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及无菌原则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口换药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13
4. 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高渗盐的 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 作用。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 在临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感染 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
ppt课件
14
5. 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 透 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 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 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 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 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 较为显著。高渗葡萄糖 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
伤口换药护理
ppt课件
1
换药的概念
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 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 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这种处理 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 更 换 敷 料 和 包 扎 等 , 这 一 过 程 称 为 换 药 ( change of dressing),也称为敷料更替或上药。
12. 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 形成。
ppt课件
17
13. 醋酸(0.5-2%):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4. 洗必太(0.05%):创面、伤口冲洗。 15. 利凡诺:收缩创口效果最好(直接湿覆)。 16. 硫酸镁(50%)溶液:用于挫伤、蜂窝织炎、 丹毒等的消炎消肿。局部湿热敷。
ppt课件
2
换药的目的
①观察伤口; ②去除坏死组织; ③清洁创面; ④引流通畅; ⑤促进组织生长。
ppt课件
3
换药的原则
①无菌原则; ②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③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④促进伤口愈合①树立无菌观念; ②解除敷料的方法; ③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 ④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 ⑤包扎固定方法; ⑥污物敷料的处理。
外科基本换药PPT课件

大家好
57
大家好
58
Bye Bye
大家好
59
大家好
30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一把镊子接触伤口, 另一把镊子传递棉球, 二者不可混用。
大家好
31
伤口消毒
• 严格掌握无菌原则 • 先无菌后感染;先简单后复杂;先一般后特殊 • 凡属高度传染性伤口,如破伤风、炭疽、气性坏
疽的伤口,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伤口换药有专 人负责,用过的器械要单独灭菌,换下的辅料要 马上焚烧,工作人员要刷洗双手并浸泡消毒。 • 按伤口及创面情况选择消毒液的种类和换药次数
2、取得患者配合:
• 尊重患者隐私,让无关人员离场或做好遮挡。 • 向患者说明换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消除其
恐惧心理取得理解支持与合作; • 让患者保持适当体位,要求即能很好暴露伤口,又能最大
限度满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适的需要。
大家好
23
3、合理准备用物。
检查无菌包的有效期和完整性
大家好
大家好
7
五、常用消毒剂及外用药
1、酒精/乙醇:中效消毒剂,可用75%的酒精棉球 擦拭皮肤消毒。适用于表皮完整的伤口及需要干燥 收敛的伤口。
