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海南篇

合集下载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三集 海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三集 海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三集海南一、简介海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南海上的岛屿,是我国最南端的一块陆地。

海南省的首府是海口。

海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了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

二、地理特点1. 地理位置:海南位于北纬18°10′至20°17′、东经108°37′至111°03′之间。

2. 岛屿数量:海南拥有一串众多的岛屿,其中主岛就是海南岛,周围还有很多大小岛屿。

3. 地貌特点:海南岛地势较为平坦,最高峰为万宁的棋子山,海拔约为1141米。

4. 气候条件: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常年较高,多雨,湿度较大。

5. 优美的海岸线:海南拥有绵延数千公里的海岸线,有很多美丽的沙滩和海湾。

三、地理景观1. 五指山:位于海南的西部,是中国最险峻的山脉之一,有五座巍峨挺拔的山峰,形状如手指伸展的样子。

2. 鳄鱼洲:位于海口附近的海域,是一个以岩石和礁石组成的小岛,形状像一只躺在水面上的鳄鱼。

3.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区的最南端,是中国最南端的地理标志,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角,象征着航海者的终点和梦想的起点。

四、经济发展1. 旅游业: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2. 农业:海南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农业也是海南的支柱产业之一。

3. 海洋产业:由于海南地处南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渔业和海洋经济也在海南得到持续发展。

五、结语综上所述,海南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具有优美的地理景观,还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地区之一。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一集 海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一集 海南

1.琼州海峡的成因琼州海峡部分断裂下陷(填运动形式),导致海南岛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2.火车轮渡优势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

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答: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

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4.风能问: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

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问:引起10万人闯海南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同属经济因素)7.湿地列举海南沿海地区的湿地资源类型:红树林、沿海滩涂等问:分析沿海红树林在经济、生态方面的功能答:形成稳定、特殊的生态系统,成为鱼类、水鸟等动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药材等资源;削弱台风,保护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净化海水和空气,淡化海水,滞留入海河流泥沙;保护海岸,防止海浪侵蚀。

航拍中国海南省解说词

航拍中国海南省解说词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海南省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南端,它带着南海众多岛屿贡献了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广阔海域。

南部的南沙群岛,界定了中国最南的国界;北部的琼州海峡,隔开了海南岛与内陆。

我们的旅程从北部开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岛屿,前往一座洋溢着闯荡精神的城市。

沿着北部海岸线,邂逅三座风格迥异的灯塔。

这是一条30公里宽的海峡,它的南岸是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

海南岛本来是内陆的一部分,6000万年前,地壳运动让部分陆地下陷,海水淹没了这里,形成了古琼州海峡。

伴随着塌陷和海峡形成,火山开始喷发。

火山喷发物不断堆积,海南岛北部的面积随之扩大。

在海南岛的北部,火山运动的痕迹随处可见。

这片面积仅有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40多座火山。

马鞍岭火山是其中的明星,它由一座主火山、一座副火山和两座小巧的寄生火山组合而成。

就像父母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

如今,植被已经把火山层层覆盖,人们在这里建造了公园,沿着火山缺口处的步行通道,可以一直走到69米深的底部。

大约在13000年前,马鞍岭火山完成了最后一次喷发,随后陷入沉寂。

但不能小看它的威力,这是一座休眠火山,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醒来。

轮渡是往返于内陆和海南岛之间的班车,只需要50分钟就能横渡琼州海峡。

这是一艘载重量超过4000吨的轮船,除了汽车和旅客,船舱之中还有一列跟随它渡海的火车。

跨海前,火车被拆分开装入船舱。

轮渡靠岸后,首先完成铁轨的对接,接着列车车厢被拉出船舱,重新组接成完整的火车。

海口是它们在海南岛旅程的第一站。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对应练习学生版讲评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对应练习学生版讲评

