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电解质分析仪,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仪器准备1. 确认电解质分析仪的工作状态良好,所有部件正常运转。
2.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和电缆是否连接稳固,确保电源供应稳定。
3. 根据测量需求,准备好所需的电解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完成后,进入仪器主界面。
2. 选择所需的测试项目,并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关参数,如溶液体积、测量时间等。
3. 使用吸管或移液器,将待测溶液加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槽中,确保槽内液面平稳。
4. 点击开始测试按钮,仪器开始测量待测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5. 等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测量结果并保存。
6. 清洗测量槽和相关配件,以防止交叉污染。
7. 根据需要,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其他测试项目的测量。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需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镜,以防止溶液溅入眼睛或接触皮肤。
2.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将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槽倒置或碰撞,以防止损坏仪器。
3.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4. 在使用电解质标准溶液时,应注意其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标准溶液。
5. 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仪器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 根据仪器测量结果,计算出待测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值。
2. 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3. 将结果与相关标准或参考值进行比较,评估待测溶液的质量或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4.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或数据表中,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六、仪器维护与保养1. 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槽和相关配件,避免残留物的积累。
2. 定期检查仪器的电源线和电缆连接是否良好,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电解质分析仪,并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远离振动和干扰源。
2. 检查仪器的电源线是否正常连接,并接通电源。
3.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仪器盖,检查电解质试剂的储存情况。
确保试剂瓶密封良好且未过期。
4.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校准。
三、样品准备1. 使用干净的容器取得待测溶液样品。
2.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稀释液将样品稀释至适宜的浓度范围。
3. 将稀释后的样品倒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样品槽中,确保样品液面平稳且不溢出。
四、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启动完成。
2. 在仪器的操作界面上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式,如测定钠、钾、氯等电解质。
3. 根据仪器界面的提示,设置相应的参数,如样品体积、温度等。
4. 点击“开始”按钮,仪器将自动进行样品测量。
5. 等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五、仪器维护1. 测量结束后,关闭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
2. 清洁电解质分析仪的样品槽和电极,确保无残留物。
3. 定期校准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定期更换电解质试剂,避免试剂过期或者失效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 定期检查仪器的连接路线和电源线,确保无松动或者损坏。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2.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将手指或者其他物体接触到电解质试剂或者样品液体。
3. 严禁将电解质分析仪用于非指定的样品类型或者浓度范围。
4. 如发现仪器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使用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七、附录1. 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界面和参数设置详细说明。
2. 电解质分析仪的校准方法和频率。
3. 电解质分析仪的维护记录表格。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使用电解质分析仪的详细步骤,以确保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二、仪器和设备1. 电解质分析仪: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解质分析仪是否连接到电源并开启。
2. 电极:确保电极干净,没有污垢或氧化物。
如有需要,使用适当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3. 校准溶液: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用于校准电解质分析仪。
三、操作步骤1. 校准仪器a.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等待其预热。
b. 将电极插入标准溶液中,确保电极与溶液充分接触。
c. 在电解质分析仪上选择校准模式,并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校准。
d.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e. 校准完成后,记录校准结果,并将仪器设置为分析模式。
2. 准备样品a. 准备待测样品,并将其转移至干净的容器中。
b. 如有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将样品进行稀释,以确保其浓度在仪器的测量范围内。
c. 根据需要,记录样品的标识信息,如样品编号和测量时间。
3. 进行分析a. 将电极插入样品中,确保电极与样品充分接触。
b. 在电解质分析仪上选择分析模式,并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测量。
