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作流程图
1比500图测量流程图

1:500地形图测绘2.3.1基本要求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与图式执行。
c)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 地形图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 数据采集方法a) 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边角关系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 数据处理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AUTOCAD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要求对地物进行分类、编码、绘制。
2.3.6 地形图测绘容及取舍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六西格玛之测量流程图

流程的质量决定产出的质量。
•惊人的教训
#1: 大多数人都不从流程角度来思考。
他们宁可从孤立事件的角度来思考。
#2: 即使他们相信从流程角度来思考的价值, 大多数人仍然不从流程角度来思考。
#3: “流程”这个词让人产生恐惧感和抗拒感。
流程图 -11-
SIPOC
流程图 -12-
流程图 -13-
为何要绘制 SIPOC 图?
宏观了解流程。
避免“范围缓慢消失。” 突出显示需要改进的领域。
确保重点在于顾客。
流程图 -14-
SIPOC: 输入
想法
流程
此时您可能会有50-100个输入变数。
在DMAIC整个流程中我们强调使用漏斗式汇集工具。
流程图 -15-
SIPOC: 宏观了解流程
流程图 -4-
潜在原因变数的发掘 输出
输入(来源)
-SIPOC图 -Process Map -X-Y Matrix (FDM, C&E Matrix) -FMEA
理解 当前 流程
导出 所有 潜在 原因 变数
分析 X ’s 对 Y构成 的影响 图,并优 先排序
输出 -潜在原因变数
-优先排序的X’s清单
起点
lass lass
终点
YRTP
44%
合格率
合格率
测量(Measure)阶段
(Process Map)
流程图
流程图 -2-
路径位置
Define Measure
Step 4- 项目Y’s的确定 Step 5- 把握Y的现水平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流程图

批准
审核
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流程图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企管部 各部门
明确过程监视和 测量的范围 确定过程监视和 测量的要求和内 容 确定过程的质量 目标 选择监视和测量 方法 进行过程的监视 和测量 对监视和测量的 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是否要实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 发出 《纠正和预防 措施处理单》 批准 审核 制定改进计划 实施纠正和预防 措施 跟踪验证实施效 果 实施改进 记录存档 实施结果 明确过程实际能 力和过程质量的 管理 分析原因
RTK数字测图标准作业流程图和指导书

RTK 数字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标准作业流程
1.1流程图
5
学习方案
1
接受任务
8-1
碎步测量(RTK
)
3
编制技术设计
书
2
踏勘现场
4
审批
过程检查
9
内业成图
7
控制测量
6
检查工器具
RTK数字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需求开始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矿山测量工测量设备检查记
录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
控制测量成果表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测量任务文件电
子表单
测量过程检查记
录
测量技术员
矿山测量工测量技术员
11
编写技术总结
14
提交、归档
10
最终检查
12
审核
13
验收
RTK数字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业结束
测量技术员
测量技术员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
测量负责人
测量技术员测量成果移交记
录。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序流程图