海南各地的年平均雨量为923~2459毫米。等雨量线呈环状分布, 中、东部多,西部少;山区丘陵多,沿海平原少;多雨中心位于万 宁西侧至琼中一带,少雨区位于东方市沿海。多雨中心的琼中县, 年平均雨量为2458.5毫米,年最多雨量为3759.0毫米(1978年),年 最少雨量为1398.1毫米(1959年)。少雨区的东方县,年平均雨量为 922.7毫米,年最多雨量为1528.8毫米(1980年),年最少雨量为 275.4毫米(1969年)。琼中与东方直线距离不足150公里,雨量相差 竟如此悬殊。海南岛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有明显的多雨季和 少雨季。每年5~10月是多雨季,总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 雨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 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干旱常常 发生。 21.(1)请结合上图和材料分析海南岛降水季节差异的特点及原因 (8分);
A.内力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
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
屿。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
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根据以上材
料,回答第3题。
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 方面考虑;水系特征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 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结合海南岛的 河流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 方面考虑;水系特征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 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结合海南岛的 河流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8.海南岛的水文水系特征是什么?(8分) (1)水文特征:①海南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大,故河 流径流量大;②受夏季风的影响,降雨集中于夏秋季,故夏季为汛 期,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径流量小;③在地形的影响下,东 部降水比西部多;④海南省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植被覆盖好,故 河流含沙量小;地处热带,无结冰期。 (2)水系特征:①海南岛地形为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部山区丘陵 向四周以辐射状流入海, 如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都是发源于五 指山;②构成河流众多、河短坡陡等特点。 因此,海南的治水方针为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一集海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一集海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一集海南1.琼州海峡的成因琼州海峡部分断裂下陷(填运动形式),导致海南岛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2.火车轮渡优势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

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答: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

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4.风能问:阐发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

好像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进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风行词。

”问:引起10万人闯海南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同属经济因素)7.湿地罗列海南沿海地区的湿地资源类型:红树林、沿海滩涂等问:分析沿海红树林在经济、生态方面的功能答:形成不乱、特殊的生态系统,成为鱼类、水鸟等动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能产出人类所需求的工业原料、药材等资源;削弱台风,保护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净化海水和氛围,淡化海水,滞留入海河道泥沙;保护海岸,防止海浪侵蚀。

《航拍中国——海南》知识点

《航拍中国——海南》知识点

《航拍中国——海南》知识点1.简述海南岛的成因。

受地壳运动的影响,琼州海峡部分地壳断裂下陷,海水淹没这里形成海峡,从而使海峡南部的陆地形成岛屿,即为海南岛。

2.描述海南岛的地形、气候特征,根据海南的地形推测:①该岛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和该岛降水分布特点;②该岛的水系和水文特征;③交通线多分布情况。

地形:海南岛的中部为山地,沿海分布狭小的平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①7月气温分布为中间低,四周高。

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②河流自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状;流程短;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河流中上游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③交通线沿着海岛边缘呈环状分布。

3.马鞍岭火山的类型和形态,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哪个圈层?休眠火山。

火山口常呈漏斗状。

上地幔的软流层。

4.简述海南岛北部的火山群喷发对海南岛形成的影响。

火山喷发物冷却凝固、不断堆积,使海南岛北部的面积不断扩大。

5.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

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一是不必像轮船运输那样在码头上倒装货物,避免了货物的破损、污染、丢失,节省了装卸费用;二是火车车厢直接上船,无需建设大规模的码头装卸设备,从而节省了建设资金;三是在港口的作业时间短,加速了车船周转和货物传送,可大大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6.说出有利于海口市形成的自然条件。

位于河流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热充足,受海洋影响强,雨量充沛;南渡江为海口的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7.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

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航拍中国海南解说词1

航拍中国海南解说词1

航拍中国第一季第一集海南第一篇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当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空中,你会看见专属于空中的奇观……春节期间,央视1套和9套播出了纪录片《航拍中国·海南》,让观众惊奇于空中海南的美丽。

1月31日至2月2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多个频道重播该片,本报今日刊发该片解说词,以帮读者进一步领略片中海南风采。

海南省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南端,它带着南海众多岛屿贡献了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广阔海域。