消毒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 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大家好
8
大家好
9
大家好
10
大家好
11
大家好
12
大家好
13
大家好
14
大家好
15
大家好
16
凡士林纱布(油纱): • 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减少
组织液的渗出,早期创面还可止血; • 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
无菌技术及伤口换药操作规范培训PPT课件(39页)

无菌技术及伤口换药操作规范
manipulation standard of aseptic technique and change dressings(CD)
无菌技术操作
• 无菌技术起源及概念 • 洗手技术
•环境准备 • 无菌技术的准备 •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 实施步骤(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无菌容器使 用法、取用无菌溶液法、准备无菌换药盘)
无菌技术操作
环境准备
• 环境清洁、无菌技术前半小时室内不作打扫 • 操作区域宽阔、足够的照明光线,
人员流动少
无菌技术操作
自身准备
着装整洁、剪指甲、洗手、戴圆帽和口罩
无菌技术操作
用物准备
• 治疗盘,换药碗一套: 内含镊子2把,换药碗2
个, 无菌棉球数个
• 棉球罐,纱布罐,无菌 持物钳罐一套,胶布一 卷,弯盘1个
无菌技术操作
概念
•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 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技术操作
洗手技术
清除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
• 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卷袖,湿润双手 • 取无菌的皂液涂抹双手,揉搓 十指并拢,掌心擦掌心 右手掌心与左手背互擦,左手掌心与右手背互擦 掌心擦掌心,十指交叉 双手指互扣互擦指背 左拇指在右手掌心中旋转,右拇指在左手掌心中旋转 右手指尖摩擦左手掌心,左手指尖摩擦右手掌心 • 流水冲净,关闭水龙头 • 擦干(或烘干)双手
1 、 检 查 无 菌 换 药 碗 的 有 效 期
扇2
形、
打在
开治
无疗
一 无 菌 区 域
菌 治 疗 巾 , 边
manipulation standard of aseptic technique and change dressings(CD)
无菌技术操作
• 无菌技术起源及概念 • 洗手技术
•环境准备 • 无菌技术的准备 •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 实施步骤(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无菌容器使 用法、取用无菌溶液法、准备无菌换药盘)
无菌技术操作
环境准备
• 环境清洁、无菌技术前半小时室内不作打扫 • 操作区域宽阔、足够的照明光线,
人员流动少
无菌技术操作
自身准备
着装整洁、剪指甲、洗手、戴圆帽和口罩
无菌技术操作
用物准备
• 治疗盘,换药碗一套: 内含镊子2把,换药碗2
个, 无菌棉球数个
• 棉球罐,纱布罐,无菌 持物钳罐一套,胶布一 卷,弯盘1个
无菌技术操作
概念
•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 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技术操作
洗手技术
清除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
• 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卷袖,湿润双手 • 取无菌的皂液涂抹双手,揉搓 十指并拢,掌心擦掌心 右手掌心与左手背互擦,左手掌心与右手背互擦 掌心擦掌心,十指交叉 双手指互扣互擦指背 左拇指在右手掌心中旋转,右拇指在左手掌心中旋转 右手指尖摩擦左手掌心,左手指尖摩擦右手掌心 • 流水冲净,关闭水龙头 • 擦干(或烘干)双手
1 、 检 查 无 菌 换 药 碗 的 有 效 期
扇2
形、
打在
开治
无疗
一 无 菌 区 域
菌 治 疗 巾 , 边
医学培训课件外科换药基本原则无菌原则

5 伤口上有血痂要小心清理干净以免影响皮 肤愈合,用碘伏消毒之后轻轻擦拭掉被浸润 的血痂。
6 伤口术区内有积液,首先用碘伏消毒2-3遍, 之后用无菌棉签从积液远端向伤口处挤压, 基本清理之后用双氧水擦拭2-3遍,再用生理 盐水擦拭2-3遍,最后碘伏擦拭2-3遍。
7 换药解除敷料时如果有引流管(条)注意
备好换药物品
换药前的准备:首先评估环境 换药前30分钟停止打 扫换药房间
洗手、带口、帽。
准备用物:
弯盘 换药碗 小药杯 剪子 镊子 弯钳 无菌 手套 PE手套 无菌纱布 无菌棉球
无菌棉签 注射器 (1ml、 5ml、10ml等)生理盐水 75%酒精 碘伏 双氧水 眼药膏 眼药水 无菌纱布绷带 弹力绷带 胶布 弹力胶贴 擦手纸巾
污物桶等
换药注意事项