业 主 提 供总承包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查验总承包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查验接下页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序流程图一、施工测量前期准备规划总 平面图单位工程 施工图三 者 (合 一) 统 一转发规划部门(灰测绘单位 成果资料人员上岗证、仪器检定 证实测方案B2-1(编制、审核、审 方案批)不同意线)验线合格通知单业主现场交桩(规划验线合格)测 绘单位实测单位工程楼座桩依据一、 二、工程定位测同 意注:B2-1(A1监)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量工程定位桩、外控 (高程、平面)网、 桩位保护标识工程定位测量成果资料1、 B2-2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2、 C3-1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资料规程 测量规程工程定位测量 成果资料不同意3、 测绘成果查验记录4、 平面定位复测记录5、 高程查验引测记录6、 平面定位控制桩布置图7、 原始地面方格网标高(视合同)8、 测绘成果(平面、高程)单三、土方施工前测量工同 意作技术组 土方开挖图(编制、审核、审批)外控桩 现场放的降水井位、桩位、基坑上口线B2-1 降水、护坡、基坑 B2-2 井位、桩位、上口线 不同意同意注:B2-2(A2 监)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监理工程师查验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查验接下页高程意四、土方施工测监理同意注:C5-4交接检查记录量若土方开挖、降水、护坡桩为分包方施工则需进行交接C5-4测坑上、桩头位移观测点实测坑上护坡桩桩头预留位移观测点位移量位移基准点抄基坑立壁上留点(腰桩)距基坑底整米数标高值或高程点交——移交单位接——接收单位见证-总包或监理单位位移观测成果资料:①B2-2②位移观测成果基础依据高程引测记录:三个外控桩腰桩按±0.00负整米数值投测主控轴线基坑下口线、集水坑、电梯井位置线及坑底、集水坑、电梯井底高程①B2-2②高程引测记录五、垫层施工测量实测坑底高程地基验槽测量记录:(C5-5)附件①B2-2②坑底下口线平面图③坑底、集水坑底、电梯井坑底高程不同意同意注:C5-5地基验槽检查记录(工程技术用表)投测主控轴线外控桩腰桩(高程)基础垫层施工前:垫层外轮廓边线,集水坑,电梯井上、下边线及标高桩;基础垫层上:基础底外轮廓线、集水坑、电梯井、垫层标高、基槽断面尺寸和坡度测10.0×10.0m梅花状垫层标高桩垫层上(基槽验线)测量成果资料:①B2-2;②C3-2;③平面自检(交接检)记录(自存);④垫层上实测不同(自存)同意注:C3-2基槽验线记录监理工程师查验总承包施工单位总承包施工单位 监理工程师查验接下页监理同意六、防水保护层施工测量腰桩 (高程点)外控桩腰桩 (高程点)防水卷材上做 3.0m ×3.0m 踏饼(标高)投测主控轴线基础板底线:(主体生根线) 墙、柱轴线、边线、梁边线、集 水坑、电梯井上、下口边线、基 础外边线(视情况)基础板底测量成果资料1、 B2-22、 C3-33、 C3-44、 标高复测记录 (自存)实测防水保护层上高程 抄测基础顶标高线资料规程 测量规程基础板底测量成果资料不同意 同 意七、基础(楼层)面施工测量投测主控轴线5、 保护层上实测高程6、 平面自检(交接检)记录(自存) 注:C3-3 楼层平面放线记录 C3-4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外控桩高程点基础(楼层)砼面:墙、柱轴线、 边线,借线,门窗洞口线(垂直度 偏差),集水坑、电梯井、设备线实测砼板面高 程基础(楼层)砼面测量成果资料: ①B2-2; ②C3-3③平面自检(交接检)记录(自存)④基础(楼层)砼面实测高程(自 存) 不同意提醒业主,配合测 绘单位首层规划验线首层规划验线成果 单与工程规划位置、 尺寸不符找原因向 业主汇报 首层规划验线 成果单与工程 规划位置、尺 寸一致同 意监理工程师查验总承包施工单位总承包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查验同意使用八、楼层(墙、柱)标高(建筑+0.500m 或+1.000m )线抄测引测三个标高点高程点 三个抄测楼层墙、柱:建筑标 高+0.500m 或+1.000m 线楼层标高抄测成果资料: ①B2-2; ②C3-4; ③标高复测记录(自存)不同意同 意九、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总高测量记录(结构完及竣工)阳角屋顶同点首层基准点首层高程点① 阳角屋顶双向垂直度偏差值 ② 外檐屋顶距散水顶面高度外檐屋顶高度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总高测量成 果资料(结构完工及竣工) ①B2-2; ②C3-5不同意提醒业主,配合测 绘单位竣工规划验 收竣工规划验收成果 单与工程规划位置、 尺寸不符找原因向 业主汇报竣工规划验收成 果单与工程规划 位置、尺寸一致。
硬度测量流程图

