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设计总说明
文化广场设计方案

文化广场设计方案一、引言文化广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空间,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和艺术表演的场所。
本文将为设计一个理想的文化广场提供详细方案,并探讨其中的核心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核心设计原则1. 多功能性:设计一个能够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广场,例如设立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和休闲区等,以及提供足够的座椅和绿植空间供人们休息和欣赏。
2. 可持续性: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问题,使用可持续材料和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增加绿化面积,以改善空气质量。
3. 无障碍通行:广场的设计要设法解决人们的移动问题,保证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能够方便地移动,设置坡道和无障碍设施,如扶手、斜坡和盲道。
4. 艺术元素融入:广场是展示城市文化与艺术的窗口,应该融入艺术元素,如雕塑、壁画和音乐表演区,以增加广场的魅力和文化氛围。
三、设计方案1. 广场总体布局:根据周围的环境和道路规划,设计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广场布局。
采用流线型设计,使广场内的空间流动性更好,便于人群的流动和互动。
2. 儿童游乐区:设置一个专门为儿童提供娱乐和游乐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可以设计各种儿童活动设施,如滑滑梯、秋千和攀爬架,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
3. 休闲区:提供足够的座位和阴凉的遮阳棚,供人们休息和聚集交流。
在休闲区周围设置一些绿植和花坛,增加广场的美感和舒适度。
4. 音乐表演区:为了丰富广场的文化活动,设计一个专门用于音乐表演的区域。
区域内可设置一个舞台和观众席,供各种音乐演出和文化活动的举办。
5. 健身器材区:广场应设置一些健身器材供人们锻炼身体。
选择适宜的器材,如跑步机、仰卧起坐器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健身需求。
四、注意事项1. 安全性考虑:设计中要考虑到广场的安全问题,如设立围挡和栏杆,以确保人们在使用设施时的安全性,并制定相关使用规定。
2. 照明设计:广场的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夜间使用的需求,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以提高广场的安全性和美观度。
甘肃省庄浪县城文化广场详规设计说明

甘肃省庄浪县城文化广场详规设计说明一. 现状概况庄浪县文化广场位于县城中心。
水洛北河西岸,三面环路,东侧邻北滨河路。
北侧邻隆庄路,西邻新徐南路,南侧为规划仓储用地。
广场东西长约170m,南北宽约140~180m。
呈规划梯形状。
总占地约2.7公顷。
(约合40亩)。
用地四周为老城区,北边有文物古迹用地、商业用地。
西边是居住用地。
南边是仓储用地。
东面是公共绿地和穿城而过的水洛北河。
用地和县城的行政文化中心隔河相对。
用地场地现状为一低洼地段。
经整平后与四周道路平齐,总的地形为西北高,东、东南低。
站在广场上,背山面水,周边以城区繁华地段所环绕,向河对岸的城区望去,视野开阔,景观优美,正是形成城市中心主要广场的理想用地。
二.前期分析及广场性质1.时代背景分析●国家投资重心向西部偏移,西部各省须加强对外开放。
庄浪县这次新建的地区世纪文化广场应体现这一主题,体现新形势下的新的城市风貌,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八方来客。
●进入人本主义时代,市民是广场服务的主体。
在考虑世纪文化广场形象特征的同时注重创造民众休憩娱乐的空间。
●同样是根据“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出发点,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也是新时代城市建设不可残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中心广场建设也应是绿色环保和有机利用环境资源的典范。
2广场性质根据该广场所处县城总平面的位置,以及广场的规模和与周边地区性质的协调关系。
广场的性质应定位为:充分体现庄浪县新时代形象,同时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群众集合功能为主;以兴休闲,娱乐,文体,社交功能为辅的城市中心市政广场。
三设计指导思想1.强调时代特征:反映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形势下的庄浪积极开放的新形象,新风貌,使之成为21世纪庄浪的新标志,同时反映新的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新文明的融合:在中心广场周围的各个重要小广场中分别反映庄浪地区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的大发现等本地区特点的内容,从而和中心主广场形象一起体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庄浪。
纪念性广场设计说明万能模板

纪念性广场设计说明万能模板一、基本概况某小城市集中建设文化局、体育局、教育局、广电局、老干部局等办公建筑。
在建筑群东侧设置纪念性文化广场,安排市民活动的长虹第、绿地和设施。
广场内还建设了图书馆和影视厅等,设计面积约36000m2。
二、设计依据1.纪念性文化广场设计要求,具体如下:(1)建筑群中部有玻璃覆盖公共通廊,是建筑群两侧公共空间的步行主通道。
(2)建筑东侧的入口均为步行辅助入口,应和广场交通系统有机衔接。
(3)应有相对集中的广场,便于市民聚会锻炼以及开展节庆活动等。
(4)场地和绿地结合,绿地面积(含水体面积)不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3。
(5)现状场地基本为平地,可思考地形竖向上的适度变化。
(6)需布置面积约50m2的舞台一处,并有观演空间(观演空间固定或临时均可,观演空间和集中广场结合也能够)。
(7)在丰收路和跃进路上可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幸福路上不得设置。
(8)需布置地面机动车停车位8个,自行车停车位100个。
(9)需布置3m见方(9m2)的服务亭两个2.规划设计图纸一份。
3.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不一样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构成必须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一样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广场到达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广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
