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XX县市民文化广场设计说明书

XX县市民文化广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项目背景一、规划背景在XX县着力打造湖东新区的背景下,一批基础性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或正在筹划建设当中,本次设计项目处于湖东新区的核心地块,是将来XX的行政文化中心,为XX县的百大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XX县城市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二、区位分析项目位于正在建设当中的湖东新区,西邻滨湖大道,东靠开元大道,南北轴线的北端为即将建设的行政大楼,地块由开发大道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北面广场面积约85102.05平米,南面广场面积为87333.76平米,总计172435.81平米。

是XX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块。

三、基地分析1、地块位于南北两个小山丘之间,山丘植被较好;2、地块临接城市主道路有开元大道、滨湖大道和开发大道,交通方便,地理位置显著;3、滨湖大道和开元大道外侧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商品住宅楼,以及拟建和在建的学校,新城区的轮廓初步显现;4、整理后的场地较为平整,南面广场整体上稍微比开发大道高出一些;5、从控规图中可以看出地块周边主要以行政、文体功能为主,兼带商业和住宅功能,为湖东新区的核心地带;6、地块最南端有一条水渠连接莲星湖,水由西往东流,渠岸现状为土坡,形成了地块的南边界,靠莲星湖的渠岸两侧已经建成了沿渠的景观绿地,流经本次设计地块的部分可以纳入设计的范围;第二章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2、业主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4、《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5、中国及江西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章规划指导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中心城区广场、市民文化广场”,这简单的句子里面其实蕴涵着非常明确的设计要求,我们将这句话进行分段解释,从中可以剖析出整个设计的要求与我们所需要遵守的原则。

■■■中心城区广场——城市的会客厅广场处于城市中心区,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其在整体结构中所占的地位及作用,它是城市永久性的公共景观空间,是市民集会、娱乐、休闲的场所。

大学文化广场设计报告

大学文化广场设计报告

大学文化广场设计报告1. 引言大学是年轻人追求知识和实现梦想的殿堂,而文化广场则是大学校园中展现学校文化和学风的一个重要场所。

本设计报告旨在对大学文化广场进行全新设计,为学校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2. 设计理念2.1 传承与创新文化广场设计应该既传承学校的传统和文化,又要充满创新和活力。

结合学校的历史和传统,我们将设计一个现代化的广场,以展示与传承为主题,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积极进取的环境。

2.2 开放与融合文化广场是学生活动的中心,应该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融合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

我们将设计一个开放的广场,为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让学生们充分交流和互动。

2.3 绿色与可持续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将增加绿植,布置景观花园,营造一个舒适且绿色的空间。

同时,我们将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并合理规划能源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设计方案3.1 广场布局根据学校校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设计一个大型的开放式广场,面积约为XXX 平方米。

广场采用环形布局,中央设立一个大型喷泉,喷泉周围设置供人休息和观景的座位,并配备遮阳设施。

广场四周设置不同主题的休闲区,如阅读区、音乐区、艺术区等,供学生们自由选择。

3.2 场地设施为了使广场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我们将设置一些多功能设施。

其中包括一个小型舞台,用于举办音乐会、演讲和其他文艺活动;一个户外电影院,供学生们观看电影和其他视频活动;一个大型户外画廊,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和创意项目;一个户外健身区,提供跑步道、户外健身器材等,让学生们在休闲之余也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3.3 绿化景观为了增加广场的绿化程度和美感,我们将在广场设置各式各样的植物和花卉。

同时,我们将设计一个有机农田区,在农田区培育蔬果和花卉,供学生们学习和参与农耕活动。

在广场周围我们还将增加一些景观花园和庭院,让学生们能够在花草树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文化休闲广场设计说明书

