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注浆量计算
锚杆注浆量统计表

锚杆注浆量计算表
单位:100根
注:Φ18-Φ20锚杆钻孔直径按40mm算,Φ22-Φ25锚杆钻孔直径按42mm算,Φ28-Φ32锚杆钻孔直径按56mm算。
5m以下用手风钻,5m以上用潜孔钻或似技术选型而定。
每100根锚杆用量=(锚杆长度+0.2)×锚杆每米重量×1.03×100 (锚杆长度均指嵌入岩石的有效长度,外露部分似工程情况而定)
每100根砂浆用量=(钻孔体积-锚杆体积)×1.15×100(钻孔直径似钻头直径大小而定)
短锚杆应采用先注浆后插杆的施工方法,长锚杆采用先插杆后注浆的施工方法,但采用先注浆后安装锚杆,钻头直径应大于锚杆直径的15mm以上,采用先
安装锚杆后注浆,钻头直径应大于锚杆直径的25mm以上。
上用潜孔钻或似技术选型而定。
直径的15mm以上,采用先。
锚杆注浆量计算

隧道注浆计算
一、大管棚单液注浆量计算
1、注浆材料及配合比: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泥采用42.5
(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
2、注浆压力:2.0~3.0MPa;
3、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
4、单根钢管注浆量:
Q=π×r²×L+π×R²×L×η×α×β
式中:r为钢管半径;L为钢管总长度,考虑与钻机连接,取29m;R为浆液扩散半径,取0.5m;η为地层孔隙率(Ⅱ类、Ⅲ类围岩3%~5%,Ⅳ围岩2%~3%,软岩1%~2%,堆积体12%);α为浆液有效充填率,取0.9;β为浆液损耗系数,取1.15.
洞口均按堆积体孔隙率计算
一、小导管单液注浆量计算
1、Q=π×r²×L×η
=π×((0.6~0.7)×S)²×L×η
Q——注浆量m³
S——小导管中心距离m
L——小导管有效长度m
r——考虑到注浆范围相互重叠的原则,扩散半径取(0.6~0.7)×Sm;
η——为地层孔隙率(Ⅱ类、Ⅲ类围岩3%~5%,Ⅳ围岩2%~3%,软岩1%~2%,堆积体12%)。
锚杆(索)设计计算

锚杆(索)设计计算1、锚杆(索)轴向拉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N a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锚杆所受轴向拉力(kN);H tk——锚杆水平拉力标准值(kN);α——锚杆倾角(°)。
2、锚杆(索)钢筋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普通钢筋锚杆:预应力锚索锚杆:式中:A s——锚杆钢筋或预应力锚索截面面积(m2);ƒy,ƒpy——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kPa);K b——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应按表8.2.2取值。
表8.2.2 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3、锚杆(索)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式中:K——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按表8.2.3-1取值;l a——锚杆锚固段长度(m),尚应满足本规范第8.4.1条的规定;ƒrbk——岩土层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8.2.3-2和表8.2.3-3取值;D——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mm)。
表8.2.3-1 岩土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表8.2.3-2 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注:1 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2 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3 岩体结构面发育时,取表中下限值;4 岩石类别根据天然单轴抗压强度ƒr划分:ƒr<5MPa为极软岩,5MPa≤ƒr<15MPa为软岩,15MPa≤ƒr<30MPa为较软岩,30MPa≤ƒr<60MPa为较硬岩,ƒr≥60MPa为坚硬岩。
表8.2.3-3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注:1 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2 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
4、锚杆(索)杆体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式中:l a——锚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m);d——锚筋直径(m);n——杆体(钢筋、钢绞线)根数(根);ƒb——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Pa),应由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表8.2.4取值。
注浆计算(新)

