。
孙犁: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荷花淀》、《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2、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用“天干”与“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1)天干与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与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中国文化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文化常识知识大全一、历史与朝代中国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历史上,中国经历了许多朝代,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
其中,夏、商、周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秦、汉、唐等则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期。
这些朝代更迭,不仅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等文化,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传统思想与哲学中国文化中,传统思想与哲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儒家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
这些思想与哲学,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三、文学与艺术中国文化在文学与艺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古代的诗词、小说、绘画等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同时,中国的书法、篆刻、陶瓷等艺术形式也独具特色,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独特的习俗和活动。
这些节日与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也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五、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菜系包括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等八大菜系,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
同时,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也十分丰富,茶道和酒道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六、传统音乐与戏曲中国的传统音乐与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传统音乐包括民歌、曲艺、器乐等类型,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
中国戏曲则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如京剧、豫剧、川剧等,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这些传统音乐与戏曲,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
七、建筑与园林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和结构美感。
园林则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通过山水、花木、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创造出宁静幽雅的环境。
基础中国文化常识

基础中国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以下是一些基础的中国文化常识:
1. 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被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2. 汉字文化:汉字是中国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特点,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系统。
3. 封建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影响深远,礼仪、孝道、儒家思想等在社会、家庭中有着重要地位。
4.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5. 中医与养生文化: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强调平衡和整体治疗,包括针灸、中草药、气功等疗法。
养生文化注重饮食、运动、调养,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6. 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传承方式。
7. 文化遗产:中国有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丝绸之路等,也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粤剧、传统手工艺等。
8.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系分布在不同地区,如川菜、粤菜、鲁菜等,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茶文化。
这些只是中国文化的冰山一角,中国文化是多样丰富的,不同的地域、民族、习俗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景观。
八十三个中国文化常识

八十三个中国文化常识1. 红色代表吉祥和幸福2. 身份证号码有巧妙的编码方式3. “半包裹饭”是北京特色小吃4. 中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洛阳5. 红色结婚喜庆6. 中国象棋由象、马、车、炮、兵、将组成7. 中国喜欢用“洋葱”来形容鬼佬(外国人)8. “福”字倒贴福到,寓意“福到了”9. 拜年要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1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的国际经济合作计划11.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巨型工程12. 舟山话是中国方言之一13. 冬至吃饺子14. 中秋节吃月饼15. 中国人习惯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名字16. 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假日17. 中药有“四气调五味入”的原则18. “梅花鹿”是中国特有的羊科动物19.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20. “华夏文化”指的是中华文化21.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22. “四大发明”包括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23. 中国特产茶叶有很多种,包括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24.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25.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26. “黄河文明”是中国重要的古代文明27. 一般情况下,男性左手比右手长,女性右手比左手长28. 急救口诀:“伤口出血,左手压右手”29. 古代宫廷里有“后妃”之称的妃子30.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3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之一32.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五常”33. “狼王梦”是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34. “梁祝”是中国著名的传说故事35. “谦虚谨慎、厚道淳朴、勤劳好学、团结互助”是中国传统美德36. 中国的交通工具有飞机、火车、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自行车等37.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文化遗产38.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大地貌之一39. “牡丹”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40. 中国的酒文化非常丰富,有白酒、花雕酒、米酒等41. 