文化休闲广场设计说明书

文化休闲广场设计说明书一、基本概况:某小城市集中建设文化局、体育局、教育局、广电局、老干部局等办公建筑。

在建筑群东侧设置文化休闲广场,安排市民活动的长虹第、绿地和设施.广场内还建设了图书馆和影视厅等,设计面积约36000m2。

二、设计依据:1。

文化休闲广场设计要求,具体如下:(1)建筑群中部有玻璃覆盖公共通廊,是建筑群两侧公共空间的步行主通道.(2)建筑东侧的入口均为步行辅助入口,应和广场交通系统有机衔接。

(3)应有相对集中的广场,便于市民聚会锻炼以及开展节庆活动等。

(4)场地和绿地结合,绿地面积(含水体面积)不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3.(5)现状场地基本为平地,可考虑地形竖向上的适度变化。

(6)需布置面积约50m2的舞台一处,并有观演空间(观演空间固定或临时均可,观演空间和集中广场结合也可以).(7)在丰收路和跃进路上可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幸福路上不得设置。

(8)需布置地面机动车停车位8个,自行车停车位100个。

(9)需布置3m见方(9 m2)的服务亭两个2。

规划设计图纸一份。

3。

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1。

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广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广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

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广场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四、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文化休闲广场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文化广场设计2篇

文化广场设计2篇

文化广场设计文化广场设计精选2篇(一)文化广场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建筑设计:文化广场的建筑设计应该能够展示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既要符合当地的建筑规划要求,又要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建筑外观可以运用各种艺术元素,如雕塑、壁画等,以增加艺术氛围。

2.空间布局:文化广场的空间布局应该合理,充分考虑人流线路和使用需求。

可以设置集会广场、表演舞台、展览厅、阅读区、游乐设施等不同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景观设计: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应该能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运用植被、水景、雕塑等元素来打造独特的景观效果。

同时要考虑到景观的可持续性,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环保技术。

4.设施设备:文化广场需要提供完善的设施设备,包括公共厕所、休息区、停车场等。

同时还需要配备现代化的音响设备、灯光设备、舞台设备等,以满足各种文化活动的需求。

5.交通规划:文化广场的交通规划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建议设置公共交通站点和停车场,方便市民前来参观和活动。

同时要考虑到无障碍通行的设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便利。

总之,文化广场的设计应该既能满足文化需求,又能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空间。

文化广场设计精选2篇(二)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市民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高兴能够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时刻与大家相聚在这座全新的文化广场上。

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为文化广场的落成举行这次庆祝仪式。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一个拥有丰富多元文化的城市,必将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土。

而文化广场的建设,恰恰是为了营造这样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文化交流平台,让市民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并参与到其中。

文化广场的落成离不开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家的大力支持。

感谢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辛勤工作和付出,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正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文化广场才能准时竣工。

这座文化广场不仅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是培养人们艺术情趣、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

文化广场设计

文化广场设计

文化广场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文化广场设计的相关内容。

文化广场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场所,承载着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

良好的文化广场设计能够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体验,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社交互动。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功能区划、景观设计以及设施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

2. 设计理念文化广场设计的理念是打造一个兼具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文化交流的场所。

设计师应该将广场融入城市环境中,使之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同时又与周边建筑和谐统一。

设计理念应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功能区划文化广场设计需要合理划分各种功能区域,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3.1 休闲区休闲区是供市民放松身心、休息的区域。

可以设置休闲长椅、遮阳棚、花坛等设施,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3.2 娱乐区娱乐区是供市民进行娱乐活动的区域。

可以设置儿童游乐设施、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3.3 文化交流区文化交流区是供市民进行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区域。

可以设置文化展览馆、雕塑艺术品、音乐喷泉等设施,营造艺术氛围。

3.4 绿化区绿化区是增加广场绿化面积,提供空气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的区域。

可以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设置喷泉和人工湖等景观。

4.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文化广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负责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氛围。

景观设计应根据广场的功能和属性确定主题和风格,并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设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法增强景观效果:•彩色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光影效果的设计•艺术装置和雕塑的摆放•水景设计,如音乐喷泉和人工湖•建筑与景观的有机结合5. 设施设置文化广场设计中的设施设置决定了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设计师应该根据广场功能的需要,合理设置设施。