南部的南沙群岛,界定了中国最南的国界;北部的琼州海峡,隔开了海南岛与内陆。

我们的旅程从北部开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岛屿,前往一座洋溢着闯荡精神的城市。

沿着北部海岸线,邂逅三座风格迥异的灯塔。

琼州海峡这是一条30公里宽的海峡,它的南岸是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

海南岛本来是内陆的一部分,6000万年前,地壳运动让部分陆地下陷,海水淹没了这里,形成了古琼州海峡。

伴随着塌陷和海峡形成,火山开始喷发。

火山喷发物不断堆积,海南岛北部的面积随之扩大。

在海南岛的北部,火山运动的痕迹随处可见。

这片面积仅有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40多座火山。

马鞍岭火山是其中的明星,它由一座主火山、一座副火山和两座小巧的寄生火山组合而成。

就像父母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

如今,植被已经把火山层层覆盖,人们在这里建造了公园,沿着火山缺口处的步行通道,可以一直走到69米深的底部。

大约在13000年前,马鞍岭火山完成了最后一次喷发,随后陷入沉寂。

但不能小看它的威力,这是一座休眠火山,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醒来。

轮渡是往返于内陆和海南岛之间的班车,只需要50分钟就能横渡琼州海峡。

这是一艘载重量超过4000吨的轮船,除了汽车和旅客,船舱之中还有一列跟随它渡海的火车。

跨海前,火车被拆分开装入船舱。

轮渡靠岸后,首先完成铁轨的对接,接着列车车厢被拉出船舱,重新组接成完整的火车。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对应练习学生版共7页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对应练习学生版共7页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篇对应练习海南岛中已知的最早的地层年龄是18亿年,但海南岛的形成却在6 500万年前。

海南岛的形成与琼州海峡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说法不一。

海南岛本与大陆相连,6 500万年前,也有的说是100万年前,还有的说是50万年前,由于在北部发生断陷形成琼州海峡,与大陆分离,屹立南海,成为我国第二大岛。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海南岛的成因是A. 因构造作用,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B. 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成,露出水面后呈长长的直线形。

C. 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

D. 因海蚀作用使其与大陆分离而成的称冲蚀岛2.在海南岛及琼州海峡形成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属于A.内力作用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

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第3题。

3.引起10万人闯海南的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第4题。

4.海南沿海地区的湿地资源类型包括A.沼泽地B.红树林和沿海滩涂C. 湿草甸D.河流、湖泊5.海南的猕猴个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10公斤,小个头更容易散热。

