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冻伤急救原则

冻伤急救原则

冻伤急救原则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和冬季。

以下是冻伤急救的一些原则:
1. 脱离寒冷环境:尽快将冻伤患者转移到温暖、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继续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以防止冻伤加重。

2. 避免二次伤害:冻伤患者的皮肤可能已经受损,要注意避免对冻伤部位进行揉搓、按摩或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热敷,以免加重损伤。

3. 温水复温:对于轻度冻伤,可将冻伤部位浸入 37-40℃的温水中复温,时间一般为20-30 分钟。

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引起烫伤。

4. 保持冻伤部位清洁:使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洗冻伤部位,去除污垢和残留物。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擦干,避免摩擦和损伤皮肤。

5. 就医处理:对于严重的冻伤,如出现水泡、皮肤坏死、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医生会根据冻伤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清创、抗感染、植皮等。

6. 注意休息和保暖:冻伤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同时,要注意保暖,穿戴合适的衣物,避免再次冻伤。

7. 预防措施:平时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穿戴合适的衣物和鞋袜。

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要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

总之,冻伤急救的关键是尽快脱离寒冷环境,进行适当的复温处理,并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同时,要注意预防冻伤的发生,做好保暖措施。

冻伤处置措施

冻伤处置措施

冻伤处置措施冻伤是指人体组织在接触寒冷环境下,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受损的一种伤害。

冻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凝固坏死。

当冷却温度低于零度,水分在细胞内结冰,破坏细胞结构,引起细胞死亡。

因此,对于冻伤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冻伤的处置措施:1. 给受伤者提供温暖的环境并保持安静。

应该从寒冷环境中脱离并注意保暖。

同时,应该去掉受伤部位的紧身衣物或严重扭转的部位,但不要剥夺身体对空气的保护。

2. 用温水或热水加温,但温度不能高于40℃。

用温度逐渐递增的水泡受伤的区域至感觉接近正常温度,但不要用火、火炉或其他热源加热。

如果没有热水可用,也可以使用温气体包裹受伤部位的方法。

3. 避免用力按摩受伤的区域,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进一步受损。

如果一旦受伤区域感觉开始变得灵敏,并伴有疼痛或刺痛,应该暂时中止治疗并远离温度更变化明显的环境,直到再次感到舒适。

4. 处理皮肤皮下脂肪冻伤时,可以使用冷水擦拭,直到皮肤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

这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冻伤通常是轻度冻伤,疼痛感较小,不需要热敷治疗。

5. 对于冻伤程度较深的情况,受伤的组织可能会凝固坏死,称为局部组织坏死。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一定的外科治疗,如手术去除死亡的组织,并进行适当的肌肉和骨骼修复。

如果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应该尽快前往医院。

总之,对于冻伤的处理,最重要的是要保暖。

此外,要避免应用过度的力量对受伤区域进行按摩或强制移动,以免加重受伤的程度。

如果状况严重,应该随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

低温冻伤处置方案

低温冻伤处置方案

低温冻伤处置方案
低温冻伤是人体在极寒条件下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发凉、有冻疮形成。

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坏疽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提供一些基本的低温冻伤处置方案。

一、紧急处理
1.避免继续受寒,立即进入室内或躲避风雪;
2.将受冻的手脚等部位放入摇床温水中,水温不能超过40℃(也就是
用手测感觉应该是舒适的温度,不要太热);
3.如果手脚发紫、灰黑,则需立即就医。

二、伤势较轻处理
1.将受冻处清洗干净,避免沾染污垢;
2.使用温水进行冲洗,水温不能超过40℃;
3.轻轻地擦干受冻的区域;
4.使用保湿霜或消炎药膏涂敷受冻的区域,以保持局部湿润;
5.更换干燥的衣物。

三、伤势严重处理
对于伤势严重的低温冻伤,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1.在送医途中,应用干净的干布或无菌敷料覆盖冻伤部位,以避免二次
感染;
2.应采用逐渐增加温度的方法,将受冻的部位放入40℃以下的温水中
浸泡,如果出现疼痛或发红就停止处理;
3.必要时,应进行抗生素或疼痛药物治疗。