合金结构钢 碳素工具 钢 合金工具 钢 高速工具 钢 轴承钢制 品 退火 淬火后 交货状态 淬火 交货状态 淬火回火 退火 淬火回火 热轧状态 热处理
钢
弹簧钢
LOGO
≤0.1 >0.1~0.2 >0.2~0.4
>0.4~0.6
>98.0~490.3 588.4
>0.6~0.8 >0.8
洛氏硬度试验法GB 230-91(A或C标尺) 标尺) 洛氏硬度试验法 ( 或 标尺 洛氏硬度试验法GB 230-91(C标尺) 标尺) 洛氏硬度试验法 ( 标尺
588.4或1471.0 或 1471.0
感应淬火与火焰淬火
渗碳与碳氮共渗
渗氮
维氏法GB4340.1-1999 维氏法 一般用GB4340.1测量 一般用 测量 检测力为0.490~0.981N(0.05~0.1kgf) 检测力为 ( ) 努普法GB18449.1-2001 努普法 表面淬火回火; 渗碳或碳氮共渗后淬火回火; 注: DS----表面淬火回火;DC----渗碳或碳氮共渗后淬火回火;DN----渗氮 表面淬火回火 渗碳或碳氮共渗后淬火回火 渗氮
LOGO
硬度测量的流程图
流程框架
选 择 检 测 物 件 测 方 法 测 检 检 法 的 方 确 应 正 相 照 按
硬度检测方法的选择
1&2
检 测 物 件
Yes
表面 处理
No
Yes选方法源自No 的硬度 选择C
法 选择
检测
热处理后零件硬度测试方法参考(钢铁零件) 表1 热处理后零件硬度测试方法参考(钢铁零件) 热处理类别 正火与退火 硬度测量方法 布氏法GB 231-84 布氏法 洛氏法GB 230-91 洛氏法 维氏法GB4340.1-1999 维氏法 锤击或弹簧加力或布氏法 淬火与回火调质处理 布氏法GB 231-84 布氏法 洛氏法GB 230-91 洛氏法 维氏法GB4340.1-1999 维氏法 肖氏法GB4341-84 肖氏法 锉刀试验法GB 13321-91 锉刀试验法 里氏法GB 17394-1998 里氏法 维氏法GB4340.1-1999 维氏法 洛氏法GB 230-91 洛氏法 表面洛氏法GB 1818-94 表面洛氏法 锉刀试验法GB 13321-91 锉刀试验法 肖氏法GB4341-84 肖氏法 里氏法GB 17394-1998 里氏法 维氏法GB4340.1-1999 维氏法 表面洛氏法GB 1818-94 表面洛氏法 肖氏法GB4341-84 肖氏法 锉刀试验法GB 13321-91 锉刀试验法 里氏法GB 17394-1998 里氏法 维氏法GB4340.1-1999 维氏法 表面洛氏法GB 1818-94 表面洛氏法 肖氏法GB4341-84 肖氏法 锉刀试验法GB 13321-91 锉刀试验法 里氏法GB 17394-1998 里氏法 渗硼、渗铬、 渗硼、渗铬、渗钒 一般用GB 230。 一般用 。 对于调质处理件可用GB 231 对于调质处理件可用 对于薄小件可用GB4340.1 对于薄小件可用 对于大件可用GB4341或GB 17394。 对于大件可用 或 。 对于大批量件可用GB 13321 对于大批量件可用 作有效硬化层深度( )测量时用维氏法GB4340.1。 作有效硬化层深度(DS)测量时用维氏法 。 只作表面硬度检测可用GB 1818。 。 只作表面硬度检测可用 渗层深度足够时,可用GB 230。 渗层深度足够时,可用 。 大批量件可用GB 13321。 大批量件可用 。 大件可用GB4341或GB 17394 大件可用 或 作有效硬化层深度( 测量时应用维氏法GB4340.1和表面洛氏 作有效硬化层深度( DC )测量时应用维氏法 和表面洛氏 。 法GB 1818。 只作表面硬度检测可用GB 230(DC≥0.65mm时)。 只作表面硬度检测可用 ( 时 大批量件可用GB 13321。 大批量件可用 。 大件可用GB4341或GB 17394 大件可用 或 作渗氮层深度( )测量时,应用维氏法GB4340.1小负荷,检测力 小负荷, 作渗氮层深度(DN)测量时,应用维氏法 小负荷 2.94N(0.3 kgf)。 ( ) 做脆性评级时, 做脆性评级时,用GB4340.1,检测力 ,检测力9.807N(1.0kgf)。 ( ) 只作表面硬度检测可用GB 1818。 只作表面硬度检测可用 。 渗层深度足够时,可用GB 230。 渗层深度足够时,可用 。 大批量件可用GB 13321。 大批量件可用 。 大件可用GB4341或GB 17394 大件可用 或 一般用GB 231 一般用 当硬度低于225HBS时,为比较可用 标尺或GB4340.1。 当硬度低于 时 为比较可用GB 230 B标尺或 标尺或 。 大件可用锤击或弹簧加力式或布氏法。 大件可用锤击或弹簧加力式或布氏法。 选用参考
水文测量流程图0103(1)