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中整体性的A.地形要素对生物的影响B.水资源要素对生物的影响C.气候要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要素对气候的影响6.海南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水分B.土壤C.地形D.热量7.影响海南环岛高铁分布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科技D.经济发展8.海洋蓝洞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洞”,它们之所以被叫做蓝洞,就是因为它们海面上的水,要比周围的水看起来更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适应环境而进化,这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 海南的坡鹿就是最好的例子。从名字上看,很多人 会以为坡鹿生活在山坡上。可是在海南方言中,坡 是平地的意思,这是一种生活在平地的鹿。它们拥 有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坡鹿奔跑迅速,还特别善于 跳跃,一米多高的灌木丛,都能轻松地一跃而过。
采槟榔是黎族人擅长的高超技 艺,人们常说,黎族的阿哥爬树 比猴快,爬的就是槟榔树。槟榔 树一般十几米高,最高的可以达 到30米。为了采槟榔爬这么高的 树,看来人们真的很喜欢槟榔。 黎族人原先以采集、狩猎为 生,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学会了 精耕细作。牙胡梯田见证了这种 生活方式的转变。海南气候湿热, 一年可以种植三季水稻,第一季 水稻成熟的时节,正是端午前后。
跟随环岛高铁前往文昌,文 昌拥有中国最接近赤道的航天 发射场,在这里发射的火箭, 可以更轻松进入轨道。总装厂 房是发射场的核心区域,用来 组装不同量级的火箭。准备发 射 深达20多米的导流槽,用来导 流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热量。 这是目前中国最开放的航天发 射场。2016年,两万多人近距 离观看了“长征七号”火箭升 空,2017年“嫦娥五号”月球 探测器也将从文昌登天。
这从来不是一片寂寞的海洋,几 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南海诸 岛的探索。潭门镇的渔民把南海叫 做祖宗海,从宋代起,他们的祖先 仅凭一个罗盘,就敢闯荡南海,依 靠世代积累的经验,先人们总结出 最佳航行路线。600多年前,潭门 镇人就拥有了一本南海超级地图, 天气好的时候,潭门镇的渔民会带 着家中的男孩,到附近海域练习潜 水。和其他地方的渔民不同,潭门 镇人出海捕鱼,还有一项特殊的本 事,他们可以潜到面之下的珊瑚礁 中,捕捞海珍品。据说,最厉害的 渔民能下潜到10多米深的海域,等 到男孩们练成这个本领,他们跟着 父辈们到南海捕鱼的日子也就到了。
200年前,人们发现海岸边的 许多石头,有天然形成的凹槽, 退潮后,海水被留在了凹槽里, 经过风吹日晒,残留的海水蒸 发,留下了洁白的盐。这个现 象启发了人们,他们搬来更多 的石头,在石头上凿出盐槽, 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海边。这是 古代儋州人取盐的好方法,潮 水涨落之间,智慧的光芒闪现。 现代海盐场的规模,比古 盐田要大得多,海水被引入蒸 发池中,浓缩成含盐量极高的 卤水。为了加快水分蒸发,人 们需要常常翻动卤水。经过一 周左右,卤水就能结晶成盐。
在海南岛东部,有一条绵延 15公里的椰海长廊,200万棵椰 树,演绎了极致的椰岛风情。 椰树和海南岛的亲密关系众所 周知,可关于它们相识的经历, 却始终是个谜。有一种说法比 较盛行,海南岛上原本并没有 椰树,最早的椰子来自马来半 岛。数千年前,一些成熟的椰 子从马来半岛的椰树落下,被 潮水带入海中开始漂泊。搭乘 洋流的班车,它们必须在两个 月之内遇见陆地,否则等待着 它们的就是死亡。这样艰险的 旅程失败了很多次,直到某一 颗椰子率先登陆了海南岛。这 是幸存者的胜利,一颗椰子最 终繁衍出一片椰林。
告别椰林,继续向前,海水 逐渐接管陆地,我们惊诧地发 现,一片树林生长在海水之中。 这片树林聚集了不同品种的红 树科植物。它们或许是自然界 最名不副实的树木,明明是绿 色,却叫做红树林。其实,这 些树木富含一种叫做单宁酸的 特殊成分,树干或树枝断裂以 后,便会氧化成红色。更不可 思议的是,红树林已经习惯了 海水的包围,为了活下来,它 们进化成一座座海水淡化器, 除了树根能从咸水中过滤出淡 水,它们还能将多余的盐分排 出体外。对人类来说,红树林 是最好的海岸卫士,当台风来 袭,它们消解了风浪的力量, 保护着身后的农田和村庄。
执教教师-------XXX
在海南岛的北部,火山运动 的痕迹随处可见。这片面积仅 有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 着40多座火山。 马鞍岭火山是其中的明星, 它由一座主火山、一座副火山 和两座小巧的寄生火山组合而 成。就像父母带着自己的一双 儿女。如今,植被已经把火山 层层覆盖,人们在这里建造了 公园,沿着火山缺口处的步行 通道,可以一直走到69米深的 底部。大约在13000年前,马鞍 岭火山完成了最后一次喷发, 随后陷入沉寂。但不能小看它 的威力,这是一座休眠火山, 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醒 来。
即便是最靠近陆地的地方,海洋的 力量也不可小觑。北部是海南岛最凶 险的海岸线之一,灯塔成为航海人最 愿意看到的老朋友。 这是海南灯塔中最年长,相貌也 最出众的一座,它守望临高角已经 120多年,红白条纹是它最明显的标 识。临高角灯塔见证了不少历史。 1894年,法国人为了控制琼州海峡而 修建了它。50多年后,解放军在临高 角艰难登陆,解放了海南。激战过后, 灯塔如旧,但海南已经成为一个全新 的世界。 木兰头灯塔守卫着一片危险的水 域。因为水流速度极快,不少船只在 这里遇险。破损的木板被冲到海岸上 堆积起来,这片水域被称为“木烂 头”,后来人们将其改名为“米兰 头”,期望海难不再发生。
让我们去看看在此之前这座 岛屿童年的模样。海南的大多 数旅游地原先都是这样的小渔 村。新村港是疍家人世代居住 的港湾,新村港是沿海地区水 上居民的统称。数千年来,他 们靠海为生,以船为家,从不 上岸生活。这一个个木质方格, 当地人称为鱼排,鱼排之下是 养殖海产的网箱。今天的疍家 人,以养殖和出海捕鱼谋生。 他们在鱼排上搭建木屋,鱼排 连成片,木屋连成村。祖辈们 留下来的传统劳作方式依然在 延续。只是如今,一些疍家人 不再漂泊海上,他们上岸建了 房子,过上了海上劳作,岸上 生活的日子。
眼前这座山,就是猕猴的乐园。南湾半岛生活着上千 只猕猴,它们分成24个群落,每群猴子都有自己的专属领 地。每天下山,不同的猴群路过对方的地盘时,总要打上 一架。南湾的猕猴个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10公斤。小 个头更容易散热,这是他们为了适应炎热的海岛气候,在 进化过程中做出的改变。中午时分,猕猴们纷纷下水避暑。 猴王担负起教练的职责,它只在岸上观望,从不下水是它 的原则。毕竟,湿漉漉的毛发有失猴王的威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