3.6、如招标没有类似项目按照新增暗挖注浆原则进行计算,新增暗挖隧道的注浆量计算参考《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试行)》,超前支护注浆、初支背后注浆、二衬背后注浆,其计算方法如下:(1)超前支护注浆公式:Q=πR2Lnαβ(其中R为扩散半径取0.3,L为每根小导管注浆长度=(小导管设计长度-1),n为地层空
隙率(0.4),α为地层填充系数取0.8,β为浆液消耗系数
取1.1);
(2)初支背后注浆:保证初支背后回填密实,Q=0.02Lβ(L为注浆范围弧长,β为浆液消耗系数取1.1);
(3)二衬背后注浆:保证初支与二衬间密实,Q=0.01Lβ(L为注浆范围弧长,β为浆液消耗系数取1.5)。
(4)土体加固注浆按Q=Vnαβ(其中V为注浆土体体积,n为地层空隙率(查地勘资料)(0.4),α为地层填充系数取0.8,
β为浆液消耗系数取 1.1)。
(小导管间距过密等不适用小导
管公式计算的,按土体加固注浆体积计算)。
(5)锁脚锚杆超前支护注浆量计算。
包括计算导管长度。
单液浆水灰比1:1(质量比),1吨水体积是1方,而1吨水泥的体积是1000/3100=0.323方,所以水泥浆液的密度是
2000/(1+0.323)=1512公斤/立方,故1方水泥浆液中水泥的重量为1512/2=756kg。
C25喷射砼配合比。
锚杆注浆施工记录表

方式
配方
水灰比
材料用料
先插杆后注浆
水泥:砂
1:1.5
0.44
水泥(kg)
砂子(kg)
砂浆量(m3)
水泥卷直径(mm)
/
水泥卷长度(mm)/水泥卷数量(只)源自/材料损失量(m3)
平均每根锚杆注浆量(m3)
平均每根锚杆注浆饱和度(%)
砂浆锚杆注浆施工记录表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工程编号:
桩号:
施工日期:年月日记录:计算:校核:
钻孔及锚杆参数
锚杆
数量
(根)
锚杆
直径
(mm)
锚杆
长度
(m)
钻孔
直径
(mm)
钻孔
深度
(m)
注浆参数
注浆
方式
配方
水灰比
材料用料
先注浆
后插杆
水泥
:砂
1:1.5
0.44
水泥(kg)
砂子
(kg)
砂浆量(m3)
水泥卷直径(mm)
/
水泥卷长度(mm)
/
水泥卷数量(只)
/
材料损失量(m3)
平均每根锚杆注浆量(m3)
平均每根锚杆注浆饱和度(%)
中空锚杆注浆施工记录表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工程编号:
桩号:
施工日期:年月日记录:计算:校核:
钻孔及锚杆参数
锚杆
数量
(根)
锚杆
直径
(mm)
锚杆
长度
(m)
钻孔
直径
(mm)
钻孔
深度
(m)
注浆参数
锚杆计算公式

(二)锚杆(索)设计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斜坡体由于受到先期构造作用和后期风化作用强烈影响,出露基岩破碎,裂隙发育,且距交通要道较近的特点,拟采用锚杆(索)对局部卸荷裂隙发育、稳定性较差的危岩体进行锚固,以达到加固坡面,抑制风化剥落、崩塌的发生。
通过现场调查及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分析,半壁山危岩体主要失稳模式为倾倒式和滑移式。
1.倾覆推力计算:推力计算:式中:k-后缘裂隙深度(m)。
取11.1m;hv-后缘裂隙充水高度(m).取3.7m;H-后缘裂隙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m). 取15m;a-危岩带重心到倾覆点的水平距离(m),取3.4m;b-后缘裂隙未贯通段下端到倾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m),取6.8m;h0-危岩带重心到倾覆点的垂直距离(m),取7.2m;fk-危岩带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4折减系数确定暴雨工况下190kPa;θ-危岩带与基座接触面倾角(°),外倾时取正,内倾时取负值;β-后缘裂隙倾角(°);K-安全系数取1.5;2.锚杆计算(1)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计算公式:,式中Nak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kN);Na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Htk -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kN);α-锚杆倾角(°),设计取值为15°;γa-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30;(2) 锚杆钢筋截面图面积计算公式:锚杆截面积:As-锚杆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m2);ξ2-锚杆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临时性锚杆取0.92;γ0-边坡工程重要系数,取1.0;fy-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kN),取300N/ mm;(3) 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计算公式:(4) 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计算公式:锚固段长度按上述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式中:la-锚杆锚固段长度(m);frb-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fb-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D-锚杆锚固段的钻孔直径(m);d-锚杆钢筋直径(m);γ0-边坡工程重要系数,取1.0;ξ1-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对永久性锚杆取1.00,对临时性锚杆取1.33;ξ3-钢筋与砂浆粘结强度工作条件系数,对永久性取0.60,对临时性取0.72;通过计算,得出:;或:;锚杆设计长度均为4m,采用Φ32螺纹钢筋作为锚筋,钻孔直径为110mm,全孔段M30水泥砂浆固结,共计132根;锚索设计长度为12m,采用4根φ15.20-1860钢绞线,钻孔直径110mm,M30水泥砂浆固结,锚固段长度不小于4m,共计30根。
经典全面 抗浮锚杆设计计算书