c.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仪器显示出稳定的测量结果。
d. 记录测量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计算或分析。
4. 清洗和维护a. 在每次使用后,将电极清洗干净,以防止污垢的积累。
b. 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指导,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2. 注意避免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与金属物质接触,以防止电极的损坏。
3. 注意避免将电解质分析仪暴露于高温、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以防止仪器的损坏。
五、故障排除1. 如果电解质分析仪显示异常或测量结果不准确,首先检查仪器的连接是否正常。
2. 如有需要,重新校准电解质分析仪,并确保校准操作正确执行。
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SOP)【目的】指导电解质(Na+、K+、Cl--、Ca2+、PH)的测定。
【适用仪器】XD-685。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专业主管、科主任。
【方法原理】XD 685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原理来测定样品。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化学传感器,它能将溶液中某些特定理智的活度转变成电位信号,然后通过仪器来测量。
685分析仪采用比较法来测量样品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即先测量两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定标/冲洗液和斜率标准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在仪器程序内建立一条标准曲线,然后再测定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从已建立的标准曲线上求出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离子浓度(mmol/L)。
【标本要求】(1)种类血清、血浆、尿液、全血。
(2)样本量:正常样品量:120 ul;最小样品量:65 ul。
(3)保存2小时内分离出血清和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8小时,4C保存不超过48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且只能冻融一次。
尿标本应在2小时内分析,且在低温放置。
【试剂】(1)定标/冲洗液(定标Ⅰ) (编号 685001) 500ml/瓶(2)斜率定标液(定标Ⅱ) (编号 685002) 80ml/瓶(3)去蛋白液(带酶粉12支) (编号 685003) 30ml×1瓶/盒注意:使用时请用注射器吸1.5ml的去蛋白液加入盛放去蛋白粉的容器内,并且摇晃容器使蛋白粉完全溶解后使用。
(4 ) 电极活化剂(编号 685006)300ml×3瓶/盒(5)参比电极电解液(编号685004)30ml×3瓶/盒XD 685分析仪所用的试剂仅供体外诊断使用,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除了蛋白粉(4℃保存)外,所有试剂均可在室温下(8-25℃)密封保存,有效期为十八个月。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电解质分析仪,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二、操作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或者故障。
2.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并检查其有效期和保存条件。
3.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确保仪器接地良好。
4.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玻璃仪器、试管、移液器等实验用具,并确保其清洁无污染。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电源,并等待仪器预热至工作温度。
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如测量范围、测量时间等。
3. 使用试剂和标准溶液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根据仪器要求将样品注入分析仪中。
5. 启动电解质分析仪,开始测量过程。
根据仪器提示进行操作,如选择测量模式、设置测量时间等。
6. 等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测量结果,并及时清理仪器和实验用具,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7.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试剂和标准溶液的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有接触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
3. 使用化学品时应注意其毒性和腐蚀性,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接触有害物质。
4.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仪器和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故障处理1. 如遇到仪器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操作,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在等待维修期间,应将故障仪器隔离,以防止误操作和进一步损坏。
六、维护保养1. 定期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仪器表面、更换损坏部件、校准仪器等。
2. 保持仪器的良好通风和干燥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七、附录1. 操作人员应熟悉电解质分析仪的技术规格和操作说明书,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操作仪器。
检验科电解质ISE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电解质ISE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保证钠、钾、氯离子(ISE)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 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样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3.1样本类型: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或尿液。
3.2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精神、体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无特殊要求。
最好用禁食的标本以减少乳糜血的干扰)。