常见的设施包括:•长椅和休息区•喷泉和人工湖•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文化展示设施,如展览馆和舞台同时,还应该考虑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便利。

文化广场设计方案

文化广场设计方案

文化广场设计方案一、引言文化广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空间,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和艺术表演的场所。

本文将为设计一个理想的文化广场提供详细方案,并探讨其中的核心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核心设计原则1. 多功能性:设计一个能够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广场,例如设立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和休闲区等,以及提供足够的座椅和绿植空间供人们休息和欣赏。

2. 可持续性: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问题,使用可持续材料和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增加绿化面积,以改善空气质量。

3. 无障碍通行:广场的设计要设法解决人们的移动问题,保证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能够方便地移动,设置坡道和无障碍设施,如扶手、斜坡和盲道。

4. 艺术元素融入:广场是展示城市文化与艺术的窗口,应该融入艺术元素,如雕塑、壁画和音乐表演区,以增加广场的魅力和文化氛围。

三、设计方案1. 广场总体布局:根据周围的环境和道路规划,设计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广场布局。

采用流线型设计,使广场内的空间流动性更好,便于人群的流动和互动。

2. 儿童游乐区:设置一个专门为儿童提供娱乐和游乐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可以设计各种儿童活动设施,如滑滑梯、秋千和攀爬架,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

3. 休闲区:提供足够的座位和阴凉的遮阳棚,供人们休息和聚集交流。

在休闲区周围设置一些绿植和花坛,增加广场的美感和舒适度。

4. 音乐表演区:为了丰富广场的文化活动,设计一个专门用于音乐表演的区域。

区域内可设置一个舞台和观众席,供各种音乐演出和文化活动的举办。

5. 健身器材区:广场应设置一些健身器材供人们锻炼身体。

选择适宜的器材,如跑步机、仰卧起坐器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健身需求。

四、注意事项1. 安全性考虑:设计中要考虑到广场的安全问题,如设立围挡和栏杆,以确保人们在使用设施时的安全性,并制定相关使用规定。

2. 照明设计:广场的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夜间使用的需求,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以提高广场的安全性和美观度。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文化广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空间,扮演着社会交流、文化互动、休闲娱乐的重要角色。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要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本文将就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的要素进行讨论,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

一、规划布局城市文化广场的规划布局是设计的基础。

合理的规划布局应该兼顾人流、交通、景观、设施等方面,确保广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广场的尺度与位置选择要考虑到周边的人流与道路交通情况,方便市民的出行。

其次,广场的景观布局应该注重美观与实用,将自然环境与城市元素相结合,创造舒适宜人的氛围。

最后,广场的设施配置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如休闲座椅、儿童游乐设施、公共厕所等。

二、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广场作为城市的文化载体,应该体现地域文化与时代风貌。

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合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运用艺术装饰、雕塑等手法表达城市的文化内涵。

同时,广场可以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绘画展览等,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三、多功能性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要充分考虑多功能性,以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

除了广场本身的功能,设计师可以设置咖啡店、餐厅、商店等商业设施,给市民提供更多选择。

同时,广场还可以划分出活动区、休闲区、运动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例如,活动区可以设置舞台和观众席,方便举办各类活动;休闲区可以布置休闲座椅、花坛等,供市民放松身心;运动区可以建设篮球场、太极广场等,满足市民的运动需求。

四、可持续发展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环保、能源节约等要素融入设计中。

例如,设计可以采用自然通风、采光等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在广场周围种植绿化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成功案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其广场设计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成为北京市民喜爱的休闲活动场所。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

常德市草坪镇文化广场设计说明书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设计的文化广场位于草坪镇龙相路与上河路交叉口东南角,东侧为惠阳大道(原207国道),西侧比邻民间艺术文化街,规划用地面积为1.89公顷。

二、规划依据1.《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总体规划(2012-2030)》;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3. 其他相关国家规范、标准;4. 对现有场地的踏勘等。