四、防止低温冻伤的措施
预防低温冻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的人。

1.预防尽量少外出;
2.穿着保暖、透气的服装;
3.穿着防滑鞋;
4.在房间内使用空气加湿器以保持室内湿润;
5.注意用保湿霜涂抹受冻的易受损部位。

五、总结
低温冻伤受伤后的紧急处理非常重要,及时的处理可以避免伤势恶化。

伤势轻的低温冻伤应该注意保湿并进行慢性治疗,伤势严重的低温冻伤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预防低温冻伤的发生,我们应该积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雪灾冻伤的处理方法

雪灾冻伤的处理方法

雪灾冻伤的处理方法
雪灾冻伤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迅速脱离低温环境:一旦被冻伤,应立即用棉被、毛毯、厚衣服等覆盖受冻的部位,迅速离开低温环境或远离至冷因素,以免冻伤加重。

2. 自行复温:如为局部损伤,可自行复温,将冻伤部位浸泡在40度-42度
的温水中快速复温,建议浸泡到皮肤略微发红,有温热感为止。

如无复温条件,可将冻伤的部位放在贴身的衣物之间,靠近体温进行复温。

3. 清创包扎:对冻伤部位进行清洁、消毒,然后进行包扎处理,以预防感染。

4. 紧急送医:对于严重冻伤或复温后症状加重的伤员,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暖,防止再次冻伤。

在处理冻伤时,应注意不要用热水、火、电热器等直接加热冻伤部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同时,如果冻伤严重,出现发黑、坏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失温与冻伤的解决办法(三篇)

失温与冻伤的解决办法(三篇)

失温与冻伤的解决办法失温最重要的急救原则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并逐步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将患者带离恶劣的低温环境,移至温暖的帐篷或山屋内。

脱掉潮湿冰冷的衣物,以温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

若患者意识清醒,则可让他喝一些热而甜的饮料,若已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躺着。

可给与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展开心肺复更术,并尽快送医。

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励患者作运动。

冻伤的原因是因为身体循环系统的末端如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因长时间暴露在冰冷或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或者接触冰雪,因而产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冻结伤害。

冻伤的症状有:患处刺痛并逐渐或发麻、皮肤感觉僵硬,呈现苍白或有蓝色斑点、患处移动困难或迟钝。

初期,是皮肤或深部冻伤,很难分辨出来,其症状相差不大。

此外,冻伤可能伴随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

若只有冻伤现象,应慢慢地温暖患处,以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

尽快将患者移往温暖的帐篷或山屋中,轻轻脱下伤处的衣物及任何束缚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温暖患处,或以温水将患处浸入其中,冻伤的耳鼻或脸,可用温毛巾覆盖,水温以伤者能接受为宜,再慢慢升高。

如果在1小时内患处已恢复血色及感觉,即可停止[加温]的急救动作。

其次,抬高患处以减轻肿痛。

以纱布三角巾或软质衣物包裹或轻盖患部。

除非必要,尽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处,亦不可以辐射热使患处温暖。

温暖后的患处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

失温与冻伤的解决办法(二)失温和冻伤是在寒冷环境下暴露过久而导致的健康问题。

失温是一种身体温度下降过快导致的病症,而冻伤则是器官、皮肤或其他身体部位因过度暴露于寒冷温度而受损。

在寒冷环境下,人体会采取一系列生理反应来维持体温,但当这些机制不足以抵抗寒冷时,就容易发生失温和冻伤。

解决失温和冻伤的关键在于预防和及时处理。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以下内容:1. 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2. 预防失温和冻伤的措施3. 失温和冻伤的急救处理方法4. 康复和恢复阶段的关键步骤1. 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复杂而严重的。

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1、一度冻伤,可让病人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用辣椒、艾蒿、茄杆煮水熏洗、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3、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4、全身体温过低的伤员,为促进复温,可采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35~42℃。