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之一是造纸术42. 《孔子家语》是中国古代名著之一43. 端午节吃粽子44.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45. 中国的月亮节日有中秋节和元宵节46. 医学上,左右脚的大拇指是人体经络的“入口”47. 中国古代有“文房四宝”之称的笔墨纸砚48. 纪念毛主席的纪念堂在北京天安门广场49. 中国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50. “水立方”和“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51. “德阳龙舟”是中国传统运动之一52. “莲花”是佛教中的重要象征之一53.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欧洲的贸易通路54.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小说的主角55.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56.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57. 中国有四大菜系,包括川菜、粤菜、鲁菜和苏菜58. “九儒”是中国儒学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59. “扬州八怪”是江苏扬州地区著名的文化艺术团体60. 中国有“丝路恋曲”之称的敦煌壁画61.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中国秦始皇的名言62. “礼仪之邦”是对中国的称赞63. 中国足球队的队徽是一只红色足球64. 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海滨城市65. 中国的武术有很多种,包括太极拳、功夫、散打等66. “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67. “台灯”是中国的传统生活用品之一68.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之一69.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址70. 中国的汽车品牌有一汽、上汽、长安、东风等71.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的少年组织之一72. “三峡大坝”是中国的重要水利工程73. “狮子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之一74. 中国有“四大名著”之称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75. “画龙点睛”是中国的成语,表示给予某物以精华,增添灵气76.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77. “猪年”是中国传统农历的一个年份78. “西瓜皮帽子”是中国传统儿童游戏玩具79. 《天龙八部》是中国网络游戏中的一款经典游戏80. “珍珠”是中国特有的贝类珍品81. 中国的五禽戏是一种中医保健体操82. 中国的“东方红”是中国第一个卫星83. “关公面前耍大刀”是中国的成语,表示不自量力、自讨没趣。
七十个中国文化常识

七十个中国文化常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下面列举了七十个中国文化常识。
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2. 中国是四大古文明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3. 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4.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5.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6. 传统的汉字是中国的文字,其中包含了数千个常用字。
7.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8. 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京剧、杂技、书法、绘画等。
9. 长寿面在中国被视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
10. 中国人尊敬长辈,重视家庭观念。
11.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幸福、喜庆和吉祥。
12. 中国有五大名胜区,分别是黄山、张家界、九寨沟、阳朔和三清山。
13. 中国的四大美食有北京烤鸭、麻辣火锅、粤菜和川菜。
14. 中国的象征动物是熊猫,被誉为“国宝”。
15. 中国有世界遗产地点颐和园、故宫、兵马俑等。
16.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之一。
1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国之一。
18. 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有古筝、二胡和琵琶等。
19.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和屋顶瓦片为主要特征。
20. 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旗袍、唐装和汉服等。
21. 中国人相信风水,认为环境可以影响运气和命运。
22.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墨画《千里江山图》。
23. 中国的传统宗教有佛教、道教和儒教等。
24. 中国的玉器在世界上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5. 中国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
26. 中国人有拜神、祭祖的传统,尤其重视祖先崇拜。
27.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8.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针灸、中药和气功等。
29. 中国的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和评剧等。
30. 中国是石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有很多著名的石刻作品。
31.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博物馆。
32.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舞龙、舞狮和灯笼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常识——你知道吗?一、称呼习惯称呼几种情况举例直称姓名自称厌称或自作介绍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于后谄称对方的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籍贯为官之地有时或几项兼称。
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和尊敬。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
称对方为“公”“君”“吾子”专门表示尊敬或表示近亲的称谓。
吾子淹久于弊邑。
庶子(小人)鲰生(浅陋无知的人)黔首(贱称百姓)鄙视对方唉!庶子不足与谋称对方为“卿”古人对人的敬称,后多用君主对臣下的称呼卿欲何往?加“令”“仁”“贤”表尊敬客气贤弟仁兄令堂由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所确定的称谓1、谦称—称自己人物身份谦称举例国君寡人朕子自称日“朕” 寡人无疾王侯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一般人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恢维宇宙,斯吾之鄙人愿也妇女妾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指自己家人加“家”“舍”家兄舍弟2、敬称—称别人人物身份敬称举例国君陛下皇上大王已死的皇帝(庙号)汉高祖宋太祖老师子夫子师先生子墨子;夫子何哂由也官或尊长公君足下丈大人愿足下更虑之公为我献之3、其他人物关系称谓举例称平辈尔;汝而安敢轻吾射汝亦知射乎?称晚辈小子小生小生乃欲相吏邪?称去世的长辈加“先”字老妣表叔侄关系加“从”字求太监后,得二从子4、各年龄段称呼序号称呼年龄序号称呼年龄1 襁褓不满周岁10 弱冠男子二十2 黄口婴儿11 而立之年三十岁3 孩提二三岁12 不惑之年四十岁4 始龀七八岁13 知天命之年五十岁5 垂髫幼年14 耳顺(花甲)六十岁6 总髻总角幼年童年15 古稀之年七十岁7 总发束发童年少年16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8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17 期颐之年百岁9 及笄之年十五岁(为成年)二、历法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
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
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
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