三、规划要求与目标1. 规划设计要求(1)将广场东南部的加油站搬迁至207国道东侧;(2)文化广场的规划重点强调文艺活动表演功能,宣传草坪文化;(3)设计风格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与民间艺术文化街建筑形式协调统一。

2. 规划目标通过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为草坪镇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展示平台,成为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

四、现状概况1.交通状况:文化广场东侧与207国道相接,北侧现有一条乡土路,总规中将其规划为龙相路,交通便利。

2.广场现状:本次规划的文化广场内以及周边均为农田景观,视野开阔。

广场东侧沿207国道有一条约4米宽的沟渠,设计中考虑以涵管的形式预埋在广场下面代替沟渠排水。

广场东南部现有一栋3层楼私宅和加油站,总规中将其搬迁至其他位置。

五、规划设计1. 布局与设计理念广场以文艺中心广场为核心,文化景观道作为景观轴线贯穿广场东西,主入口广场、露天舞台、贵宾席看台三者形成一条南北向景观轴线,文化长廊沿着中心广场南面环绕半周,形成一核心,两轴线,半环形的整体布局。

整个广场的设计以展现草坪文化特色为宗旨,最大力度地创造开敞式大型文化活动交流空间,设置多样化草坪文化的设施小品,渲染广场的文化氛围。

2.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文化广场由主入口广场、树阵广场、绿地景观、文艺中心广场、文化景观道、文化长廊、停车场和次入口广场组成。

(1)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广场设在龙相路南侧,位于广场北部,中心设置文化主题雕塑作为广场地标,通过台阶形成高差变化丰富空间感官,两侧则利用文化景观柱将视线引入文艺中心广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一.地理背景
广场被四条主道围绕,广场四周是市政府,写字楼,图书馆,博物馆,图书馆外侧是历史名街,设计的时候,须考虑各个文化建筑的性质和文化
二.项目背景
本项目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文化历史和冰雪文化为一体的广场,改造城市面貌,美化环境,建立城市主体景观印象。

塑造城市文化底蕴.
三.方案定位
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在这三个有利于的条件下着力打造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文化广场。

本方案将广场定位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和场地历史,满足集会,市民休闲游憩,娱乐等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充分考虑地域特点,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内涵。

凸显市政府和博物馆大楼的庄严的形象,也要为图书馆的文化和写字楼的文化氛围营造景观环境,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

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及庄严肃穆的精神为目标,精心塑造即生动和谐又不失严肃的文化广场,建筑和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休闲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气氛,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的城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需求。

独具特色的广场形象根据规划区的地形环境特征,结合白旗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国内外广场设计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视觉景观强烈,连续开敞的,即有时代特征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城镇风景线。

规划原则:
1.文化原则:
广场设计应力求挖掘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并体现新时代城市的形象。

2.以人为本:
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营造良好的环境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多样性的活动空间。

广场空间应能满足人的多维感受,并进行无障碍设计。

3.生态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并评估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广场和区域的和皆共生。

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广场设计应为将来预留发展空间,并能与全局协调。

5.经济原则:
生态方法就是最经济的方法,运用生态方法指导设计和实施,不但可以增加环境的多样性,
也能增加建筑物的节能性及可行性,利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得环境上、经济上和社会上最大的利益。

四.设计构思
依托地域特点,传承民族文化,注重文化特质,丰富景观内涵,强调环境的融合和肌理的延续确立城市形象设计概念,充分体现白旗特色,现代化城镇风貌。

增强城市的识别性和标志性景观,设计的理念为和谐社会, 广场中以圆形构图主.形成环环相扣的紧密思路.
艺术风格构思
结合整体布局及建筑风格,本设计方案整体上以民族文化为主格调,通过对雕塑,硬地,植物,道路,水景,小品等景观元素的重点处理,使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布局取得整合。