全身冻伤,体温降到20℃以下就很威险。

此时一定不要让伤员睡觉,强打精神并振作活动的很重要的。

5、给予冻伤病人热饮料及止痛治疗。

6、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然后速去医院。

冻伤有哪些症状1、局部冻伤
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

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手冻伤
一度冻伤最轻,指浅层皮肤冻伤。

伤处皮肤红肿、刺痒、疼痛,往往1周内愈合。

表皮逐渐脱落,不留疤痕。

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

冻伤急救处理方法

冻伤急救处理方法

冻伤急救处理方法冻伤急救处理方法冻伤是低温袭击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

引起冻伤的原因主要是低温、身体长时间暴露、潮湿、风、水所造成的大量热量流失。

1.最常见的冻伤部位冻伤多发生在手指、脚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颊部等处。

2.最容易发生冻伤的时机冬季夜间温度很低,经常在零下8摄氏度以下,若夜间行走也容易发生冻伤。

3.冻伤的预防(1)在冬季寒冷环境中活动时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工作,穿着一定要暖和。

多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冬季户外锻炼,这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养成用冷水洗漱的习惯;增加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供给。

(2)在高寒地带,不要把易受冻的部位暴露在外面,如手、脸部、耳朵。

戴一双暖和的皮手套,要扎紧手套、衣服和裤子的袖口,防止风雪侵入衣服内,脸上可戴上专业护脸套,耳朵也要戴上耳罩,这样才能防止这些敏感的部分发生冻伤。

(3)不要站在风比较大的风口处,切记不要在疲劳或是饥饿的时候坐卧在雪地上,否则有可能对雪地产生疲劳的感觉,时间久了是很危险的。

(4)被冻伤的局部,在初期可能没有明显刺痛感或是某种现象,因此要随时注意观察自己易被冻伤的部位,也可以叫同伴观察自己是否有冻伤症状。

4、冻伤的救护措施冻伤救护原则: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尽可能将冻伤人员送往专业医院进行救护。

(1)一度冻伤,可让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可用辣椒、艾蒿、茄秆煮水熏洗、热水(不能太烫)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3)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4)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就要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然后速去医院。

(5)多喝热饮料(姜糖水、感冒冲剂),如疼痛可服两片去痛片治疗。

(6)除去湿的衣服,进入羽绒睡袋保暖。

液氮冻伤的处置措施

液氮冻伤的处置措施

被液氮冻伤起水泡应快速复温、清理创面、预防感染、补液等,具体如下:
1、快速复温
冻伤者需在冻伤后短时间将冻伤部位浸入温水(40-42℃)中复温,头面部冻伤则可用温水浸湿毛巾进行热敷,复温期间需注意观察冻伤部位的肤色变化。

2、清理创面
液氮冻伤可导致表皮坏死、脱落,此时应清除脱落后黏附皮肤的死皮,但仍未完全脱落的表皮则应予以保留,同时也不可随意刺破水泡或剪去疱皮,避免创面扩大或暴露创面基底引起感染。

3、预防感染
冻伤患者可肌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冻伤部位可使用生物敷料进行覆盖。

在此期间如有液体渗出,需及时擦净。

冻伤48小时渗出停止后可补涂磺胺嘧啶银乳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避免创面接触外部环境,诱发感染。

4、补液
大面积冻伤患者在伤后可出现持续渗液,此时需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补充,防止冻伤后毛细血管血细胞沉积形成血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伤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

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不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物质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

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

1.冻疮:
冻疮在一般的低温,如零上3-5℃,和潮湿的环境中即可发生。

因此,不仅我国的北方地区,而且在华东、华中地区也较常见。

冻疮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部位多在耳廓、手、足等处。

表现为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有些可起水泡,尔后发生糜烂或结痂。

发生冻疮后,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膏;糜烂处可涂用抗菌类和可地松类软膏。

2.局部冻伤:
局部冻伤多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发生的损伤。

一般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以后
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

早期有水泡出现;
三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


觉消失。

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泡,并有较剧烈的疼痛;
四度冻伤: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

由于
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
肿和水泡。

发生冻伤时,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
饮料,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

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环。

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用火烤,这样作只能加重损伤。

3.冻僵:
冻僵是指人体遭受严寒侵袭,全身降温所造成的损伤。

伤员表现为全身僵硬,感觉迟钝,四肢乏力,头晕,甚至神志不清,知觉丧失,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发生冻僵的伤员已无力自救,救助者应立即将其转运至温暖的房间内,搬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僵直身体的损伤。

然后迅速脱去伤员潮湿的衣服和鞋袜,将伤员放在38℃~42℃的温水中浸浴;如果衣物已冻结在伤员的肢体上,不可强行脱下,以免损伤皮肤,可连同衣物一起时入温水,待解冻后取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