1 换药时双手执镊(钳)操作,两镊(钳)始终不 能相碰。
2 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的无菌用物(纱布、油纱、引流 片、镊子、止血钳等)一经取出不得放回原容器。 (即便没有使用被污染。) 3 换药时敷料有粘连,用棉签轻轻浸润后再缓慢取下 敷料,不可硬性撕扯,以免造成损伤出血。 4 换药时解除敷料要顺着伤口纵轴方向,垂直方向 易造成切口裂开。
10消毒范围要超过无菌敷料纱布,包扎时纱布光面 向下,一般是八层无菌敷料纱布覆盖,必要时给予 绷带加压包扎,同时注意观察术区或肢体的血运情 况。
11 换药频率 一般切口首次在24小时内,以后换药 每2-3天/次,特殊3-5天/次。
谢谢!
不要误将引流管拔出造成脱落,注意观察敷 料引流情况(质和量),包扎时引流管(条) 的外端口应低于皮肤引流口处。
8 在拔出引流管(条)时注意其数量以及引 流管(条)的完整性,操作轻柔适宜,避免 断管或遗漏 现象发生。
换药ppt

• 常用凡士林纱布
• 一般伤口少量分泌物 • 常用盐水或依沙吖啶纱布
• 创面苍白水肿、色暗有苔、肉芽萎缩 • 可用优琐湿敷
• 肉芽水肿 • 用3%~5%氯化钠或30%硫酸镁湿敷
3.换药的次数
• 一期缝合伤口术后2~3日换药1次,至拆线时 再换药
• 分泌物少,肉芽生长良好的伤口,隔日换药 • 分泌物多、感染重的伤口,每日1次或数次
小时,然后重新消毒灭菌 • 特殊感染的敷料应全部烧毁、器械作特殊
灭菌处理
揭除沾染敷料
• 内层敷料用镊子轻轻取除 • 敷料粘贴于创面,可用盐水湿润后揭下
消毒
清洁伤口:由内向外
污染伤口:由外向内
清理伤口
清除坏死组织 充分引流
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内层根据肉芽情况 选用创面引流敷料
外层无菌敷料覆盖 并妥善固定
• 肉芽生长好,呈粉红色、颗粒均匀、分 泌物少、触之易出血
换药术
• 伤口更换敷料 • 目的:观察伤口;清除分泌物及坏死组织;
促进伤口愈合
1.换药前准备
• 环境准备:换药前半小时内不可铺床、扫地。 晨间护理时勿换药
• 换药人员准备:按无菌原则,穿工作服,戴工 作帽及口罩。换药前后洗手
• 物品准备:器械、敷料、引流物、固定用品等
2.换药操作步骤
• 揭除沾染敷料 • 消毒 • 清理伤口 • 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பைடு நூலகம்
4.换药的有关原则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 安排换药顺序:先清洁伤口,再换污
染伤口,最后感染伤口 • 用两镊子,一把接触伤口,另一把夹
持并传递无菌敷料,不可混用 • 沾染分泌物的敷料,放入专用的容器,
不应再接触其他部位
• 一般伤口少量分泌物 • 常用盐水或依沙吖啶纱布
• 创面苍白水肿、色暗有苔、肉芽萎缩 • 可用优琐湿敷
• 肉芽水肿 • 用3%~5%氯化钠或30%硫酸镁湿敷
3.换药的次数
• 一期缝合伤口术后2~3日换药1次,至拆线时 再换药
• 分泌物少,肉芽生长良好的伤口,隔日换药 • 分泌物多、感染重的伤口,每日1次或数次
小时,然后重新消毒灭菌 • 特殊感染的敷料应全部烧毁、器械作特殊
灭菌处理
揭除沾染敷料
• 内层敷料用镊子轻轻取除 • 敷料粘贴于创面,可用盐水湿润后揭下
消毒
清洁伤口:由内向外
污染伤口:由外向内
清理伤口
清除坏死组织 充分引流
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内层根据肉芽情况 选用创面引流敷料
外层无菌敷料覆盖 并妥善固定
• 肉芽生长好,呈粉红色、颗粒均匀、分 泌物少、触之易出血
换药术
• 伤口更换敷料 • 目的:观察伤口;清除分泌物及坏死组织;
促进伤口愈合
1.换药前准备
• 环境准备:换药前半小时内不可铺床、扫地。 晨间护理时勿换药
• 换药人员准备:按无菌原则,穿工作服,戴工 作帽及口罩。换药前后洗手
• 物品准备:器械、敷料、引流物、固定用品等
2.换药操作步骤
• 揭除沾染敷料 • 消毒 • 清理伤口 • 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பைடு நூலகம்
4.换药的有关原则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 安排换药顺序:先清洁伤口,再换污
染伤口,最后感染伤口 • 用两镊子,一把接触伤口,另一把夹
持并传递无菌敷料,不可混用 • 沾染分泌物的敷料,放入专用的容器,
不应再接触其他部位
外科无菌与换药ppt课件

清除坏死组织
刺激创面肉芽生长
外科换药-消毒药物选择
生理盐水 呋喃西林 PVP-碘/碘伏 碘仿纱布 安尔碘:碘/氯乙啶/酒精
拆线
拆线时间 影响拆线时间的因素
减张缝线 肥胖 糖尿病 营养不良
外科引流管
腹腔引流管 T管 胃造瘘/肠造瘘管
每日观察引流量/引流液性质
外科无菌与换药
外科无菌技术
外科洗手
刷手浸泡法 洗手液
穿脱手术衣 无菌手套
普外科常见手术切口
正中切口
胃肠道手术 肝脏/胰腺手术
右上腹反“L”形切口
右上腹肋缘下切口
胆囊/胆道手术
脾脏手术
左上腹肋缘下切口
普外科常见手术切口
“人”字形切口
肝脏手术 全胰腺切除术 脾脏+全腹腔探查
腹腔引流管
出血 腹腔感染 腹腔积液 肠瘘/胆瘘/胰瘘
T管
胆道下端通畅 无残余结石 2-4周
糖尿病 营养不良
胃/肠造瘘管
减压? 营养?