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色彩、做法上有新意。
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周围的绿地不仅仅能够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构成以集中广场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四、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纪念性文化广场的使用者。
所以首先思考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广场设计说明(10篇)(可编辑).doc

广场设计说明(10篇)(可编辑)广场设计说明第1篇:设计说明:本设计充分利河流景观,将水景都引入园区,创造秀丽美景。
方案点评:该方案图面表现风格较统一,古建筑周边环境处理采中轴对称的手法具有必须的特色,但北部缺乏主要景点,可供活动的场地较少,异形水景的形态欠组织,古树处理手法雷同,道路系统生硬,流线不顺畅,显得较凌乱,滨水岸线缺乏变化。
设计说明:景观主要形式采弧形,营造强烈的围合空间,公共活动与私密空间有必须的联系,使空间更整体,整个设计将直线与弧线结合,使空间丰富,形式优美方案点评:该方案整体风格统一,色调清新自然,水系形态较优美,道路顺畅。
不足之处是亮点不突出,硬质空间偏少,对游人使研究不周,保留建筑周边环境处理过于简单,没充分利景观元素进行造景,空间缺乏层次性和丰富性。
广场设计说明第2篇:休闲娱乐广场设计1休闲娱乐广场作广场是外部交往的共享空间,加强了人们的交流与联系,它能够聚集很多市民的大块空地。
1.1广场具有共享空间的作城市中的广场不仅仅是空间的载体,并且具有“共享”的特征。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圣马可广场(图3)是威尼斯的市中心,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的代表作,有人把它称为“欧洲最秀丽的客厅”。
近代著名建筑师萨里宁(ElielSarinen)在《城市》(Thecity)一书中说“……也许没有任何地方比圣马可广场的造型表现得更好了,它把许多分散的的建筑物组成一个最壮丽的艺术总效果……产生了一种建筑艺术的持久交响乐”,它不但在建筑上集百家所长,并且还是群众集会,举行节日庆祝的场所,除此之外带给游览和散步,完全与城市交通无关,意大利人喜欢在广场上与亲朋约会,所以把广场称作露天的客厅,这座秀丽的客厅,是共享空间发展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高峰时期,在这个共享空间里,人们扩大交往,构成群体意识,克服自身的不足。
其群体的空间处理和新老建筑相协调的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是仍有借鉴好处。
1.3休闲娱乐广场的定位。
高度发达的物质礼貌使人类的生活方式更加趋于多元化,迫切需要休息、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场所。
文化广场功能设计图案设计理念

文化广场功能设计图案设计理念文化广场功能设计图案设计理念文化广场是人们聚集、交流、休闲的公共场所,它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文化广场的多样化需求,我的设计理念是打造一个集文化表演、体验、展示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广场。
首先,我将在广场中央设置一个开放式的舞台,供各类演出、表演和文艺演出使用。
舞台设计灵感来自传统的露天舞台和现代的多功能舞台,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
舞台上可以进行各种演出,如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等,同时还可以进行大型户外电影放映。
其次,我将在广场的四周设置各类文化体验区。
这些区域可以包括展览区、艺术创作区、手工制作区、体育健身区等。
展览区可以展示各类艺术品、摄影作品和历史文物,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艺术。
艺术创作区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创作的空间,同时还可以吸引观众参与进来,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手工制作区可以让人们亲身参与到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体育健身区可以提供一些健身设施,供人们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我还打算在广场周围种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增加文化广场的绿化程度,打造一个宜人的休闲空间。
同时,我还将设置一些座椅和休息区域,方便人们休息和交流。
我还会在广场四周设置一些小型的商业设施,如咖啡厅、书店、餐厅等,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
最后,为了使文化广场更加活跃,我会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演出、市集等。
同时,我会和当地的文化机构和组织合作,举办一些专题展览和演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打造一个集舞台表演、文化体验、绿化休闲和商业服务于一体的文化广场。
通过丰富多样的功能和活动,让广场成为人们集聚、交流和休闲的理想场所,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

常德市草坪镇文化广场设计说明书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设计的文化广场位于草坪镇龙相路与上河路交叉口东南角,东侧为惠阳大道(原207国道),西侧比邻民间艺术文化街,规划用地面积为1.89公顷。
二、规划依据1.《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总体规划(2012-2030)》;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3. 其他相关国家规范、标准;4. 对现有场地的踏勘等。
三、规划要求与目标1. 规划设计要求(1)将广场东南部的加油站搬迁至207国道东侧;(2)文化广场的规划重点强调文艺活动表演功能,宣传草坪文化;(3)设计风格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与民间艺术文化街建筑形式协调统一。
2. 规划目标通过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为草坪镇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展示平台,成为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