3.3容器添加剂类型:肝素锂抗凝管3.4仪器设备:PSD-16B ISE 分析仪4.【实验原理】传统的血液样品的离子检测方法是用火焰光度学方法,样品被已知离子(通常为锂离子或铯离子)浓度的溶液稀释,雾化并通过火焰成为离子态。
这些离子象不同频率的光子一样稀放能量,光的强度与样品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新发现的钠离子选择性玻璃、和选择性吸收钾和氯的有机化合物使得探测器可以直接接触生物体液进行测量,这些感受器即所谓离子选择性电极。
PSD-16D电解质分析仪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检测生物体液中的钠、钾、氯离子浓度。
钠、钾电极采用对钠、钾离子敏感的膜电极;氯电极采用分子机制的PVC膜,仅对氯离子敏感。
电极电位可与内参比电极产生的稳定电位比较而测得。
离子选择性电极使得电位随样品的离子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变化的电位与离子浓度呈对数关系,以能斯特方程表示:RT㏑(γC)E=E0+——————NF其中:E=在样品溶液中的电极电位E=在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电位RT/nF=一个与电极反应值有关的常量㏑=取自然对数r=溶液中的离子活度c=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检测时利用了比较法。
首先,加入样品,再加入稀释液,混匀后吸进装载电极的分析单元中,测量电位,然后加入标准液测量电位,测量电位,二者的差与样品中钠、钾、氯离子浓度和它们在标准液中的浓度之比存在对数关系,因已知电位与标准液中钠、钾、氯离子浓度的关系,计算机可据能斯特方程计算出样品中钠、钾、氯离子浓度。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使用者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避免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
2.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线是否连接良好,并确保电源电压符合仪器要求。
3.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清洁,如有污垢应及时清洗。
4. 校准电解质分析仪,根据仪器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
三、样品处理1. 准备样品,确保样品的保存条件符合分析要求,如需要稀释或者预处理,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2. 使用洁净的容器取样,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3. 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需要调整样品的pH值,应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调整。
四、仪器操作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选择相应的测试程序,根据仪器界面的提示进行操作。
3. 将样品注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样品池中,确保样品彻底覆盖电极。
4. 等待分析仪完成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如需进行连续测试,应等待仪器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再进行下一次测试。
五、数据处理1. 根据仪器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2. 将分析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数据表格中,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归档。
3. 如有需要,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六、仪器维护1. 每次使用完电解质分析仪后,应将样品池和电极进行清洗,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2. 定期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需要更换,如有需要,及时更换电极。
3. 定期校准电解质分析仪,根据仪器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
七、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电解质分析仪时,应注意避免触摸电解质溶液,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或者损伤。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电解质溶液溅入眼睛,如有不慎溅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检查。
3. 使用电解质分析仪时,应注意避免将仪器放置在易燃或者腐蚀性物质附近,以免发生意外。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解质分析仪。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或者异常现象。
2. 检查仪器所需的电力供应是否正常,确保电源稳定。
3.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确保其纯度和浓度符合要求。
4. 清洁仪器的测量池和电极,确保其表面干净无污染。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等待仪器初始化完成。
2. 根据所测溶液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3. 将待测溶液样品倒入仪器的测量池中,确保样品覆盖电极彻底。
4. 关闭测量池的盖子,开始测量。
根据仪器的指示,等待测量结果的稳定。
5. 记录测量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水或者其他液体溅入仪器内部,以免损坏仪器。
2. 使用试剂和标准溶液时,应注意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有不慎接触,请即将用清水冲洗。
3. 在测量前,应确保测量池和电极表面干净无污染,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如有不清晰的地方,应及时向相关人员咨询。
5. 定期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故障排除1. 若仪器显示异常或者测量结果不许确,首先检查仪器的电源和电力供应是否正常。
2. 检查仪器的测量池和电极是否干净,如有污染,请进行清洁处理。
3. 检查试剂和标准溶液的纯度和浓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问题,请更换新的试剂。
4. 若以上方法无效,应及时联系仪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和调试。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化学品。
2. 使用试剂和标准溶液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溅入眼睛和皮肤。
3. 仪器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并将试剂和标准溶液妥善存放,避免误食或者误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的】
指导电解质(Na+、K+、Cl--、Ca2+、PH)的测定。