横切口
Βιβλιοθήκη 左侧经腹直肌切口/腹直肌旁切口
右侧经腹直肌切口/腹直肌旁切口
阑尾+全腹腔探查
外科换药
清洁创口
2-3天/次 敷料/纱布选择 每天至少一次 纱布覆盖 纱布引流 伤口处理
污染/感染创口
外科换药-污染/感染创口处理
《无菌技术换药》课件

《无菌技术换药》ppt课件
目录
• 无菌技术换药概述 •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无菌技术换药的实践应用 • 无菌技术换药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无菌技术换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无菌技术换药概述
定义与目的
01
定义
无菌技术换药是指在无菌条件 下进行伤口或创口的清洁、消
毒和包扎的过程。
保持伤口或创口的清洁,预防感 染,促进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疼痛问题
总结词
疼痛是患者在进行无菌技术换药时常见的不适症状,影响患 者的康复和心情。
详细描述
疼痛的原因可能包括换药时对伤口的刺激、包扎过紧或过松 等。为缓解疼痛,应选择适当的敷料,避免对伤口的过度刺 激,同时保持包扎适度,必要时可使用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出血问题
总结词
出血是无菌技术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之一,可能导致感染和疼痛等后果。
03
人员准备
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 、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并
确保手部清洁。
操作中注意事项
03
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保持无菌物品的完整性
避免直接触碰无菌区域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 程,避免任何可能污染的操作。
确保无菌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在使用前保 持完整无损,如有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
详细描述
出血的原因可能包括伤口过大、止血不彻底等。为预防出血,应彻底止血,并在 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出现大量出血应 及时处理。
05
无菌技术换药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智能换药机器人
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无菌、精准、高 效的换药过程,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 交叉感染的风险。
目录
• 无菌技术换药概述 •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无菌技术换药的实践应用 • 无菌技术换药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无菌技术换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无菌技术换药概述
定义与目的
01
定义
无菌技术换药是指在无菌条件 下进行伤口或创口的清洁、消
毒和包扎的过程。
保持伤口或创口的清洁,预防感 染,促进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疼痛问题
总结词
疼痛是患者在进行无菌技术换药时常见的不适症状,影响患 者的康复和心情。
详细描述
疼痛的原因可能包括换药时对伤口的刺激、包扎过紧或过松 等。为缓解疼痛,应选择适当的敷料,避免对伤口的过度刺 激,同时保持包扎适度,必要时可使用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出血问题
总结词
出血是无菌技术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之一,可能导致感染和疼痛等后果。
03
人员准备
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 、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并
确保手部清洁。
操作中注意事项
03
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保持无菌物品的完整性
避免直接触碰无菌区域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 程,避免任何可能污染的操作。
确保无菌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在使用前保 持完整无损,如有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
详细描述
出血的原因可能包括伤口过大、止血不彻底等。为预防出血,应彻底止血,并在 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出现大量出血应 及时处理。
05
无菌技术换药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
智能换药机器人
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无菌、精准、高 效的换药过程,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 交叉感染的风险。
外科换药术ppt课件完整版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促 进伤口愈合。
换药操作技巧与规范
03
换药前准备工作
01
了解患者病情
熟悉患者的病史、手术情况、伤口位置及愈合情况,以 便制定合适的换药方案。
02
准备换药用品
包括无菌敷料、消毒液、棉球、镊子、剪刀等,确保用 品齐全、清洁、无菌。
03
洗手与穿戴
医护人员需彻底清洗双手,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确保操作过程无菌。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换药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选择、换药频率、疼痛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建立
换药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未来可能会建 立更加紧密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如外科医生、护士、药师 、康复师等共同参与患者的换药治疗过程。
谢谢聆听
持,以促进伤口愈合。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外科换药术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常见伤口的处理方法
强调无菌操作、创面处理、药物选择等方 面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口,如清洁伤口、污染 伤口、感染伤口等,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和注意事项。
换药术中的疼痛管理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探讨疼痛产生的原因、评估方法以及有效 的疼痛缓解措施。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疼痛管理
采用多模式镇痛,减轻 患者痛苦。
水肿预防与处理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 流,减轻水肿。
功能障碍预防与处理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 进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 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 情绪。
05 特殊情况下换药策略调整
糖尿病患者换药策略
控制血糖
在换药前,应确保患者的 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以降低感染风险。
换药操作技巧与规范
03
换药前准备工作
01
了解患者病情
熟悉患者的病史、手术情况、伤口位置及愈合情况,以 便制定合适的换药方案。
02
准备换药用品
包括无菌敷料、消毒液、棉球、镊子、剪刀等,确保用 品齐全、清洁、无菌。
03
洗手与穿戴
医护人员需彻底清洗双手,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确保操作过程无菌。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换药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选择、换药频率、疼痛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建立
换药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未来可能会建 立更加紧密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如外科医生、护士、药师 、康复师等共同参与患者的换药治疗过程。
谢谢聆听
持,以促进伤口愈合。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外科换药术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常见伤口的处理方法
强调无菌操作、创面处理、药物选择等方 面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口,如清洁伤口、污染 伤口、感染伤口等,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和注意事项。
换药术中的疼痛管理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探讨疼痛产生的原因、评估方法以及有效 的疼痛缓解措施。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疼痛管理
采用多模式镇痛,减轻 患者痛苦。
水肿预防与处理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 流,减轻水肿。
功能障碍预防与处理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 进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 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 情绪。
05 特殊情况下换药策略调整
糖尿病患者换药策略
控制血糖
在换药前,应确保患者的 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