目录一.编制说明二.计算书三.结论与建议一、编制说明1、设计计算依据:《注浆技术规程》 (YSJ211-199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J220-200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四川油气田江油生活基地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9)。
《基础说明及大样》(2#地块)(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基础平面布置图》(2#地块)(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下室基础说明及大样》(3#地块)(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基础平面布置图》(3#地块)(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基础说明及大样》(4#地块)(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基础平面布置图》(4#地块)(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正常使用条件下,本抗浮锚杆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计算书1、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要求,本工程地下室分区抗浮力的要求为:各地块抗浮锚杆提供抗浮力标准值表12、抗浮锚杆抗拔力设计值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单根锚杆的抗拔力设计值为:2#地块为145kN;3#地块为270kN;4#地块为270kN。
3、杆体截面及锚固体截面积计算锚杆钢筋的截面面积按下式确定:yktts fNKA⨯=(7.4.1)上面式中:Kt—锚杆的杆体抗拉安全系数,取2;Nt——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2#地块为145kN;3#地块为270kN;4#地块为270kN;fyk——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0.4kN/mm2。
根据计算得:2#地块为As=725mm2;3#地块为As=1350mm2;4#地块为As=1350mm2所以2#地块孔内应设置二根Φ22的HRB400钢筋;3#地块孔内应设置三根Φ25的HRB400钢筋;4#地块孔内应设置三根Φ25的HRB400钢筋。
4、锚固段长度计算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锚杆锚固段长度由下两式中较大值确定:ψπmgta DfNKL⨯> (7.5.1-1)ψξπmsta fdnNKL⨯> (7.5.1-2)上面式中:La——锚杆锚固段的长度(m);K——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取2.2;Nt——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D——锚固体的钻孔直径,按0.12md——钢筋的直径(m);fmg——锚固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2#地块按勘察报告中第59号钻孔取锚杆周围地层加权平均值130kPa。
锚杆每米注浆水泥用量计算

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件:水泥浆水灰比为0.5,即水(质量):水泥(质量)=0.5:1
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中8.2.3-3公式:
其中:α—充填系数,取0.6-0.8
β—工作条件系数,考虑浆液流失,取1.1
r---有效加固半径,无试验条件时,可取0.4m-0.5m
(L+r)----加固长度
n—加固土体的孔隙率
单位米用量计算中:
α取0.6;β取1.1;r取0.4m;(L+r)=1m;
根据地勘报告锚索所在部位主要为 细砂层和 粉土层,地勘中 细砂层无相关参数, 粉土层孔隙比e平均值为0.62,根据土力学原理孔隙率n与孔隙比e关系:n=e/(1+e),计算得n=0.38
考虑砂层的孔隙率一般略小于粉黏土层孔隙率以及地层分布的不均匀性,本工程每米注浆水泥用量按照不小于100kg考虑。
计算得每米注浆量为:a
V=0.6*1.1*3.14*0.42*1*0.38=0.126m³
0.5水灰比的水泥浆密度为:1.5/[0.5/1+1/3]=1.8g/cm³=1800kg/m³
因此需要总水泥浆质量为:1800kg/m³*0.126m³=226.8kg
其中水泥含量为:226*2/3=151.2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注浆计算
一、大管棚单液注浆量计算
1、注浆材料及配合比: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泥采用42.5
(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 ;
2、注浆压力:2.0~3.0MPa;
3、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
4、单根钢管注浆量:
Q=n x r2X L + n X R2X L X n X a X p
式中:r 为钢管半径;L 为钢管总长度,考虑与钻机连接,
取29m; R为浆液扩散半径,取0.5m ;n为地层孔隙率(H 类、山类围岩3%〜5%,”围岩2%〜3%,软岩1%〜2%,堆积体12%);a 为浆液有效充填率,取0.9;p 为浆液损耗
系数,取 1.15.
洞口均按堆积体孔隙率计算
一、小导管单液注浆量计算
1、Q=n x r2x L x n
=n x ((0.6〜0.7)x S)2X L x n
Q ---- 注浆量m 3
S ----- 小导管中心距离m
L ----- 小导管有效长度m
r――考虑到注浆范围相互重叠的原则,扩散半径取
(0.6〜0.7) x Sm;
n——为地层孔隙率(□类、山类围岩3%〜5%,"围岩2%~3%,软岩1%~2%,堆积体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