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
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
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
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
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
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
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纪时法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
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日出朝食隅中日中日仄晡时日夕十二地支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二十四时19 -21 21-23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五更20-22 22-24 24-2 2-4 4-6五更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三、节气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3、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4、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七夕: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
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
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
11、二十四节气表四、职官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
大洲又称”府”。
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
“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
”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
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
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又叫车右、陪乘。
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将军:武官名。
先秦以卿统率军队,故卿亦称将军。
郎:帝王侍卫官的通称。
执掌护卫配从,是皇帝的近臣。
有议郎、中郎、郎中、外郎、侍郎等各种名称。
御史:先秦为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等事的官。
秦汉以后开始有弹劾纠察过失之权。
左右拾遗:唐武则天时置,负责进谏,荐举。
唐代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故属于门下省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阙,右拾遗。
枢密使:官名。
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枢密,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涉朝政甚至废立君主。
庖厨:师。
夏代有庖正之官执掌王的膳食。
卿:古代高级官员与爵位之称。
有上卿,亚卿,少卿,九卿之名。
三老:秦时乡一级的所置乡官,掌管教化。
三闾大夫:楚官,掌王族中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子弟的教育,屈原曾任此职。
司马:治军最高长官,一般称大司马。
太常:九卿之一,秦代称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
太史:掌撰文修史及天文历法,祭祀典籍管理的官。
太守:战国各诸侯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守尊称太守又称二千石,隋朝称刺史,宋改设知州,明清称知府。
亭长: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邻接地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
秦汉时为地方基层行政区划,约十里一亭,设亭长,掌管缉拿盗贼并管旅宿及治理民事。
县令:县的行政长官,也称县长,知县。
其下设县丞,协助县令,掌办事、文书、仓谷、监狱。
五、地理赤县、神州代称中国。
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
“国”则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域。
九州、九土、八荒、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
八荒即八方。
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西为山西。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
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
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
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
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
都、鄙、邑周时四县为都,夏制十为都;“都”也指京都。
鄙是周代地方组织之一,五百家为鄙,也指小邑,又指边远地方。
两都、三都、两京、五京东汉洛阳为东都,称西汉旧都长安为西都,合称“两都”;加上“南都”宛,合称“三都”。
东汉洛阳、长安又称两京;宋代则以开封、洛阳为两京;明以后称北京、南京为两京。
唐代有五京:东京、北京、南京、西京、中京。
六大古都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
北京古称“蓟”,又称“燕京”。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的古都,明时始称西安,古称长安。
洛阳为九朝名都。
南京,秦汉时称“秣陵”,孙吴时称建业,晋称建康,南唐时称金陵,朱元璋改称应天府,清代称江宁府,太平军称天京,另有“石头城”“白下”之称,为六代古都。
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宋称东京。
杭州古称钱塘,又称临安。
姑苏、维扬、京口今苏州别称“姑苏”;扬州别称“维扬”“江都”;镇江古称“京口”。
六、科举学校与录取方式校、序、庠、学、国子监学校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
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国子、太学、四门、书学、算学等科,主管官称祭酒,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
贡举、察举、制举古时官员向君王荐举人员,泛称贡举,后来“分科”贡举,也称科举。
汉代由郡、国考察举荐,经考核合格即授予官职,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秀才)等科,叫察举。
除贡举外,皇帝亲自殿试取材,称为制举,也叫制科。
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史的选官制度。
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分为九品,依品授官。
实际上以家世为重,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
发展变革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称科举。
到了明清,正式科举分为四级详见如下表。
凡举业的读书人,未通过第一级考试前通称“童生”。
第一级考试叫院试,考取的入府、州、县学,称为生员、秀才,其中成绩好的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称为廪生。
第二级考试叫乡试,每三年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凡本省秀才和监生均可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第三级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在乡试后一年的春天,各省举人可以参加,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第四级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主持,取中者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科考名列第一为元。
明清两代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连续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者称连中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