四、现状概况1.交通状况:文化广场东侧与207国道相接,北侧现有一条乡土路,总规中将其规划为龙相路,交通便利。
2.广场现状:本次规划的文化广场内以及周边均为农田景观,视野开阔。
广场东侧沿207国道有一条约4米宽的沟渠,设计中考虑以涵管的形式预埋在广场下面代替沟渠排水。
广场东南部现有一栋3层楼私宅和加油站,总规中将其搬迁至其他位置。
五、规划设计1. 布局与设计理念广场以文艺中心广场为核心,文化景观道作为景观轴线贯穿广场东西,主入口广场、露天舞台、贵宾席看台三者形成一条南北向景观轴线,文化长廊沿着中心广场南面环绕半周,形成一核心,两轴线,半环形的整体布局。
整个广场的设计以展现草坪文化特色为宗旨,最大力度地创造开敞式大型文化活动交流空间,设置多样化草坪文化的设施小品,渲染广场的文化氛围。
2.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文化广场由主入口广场、树阵广场、绿地景观、文艺中心广场、文化景观道、文化长廊、停车场和次入口广场组成。
(1)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广场设在龙相路南侧,位于广场北部,中心设置文化主题雕塑作为广场地标,通过台阶形成高差变化丰富空间感官,两侧则利用文化景观柱将视线引入文艺中心广场。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说明_浅谈城市中的文化广场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说明_浅谈城市中的文化广场设计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所必备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形态、功能及组成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很多不同功能的广场。
例如:交通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等等。
而城市文化广场就是本论文所要论述的主题。
首先,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与当今人文特色的融合;其次,它是自然美和人工美在空间上所体现的场所。
整个广场可用于娱乐休闲和集会集散、商业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场所。
城市中有了它的存在可以大大的减少人们烦躁的情绪,改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气氛;还可以提高当地的小气候的质量,有些绿化率大一点的广场可以保持当地的水土平衡,城市广场还可以规划调整一座城市的建筑布局,加大生活空间,使这个城市向着更文明、更健康、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而前进。
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达到了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
城市文化广场只是城市广场的一个形式。
文化广场,顾名思义就是指带有文化性质的广场,可以是发掘这个城市历史文化发展,从古至今,追根溯源的各个时期的文化积淀产物的总结与创新在广场上的陈列运用。
例如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广场,它就是充满了历史文化风韵的文化广场。
它是以唐为创作灵感而设计的,在设计手法上充分体现了唐的大气、壮观、雄伟与陕西作为13朝古都的文化底蕴。
社会的不断发展就形成了公共空间的不断发展,它需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社会物质生活。
公共空间的发展完善也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睦,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小,社会也越加和谐。
本文主要想探讨一下在设计城市文化广场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就这问题而出现的在设计中我们要处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文化广场的尺度广场的大小长短、合适与否应与其功能性质以及结合人的尺度来考虑,不能随意自己进行安排。
小型的广场使人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令人感到局促、不舒服。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e1e545502d276a201292e04.png)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文化广场设计说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篇一 : 文化艺术中心设计说明厦门市新圩文化艺术中心方案设计说明概述一( 工程建设的场地及建设规模1.区位及项目简介:新圩文化艺术中心地处舫山北路一侧、区域及周边自然环境优美。
建筑规模:建筑面积17793.1平方米建筑使用件质:市民服务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2(总体设计与建筑平面布置周围环境状况新圩文化艺术中心基地东南为规划道路,西北为其他相邻地块。
消防车道:利用城市道路及建筑物室外道路场地,能环通。
消防水源:直接从市政管网取得。
防火间距:满足。
消防控制室:位于底层,与最近出入口距离满足要求。
3(防火分区各个场馆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4(安全疏散各防火分区均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疏散楼梯和底层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及安全出口的宽度距离符合要求。
二、给排水1(消防水源消防给水水源利用城市自来水。
喷淋泵直接从市政消防进水管抽水。
2(室内消火栓系统各层建筑均设室内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为15升,秒,系统作用时间按2小时计。
2小时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本工程不设消防泵。
室外设水泵接合器一套。
3(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文化艺术中心各个场馆均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其设计流量为26升,秒。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稳压泵稳压。
自动喷淋系统设水力报警系统一套。
喷淋泵采用100DL—2立式离心泵二台,一用一备。
4(建筑灭火器配置要求本工程各层均设有灭火器。
各处均按中危险级配置灭火器。
三、暖通报告厅设置排烟系统,设置高温排烟混流式通风及280度防火阀,平时关闭,火灾时防火阀打开,排烟风机同时运转,到280度时防火阀关闭,同时排烟风机停止运行。
四、电气1(供电电源:消防用电设备,例如喷淋泵,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灯等,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供电。