【适用仪器】
XD-685。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专业主管、科主任。
【方法原理】
XD 685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原理来测定样品。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化学传感器,它能将溶液中某些特定理智的活度转变成电位信号,然后通过仪器来测量。
685分析仪采用比较法来测量样品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即先测量两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定标/冲洗液和斜率标准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在仪器程序内建立一条标准曲线,然后再测定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从已建立的标准曲线上求出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离子浓度(mmol/L)。
【标本要求】
(1)种类血清、血浆、尿液、全血。
(2)样本量:正常样品量:120 ul;最小样品量:65 ul。
(3)保存2小时内分离出血清和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8
小时,4C保存不超过48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且只能冻融一次。
尿标本应在2小时内分析,且在低温放置。
【试剂】
(1)定标/冲洗液(定标Ⅰ) (编号 685001) 500ml/瓶(2)斜率定标液(定标Ⅱ) (编号 685002) 80ml/瓶(3)去蛋白液(带酶粉12支) (编号 685003) 30ml×1瓶/盒注意:使用时请用注射器吸1.5ml的去蛋白液加入盛放去蛋白粉的容器内,并且摇晃容器使蛋白粉完全溶解后使用。
(4 ) 电极活化剂(编号 685006)300ml×3瓶/盒
(5)参比电极电解液(编号685004)30ml×3瓶/盒
XD 685分析仪所用的试剂仅供体外诊断使用,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除了蛋白粉(4℃保存)外,所有试剂均可在室温下(8-25℃)密封保存,有效期为十八个月。
【校准】
校准间隔为:2小时一点定标,4小时二点定标。
【质控品】
室内质控品至少2个浓度水平。
【操作程序】
(1)在仪器主菜单下按“3”键进入测量操作;如果在休眠状态,按YES键或NO键,进入一点定标,定标后进入测量操作。
(2)直接抬起吸样针,仪器自动吸样,在10秒内将吸样针插入准备好的样品中(屏幕右下角跳动的数字为倒计时),仪器吸到样品后自动停止吸样;
(3)如在10秒内仪器吸不到足够的样品量,仪器显示“按YES键开始吸样”,此时按“YES”键仪器继续吸样;
(4)吸样结束,仪器提示“请按下吸样针”,按下吸样针后仪器显示“正在测试样品”,等数据稳定后,显示测定结果。
【参考范围】
血Na+: 135-145mmol/L;
血K+: 3.8-5.5mmol/L;
血Cl-:98-108mmol/L;
血Ca++:0.80-1.10 mmol/L;
血PH:7.40-7.80
【方法学特性】
(1)仪器检测范围及精密度:
检测范围CV值
Na: 30.0-200.0mmol/L ≤1.0%
K:0.50-15.00mmol/L ≤1.0%
Cl:30.0-200.0 mmol/L ≤1.0%
Ca:0.10-5.00 mmol/L ≤1.0%
Ph: 6.00-9.00 ≤1.0%(2)干扰试验EDTA二钾(1.5mg/ml)、草酸钾(2.0mg/ml)、柠檬酸钠(3.3mg/ml)对本试验有干扰。
【注意事项】
(1) 干扰:溶血标本严重影响血钾测定。
(2) Na>160 mmol/L, Na<130 mmol/L; K>6.0
mmol/L,K<3.0mmol/L必须电话通知医生护士并记录(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受话人姓名)。
(3) 因稀释尿样品测定有按稀释比例转换为样品尿的计算过程,所以在测定好稀释尿样品后,在测定血清或全血样品时,必须将样品类型选择为血清或全血,否则仪器将出现错误结果。
【临床参考】
血清钾
增高,1,肾功能障碍使得排钾减少:如少尿症、尿闭症,尿路闭塞及尿毒症;又如急性肾功能衰竭伴休克,使钾的排泄减少。
2,释放性高钾血症:如重度溶血、大量输入陈旧性库血,挤压综合症、烧伤、注射高渗盐水或甘露醇使细胞内脱水,导致细胞内钾向外渗透而发生高钾。
3,组织缺氧使得血钾上升:如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急性肺炎、中枢或末稍性呼吸障碍及休克等,手术中全身麻醉时间过长引起的组织缺氧。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如艾迪生氏病、肾小管远曲小管分泌减少,血钾上升。
5,储钾利尿剂的过度使用:长期应用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尤其合并肾功能受损时更可能发生高钾血症。
减低,1,由于各种疾病长期不食或少食易发生缺钾:如晚期肿瘤,严重感染,败血症和心力衰竭。
2,钾丢失增加:严重呕吐腹泻,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成人消化不良综合症,长期胃肠引流等。
3,肾脏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由尿闭期转入多期,肾小管性酸中毒时。
4,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对肾远曲小管储钠排钾的作用,尤其对醛固酮的作用更明显。
5,药物作用:长期使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若同时不予补钾或摄入不足就会发生低血钾。
血清钠
血清钠的浓度仅能说明血清中钠离子与水的相对量,亦反应水盐代谢动态平衡的某一阶段的相对浓度,供临床补液时参考。
增高血清钠高于150mmol/L时为高钠血症,临床上较为少见。
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症和醛固酮增多症
2,脑性高血钠症:见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肿瘤等。
3,注射过多的脱氧皮质醇
减低血钠低于130mmol/L,最低可达100mmol/L
1,肠道失钠:腹泻,呕吐,胃肠道、胰腺、胆管造漏或引流等都可以大量丢失消化液而发生缺钠。
2,尿路失钠:当肾小管损伤比肾小球更甚时,肾小管再吸收功能特别减低,使钠从尿中大量丢失,导致缺钠和代谢性酸中毒。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艾迪生氏病,西蒙病,尿中排钠过多。
4,垂体后叶功能减退:如尿崩症、肾小管重吸收水和钠不足,尿钠排出增多。
5,皮肤失钠:大量出汗如只补充水分,不补足盐分,可造成缺钠。
大面积皮肤烧伤,造成伤口失液和失钠。
6,糖尿病:患者多尿,在排出大量糖和水分的同时排出大量钠7,胸腹腔积液患者在做穿刺放液减压时,如放液量大可使体内缺钠
8,应用利尿剂治疗后大量钠从尿中排出。
血清氯
增高临床少见
1,脱水时,失液大于失盐,CL浓度相对增高
2,低蛋白血症时,CL替代蛋白质的阴离子的作用,使血氯增高3,库欣综合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使用皮质激素使血氯增高
减低临床较多见
1,胃管引流或严重呕吐,丢失大量胃酸,失氯大于失钠,HCO3代偿性增高,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2,氯摄入不足,如长期减盐疗法、饥饿和营养不良
3,糖尿病酸中毒,因产过多,血浆中氯离子被积聚的有机酸阴离子取代,另外糖尿病多尿丢失大量氯离子。
4,肾功能衰竭,因排酸不足,血浆中积聚酸和磷酸盐等阴离子,氯离子相对减少
5,艾迪生病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再吸收氯离子不足使血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