三等 ±20√L ±12√L ±15√L 或±4√n 四等 ±30√L ±20√L ±25√L 或±6√n 注 1:L-各种路线往返平均长度,均以 km 为单位。L 小于 1km 时,按 1km 计。 注 2:n-水准测段测站数 注 3:每千米水准测站数超过 16 站时,用 n 计算。
水准测量仪器站观测限差 等级 光学测微法 中丝读数法 四等 五等
地形图编绘应符合SL 58-2014中 4.10规定 绘图
合理性分析
校核
准备工作
1、使用前均应有专业的部门进行检验及 校核,并应在测量前进行i角检查; 2、准备工具:水准仪及脚架、水准尺、 记载簿、铅笔、计算器、尺垫
测量 不合理 单站视距差及 黑、红面读数应 符合观测限差要 求。
单站合理性检查 合理 按上述步骤测量,测至基 本(校核)水准点
超差
仪器调平后,按后、前、前、后读数顺序测量并记录 计算。 水准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置水准仪三角架时,宜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 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两侧。 2、除路线拐弯处外,每测点上仪器和前后视标尺的三 个位置,应接近于一条直线。 3、同一仪器站上测量时,三、四等水准测量不应两次 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 方向应为旋进。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时相邻仪器站应 交替对准前后视调平仪器。 4、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仪器站数应为偶数。由 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前后站位置,并应重 新安置仪器。 5、工作间歇时,应选择两个坚实可靠的固定点做为间 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测。
岸上部分
1、高程测量应按四等水准 测量精度要求进行。地形 比较复杂时,可采用五等 水准或RTK方式测量; 2、可采用全站仪法、卫星 定位接收机、水准仪法。 高程测量 方法及要求同岸 上部分。 起点距测量
测量、勘察、设计、管理流程图

指定技术设计书、报业主审核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检校
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管线探测 内业地形编绘、资料整理 对级内外业检查
公司审核人员内外业检查验收 业主检查验收 交付使用
接受任务 踏勘、办证 下达事前指导 编制勘察纲要 测量放点 钻探、测试 野外质量验收 土工试验 机助制图 报告编写 “三审” 装订、发送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文件编制,项目组内部审 查
各专业校对 审核,审定
院总工办
中间检查 质量管理
项目负责人
后勤保障 合同管理 进度管理
城
道
给
电
燃
市
路
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
力
气
规
交
梁
排
工
工
划
通
专
水
程
程
专
专
业
专
专
专
业
业
业
业
业
通
信
造
工
价
程
专
专
业
业
建
结
景
筑
构
观
专
专
专
业
业
业
勘察负责人:杨涛(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 (岩土)证
工程设计组
工 程 测 量 组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组
排河道结 景 工
水道路构 观 程
工工工工 工 经
程程程程 程 济
设设设设 设 设
计计计计 计 计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院长 :李树苑
生产管理处
专家咨询部 总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