,)2(走道、疏散门设置疏散指示灯,自带镉镍电池,放电时间大于20min。
3(人员集中的报告厅、多功能厅、阅览室等房间,设置自带镉镍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位于来县西部的北博农场内。
北博农场现有土地总面积2500公顷,总人口1.5万人。
农场以剑麻、水果为主导产业。
北博农场属贫困农场,2007年以来农场积极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开发种植具有农垦特色的剑麻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对农场各项基础设施投入,道路、教育、小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场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
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北博农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为北博农场人民群众的休闲、锻炼提供一个室外公共场所,对建设和谐社会起重要积极作用。
受北博农场东湖居委会的委托,揭阳市电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本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内容
包括:文化广场平面布置及地埕结构设计;公共设施(包含厕所及排污)设计;文化广场绿化设计;文化广场照明设计;公共文体设施设计;其它工程(填土方)等。
三、设计依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2006)2011 版;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绿化条例》(CJJ37-9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图等。
四.施工设计说明:
1、本文化广场主要面层材料为混凝土、花岗岩和水泥填缝卵石。
其面层结构和各层厚度以大样图为准。
2、花岗岩表面拼接未注明处均为平缝对接,施工时可现场适当调整花岗岩石板的拼接形式,要求达到图形平顺、规则。
3、本广场中所有材料的拼接均要求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拼缝整齐、圆面光滑、阳角挺拔、阴角简明,灌浆密实无空鼓、地面平展无起伏。
4、本广场设计铺装形式较多。
施工时应严格对位,头尾相接,左右相齐。
5、地面土方施工前应进行挖除草根,清除表土。
土方填筑按30cm每层控制,逐层压实并填至设计标高,压实度应达95%方能进行垫层和面层施工。
6、本项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M10水泥砂浆采用强度等级32.5Mpa 水泥,C20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
7、建筑物混凝土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收缩干裂,影响外观和质量。
8、苗木要求:发育正常,苗包等包装牢固。
树冠要捆扎好,防止折
断。
9、苗木栽植后要立即浇水,浇水要浇透,直至表面溢出泥浆为止。
以后根据养护要求,定时浇水,直至成活。
栽好的树苗要直立稳固,应剪除有病虫害或折断的树枝,并要适当剪枝。
10、本项目设计施工工期为90天。
11、在施工时如遇与本设计不符的不良地质地段,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
12、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五、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㈠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来县城西部约20公里。
㈡地质与地震
根据附近建筑项目地质勘探结果,本区域地面以下的土质,多为灰褐色亚粘土、亚砂土或粘土质砂,地基土为亚粘土、粘土、中(粗)砂及残积亚粘土。
根据广东省区域地震烈度区划图显示,项目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㈢气象
本项目位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21.5℃,7月份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8℃,1月份平均气温13.1℃,极端最低气温-2.7℃,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每年5~9月份为雨季,多暴雨,6~9月份易受台风威胁。
六、筑路材料
沿线筑路材料丰富,储量大,多为经营性料场,能满足工程要求。
㈠石料
境内石料多为花岗岩,分布较多,可用于地面及建筑结构物。
㈡砂
沿线砂料分布广泛,主要有隆江河砂场、潮州韩江砂场等,料场内储量丰富,砂质为中粗砂,洁净,广泛用于当地各项工程,且运输方便,可通过汽车或船舶运输。
㈢水泥
区域内水泥缺乏,主要靠外购解决,多来自梅州、南京等地,当地使用较多的“塔牌”、“五羊牌”,质量较好,可满足工程需要。
㈣水、电
沿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可满足工程需要。
项目所在地区电网发达,电力较充足,可满足工程需要。
七、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
2、施工现场应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防止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3、对于细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白灰等)的运输、储存要注意遮盖、密封,防止和减少扬尘。
4、车辆开出工地要做到不带泥沙,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
5、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6、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应集中运至规划的弃土坑,严禁向农田、河流顷倒,造成环境污染。
7、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及其他污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最好将沉淀水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
8、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
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与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施工影响告示,以取得施工影响区域内群众的谅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