而在设计手法上则体现出比较强烈的文化气息.
1.整个广场的设计以铺装水景为主导思想,构成开放的空间布局,又加以渊源流长的水系,使得整个广场既灵活,充满了现代气息,又蕴涵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寓意开放、和谐的文化气息。

2.局部的设计是广场的点睛之笔.广场主入口处,以古典的铺装,给人以"家"的感觉.广场中心以雕塑为核心,衬托历史文化,加以旱地喷泉,体现了既宁静又庄严的环境,在广场的里一个入口设计文化景墙,以缅怀历史名人为主线与博物馆相呼应.三段相结合又表现"天圆地方"的含义.各细部相结合整各广场给人们一个回味历史,展望未来的思索空间.3.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乡土树种并具代表性的树种,与周围建筑相结合,选取四季不同色调变化和光影效果的植物,合理布局:规则式的场景布局采用了规则式的绿地形式,并在规则式的绿地形式内协调布有小型自由种植,使整个广场统一,协调.
四、规划目标:
1.景观目标:
以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及造型优美的建筑物形成风格鲜明的广场群景观,并与建筑物、景墙、水景、绿化相配合,烘托广场气氛效果。

2.生态目标:
通过对软环境(树木、水体、草皮)及硬环境(建筑物)的生态设计、创造出绿色开放空间,使自然与人工有机联系,将自然引入都市。

3.控制目标:
通过广场城市设计导则,取以景观优美、环境恰人的全新广场面貌,控制好广场的分期开发建筑与整体环境的协调。

4.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生态原则:
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 ,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同息,生态与经济共繁同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

设计师把生态环境保护.
五.功能结构分析
本方案以广场中心为最主要的展示和交往空间,广场的常用功能均集于此,中心雕塑和喷泉
为景点观赏区,铺装的设计为历史思索区,广场的设计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所以要考虑到游人的休息,在冬季的时候一些场地设计成足球活动区,为不同的人群服务。

六.绿地系统分析
1.尽可能利用现状绿化资源,保留现有树木,塑造绿色城镇风貌。

2.建立多层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

3.绿地与步行系统,建筑庭院相结合,创造宜人的步行休憩环境和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布局.
七. 景观结构分析
景观空间布局以自然过渡空间为主,加大空间疏密的对比度,以扩大空间的尺度感,以主要开敞空间为中心,根据景观建筑组团在广场入口围合处设置小型开敞空间,建筑后侧多安排幽静密植,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疏密有致.
八、标识系统分析
标志物一开始就成为景观中的构图要素,将标志与形态结合统一进行设计,并加以民族文化内涵.形成三个层次的标识系统.在广场入口采用现代简约的标识形式加以强调,以充分展示广场的整体形象,在道路交叉口采用地段性的指示标志.在广场的出口处,设置标志性的文化景墙,加以体现民族文化.
九、广场雕塑分析
不锈钢与石材的相嵌,两种元素的对比有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相融的含义.以"明安图"为主题的文化景墙即缅怀了历史伟人,回味历史.突出对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意义.雕塑作品的宏伟,挺拔,能在广场中形成视觉焦点,并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人能进入雕塑,亲身体验,感受它的震撼力,与作品直接对话.
十、材料选择分析
通过对材料的运用体现对自然,科技,文化的理解.绿化,水体,石材等自然要素的规则处理,现代体现科技与民族文化对自然规律和秩序的需求;金属,刚,玻璃等人工材料人性话的运用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形式上则体现为具有浓郁的现代自然风格特色.十一,具体景观分析
1,景墙设计
景墙设计以观赏景观为主,可以通过此了解到历史和文化特色,它还有框景的作用,了解到内侧的美丽景观.
2,水景设计
这些水景设计展示了水如何融入建筑,如何与建筑发生矛盾,如何成为建筑的延续;如何制造出宁静或充满活力的气氛,吸引游人的注意或引导他们前进。

水,虽然在有些建筑中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往往也是建筑设计中最具决定性的要素。

3.雕塑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